桓王聞言神色一滯,像是有什麽感應似的猛地回頭朝太後身後的屏風看去,眾人也順著他的視線紛紛轉頭,隻見皇後低眉順眼扶著陛下從屏風後緩步而出,而陛下,和從前的樣子沒什麽不同,神清氣爽麵色紅潤步伐穩健,根本沒有一絲病入膏肓之態,身後跟著一道走出來的,是一身白衣的四哥和殿前指揮使玄英。
陛下站在那兒,看著滿殿驚呆的眾人沒有說話,還是柳惠妃第一個哭出聲撲了過去,跪在地上拉著陛下的衣袍高聲道:“陛下!陛下!臣妾還以為再也見不到您了!”
“胡說什麽?朕不是好好的站在你麵前嗎?”
真真切切聽到陛下中氣十足的聲音,眾人這才回過了神,急忙跪倒在地高呼“萬歲”,桓王怔怔地看著陛下,嘴裏咕噥道:“不可能.....這不可能......太醫院明明說......”
陛下沒理他,而是示意皇後鬆手,然後一個人走到太後跟前,行禮道:“兒子不孝,讓母後擔心了。”
“行了,這點事兒還嚇不住我老太婆,你坐吧,皇後,你也坐吧。”
“是。”
陛下和皇後分別坐定,桓王這才跪在地上,一副大孝子的模樣問陛下是否安好。
“托玉家四小子的福,朕竟然沒死成,真是太讓你失望了!”
“兒臣不敢!”
“不敢?你這排場都這麽大的,攪和的這宮裏雞飛狗跳,還有什麽是不敢的?”
“兒臣......”桓王突然愣住了,他猛地抬起頭盯著陛下,像是反應過來什麽似的,聲音顫抖著問道:“父皇這是設了陷阱等著兒子來鑽麽?”
陛下冷哼一聲,道:“你還沒蠢到家!”
桓王聞言笑了起來,笑聲中竟滿是痛苦。他笑夠了才緩緩站起身,也不知是對陛下說話還是對他自己,喃喃道:“排場......這宮裏宮外,這金隅城,如今都是我的人,殿前衛一半人歸順於我,金隅衛大半都是我的親信,還有江源軍......父皇說的對,兒子的排場足夠大,既然足夠大,又為什麽要怕你呢?”
“你不用怕我,自古以來就是誰有兵權誰說了算,隻可惜,想要這大虞的江山,你那點兒兵可差遠了。”陛下一派從容淡定,他絲毫沒有理會桓王是不是心慌意亂,而是朝跪著的眾人抬手道:“都平身吧!”
就在我起身的瞬間,孟璃在我耳畔飛快道:“推我到陛下那邊去。”我忙點頭應了,推著孟璃躲開眾人往陛下身邊挪了挪,中間也沒聽清楚桓王說了些什麽,再將注意力放到他身上時不禁嚇了一跳,他鬢發散亂滿麵蒼白,指著陛下大聲喊道:“金隅內外都在我的掌控之下,你以為我還會怕你嗎!”
陛下似乎懶得跟他扯皮,不耐煩地皺著眉頭道:“玄英啊!”
“臣在!”
“朕大病初愈見不得人多,這東華宮亂七八糟的,該清出去的趕緊清一清,吵吵嚷嚷真是讓人心煩!”
“臣遵旨!”
玄英挎著禦賜寶刀大踏步走出正殿,一聲大喝震徹整座東華宮。
“殿前軍聽令!”
“在!”
忽然間,東華宮四處湧出近百名黃衣金甲手持火銃的殿前衛,眨眼間桓王的人就被按倒在地,還未等大家反應過來,又從宮門外湧進來不少殿前衛,為首一個年輕的小將快步上前,單膝跪地大聲稟報:“東六宮已全部收回,第二縱隊正在清繳西六宮叛軍!第三縱隊已將正陽宮清理幹淨!長樂宮四門具已在控製之下!”
“好,放信號吧!”玄英揮手道。
那小將立刻起身,從懷裏掏出一隻竹筒,對著天空拉下引線,一支黃色的煙火“嗖”地一聲竄向空中炸開。
“嘭!”遠處又傳來煙火炸裂之聲,小將高聲道:“金兆軍已占領宣華、定昌二門!”
金兆軍?那是父親統領的部隊!
“嘭!”
“安王、瑞國公已奪回廣平門!”
蕭淑妃和安王妃鬆了一口氣,我看見儀妃反手拍了拍蕭淑妃的手背。
“嘭!”
“代王已從文德門進城,正往長樂宮而來!”
整座東華宮忽然安靜下來,靜的掉根針都能聽到,過了好半天,又有“嘭”一聲傳來,那小將高聲道:
“金隅城叛軍已全部控製,請指揮使示下!”
玄英點點頭,道:“陛下有旨,平叛諸事交由皇長子代王全權處置,安王、定北侯從旁協助!以桓王為首許氏逆賊等人,無需審問,就地處斬!”
玄英的話似乎成為了壓到趙軫的最後一棵稻草,他不可置信地看著陛下,帶著哭腔道:“就地處斬?父皇,你要殺了兒子?”
“不是朕要殺你,是你自己作死!”
“東境叛亂也是假的吧?是做戲給兒子看的?同樣是您的兒子,父皇,您為何如此偏心?”
“朕偏心?哼,你行此大逆不道之事,竟還有臉指責朕偏心?你倒是說說,朕怎麽偏心了?”
桓王的眼淚洶湧而出,質問道:“當初二哥何嚐不是大逆不道?可您隻把他關進了宗正寺,那麽久都舍不得殺他,怎麽換成我就恨不得殺之而後快了呢?父皇,您還說您不偏心嗎?要不是我,要不是我想法子在您的安神湯裏填了點兒東西,恐怕到現在您都舍不得殺他吧?”
“是你?你這個混賬!”
我疑惑地看了眼儀妃和淑妃,又回頭看向姐姐,她抬眼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沒有說話。
想必是她們故意將那藥泄露給桓王,借刀殺人罷了。
陛下氣的抓起茶碗砸在桓王頭上,趙軫身形一晃,額角的血沿著蒼白的臉色緩緩流下。
“父皇,從小到大,您的眼裏從來就沒有我,不是嗎?大哥不過是寫了首詩,您就高興的不得了,誇他有治世之才;二哥蠢笨如豬,你卻說他敦厚沒有心機;四弟六歲了還不會說話,您說他不過是膽子小了些,還親自教他讀書習字;就連五弟那個隻知道吃的窩囊廢,您都說他是個孝順孩子,可您卻從不肯誇讚我一句!明明我才是那個最孝順最聰明的兒子,您卻從不正眼看我一眼!哪怕一眼!”桓王傷心欲絕,瞪著陛下又道:“父皇,您為什麽不喜歡兒子?就因為我身體裏流著王家的血所以才如此忌憚嗎?忌憚到我一出生就賜死了我的母妃!忌憚到不允許再有王家女進宮為妃為嬪!忌憚到王家人在朝中隻能做個閑職!忌憚到明明有國師之才的王憶卻隻做了五年宰相就被您罷免!”
陛下站在那兒,看著滿殿驚呆的眾人沒有說話,還是柳惠妃第一個哭出聲撲了過去,跪在地上拉著陛下的衣袍高聲道:“陛下!陛下!臣妾還以為再也見不到您了!”
“胡說什麽?朕不是好好的站在你麵前嗎?”
真真切切聽到陛下中氣十足的聲音,眾人這才回過了神,急忙跪倒在地高呼“萬歲”,桓王怔怔地看著陛下,嘴裏咕噥道:“不可能.....這不可能......太醫院明明說......”
陛下沒理他,而是示意皇後鬆手,然後一個人走到太後跟前,行禮道:“兒子不孝,讓母後擔心了。”
“行了,這點事兒還嚇不住我老太婆,你坐吧,皇後,你也坐吧。”
“是。”
陛下和皇後分別坐定,桓王這才跪在地上,一副大孝子的模樣問陛下是否安好。
“托玉家四小子的福,朕竟然沒死成,真是太讓你失望了!”
“兒臣不敢!”
“不敢?你這排場都這麽大的,攪和的這宮裏雞飛狗跳,還有什麽是不敢的?”
“兒臣......”桓王突然愣住了,他猛地抬起頭盯著陛下,像是反應過來什麽似的,聲音顫抖著問道:“父皇這是設了陷阱等著兒子來鑽麽?”
陛下冷哼一聲,道:“你還沒蠢到家!”
桓王聞言笑了起來,笑聲中竟滿是痛苦。他笑夠了才緩緩站起身,也不知是對陛下說話還是對他自己,喃喃道:“排場......這宮裏宮外,這金隅城,如今都是我的人,殿前衛一半人歸順於我,金隅衛大半都是我的親信,還有江源軍......父皇說的對,兒子的排場足夠大,既然足夠大,又為什麽要怕你呢?”
“你不用怕我,自古以來就是誰有兵權誰說了算,隻可惜,想要這大虞的江山,你那點兒兵可差遠了。”陛下一派從容淡定,他絲毫沒有理會桓王是不是心慌意亂,而是朝跪著的眾人抬手道:“都平身吧!”
就在我起身的瞬間,孟璃在我耳畔飛快道:“推我到陛下那邊去。”我忙點頭應了,推著孟璃躲開眾人往陛下身邊挪了挪,中間也沒聽清楚桓王說了些什麽,再將注意力放到他身上時不禁嚇了一跳,他鬢發散亂滿麵蒼白,指著陛下大聲喊道:“金隅內外都在我的掌控之下,你以為我還會怕你嗎!”
陛下似乎懶得跟他扯皮,不耐煩地皺著眉頭道:“玄英啊!”
“臣在!”
“朕大病初愈見不得人多,這東華宮亂七八糟的,該清出去的趕緊清一清,吵吵嚷嚷真是讓人心煩!”
“臣遵旨!”
玄英挎著禦賜寶刀大踏步走出正殿,一聲大喝震徹整座東華宮。
“殿前軍聽令!”
“在!”
忽然間,東華宮四處湧出近百名黃衣金甲手持火銃的殿前衛,眨眼間桓王的人就被按倒在地,還未等大家反應過來,又從宮門外湧進來不少殿前衛,為首一個年輕的小將快步上前,單膝跪地大聲稟報:“東六宮已全部收回,第二縱隊正在清繳西六宮叛軍!第三縱隊已將正陽宮清理幹淨!長樂宮四門具已在控製之下!”
“好,放信號吧!”玄英揮手道。
那小將立刻起身,從懷裏掏出一隻竹筒,對著天空拉下引線,一支黃色的煙火“嗖”地一聲竄向空中炸開。
“嘭!”遠處又傳來煙火炸裂之聲,小將高聲道:“金兆軍已占領宣華、定昌二門!”
金兆軍?那是父親統領的部隊!
“嘭!”
“安王、瑞國公已奪回廣平門!”
蕭淑妃和安王妃鬆了一口氣,我看見儀妃反手拍了拍蕭淑妃的手背。
“嘭!”
“代王已從文德門進城,正往長樂宮而來!”
整座東華宮忽然安靜下來,靜的掉根針都能聽到,過了好半天,又有“嘭”一聲傳來,那小將高聲道:
“金隅城叛軍已全部控製,請指揮使示下!”
玄英點點頭,道:“陛下有旨,平叛諸事交由皇長子代王全權處置,安王、定北侯從旁協助!以桓王為首許氏逆賊等人,無需審問,就地處斬!”
玄英的話似乎成為了壓到趙軫的最後一棵稻草,他不可置信地看著陛下,帶著哭腔道:“就地處斬?父皇,你要殺了兒子?”
“不是朕要殺你,是你自己作死!”
“東境叛亂也是假的吧?是做戲給兒子看的?同樣是您的兒子,父皇,您為何如此偏心?”
“朕偏心?哼,你行此大逆不道之事,竟還有臉指責朕偏心?你倒是說說,朕怎麽偏心了?”
桓王的眼淚洶湧而出,質問道:“當初二哥何嚐不是大逆不道?可您隻把他關進了宗正寺,那麽久都舍不得殺他,怎麽換成我就恨不得殺之而後快了呢?父皇,您還說您不偏心嗎?要不是我,要不是我想法子在您的安神湯裏填了點兒東西,恐怕到現在您都舍不得殺他吧?”
“是你?你這個混賬!”
我疑惑地看了眼儀妃和淑妃,又回頭看向姐姐,她抬眼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沒有說話。
想必是她們故意將那藥泄露給桓王,借刀殺人罷了。
陛下氣的抓起茶碗砸在桓王頭上,趙軫身形一晃,額角的血沿著蒼白的臉色緩緩流下。
“父皇,從小到大,您的眼裏從來就沒有我,不是嗎?大哥不過是寫了首詩,您就高興的不得了,誇他有治世之才;二哥蠢笨如豬,你卻說他敦厚沒有心機;四弟六歲了還不會說話,您說他不過是膽子小了些,還親自教他讀書習字;就連五弟那個隻知道吃的窩囊廢,您都說他是個孝順孩子,可您卻從不肯誇讚我一句!明明我才是那個最孝順最聰明的兒子,您卻從不正眼看我一眼!哪怕一眼!”桓王傷心欲絕,瞪著陛下又道:“父皇,您為什麽不喜歡兒子?就因為我身體裏流著王家的血所以才如此忌憚嗎?忌憚到我一出生就賜死了我的母妃!忌憚到不允許再有王家女進宮為妃為嬪!忌憚到王家人在朝中隻能做個閑職!忌憚到明明有國師之才的王憶卻隻做了五年宰相就被您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