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到這幅場麵,隻覺得腦中一片混亂,手足無措中隻能大喊住手。可是哪有人聽得到她的聲音?麵前的這一個白蠻人還未曾善罷甘休,柴刀都已經被鶯奴握在手裏了,麵上仍帶著一股要與人同歸於盡的瘋相,伸出兩手就向著鶯奴身上撲來。
她拿起刀去抵抗對方不顧一切的攻勢,一時猛地明白了師父曾經教導過她的一句話。秦棠姬曾說過,慈愛於她並不算是壞事,但做教主是不能有唾麵自幹的氣度的。她對人總是一味的好聲氣,雖然討喜,可遇到如今這樣的情形,人家的柴刀打到背上於她無害,但威嚴已經掃了地了。
她若是想做教主,盡管天賜了這副無敵的身體,又跟著秦棠姬學了過人的功夫,還是有很多東西要琢磨的。
鶯奴橫過刀攔住對方這毫無章法的攻擊,同時大喊道:“停下,再不停下我就殺人了!”
她不久就發覺自己這聲警告就像個笑話。因為不必她特意警告,樹林中的其餘人已經宛如中咒一般互相廝殺起來,早就有人死在他人的刀下。她抬頭瞥了四周一眼,最初跟著她過來的五十人已經盡數扭打在一起,目之所及沒有一個人尚且保持冷靜;怪異的怒吼、敲打、尖叫聲響徹樹林,這片幽暗的林地裏好像彌漫著好鬥的毒氣,隻要吸進一口就會喪失理性。
鶯奴看見麵前這白蠻男子撲向自己時,連表情都已經扭曲了,口水不停地沿著牙床掉下來,明白他已經深中此毒不能自拔。她無奈中咬了咬牙,橫捏著柴刀向他腦後一把拍下,將這人一刀拍暈了過去。這一招原本在大滅頂祭裏也用過,她不想真的一刀殺掉這些無辜生命,隻能用暴力的方法讓他們暫時睡去。
她拍下這第一刀的時候,就開始懷疑自己其實陷入了某種輪回。每遇到這樣的場麵,就要被迫將牽扯進來的平民全部“驅趕”一次,而每次驅趕對她的精神都是一種摧殘。她越是不得不在這樣的場麵裏鍛煉出冷血的氣質,就越是不得不拋棄心中原來的慈愛——這種曆練,就好似將她原本溫柔可愛的世界放進石磨裏一點點碾碎。
師父所說的出師可是這樣的出師?
這已經是她第二次遭遇這樣的場麵,比上一次更加冷靜,不會再淚流滿麵;她捉著刀從打鬥的人群裏匆忙掃過,將纏鬥在一起的平民們一一打翻,好讓他們不再繼續受那種怪力的荼毒;然而他們之中有些人的生命力仿佛尤其旺盛,挨了鶯奴特意克製的一打還沒有昏過去,不但不肯退出打鬥,看到鶯奴開始掃蕩人群時,更是準備聯合起來對付鶯奴。
鶯奴自己也逐漸控製不了手上的力量,頭腦變得越來越混沌,心緒也變得極易波動,恍惚中揮刀下去的動作竟然也能帶給她一絲快意。有好幾次舉刀時,她差一點就對著對方的腦心劈去;更有幾人左耳中了她的刀,右耳裏就噴出腦漿來。她雙目模糊,睜大了眼睛看清楚那噴濺而出的液體是什麽、還來不及驚駭,身後就已經再次湧上提刀的蠻人,將她圍了起來。
這批人大約十五六個,將鶯奴圍在中間,他們每個人的眼睛都紅得滴血。鶯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她的眼睛也一樣通紅。不必多說,那股好鬥的毒氣不但侵蝕平民,也開始侵蝕她了。
她好像也在混亂中感覺到自己身體的變化,握刀的手不停發顫,像是在強行鎮壓體內那股莫名湧出的殺意。她用力搖了搖腦袋,慢慢確定了這種操縱人群互相攻擊的秘力並不是自己心中所害怕的那股力量,這種力量是具象可感的、有著非常明確的目的,而且也比那捉摸不定的厄運來得更加猛烈——
這是“蠱”的力量。
這片樹林就好像一隻甕,凡是進了這隻甕的活人都會變成蠱,一種怪異的能量逼迫著他們互相撕咬毆打,使得走進這片樹林的人最終隻能活下一個。
她在模糊的思緒中還能想起阿央枯最初出現的時候,就是來采買鬥犬比賽中的優勝者的。蠱甕林裏活到最後的那個人也是優勝者,阿央枯是衝著這個人來的——她的法術就是飼養蠱物,其秘力就是催動活人互相殘殺的力量!
鶯奴也在這短暫的清醒裏想到另一件事,鬥犬比賽之後,優勝者最後又被狐狸吃掉,也就是說那場比賽最終的優勝者,是狐狸!
——蛇奴帶走狐狸,是因為它才是勝者,所以她當時沒有氣惱於冠軍犬的死,因為出現了新的勝者!
雖然還猜不到蛇奴到底想對這優勝者采取什麽措施,但鶯奴心中已經有了很壞的預感,她必須將狐狸救回來。
而要去救狐狸,首先必須突破眼前的這個包圍圈——不知不覺中,她已經被二十多人包圍起來。如果想要衝開他們,她就不得不動用更強硬的武力,而這會讓這二十多人喪命的。
可她自己此時也已經深受那殺氣的毒害,一想到會殺死二十多人,湧上心頭的竟然不是慚愧和恐懼,而是一種難以克製的喜悅。她為此本能地毛骨悚然起來,拖著刀虛弱地低吼道:“都散開,散開!若再不逃,刀就要殺人了——”
喊出這一句的時候,她自己的心情也是絕望的。養蠱為何要用瓦罐,還要將罐口用泥土封上?那是因為不想讓裏麵的毒蟲跑掉。阿央枯既然都已經誘惑他們來到這片樹林,怎麽會讓他們輕易離開這隻甕呢?
鶯奴的頭發上沾著人的腦漿,衣裳襤褸濺著血跡。她的意誌已變得越來越不清楚,連拯救狐狸的心思也會很快磨滅在殺戮的欲望裏。是暫時置狐狸於不顧、先將這昏頭的無辜平民引回羊苴咩城內,天黑後獨自前去尋找阿央枯,還是殺掉眼前這二十個人去救狐狸?雖然狐狸與她有遠不止親友的情誼,但這二十個人也都是活生生的性命啊!
是殺廿救一還是忘一救廿?
她無法再多承受片刻的糾結,抬起袖子擦去眼皮上的血和汗,昏昏沉沉地朝著林外退了一步。
她拿起刀去抵抗對方不顧一切的攻勢,一時猛地明白了師父曾經教導過她的一句話。秦棠姬曾說過,慈愛於她並不算是壞事,但做教主是不能有唾麵自幹的氣度的。她對人總是一味的好聲氣,雖然討喜,可遇到如今這樣的情形,人家的柴刀打到背上於她無害,但威嚴已經掃了地了。
她若是想做教主,盡管天賜了這副無敵的身體,又跟著秦棠姬學了過人的功夫,還是有很多東西要琢磨的。
鶯奴橫過刀攔住對方這毫無章法的攻擊,同時大喊道:“停下,再不停下我就殺人了!”
她不久就發覺自己這聲警告就像個笑話。因為不必她特意警告,樹林中的其餘人已經宛如中咒一般互相廝殺起來,早就有人死在他人的刀下。她抬頭瞥了四周一眼,最初跟著她過來的五十人已經盡數扭打在一起,目之所及沒有一個人尚且保持冷靜;怪異的怒吼、敲打、尖叫聲響徹樹林,這片幽暗的林地裏好像彌漫著好鬥的毒氣,隻要吸進一口就會喪失理性。
鶯奴看見麵前這白蠻男子撲向自己時,連表情都已經扭曲了,口水不停地沿著牙床掉下來,明白他已經深中此毒不能自拔。她無奈中咬了咬牙,橫捏著柴刀向他腦後一把拍下,將這人一刀拍暈了過去。這一招原本在大滅頂祭裏也用過,她不想真的一刀殺掉這些無辜生命,隻能用暴力的方法讓他們暫時睡去。
她拍下這第一刀的時候,就開始懷疑自己其實陷入了某種輪回。每遇到這樣的場麵,就要被迫將牽扯進來的平民全部“驅趕”一次,而每次驅趕對她的精神都是一種摧殘。她越是不得不在這樣的場麵裏鍛煉出冷血的氣質,就越是不得不拋棄心中原來的慈愛——這種曆練,就好似將她原本溫柔可愛的世界放進石磨裏一點點碾碎。
師父所說的出師可是這樣的出師?
這已經是她第二次遭遇這樣的場麵,比上一次更加冷靜,不會再淚流滿麵;她捉著刀從打鬥的人群裏匆忙掃過,將纏鬥在一起的平民們一一打翻,好讓他們不再繼續受那種怪力的荼毒;然而他們之中有些人的生命力仿佛尤其旺盛,挨了鶯奴特意克製的一打還沒有昏過去,不但不肯退出打鬥,看到鶯奴開始掃蕩人群時,更是準備聯合起來對付鶯奴。
鶯奴自己也逐漸控製不了手上的力量,頭腦變得越來越混沌,心緒也變得極易波動,恍惚中揮刀下去的動作竟然也能帶給她一絲快意。有好幾次舉刀時,她差一點就對著對方的腦心劈去;更有幾人左耳中了她的刀,右耳裏就噴出腦漿來。她雙目模糊,睜大了眼睛看清楚那噴濺而出的液體是什麽、還來不及驚駭,身後就已經再次湧上提刀的蠻人,將她圍了起來。
這批人大約十五六個,將鶯奴圍在中間,他們每個人的眼睛都紅得滴血。鶯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她的眼睛也一樣通紅。不必多說,那股好鬥的毒氣不但侵蝕平民,也開始侵蝕她了。
她好像也在混亂中感覺到自己身體的變化,握刀的手不停發顫,像是在強行鎮壓體內那股莫名湧出的殺意。她用力搖了搖腦袋,慢慢確定了這種操縱人群互相攻擊的秘力並不是自己心中所害怕的那股力量,這種力量是具象可感的、有著非常明確的目的,而且也比那捉摸不定的厄運來得更加猛烈——
這是“蠱”的力量。
這片樹林就好像一隻甕,凡是進了這隻甕的活人都會變成蠱,一種怪異的能量逼迫著他們互相撕咬毆打,使得走進這片樹林的人最終隻能活下一個。
她在模糊的思緒中還能想起阿央枯最初出現的時候,就是來采買鬥犬比賽中的優勝者的。蠱甕林裏活到最後的那個人也是優勝者,阿央枯是衝著這個人來的——她的法術就是飼養蠱物,其秘力就是催動活人互相殘殺的力量!
鶯奴也在這短暫的清醒裏想到另一件事,鬥犬比賽之後,優勝者最後又被狐狸吃掉,也就是說那場比賽最終的優勝者,是狐狸!
——蛇奴帶走狐狸,是因為它才是勝者,所以她當時沒有氣惱於冠軍犬的死,因為出現了新的勝者!
雖然還猜不到蛇奴到底想對這優勝者采取什麽措施,但鶯奴心中已經有了很壞的預感,她必須將狐狸救回來。
而要去救狐狸,首先必須突破眼前的這個包圍圈——不知不覺中,她已經被二十多人包圍起來。如果想要衝開他們,她就不得不動用更強硬的武力,而這會讓這二十多人喪命的。
可她自己此時也已經深受那殺氣的毒害,一想到會殺死二十多人,湧上心頭的竟然不是慚愧和恐懼,而是一種難以克製的喜悅。她為此本能地毛骨悚然起來,拖著刀虛弱地低吼道:“都散開,散開!若再不逃,刀就要殺人了——”
喊出這一句的時候,她自己的心情也是絕望的。養蠱為何要用瓦罐,還要將罐口用泥土封上?那是因為不想讓裏麵的毒蟲跑掉。阿央枯既然都已經誘惑他們來到這片樹林,怎麽會讓他們輕易離開這隻甕呢?
鶯奴的頭發上沾著人的腦漿,衣裳襤褸濺著血跡。她的意誌已變得越來越不清楚,連拯救狐狸的心思也會很快磨滅在殺戮的欲望裏。是暫時置狐狸於不顧、先將這昏頭的無辜平民引回羊苴咩城內,天黑後獨自前去尋找阿央枯,還是殺掉眼前這二十個人去救狐狸?雖然狐狸與她有遠不止親友的情誼,但這二十個人也都是活生生的性命啊!
是殺廿救一還是忘一救廿?
她無法再多承受片刻的糾結,抬起袖子擦去眼皮上的血和汗,昏昏沉沉地朝著林外退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