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府。
得知叛軍西征軍團放棄桂林,直奔湖廣而來,徐文嶽被嚇了一跳。
在湖廣一線上,官軍雖然占據了上風,但這種優勢並不明顯。
一旦敵軍獲得西征軍團的援兵,局勢將再次發生逆轉。
“雲貴兩省大軍都是幹什麽吃的?
叛軍從他們眼皮底下溜了,居然沒有派兵攔截!”
在圍剿白蓮教叛亂的問題上,各省軍隊都是有明確分工的。
雲貴兩省的任務,就是負責解決敵人的西征軍團。
此刻發生變故,讓敵人西征軍團平安撤離,這就是典型的失職。
“閣老,賊軍太過狡猾。
在前線故布疑陣,斷後的部隊依舊保持著攻勢,讓我們做出了誤判……”
不等竇玉堂說完,徐文嶽手中的茶杯就飛了過去。
借口再充分,都掩蓋不了失職的事實。
稍微有點兒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二十多萬大軍撤離,造成的動靜有多大。
沒有及時發現敵軍撤離,隻能證明雲貴聯軍高層無能。
“廢物!”
“通通都是廢物!”
怒罵之後,徐文嶽已經打定主意,要參雲貴兩省巡撫一本。
這樣的廢物留在位置上,不光是對朝廷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仕途不負責。
“閣老,息怒!”
“雲貴聯軍發現不對勁後,立即集結大軍追擊,目前距離桂林僅有一百五十裏路程。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五天之後雲貴聯軍就能和廣西的官軍匯合,然後聯手收複桂林。
預計在二月份,能夠複克廣西全境……”
龐正豪跟著解釋道。
作為貴州兵備道,他和雲南兵備道竇玉堂是同命先連。
前線大軍是巡撫在指揮,仗打的垃圾,同他們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可兩省巡撫不在跟前,他們這些外派聯絡人員,很自然的成為出氣筒。
挨罵隻是基本操作,真要是惹惱了欽差大臣,被拉出去打板子都有可能。
“桂林之戰,廣西那邊進展一切順利,需要你們過去添亂麽!”
一旁的湖廣巡撫呂景軒開口嘲諷道。
雲貴聯軍的失誤,讓湖廣陷入危險境地。
丟城失地事小,怕就怕前線大軍沒頂住壓力,導致戰線全部崩潰。
湖廣若是出事,他這個巡撫也就做到頭了。再多的客觀不利因素,都無法挽救戰場上的失敗。
涉及到官帽子,呂景軒必須想辦法甩鍋。
引發麻煩的雲貴聯軍,無疑是最好的背鍋對象。把責任推到他們身上,誰也挑不出來毛病。
“呂大人,多了一股援兵加入,進展總會順利一些。
收複廣西之後,桂黔滇三省聯軍就能攜大勢收複廣東,進而將叛軍的活動空間壓縮在永州、衡州等地。
哪怕我們不發起進攻,僅僅隻是采取圍困措施,叛軍也支撐不了半年。”
龐正豪強行解釋道。
人在貴州兵備道的位置上,哪怕心裏對雲貴聯軍再怎麽不滿,他都必須出來維護。
“龐大人,你在講笑話吧!
且不說大軍的指揮問題,光是三省大軍集結後,後勤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西南地區多山,糧草運輸非常困難,軍糧在路上就要消耗大半。
雲貴廣西都不富裕,讓誰來承擔這筆負擔,都不合適。
放跑的賊寇西征軍,不光會影響湖廣一線的戰局,同樣可能讓江西戰場發生變故。
可以說,這是妥妥的敗筆。
真要是收複兩廣,福建和廣西的軍隊就足夠用了,不需要一群蠢貨過去添亂!”
餘修文跟著補了一刀。
官場鬥爭是殘酷的,尤其是需要推卸責任的時候,誰也不會留情。
白蓮教西征軍進入湖廣,第一受害者自然是湖廣,那麽第二受害者就是江西。
隨著經濟的南移,江南的戰略價值也是與日俱增。
到了大虞朝,商貿發達的江南地區已經成了帝國最重要的財稅重地,貢獻了半數的稅收。
叛軍想要奪取天下,就必取江南。
哪怕無法實質性占領,大軍過去晃悠一圈,也會令大虞損失慘重。
基於這樣的認知,江南各省在鎮壓白蓮教叛亂的問題上,那是大力支持朝廷。
……
“夠了!”
“老夫,沒心思聽你們吵架!”
“白蓮教的西征軍馬上就要進入湖廣,趕緊拿出應對策略來!”
徐文嶽當即訓斥道。
算賬的事情,可以等後麵再說,但問題必須現在解決。
五省總督是需要做事的,他已經不是曾經那個年少的清流噴子。
身份地位的轉變,連帶著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閣老,到了現在這種時候,隻有通知各部加強防備。
同時勒令雲貴聯軍,盡快趕來增援。
如果可能的話,讓廣西和福建方麵加強攻勢,盡可能給叛軍施加壓力。”
呂景軒坦言道。
主力部隊都在前線壓著,湖廣方麵沒有更好的應對辦法。
現在隻能一麵拖延時間,一麵寄希望於盟友給力。
至於讓朝廷派出更多的援軍,呂景軒隻是略微一想,就直接選擇了放棄。
遠水解不了近渴。
現在向朝廷求援,光消息傳遞就要二十天,等朝廷同意派出援兵,還不知道要多久。
“難!
叛軍扼守住了戰略要地,福建一線遲遲難以突破。
廣西那邊打的不錯,可桂林終歸是反賊老巢,城中儲存了大量的糧草。
那幫叛軍為了減少消耗,更是把十幾萬居民趕出了城。
按照廣西方麵的奏報,他們在做長期圍困的準備。”
福建兵備道楊炎果斷拒絕道。
戰爭時期,最忌諱的就是胡亂許諾。
發起進攻容易,能不能取得突破,那就沒人知道了。
何況省內參戰積極性不高,若是接下這個任務,回頭他根本沒法交代。
為了脫身,他直接拉上了廣西。
精兵訓練不易,沒人舍得輕易消耗在攻城上。
為了收複桂林,犧牲掉廣西方麵的兩支精兵,在戰略上就是敗筆。
若是這麽幹的話,徐文嶽都沒法向朝廷交代。
“攻克不了桂林,那就分兵進攻廣東。
廣西一線官軍已經壓製住了反賊,完全可以抽調部分兵力,進攻賊軍兵力薄弱的地區。
下官提議,調任廣西都指揮使李牧為廣東都指揮使,從廣西抽調三萬大軍收複廣東!”
呂景軒的提議,讓眾人陷入沉思中。
在很多人眼中,官軍收複廣西,就是一個奇跡。
正是插入叛軍後方的這把刀,斬斷了敵人高歌猛進的勢頭,拖住了叛軍大量的兵力,為朝廷平叛爭取到了時間。
如果不是當初的那次遠征,沒準叛軍已經席卷了南國,開啟了亂世。
在大戰中發揮了核心作用的李牧,也隨著大戰的勝利入了大家的眼。
這一刻,再也沒人認為他是吃祖宗遺澤的勳貴子弟。
“不妥!”
“廣西的局麵剛剛好轉,此刻不宜進行大動。
一旦從廣西抽調大量的兵力,戰線隨時可能發生反複。
別忘了除了白蓮教叛軍外,還有安南那個麻煩。
當代安南王野心勃勃,坐擁三十萬大軍依舊不足,還在國內大肆擴軍。
一旦廣西空虛,安南人很有可能北上。
到時候造成的亂子,就不是白蓮教叛亂能比的!”
徐文嶽果斷拒絕道。
自從擔任五省總督以來,安南威脅論就不斷在他耳邊出現。
為此他還專門派人搜集了關於安南人的情報,對安南王最近十幾年的舉動,那是一清二楚。
知道的越多,就越覺得棘手。
安南人橫掃中南半島諸國,足以證明他們的軍事實力,正處於巔峰時期。
麵對這樣的敵人,廣西一線必須要有強將駐守。
“閣老,李指揮使不能輕動,那就抽調景逸風總兵,以及他麾下的那鎮募兵入廣東。
僅僅隻是減少一萬兵力,想來廣西局勢還是可以穩住,無非收複桂林的時間更晚一些。”
廣東巡撫安慶豐急忙幫腔道。
光杆巡撫不好當,自上任以來他什麽事都沒幹,請罪折子就上了數十份。
作為廣東巡撫,主持收複失地是他的職責,沒有完成就是罪過。
客觀條件大家都理解,朝廷也沒追究他的責任,但不等於就沒有責任。
在收複廣東之前,這種不斷請罪的戲碼,還要持續演下去。
平常議事,他都是旁觀者。
說話必須時刻小心謹慎,唯恐一不小心說錯話,給自己惹上麻煩。
沒人喜歡這種憋屈生活,安慶豐也是有追求的人。
聽到湖廣巡撫提議把李牧調任到廣東,他就動了心。
遭到徐閣老否決後,他果斷選擇退而求其次。
在幾次廣西會戰中,除了李牧表現亮眼外,景逸風的表現同樣不俗。
在一眾平叛將領中,絕對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就這麽辦吧!”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徐文嶽選擇了答應下來。
桂林之戰不知哪天結束,沒必要讓廣西的精兵都閑著。
利用這段時間,收複幾座城池,也是好向朝廷證明他在幹活。
……
桂林府。
一連幾天炮戰,城牆多處被炸出缺口,李牧始終沒有下達攻城命令。
無論叛軍,還是官軍,都被這種迷惑行為搞的一頭霧水。
一直到景逸風調任的消息傳來,情況才發生了變化。
“恭喜景總兵高升!”
同樣是總兵,任職地方不一樣,身份地位也大不相同。
對地方官來說,從廣西到廣東,平調也是升遷。
官場上越往上位置越少,不可能每一次調動,都直接升職。
對官員來說,從窮鄉僻壤到富裕地區任職,無論“前途”,還是“錢途”,都會更加光明。
不過對景逸風來說,這次人事調動,主要是“錢途”光明。
武將到了總兵的位置上,向上空間已經非常狹窄。
仕途發展,基本上沒有多少指望。
想辦法調到富裕之地任職,多撈點兒好處,才是大家的追求。
武將集團的這種墮落,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
在大虞朝,胸懷大誌的武將,基本上不會有啥好結果。
“承蒙閣老厚愛,不過朝廷尚未批準,現在隻是臨時任命。”
景逸風平靜的說道。
眉宇間的喜色,還是暴露了他的好心情。
廣東在叛軍手中,他這個總兵的位置就像一個大餅,但他有信心把餅吃到肚子裏去。
對武將來說,懼怕的不是戰爭,而是沒有戰爭。
看李牧在廣西的操作,他也想要複製。
士紳們隱匿的土地、礦產,本身就是最大的財富。
尤其是礦產資源,從巡撫衙門手中租過來的官礦,轉手租賃給商人就能大賺一筆。
具體收益多少不知道,反正肯定是血賺。
廣西這麽窮的地方,都能想辦法榨出油水來,條件更好的廣東油水隻會更多。
操作的好,三年任期下來,就能完成數十年的積累。
“景總兵放心,以你的軍功調任廣東,根本不存在問題。”
賈博當即保證道。
朝廷需要製衡,不可能讓擁有親戚關係兩人,同時留在廣西執掌大權。
有徐閣老的舉薦,加上勳貴集團的支持,景逸風的人事任命不會有懸念。
“不談這些了。
按照軍令要求,本將三天之內就必須開拔前往廣東。
少了一鎮兵馬,如果要繼續圍困桂林,那就必須從後方抽調更多的兵力加入。
諸位可有對策?”
景逸風的話,把眾人拉回了現實。
這次人事任命,不光調走了一名總兵,更是抽走了一鎮精銳。
作為圍城的一方,官軍比守城的叛軍數量還少,再抽調兵力離開,圍困就成了笑話。
“後方局勢剛剛穩定,必須要留守足夠的兵力。
短時間內,我們能夠動用的兵力,還是隻有前線這些部隊。”
張思翰當即表明了立場。
廣西地區依舊有反賊餘孽潛伏,沒有駐軍守護,派駐到各地的官員隨時可能丟了小命。
本來廣西就被大家視為龍潭虎穴,若是再傳出官員不斷遇害的消息,那就更沒人願意來了。
缺額的那麽多縣令、縣丞、主簿、典史,他可找不到那麽多人過來填坑。
領導班子一天配不齊,地方上就一天別想恢複正常運轉。
“圍困不行,那就幹脆撤軍,引敵軍自己出城。
賊首正在桂林城,白蓮教叛軍尚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想來他沒有和桂林共存亡的勇氣。
等敵軍出了城之後,我們再打回來收複桂林即可。”
李牧淡定的說道。
事實上,從確定叛軍想跑開始,他將準備放敵人離開。
能夠在野戰中消滅敵人,就沒有必要強攻城池。
不過放叛軍離開,在政治上屬於大忌。
畢竟,李牧也沒有把握在叛軍撤離之後,把他們殲滅在半道上。
一旦敵軍成功和其他叛軍匯合,那麽謀劃就成了事故。
一旦有人上綱上線,很難解釋清楚。
徐閣老的軍事調令,給他提供了絕佳的借口。
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無力圍困敵軍被迫選擇撤軍,那就不是他故意放跑敵軍。
後續發生變故,那也可以向上甩鍋。
“李指揮使,如果賊首單獨離開,大軍依舊留下來駐守桂林怎麽辦?”
賈博關心的問道。
能夠收複桂林的話,用點兒有瑕疵的計謀,自然不算什麽。
朝廷隻會看結果,從來不在乎實施過程中的風險。
怕就怕弄巧成拙,折騰了一陣子,最後白忙活了一場。
“撤軍之後,我們可以調頭進攻梧州,做出要兵進廣東的姿態。
叛軍放任不管,那麽就變佯攻為主攻,同景總兵在廣州的攻勢形成策應。
收複廣東幾座城池後,敵人自然會坐不住。
無論是從桂林出兵進攻我們的後方,還是放棄桂林全力北伐,總會有所動作。
隻要敵人動了,戰機早晚都會出現。”
李牧解釋道。
遇上白蓮教叛軍這種坐地戶,最佳的選擇就是拉著他們打運動戰。
最大限度把敵軍調動起來,叛軍內部組織混亂的弊端,就會逐步暴露出來。
戰場上任何一處的失誤,都有可能導致軍事行動失敗。
得知叛軍西征軍團放棄桂林,直奔湖廣而來,徐文嶽被嚇了一跳。
在湖廣一線上,官軍雖然占據了上風,但這種優勢並不明顯。
一旦敵軍獲得西征軍團的援兵,局勢將再次發生逆轉。
“雲貴兩省大軍都是幹什麽吃的?
叛軍從他們眼皮底下溜了,居然沒有派兵攔截!”
在圍剿白蓮教叛亂的問題上,各省軍隊都是有明確分工的。
雲貴兩省的任務,就是負責解決敵人的西征軍團。
此刻發生變故,讓敵人西征軍團平安撤離,這就是典型的失職。
“閣老,賊軍太過狡猾。
在前線故布疑陣,斷後的部隊依舊保持著攻勢,讓我們做出了誤判……”
不等竇玉堂說完,徐文嶽手中的茶杯就飛了過去。
借口再充分,都掩蓋不了失職的事實。
稍微有點兒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二十多萬大軍撤離,造成的動靜有多大。
沒有及時發現敵軍撤離,隻能證明雲貴聯軍高層無能。
“廢物!”
“通通都是廢物!”
怒罵之後,徐文嶽已經打定主意,要參雲貴兩省巡撫一本。
這樣的廢物留在位置上,不光是對朝廷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仕途不負責。
“閣老,息怒!”
“雲貴聯軍發現不對勁後,立即集結大軍追擊,目前距離桂林僅有一百五十裏路程。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五天之後雲貴聯軍就能和廣西的官軍匯合,然後聯手收複桂林。
預計在二月份,能夠複克廣西全境……”
龐正豪跟著解釋道。
作為貴州兵備道,他和雲南兵備道竇玉堂是同命先連。
前線大軍是巡撫在指揮,仗打的垃圾,同他們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可兩省巡撫不在跟前,他們這些外派聯絡人員,很自然的成為出氣筒。
挨罵隻是基本操作,真要是惹惱了欽差大臣,被拉出去打板子都有可能。
“桂林之戰,廣西那邊進展一切順利,需要你們過去添亂麽!”
一旁的湖廣巡撫呂景軒開口嘲諷道。
雲貴聯軍的失誤,讓湖廣陷入危險境地。
丟城失地事小,怕就怕前線大軍沒頂住壓力,導致戰線全部崩潰。
湖廣若是出事,他這個巡撫也就做到頭了。再多的客觀不利因素,都無法挽救戰場上的失敗。
涉及到官帽子,呂景軒必須想辦法甩鍋。
引發麻煩的雲貴聯軍,無疑是最好的背鍋對象。把責任推到他們身上,誰也挑不出來毛病。
“呂大人,多了一股援兵加入,進展總會順利一些。
收複廣西之後,桂黔滇三省聯軍就能攜大勢收複廣東,進而將叛軍的活動空間壓縮在永州、衡州等地。
哪怕我們不發起進攻,僅僅隻是采取圍困措施,叛軍也支撐不了半年。”
龐正豪強行解釋道。
人在貴州兵備道的位置上,哪怕心裏對雲貴聯軍再怎麽不滿,他都必須出來維護。
“龐大人,你在講笑話吧!
且不說大軍的指揮問題,光是三省大軍集結後,後勤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西南地區多山,糧草運輸非常困難,軍糧在路上就要消耗大半。
雲貴廣西都不富裕,讓誰來承擔這筆負擔,都不合適。
放跑的賊寇西征軍,不光會影響湖廣一線的戰局,同樣可能讓江西戰場發生變故。
可以說,這是妥妥的敗筆。
真要是收複兩廣,福建和廣西的軍隊就足夠用了,不需要一群蠢貨過去添亂!”
餘修文跟著補了一刀。
官場鬥爭是殘酷的,尤其是需要推卸責任的時候,誰也不會留情。
白蓮教西征軍進入湖廣,第一受害者自然是湖廣,那麽第二受害者就是江西。
隨著經濟的南移,江南的戰略價值也是與日俱增。
到了大虞朝,商貿發達的江南地區已經成了帝國最重要的財稅重地,貢獻了半數的稅收。
叛軍想要奪取天下,就必取江南。
哪怕無法實質性占領,大軍過去晃悠一圈,也會令大虞損失慘重。
基於這樣的認知,江南各省在鎮壓白蓮教叛亂的問題上,那是大力支持朝廷。
……
“夠了!”
“老夫,沒心思聽你們吵架!”
“白蓮教的西征軍馬上就要進入湖廣,趕緊拿出應對策略來!”
徐文嶽當即訓斥道。
算賬的事情,可以等後麵再說,但問題必須現在解決。
五省總督是需要做事的,他已經不是曾經那個年少的清流噴子。
身份地位的轉變,連帶著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閣老,到了現在這種時候,隻有通知各部加強防備。
同時勒令雲貴聯軍,盡快趕來增援。
如果可能的話,讓廣西和福建方麵加強攻勢,盡可能給叛軍施加壓力。”
呂景軒坦言道。
主力部隊都在前線壓著,湖廣方麵沒有更好的應對辦法。
現在隻能一麵拖延時間,一麵寄希望於盟友給力。
至於讓朝廷派出更多的援軍,呂景軒隻是略微一想,就直接選擇了放棄。
遠水解不了近渴。
現在向朝廷求援,光消息傳遞就要二十天,等朝廷同意派出援兵,還不知道要多久。
“難!
叛軍扼守住了戰略要地,福建一線遲遲難以突破。
廣西那邊打的不錯,可桂林終歸是反賊老巢,城中儲存了大量的糧草。
那幫叛軍為了減少消耗,更是把十幾萬居民趕出了城。
按照廣西方麵的奏報,他們在做長期圍困的準備。”
福建兵備道楊炎果斷拒絕道。
戰爭時期,最忌諱的就是胡亂許諾。
發起進攻容易,能不能取得突破,那就沒人知道了。
何況省內參戰積極性不高,若是接下這個任務,回頭他根本沒法交代。
為了脫身,他直接拉上了廣西。
精兵訓練不易,沒人舍得輕易消耗在攻城上。
為了收複桂林,犧牲掉廣西方麵的兩支精兵,在戰略上就是敗筆。
若是這麽幹的話,徐文嶽都沒法向朝廷交代。
“攻克不了桂林,那就分兵進攻廣東。
廣西一線官軍已經壓製住了反賊,完全可以抽調部分兵力,進攻賊軍兵力薄弱的地區。
下官提議,調任廣西都指揮使李牧為廣東都指揮使,從廣西抽調三萬大軍收複廣東!”
呂景軒的提議,讓眾人陷入沉思中。
在很多人眼中,官軍收複廣西,就是一個奇跡。
正是插入叛軍後方的這把刀,斬斷了敵人高歌猛進的勢頭,拖住了叛軍大量的兵力,為朝廷平叛爭取到了時間。
如果不是當初的那次遠征,沒準叛軍已經席卷了南國,開啟了亂世。
在大戰中發揮了核心作用的李牧,也隨著大戰的勝利入了大家的眼。
這一刻,再也沒人認為他是吃祖宗遺澤的勳貴子弟。
“不妥!”
“廣西的局麵剛剛好轉,此刻不宜進行大動。
一旦從廣西抽調大量的兵力,戰線隨時可能發生反複。
別忘了除了白蓮教叛軍外,還有安南那個麻煩。
當代安南王野心勃勃,坐擁三十萬大軍依舊不足,還在國內大肆擴軍。
一旦廣西空虛,安南人很有可能北上。
到時候造成的亂子,就不是白蓮教叛亂能比的!”
徐文嶽果斷拒絕道。
自從擔任五省總督以來,安南威脅論就不斷在他耳邊出現。
為此他還專門派人搜集了關於安南人的情報,對安南王最近十幾年的舉動,那是一清二楚。
知道的越多,就越覺得棘手。
安南人橫掃中南半島諸國,足以證明他們的軍事實力,正處於巔峰時期。
麵對這樣的敵人,廣西一線必須要有強將駐守。
“閣老,李指揮使不能輕動,那就抽調景逸風總兵,以及他麾下的那鎮募兵入廣東。
僅僅隻是減少一萬兵力,想來廣西局勢還是可以穩住,無非收複桂林的時間更晚一些。”
廣東巡撫安慶豐急忙幫腔道。
光杆巡撫不好當,自上任以來他什麽事都沒幹,請罪折子就上了數十份。
作為廣東巡撫,主持收複失地是他的職責,沒有完成就是罪過。
客觀條件大家都理解,朝廷也沒追究他的責任,但不等於就沒有責任。
在收複廣東之前,這種不斷請罪的戲碼,還要持續演下去。
平常議事,他都是旁觀者。
說話必須時刻小心謹慎,唯恐一不小心說錯話,給自己惹上麻煩。
沒人喜歡這種憋屈生活,安慶豐也是有追求的人。
聽到湖廣巡撫提議把李牧調任到廣東,他就動了心。
遭到徐閣老否決後,他果斷選擇退而求其次。
在幾次廣西會戰中,除了李牧表現亮眼外,景逸風的表現同樣不俗。
在一眾平叛將領中,絕對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就這麽辦吧!”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徐文嶽選擇了答應下來。
桂林之戰不知哪天結束,沒必要讓廣西的精兵都閑著。
利用這段時間,收複幾座城池,也是好向朝廷證明他在幹活。
……
桂林府。
一連幾天炮戰,城牆多處被炸出缺口,李牧始終沒有下達攻城命令。
無論叛軍,還是官軍,都被這種迷惑行為搞的一頭霧水。
一直到景逸風調任的消息傳來,情況才發生了變化。
“恭喜景總兵高升!”
同樣是總兵,任職地方不一樣,身份地位也大不相同。
對地方官來說,從廣西到廣東,平調也是升遷。
官場上越往上位置越少,不可能每一次調動,都直接升職。
對官員來說,從窮鄉僻壤到富裕地區任職,無論“前途”,還是“錢途”,都會更加光明。
不過對景逸風來說,這次人事調動,主要是“錢途”光明。
武將到了總兵的位置上,向上空間已經非常狹窄。
仕途發展,基本上沒有多少指望。
想辦法調到富裕之地任職,多撈點兒好處,才是大家的追求。
武將集團的這種墮落,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
在大虞朝,胸懷大誌的武將,基本上不會有啥好結果。
“承蒙閣老厚愛,不過朝廷尚未批準,現在隻是臨時任命。”
景逸風平靜的說道。
眉宇間的喜色,還是暴露了他的好心情。
廣東在叛軍手中,他這個總兵的位置就像一個大餅,但他有信心把餅吃到肚子裏去。
對武將來說,懼怕的不是戰爭,而是沒有戰爭。
看李牧在廣西的操作,他也想要複製。
士紳們隱匿的土地、礦產,本身就是最大的財富。
尤其是礦產資源,從巡撫衙門手中租過來的官礦,轉手租賃給商人就能大賺一筆。
具體收益多少不知道,反正肯定是血賺。
廣西這麽窮的地方,都能想辦法榨出油水來,條件更好的廣東油水隻會更多。
操作的好,三年任期下來,就能完成數十年的積累。
“景總兵放心,以你的軍功調任廣東,根本不存在問題。”
賈博當即保證道。
朝廷需要製衡,不可能讓擁有親戚關係兩人,同時留在廣西執掌大權。
有徐閣老的舉薦,加上勳貴集團的支持,景逸風的人事任命不會有懸念。
“不談這些了。
按照軍令要求,本將三天之內就必須開拔前往廣東。
少了一鎮兵馬,如果要繼續圍困桂林,那就必須從後方抽調更多的兵力加入。
諸位可有對策?”
景逸風的話,把眾人拉回了現實。
這次人事任命,不光調走了一名總兵,更是抽走了一鎮精銳。
作為圍城的一方,官軍比守城的叛軍數量還少,再抽調兵力離開,圍困就成了笑話。
“後方局勢剛剛穩定,必須要留守足夠的兵力。
短時間內,我們能夠動用的兵力,還是隻有前線這些部隊。”
張思翰當即表明了立場。
廣西地區依舊有反賊餘孽潛伏,沒有駐軍守護,派駐到各地的官員隨時可能丟了小命。
本來廣西就被大家視為龍潭虎穴,若是再傳出官員不斷遇害的消息,那就更沒人願意來了。
缺額的那麽多縣令、縣丞、主簿、典史,他可找不到那麽多人過來填坑。
領導班子一天配不齊,地方上就一天別想恢複正常運轉。
“圍困不行,那就幹脆撤軍,引敵軍自己出城。
賊首正在桂林城,白蓮教叛軍尚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想來他沒有和桂林共存亡的勇氣。
等敵軍出了城之後,我們再打回來收複桂林即可。”
李牧淡定的說道。
事實上,從確定叛軍想跑開始,他將準備放敵人離開。
能夠在野戰中消滅敵人,就沒有必要強攻城池。
不過放叛軍離開,在政治上屬於大忌。
畢竟,李牧也沒有把握在叛軍撤離之後,把他們殲滅在半道上。
一旦敵軍成功和其他叛軍匯合,那麽謀劃就成了事故。
一旦有人上綱上線,很難解釋清楚。
徐閣老的軍事調令,給他提供了絕佳的借口。
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無力圍困敵軍被迫選擇撤軍,那就不是他故意放跑敵軍。
後續發生變故,那也可以向上甩鍋。
“李指揮使,如果賊首單獨離開,大軍依舊留下來駐守桂林怎麽辦?”
賈博關心的問道。
能夠收複桂林的話,用點兒有瑕疵的計謀,自然不算什麽。
朝廷隻會看結果,從來不在乎實施過程中的風險。
怕就怕弄巧成拙,折騰了一陣子,最後白忙活了一場。
“撤軍之後,我們可以調頭進攻梧州,做出要兵進廣東的姿態。
叛軍放任不管,那麽就變佯攻為主攻,同景總兵在廣州的攻勢形成策應。
收複廣東幾座城池後,敵人自然會坐不住。
無論是從桂林出兵進攻我們的後方,還是放棄桂林全力北伐,總會有所動作。
隻要敵人動了,戰機早晚都會出現。”
李牧解釋道。
遇上白蓮教叛軍這種坐地戶,最佳的選擇就是拉著他們打運動戰。
最大限度把敵軍調動起來,叛軍內部組織混亂的弊端,就會逐步暴露出來。
戰場上任何一處的失誤,都有可能導致軍事行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