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結束後,薑君就借著稟報軍務為由,進宮給老皇帝請安。
不出所料,宛妃正陪在老皇帝身邊,二人在窗邊下棋,安謐靜好。
若非薑君知道宛妃心中所想,定會感歎一句郎情妾意。
薑君請安後,老皇帝扭頭看著她笑道:“你將凰字軍治理得很好,此次前來是不是找朕要賞賜來了?”
薑君坐到宮女端來的圓凳上,棋盤上黑白縱橫,局勢膠著。
她本覺得下棋太複雜,不願去學,但劉瑾戈閑來無事時,硬將她教會了。
雖然不厲害,但棋盤走勢也能看懂一二。
聽了老皇帝的玩笑話,她回以微笑,“薑君做的不過是分內之事,豈敢求賞賜。”
看都沒看薑君一眼的宛妃開口道:“薑側妃如此有本事,想必他日烽火再起,邊關定能看到薑側妃的身姿。”
薑君微微一笑,“自然,比不得宛妃娘娘好福氣,從一個宮牆,進入另一個宮牆,風吹不到,雨淋不著。”
相比高牆深院中的庭花錦繡,她更愛群山軒邈,大漠孤煙。
宛妃則如宮牆內的一朵嬌花,說白了,她與薑君鬥來鬥去的,都不過是些瑣碎之事。
皇上落下一枚黑子,道:“你好歹是瑾戈心愛之人,朕怎舍得讓你去領兵打仗。”
薑君見宛妃聽了這話,臉上神色都變了,不禁覺得頗為好笑。
“皇上,薑君一心向著昭王,自然要做可以為他排憂解難之事。
殿下他不需要嬌滴滴的女子,隻會給他徒增煩惱,他需要能與他並肩而立的女子。”
宛妃聽不聽得懂她的言外之意並不重要,反正就算聽懂了她也不會做出任何改變。
她就同趙憐一樣高傲自大,但卻比趙憐要壞一些。
趙憐那隻孔雀隻想開屏耀武揚威,而宛妃,卻總想著啄人。
老皇帝自然不知道兩個女人之間的那些小心思,他開懷大笑道:“好一個並肩而立,得讓皇後尋一個良辰吉日,正式封你為昭王妃才是。”
薑君還未回應,宛妃就搶先說道:“皇上急什麽,薑側妃如今整日紮在軍中,昭王也忙於朝政,這時候封薑側妃為正妃,不是給他們添亂麽?”
薑君想了想,封她為王妃似乎並不影響她和劉瑾戈忙於正事,又不是要做什麽很隆重的準備。
但是老皇帝覺得宛妃之言甚有道理,他點點頭,道:“是這個理,聽瑾戈提起他要十裏紅妝,八抬大轎重新娶你進王府,這是大事,一定要好好準備,辦得熱鬧些。”
薑君內心毫無波瀾,“薑君聽皇上皇後安排。”
若她說一切從簡,定會被笑話急著做昭王妃。
一生隻嫁一次,倒不如隨他們的意思,隆重些辦,其中所花金銀,她自己從私庫墊上便是。
宛妃一邊漫不經心地下棋,一邊說道:
“聽說前陣子薑側妃在雲妃姐姐宮中大鬧了一場,雲妃姐姐好歹是宮裏的老人了,於情於禮,薑側妃都應該對她禮敬三分才是。
薑側妃別嫌我多嘴,我是看皇上喜愛你,就忍不住多說了兩句,也是怕薑側妃觸犯宮規。”
薑君自然聽出宛妃這話是說她觸犯宮規,皇上卻視若無睹。
她隻歎一個如花似玉的南楚公主,到了深宮,卻成了一個工於心計的婦人,可惜了一身高貴氣質。
“皇上,那天薑君實在是擔憂錦瑟姐姐,一時情急才對雲妃娘娘說了些不合規矩的話,但觸犯宮規一罪,薑君不敢當。”
她半跪於地,語氣誠懇道。
“哈哈,愛妃又輸了。”皇上心滿意足地落下最後一枚棋子,定下勝局。
他示意薑君起來,說道:“雲妃性子本就不大好,她難為毅王妃一事我也聽皇後說過了,本就是女人之間的小事,不必再提了。”
薑君謝恩起身,宛妃的臉色卻很難看,“皇上說的是,妾身隻是擔憂不知道的人會說薑側妃無視宮規,目無尊長。”
老皇帝招招手,讓宛妃坐到他身旁,眼裏滿是寵愛道:“那些事自有皇後去處理,愛妃就不必操那些個閑心了,安心陪伴朕左右才是正事。”
薑君應和道:“正是呢,宛妃娘娘隻需陪伴好皇上,一心一意伺候皇上即可,旁的事無需勞心勞力。
皇上才是你的天地,其他人或事,娘娘最好別上心,免得給自己招來麻煩。”
她一字一句的說完後,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宛妃。
雖然她來澤陽後沒少受欺負,但欺負她的人似乎都沒有什麽好的下場。
趙憐瘋了,淑貴妃被打入冷宮,許悠悠被休出王府。
她如今很好奇,如果宛妃一直與她做對,會有什麽下場。
報應一事,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定。
依偎在皇上懷中的宛妃,雖然嘴上說著甜言蜜語,但薑君還是從她眼中看到了對老皇帝的厭惡與反感。
她聽了薑君的話,擠出一個笑容,道:“我不過是好意提醒薑側妃一句罷了,至於我會不會招來麻煩,就不勞薑側妃費心了,隻要有皇上的寵愛在,我就什麽都不怕,皇上,您說是不是?”
皇上綻開老臉,嗬嗬笑道,“自然,隻要有朕在,愛妃大可盡情任性。”
薑君不禁對老皇帝產生了同情,自己的寵妃整天惦記著自己的兒子,他卻一無所知,還對寵妃愛護不已,實在可憐。
她低下頭,鄭重其事道:“皇上,薑君一定會克己複禮,隻做自己應做之事,不做自己不應做之事,畢竟多行不義必自斃。”
老皇帝自然不知她話裏有話,不以為意地笑道:“哪有這麽嚴重,不過是護著毅王妃罷了,雖然得罪了雲妃,但你也算有情有義,這件事以後誰都不許提了。
至於雲妃,太不懂事,皇後會訓責她。”
宛妃見皇上對薑君的縱容與喜愛,心裏十分不悅,可是礙於皇上的話,隻得鱉下一口氣。
薑君則做壁上觀,仿佛宛妃要對付的人不是她一般。
宛妃也是一時拿不到她的把柄,才一直揪著薑君衝撞雲妃之事不放。
與許悠悠比起來,宛妃的手段實在不值一提。
但宛妃如今在大嶽還沒有自己的勢力,日後指不定會怎樣。
至少從她敢對劉瑾戈下藤木散一事,就可看出她的膽子不比許悠悠小。
不出所料,宛妃正陪在老皇帝身邊,二人在窗邊下棋,安謐靜好。
若非薑君知道宛妃心中所想,定會感歎一句郎情妾意。
薑君請安後,老皇帝扭頭看著她笑道:“你將凰字軍治理得很好,此次前來是不是找朕要賞賜來了?”
薑君坐到宮女端來的圓凳上,棋盤上黑白縱橫,局勢膠著。
她本覺得下棋太複雜,不願去學,但劉瑾戈閑來無事時,硬將她教會了。
雖然不厲害,但棋盤走勢也能看懂一二。
聽了老皇帝的玩笑話,她回以微笑,“薑君做的不過是分內之事,豈敢求賞賜。”
看都沒看薑君一眼的宛妃開口道:“薑側妃如此有本事,想必他日烽火再起,邊關定能看到薑側妃的身姿。”
薑君微微一笑,“自然,比不得宛妃娘娘好福氣,從一個宮牆,進入另一個宮牆,風吹不到,雨淋不著。”
相比高牆深院中的庭花錦繡,她更愛群山軒邈,大漠孤煙。
宛妃則如宮牆內的一朵嬌花,說白了,她與薑君鬥來鬥去的,都不過是些瑣碎之事。
皇上落下一枚黑子,道:“你好歹是瑾戈心愛之人,朕怎舍得讓你去領兵打仗。”
薑君見宛妃聽了這話,臉上神色都變了,不禁覺得頗為好笑。
“皇上,薑君一心向著昭王,自然要做可以為他排憂解難之事。
殿下他不需要嬌滴滴的女子,隻會給他徒增煩惱,他需要能與他並肩而立的女子。”
宛妃聽不聽得懂她的言外之意並不重要,反正就算聽懂了她也不會做出任何改變。
她就同趙憐一樣高傲自大,但卻比趙憐要壞一些。
趙憐那隻孔雀隻想開屏耀武揚威,而宛妃,卻總想著啄人。
老皇帝自然不知道兩個女人之間的那些小心思,他開懷大笑道:“好一個並肩而立,得讓皇後尋一個良辰吉日,正式封你為昭王妃才是。”
薑君還未回應,宛妃就搶先說道:“皇上急什麽,薑側妃如今整日紮在軍中,昭王也忙於朝政,這時候封薑側妃為正妃,不是給他們添亂麽?”
薑君想了想,封她為王妃似乎並不影響她和劉瑾戈忙於正事,又不是要做什麽很隆重的準備。
但是老皇帝覺得宛妃之言甚有道理,他點點頭,道:“是這個理,聽瑾戈提起他要十裏紅妝,八抬大轎重新娶你進王府,這是大事,一定要好好準備,辦得熱鬧些。”
薑君內心毫無波瀾,“薑君聽皇上皇後安排。”
若她說一切從簡,定會被笑話急著做昭王妃。
一生隻嫁一次,倒不如隨他們的意思,隆重些辦,其中所花金銀,她自己從私庫墊上便是。
宛妃一邊漫不經心地下棋,一邊說道:
“聽說前陣子薑側妃在雲妃姐姐宮中大鬧了一場,雲妃姐姐好歹是宮裏的老人了,於情於禮,薑側妃都應該對她禮敬三分才是。
薑側妃別嫌我多嘴,我是看皇上喜愛你,就忍不住多說了兩句,也是怕薑側妃觸犯宮規。”
薑君自然聽出宛妃這話是說她觸犯宮規,皇上卻視若無睹。
她隻歎一個如花似玉的南楚公主,到了深宮,卻成了一個工於心計的婦人,可惜了一身高貴氣質。
“皇上,那天薑君實在是擔憂錦瑟姐姐,一時情急才對雲妃娘娘說了些不合規矩的話,但觸犯宮規一罪,薑君不敢當。”
她半跪於地,語氣誠懇道。
“哈哈,愛妃又輸了。”皇上心滿意足地落下最後一枚棋子,定下勝局。
他示意薑君起來,說道:“雲妃性子本就不大好,她難為毅王妃一事我也聽皇後說過了,本就是女人之間的小事,不必再提了。”
薑君謝恩起身,宛妃的臉色卻很難看,“皇上說的是,妾身隻是擔憂不知道的人會說薑側妃無視宮規,目無尊長。”
老皇帝招招手,讓宛妃坐到他身旁,眼裏滿是寵愛道:“那些事自有皇後去處理,愛妃就不必操那些個閑心了,安心陪伴朕左右才是正事。”
薑君應和道:“正是呢,宛妃娘娘隻需陪伴好皇上,一心一意伺候皇上即可,旁的事無需勞心勞力。
皇上才是你的天地,其他人或事,娘娘最好別上心,免得給自己招來麻煩。”
她一字一句的說完後,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宛妃。
雖然她來澤陽後沒少受欺負,但欺負她的人似乎都沒有什麽好的下場。
趙憐瘋了,淑貴妃被打入冷宮,許悠悠被休出王府。
她如今很好奇,如果宛妃一直與她做對,會有什麽下場。
報應一事,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定。
依偎在皇上懷中的宛妃,雖然嘴上說著甜言蜜語,但薑君還是從她眼中看到了對老皇帝的厭惡與反感。
她聽了薑君的話,擠出一個笑容,道:“我不過是好意提醒薑側妃一句罷了,至於我會不會招來麻煩,就不勞薑側妃費心了,隻要有皇上的寵愛在,我就什麽都不怕,皇上,您說是不是?”
皇上綻開老臉,嗬嗬笑道,“自然,隻要有朕在,愛妃大可盡情任性。”
薑君不禁對老皇帝產生了同情,自己的寵妃整天惦記著自己的兒子,他卻一無所知,還對寵妃愛護不已,實在可憐。
她低下頭,鄭重其事道:“皇上,薑君一定會克己複禮,隻做自己應做之事,不做自己不應做之事,畢竟多行不義必自斃。”
老皇帝自然不知她話裏有話,不以為意地笑道:“哪有這麽嚴重,不過是護著毅王妃罷了,雖然得罪了雲妃,但你也算有情有義,這件事以後誰都不許提了。
至於雲妃,太不懂事,皇後會訓責她。”
宛妃見皇上對薑君的縱容與喜愛,心裏十分不悅,可是礙於皇上的話,隻得鱉下一口氣。
薑君則做壁上觀,仿佛宛妃要對付的人不是她一般。
宛妃也是一時拿不到她的把柄,才一直揪著薑君衝撞雲妃之事不放。
與許悠悠比起來,宛妃的手段實在不值一提。
但宛妃如今在大嶽還沒有自己的勢力,日後指不定會怎樣。
至少從她敢對劉瑾戈下藤木散一事,就可看出她的膽子不比許悠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