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後,承乾宮的另一側殿裏,上首坐著太後,底下坐了皇後和四妃以及其他妃嬪。也就是說,除了昏迷的李珂和生產的羅婧都來了。
瞧著一殿的年輕臉龐太後就心中來氣,皮膚嬌嫩長得還都不醜,怎麽就不能有一天消停呢,而事實上她忘記了,其實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同樣。
“李嬪中了毒?”
一來就直入主題,很符合太後的作風。
“回母後,當時嘉妃妹妹正要給兒臣敬酒,不想被同喜這杯中之物的李嬪妹妹給奪了去,後來沒過多久,李嬪妹妹便暈倒了。”洛墨說的正是大多數人看到的那樣。
“嘉妃敬給皇後的酒?”太後聞言,問道。
阮紅袖一聽,忙離了座跪到大殿中央去,喊到:“太後,紅袖冤枉啊!那桑落酒自打被釀好便從未拆封過,況且皇後姐姐與紅袖一向關係和睦,紅袖有什麽理由去害皇後姐姐呢?”
真是睜著眼說瞎話,一旦有時機便對自己冷眼相待的人竟也能被稱為關係和睦,洛墨心中冷笑,然後抬手撫著胸口作擔憂狀道:“李嬪妹妹已昏迷了整整一個時辰未醒,我先前去瞧了,那張小臉啊煞白煞白的,沒有一丁點兒血色。”
看似是在說李珂的情況,也和阮紅袖的話沒什麽關聯,但其實也在通過這一點來提醒眾人,若不是李珂為自己擋了酒,那麽如今躺在床上的就是自己……謀害皇後,其心可誅,下場不言而喻。
“姐姐,紅袖冤枉啊!姐姐若不信紅袖,大可命人去查看酒的封布,上麵可是僅有開過一次的痕跡啊。”
一口一個姐姐喊得情真意切。
於是太後命宮人去查看了,待其回來,說法果然是那酒封僅開啟過一次。
這酒,尤其是珍稀酒種,一旦被釀好便不會輕易開封了,否則那本真醇厚的味道就要被破壞了。所以那酒封被開啟一次,也就證明了阮紅袖沒有下手的可能,因為那酒自釀到成品,越是好酒越要久存,開始釀的時候阮紅袖還沒出生也說不定。
“既然不是嘉妃的酒裏有毒,那又是什麽被下了毒呢?好端端的人怎麽會突然昏倒了?”太後質問道。
“這……太後,紅袖有句話不知當講否。”
“有話就說,什麽當講不當講的。”太後的態度明顯有些不耐煩了,在自己宮殿待得好好的,外袍都脫了即將就寢,誰料這等時候竟沒得消停。更叫人細思恐極的是,倘若太後自己當時也在場,也無意間吃了那有毒的東西,豈不是如今也要成了李嬪那般半死不活的?
還沒享了幾年福,哪能就此撒手而去?
太後越想越氣。
隻見阮紅袖先怯怯地瞧了洛墨一眼,然後才覷著太後微有怒意的神色,緩緩說道:“仁妃正是吃了皇後姐姐賜得暖身羹才早產的。”
“嘉妃姐姐此話恐有偏頗,我們在場的人都是吃過那暖身羹,分明到現在也一點不適都沒有,”伴隨著一聲尷尬的輕笑,卻是柳雲瑛開了口,隻聽她繼續道,“怎可空口無憑就說是因為吃了皇後娘娘賜的羹呢?”
“你……!”
阮紅袖方想說你這小小一個姬怎敢如此對我說話,但餘光一瞟,發現太後正注視著自己,心中冷然,勉強平了心中的不忿才接著說道:“按理來說,當時場上除了本宮,其餘人準備的食物均是經過禦膳房專人試毒的,本不該有此紕漏,可是仁妃如今已早產了是事實。”
“依紅袖來看,出問題的不是太後和皇上賜的食物,便隻有皇後姐姐賜的羹了。”見人們的注意力都在自己這兒,阮紅袖心下滿意,然後繼續道。
“休要胡言!哀家和皇上怎會在食物中下毒。”太後拍了桌子,然而也正是因為這麽一句話,殿內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太後此話可以說的實在沒什麽技術水平,趕緊把自己和兒子摘幹淨,然後就剩下兒媳婦……換句話說,我們倆都不可能,那不就剩一個皇後才有動機了麽?
饒是習慣了太後那涼薄性子的洛墨,此刻也由不得生出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念頭,可真真是將人給噎得快要說不出話了。被以這麽個無語的方式丟下,她還有什麽可說的?
大概是那沉默持續得過久了,太後終於覺察到自己方才話裏的不妥,幹咳了兩聲道:“皇後那羹是由誰做的?”
合著還是留洛墨一個。
見過涼薄,卻沒見過涼薄如斯,其實也怪洛墨,這一世重生回來感受到的溫暖太多,都有些忘記前世的太後在自己痛失腹中子時是怎麽對待自己的了——罰奉一年禁足半年禁食一周,幾乎是除了那不能被動的封號以外都給貶了個遍,當時還是冬天,火炭被拿,饑寒交迫,一個剛小產的瘦弱女子是如何憑著毅力撐下來的?
都過去了,都過去了,洛墨在心裏告訴自己。
這樣一來她才能讓自己的心裏不被仇恨充滿,否則,以前世那些個經曆,足以將她逼瘋。也正是因為這一份釋懷,才能夠讓她在記住別人對自己的不公和虧欠的同時,不忘記本來的自己到底是何種模樣。
但是嘛,過去歸過去,屬於自己的還是要拿回來的,有機會以牙還牙不咬回去的莫不是成了傻子?
“回母後,那羹正是由兒臣的掌事宮女荔枝所做。”洛墨此刻冷靜得可怕,眼中也沒什麽波動。
“荔枝呢?”
“回太後,荔枝在這。”
荔枝有點無言,但還是依言俯身跪到了太後跟前去,然後才將上半身直起來,正正地盯著太後的眼睛道:“那暖身羹正是奴婢親手做的。”
“宮女荔枝謀害皇嗣,來人啊,把她拖下去,打一百大板再嚴刑逼問!”
他娘的,打一百大板。
別說一百了就是三十大板都能給人去掉半條命。前世有個小宮女惹惱了秀妃被她賜了五十大板,結果還沒到三十人就咽了氣。
那群掌刑的奴才都是看主子臉色行事,一般而言,把人打死所用板數越少則領賞越多,於是一個比一個賣力。
一百大板緊接著還要嚴刑逼供?
那時候上刑的都成啥了,給死人上刑麽,還不是別人怎麽說怎麽畫押?
瞧著一殿的年輕臉龐太後就心中來氣,皮膚嬌嫩長得還都不醜,怎麽就不能有一天消停呢,而事實上她忘記了,其實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同樣。
“李嬪中了毒?”
一來就直入主題,很符合太後的作風。
“回母後,當時嘉妃妹妹正要給兒臣敬酒,不想被同喜這杯中之物的李嬪妹妹給奪了去,後來沒過多久,李嬪妹妹便暈倒了。”洛墨說的正是大多數人看到的那樣。
“嘉妃敬給皇後的酒?”太後聞言,問道。
阮紅袖一聽,忙離了座跪到大殿中央去,喊到:“太後,紅袖冤枉啊!那桑落酒自打被釀好便從未拆封過,況且皇後姐姐與紅袖一向關係和睦,紅袖有什麽理由去害皇後姐姐呢?”
真是睜著眼說瞎話,一旦有時機便對自己冷眼相待的人竟也能被稱為關係和睦,洛墨心中冷笑,然後抬手撫著胸口作擔憂狀道:“李嬪妹妹已昏迷了整整一個時辰未醒,我先前去瞧了,那張小臉啊煞白煞白的,沒有一丁點兒血色。”
看似是在說李珂的情況,也和阮紅袖的話沒什麽關聯,但其實也在通過這一點來提醒眾人,若不是李珂為自己擋了酒,那麽如今躺在床上的就是自己……謀害皇後,其心可誅,下場不言而喻。
“姐姐,紅袖冤枉啊!姐姐若不信紅袖,大可命人去查看酒的封布,上麵可是僅有開過一次的痕跡啊。”
一口一個姐姐喊得情真意切。
於是太後命宮人去查看了,待其回來,說法果然是那酒封僅開啟過一次。
這酒,尤其是珍稀酒種,一旦被釀好便不會輕易開封了,否則那本真醇厚的味道就要被破壞了。所以那酒封被開啟一次,也就證明了阮紅袖沒有下手的可能,因為那酒自釀到成品,越是好酒越要久存,開始釀的時候阮紅袖還沒出生也說不定。
“既然不是嘉妃的酒裏有毒,那又是什麽被下了毒呢?好端端的人怎麽會突然昏倒了?”太後質問道。
“這……太後,紅袖有句話不知當講否。”
“有話就說,什麽當講不當講的。”太後的態度明顯有些不耐煩了,在自己宮殿待得好好的,外袍都脫了即將就寢,誰料這等時候竟沒得消停。更叫人細思恐極的是,倘若太後自己當時也在場,也無意間吃了那有毒的東西,豈不是如今也要成了李嬪那般半死不活的?
還沒享了幾年福,哪能就此撒手而去?
太後越想越氣。
隻見阮紅袖先怯怯地瞧了洛墨一眼,然後才覷著太後微有怒意的神色,緩緩說道:“仁妃正是吃了皇後姐姐賜得暖身羹才早產的。”
“嘉妃姐姐此話恐有偏頗,我們在場的人都是吃過那暖身羹,分明到現在也一點不適都沒有,”伴隨著一聲尷尬的輕笑,卻是柳雲瑛開了口,隻聽她繼續道,“怎可空口無憑就說是因為吃了皇後娘娘賜的羹呢?”
“你……!”
阮紅袖方想說你這小小一個姬怎敢如此對我說話,但餘光一瞟,發現太後正注視著自己,心中冷然,勉強平了心中的不忿才接著說道:“按理來說,當時場上除了本宮,其餘人準備的食物均是經過禦膳房專人試毒的,本不該有此紕漏,可是仁妃如今已早產了是事實。”
“依紅袖來看,出問題的不是太後和皇上賜的食物,便隻有皇後姐姐賜的羹了。”見人們的注意力都在自己這兒,阮紅袖心下滿意,然後繼續道。
“休要胡言!哀家和皇上怎會在食物中下毒。”太後拍了桌子,然而也正是因為這麽一句話,殿內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太後此話可以說的實在沒什麽技術水平,趕緊把自己和兒子摘幹淨,然後就剩下兒媳婦……換句話說,我們倆都不可能,那不就剩一個皇後才有動機了麽?
饒是習慣了太後那涼薄性子的洛墨,此刻也由不得生出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念頭,可真真是將人給噎得快要說不出話了。被以這麽個無語的方式丟下,她還有什麽可說的?
大概是那沉默持續得過久了,太後終於覺察到自己方才話裏的不妥,幹咳了兩聲道:“皇後那羹是由誰做的?”
合著還是留洛墨一個。
見過涼薄,卻沒見過涼薄如斯,其實也怪洛墨,這一世重生回來感受到的溫暖太多,都有些忘記前世的太後在自己痛失腹中子時是怎麽對待自己的了——罰奉一年禁足半年禁食一周,幾乎是除了那不能被動的封號以外都給貶了個遍,當時還是冬天,火炭被拿,饑寒交迫,一個剛小產的瘦弱女子是如何憑著毅力撐下來的?
都過去了,都過去了,洛墨在心裏告訴自己。
這樣一來她才能讓自己的心裏不被仇恨充滿,否則,以前世那些個經曆,足以將她逼瘋。也正是因為這一份釋懷,才能夠讓她在記住別人對自己的不公和虧欠的同時,不忘記本來的自己到底是何種模樣。
但是嘛,過去歸過去,屬於自己的還是要拿回來的,有機會以牙還牙不咬回去的莫不是成了傻子?
“回母後,那羹正是由兒臣的掌事宮女荔枝所做。”洛墨此刻冷靜得可怕,眼中也沒什麽波動。
“荔枝呢?”
“回太後,荔枝在這。”
荔枝有點無言,但還是依言俯身跪到了太後跟前去,然後才將上半身直起來,正正地盯著太後的眼睛道:“那暖身羹正是奴婢親手做的。”
“宮女荔枝謀害皇嗣,來人啊,把她拖下去,打一百大板再嚴刑逼問!”
他娘的,打一百大板。
別說一百了就是三十大板都能給人去掉半條命。前世有個小宮女惹惱了秀妃被她賜了五十大板,結果還沒到三十人就咽了氣。
那群掌刑的奴才都是看主子臉色行事,一般而言,把人打死所用板數越少則領賞越多,於是一個比一個賣力。
一百大板緊接著還要嚴刑逼供?
那時候上刑的都成啥了,給死人上刑麽,還不是別人怎麽說怎麽畫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