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又送來一盤蘿卜糕。
這一盤的分量就實誠多了,一人分了一塊還又得多。
吃了蘿卜糕洗了手,袁明珠看看那隻布老虎。
“這個布老虎都舊了,回頭做個新的給你好不好?”
澄姐兒也不說話。
對旁邊戚媽媽說:“我們家端午的時候會做些香囊送親友,到時候做個大些的布偶香囊給姐兒。”
“那感情好,有勞姑娘了。”戚媽媽客氣道。
袁明珠手裏有個香囊的方子,往年都是自己家做了用,能提神醒腦驅蚊蟲。
可以做成佩戴的小飾物,也可以做成布偶,或者是掛在蚊帳裏的裝飾物。
武安州這邊對端午更講究一些,還有個專門上香去厄的五毒廟,五毒廟的廟會就是端午當日。
劉家的暇姐兒鼓著小臉:“我也要。”
這姑娘跟二哥長相相似,都是圓鼓鼓的小臉。
袁明珠:“好的,也有你的。”
見任家的兩個孩子想要卻不好意思開口,“都有,一人一個。”
此時離著端午還有一個多月,一人一個也來及做。
等回到之前的客院,戚媽媽微不可查的衝著他們家戚老夫人點了點頭。
別人為察覺,任家的少夫人看到了,若有所思的往戚媽媽那邊瞧了一眼。
送走客人回到她那邊院子,對服侍的奶嬤嬤說:“去問問下午來人怎麽招待的?”
嬤嬤下去問話,回來事無巨細都說了一遍。
任家少夫人:“跟采買的說一下,端午的時候多訂幾張床圍和蘆葦席,到時候記得提醒我給袁家送端午節禮。”
這邊盛產蘆葦席,編得精致的蘆葦席是端午節禮必備的物品。
他們這邊的人不習慣用床圍,但是晉地來的人喜歡。
晉地人住窯洞,窯洞住久了會往下掉泥土,所以晉地人喜歡用床圍。
這禮送的就貼心了。
奶嬤嬤:“不用這麽……?”
太上趕著了!
少夫人:“若隻我們一家顯得上趕著,有守備府也去送禮,我們不送才失禮呢!”
抬了抬吊梢眉,“正院這麽給府裏丟臉,咱們請了袁家也算扳回一局。”
又問了兒女的情況,得知袁家人說不要吃藥,忙讓人把藥停了。
“過兩日去請袁先生再來給瞧瞧。”
特別叮囑:“備些禮品,讓大少爺親自去請。”
奶嬤嬤:“隻怕……。”
隻怕大少爺不願意去。
“他闖下的禍事,不願意去也得去,他如是不去就隻能老爺和老太爺去了,他不敢不去。”語氣裏帶著鄙夷。
“借著請袁先生來看診順帶著賠禮,比直接讓他去賠禮都給他留臉了,他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奶嬤嬤:“咱們要不要趁這個機會把院子裏的狐媚子都料理了?”
“不用我們出手,等等看老太爺那邊怎麽說。”
主仆二人正說著話,外頭廊下的丫頭:“大少爺。”
主仆倆把話住了。
回頭就看到大少爺不等丫鬟打簾子就自己撩了簾子進來了。
這麽火急火燎的,肯定事關他的那些小妖精。
奶嬤嬤扶了少夫人起身。
“回來了,吃了晚飯了嗎?”
大少爺往她臉上看了一遍,沒看出異常。
往床上一躺,陰聲陽氣道:“你這回高興了,祖母要把秋蘭她們全都打發了。”
少夫人瞪圓了杏眼,吊梢眉揚起來,正要發火,想起袁家女眷們那幾張柔和靜謐的麵龐。
那樣子才是幸福女人該有的樣子吧?
又想起那些女人背後偷偷非議袁家曾祖母的話:看著慈眉善目的,不能生還不許男人納妾,真是人不可貌相,手段不知道怎麽了得呢?
那股子好勝心突然就熄滅了,看著眼前這個酒囊飯袋的縱欲過度的臉,覺得自己以往的爭鬥真是可笑。
就這個個混賬東西,愛找誰找誰去,有什麽值得爭的?
坐回梳妝鏡前,把頭上的發簪重新插正了,“應該是祖父下的令吧,你這回可別犯糊塗,跟祖母使那套尋死覓活的招數行,要是被祖父知道了,會對你家法伺候,
這回綠珠捅的簍子太大了,祖母也護不住,也不是隻綠珠,隆二爺那件事祖父也憋著氣呢,這會是一總把氣撒出來了,祖母也不敢替他們說話。”
一說家法伺候,大少爺的小白臉又白了幾分。
對所為愛妾的感情到底沒有對自己個兒的感情深,不再說話。
少夫人偷偷撇撇嘴。
找到了夫妻間相處的新方式。
這樣應對,比以往針鋒相對,然後把自己氣得心口疼好多了。
“事關長輩,有些話也不該我說,公公也是個耳根子軟的,黑礦工能隨便用得?被人發現,任家可兜不住。”
大少爺屁都不敢放。
少夫人也見好就收,不在這個話題上打轉,就這樣也覺得終於揚眉吐氣一回。
院子裏的狐媚子被打發了,大少爺無處可去,晚間在少夫人房間歇了。
次日一早,奶嬤嬤高興的打了水進來伺候梳洗。
“少夫人就該軟和些,不要總跟大少爺頂著。”
少夫人笑笑。
就那麽個傻逼玩意,自己往日該有多沒用居然收拾不了他?
想起袁家小姐說的按摩眉心,自己動手按了一回,再看鏡子裏,覺得川字紋好似真淡了不少。
對奶嬤嬤說:“宸嬸子要跟袁家做親?”
“是吧!聽外院的采買說的,他家裏的在驛站那邊管漿洗。”
“袁家兄弟五個吧?隻上頭兩個娶了?”
“您是打算?”
“嗯!我那繼母的女兒跟六妹差不多大,不可能指著她給六妹說個像樣的人家。”
奶嬤嬤:“袁家窮了些吧?聽說土坯房都是周大人資助的。”
少夫人噴笑道:“嬤嬤不要聽那些人在背後搬弄是非,袁家要真的那麽上不得台麵,宸嬸子舍得把唯一的女兒嫁去受罪?”
奶嬤嬤:“也是哦!”
外頭丫鬟過來回稟,主仆倆打住話題。
隻悄悄囑咐奶嬤嬤多打聽著驛丞府,待他們那邊親事定了再說。
午飯的時候,果然從外院傳來消息,老太爺讓人備了禮,讓大少爺去驛丞府請袁先生過府替家裏小少爺兄妹看診。
奶嬤嬤:“果然讓您猜中了。”
這一盤的分量就實誠多了,一人分了一塊還又得多。
吃了蘿卜糕洗了手,袁明珠看看那隻布老虎。
“這個布老虎都舊了,回頭做個新的給你好不好?”
澄姐兒也不說話。
對旁邊戚媽媽說:“我們家端午的時候會做些香囊送親友,到時候做個大些的布偶香囊給姐兒。”
“那感情好,有勞姑娘了。”戚媽媽客氣道。
袁明珠手裏有個香囊的方子,往年都是自己家做了用,能提神醒腦驅蚊蟲。
可以做成佩戴的小飾物,也可以做成布偶,或者是掛在蚊帳裏的裝飾物。
武安州這邊對端午更講究一些,還有個專門上香去厄的五毒廟,五毒廟的廟會就是端午當日。
劉家的暇姐兒鼓著小臉:“我也要。”
這姑娘跟二哥長相相似,都是圓鼓鼓的小臉。
袁明珠:“好的,也有你的。”
見任家的兩個孩子想要卻不好意思開口,“都有,一人一個。”
此時離著端午還有一個多月,一人一個也來及做。
等回到之前的客院,戚媽媽微不可查的衝著他們家戚老夫人點了點頭。
別人為察覺,任家的少夫人看到了,若有所思的往戚媽媽那邊瞧了一眼。
送走客人回到她那邊院子,對服侍的奶嬤嬤說:“去問問下午來人怎麽招待的?”
嬤嬤下去問話,回來事無巨細都說了一遍。
任家少夫人:“跟采買的說一下,端午的時候多訂幾張床圍和蘆葦席,到時候記得提醒我給袁家送端午節禮。”
這邊盛產蘆葦席,編得精致的蘆葦席是端午節禮必備的物品。
他們這邊的人不習慣用床圍,但是晉地來的人喜歡。
晉地人住窯洞,窯洞住久了會往下掉泥土,所以晉地人喜歡用床圍。
這禮送的就貼心了。
奶嬤嬤:“不用這麽……?”
太上趕著了!
少夫人:“若隻我們一家顯得上趕著,有守備府也去送禮,我們不送才失禮呢!”
抬了抬吊梢眉,“正院這麽給府裏丟臉,咱們請了袁家也算扳回一局。”
又問了兒女的情況,得知袁家人說不要吃藥,忙讓人把藥停了。
“過兩日去請袁先生再來給瞧瞧。”
特別叮囑:“備些禮品,讓大少爺親自去請。”
奶嬤嬤:“隻怕……。”
隻怕大少爺不願意去。
“他闖下的禍事,不願意去也得去,他如是不去就隻能老爺和老太爺去了,他不敢不去。”語氣裏帶著鄙夷。
“借著請袁先生來看診順帶著賠禮,比直接讓他去賠禮都給他留臉了,他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奶嬤嬤:“咱們要不要趁這個機會把院子裏的狐媚子都料理了?”
“不用我們出手,等等看老太爺那邊怎麽說。”
主仆二人正說著話,外頭廊下的丫頭:“大少爺。”
主仆倆把話住了。
回頭就看到大少爺不等丫鬟打簾子就自己撩了簾子進來了。
這麽火急火燎的,肯定事關他的那些小妖精。
奶嬤嬤扶了少夫人起身。
“回來了,吃了晚飯了嗎?”
大少爺往她臉上看了一遍,沒看出異常。
往床上一躺,陰聲陽氣道:“你這回高興了,祖母要把秋蘭她們全都打發了。”
少夫人瞪圓了杏眼,吊梢眉揚起來,正要發火,想起袁家女眷們那幾張柔和靜謐的麵龐。
那樣子才是幸福女人該有的樣子吧?
又想起那些女人背後偷偷非議袁家曾祖母的話:看著慈眉善目的,不能生還不許男人納妾,真是人不可貌相,手段不知道怎麽了得呢?
那股子好勝心突然就熄滅了,看著眼前這個酒囊飯袋的縱欲過度的臉,覺得自己以往的爭鬥真是可笑。
就這個個混賬東西,愛找誰找誰去,有什麽值得爭的?
坐回梳妝鏡前,把頭上的發簪重新插正了,“應該是祖父下的令吧,你這回可別犯糊塗,跟祖母使那套尋死覓活的招數行,要是被祖父知道了,會對你家法伺候,
這回綠珠捅的簍子太大了,祖母也護不住,也不是隻綠珠,隆二爺那件事祖父也憋著氣呢,這會是一總把氣撒出來了,祖母也不敢替他們說話。”
一說家法伺候,大少爺的小白臉又白了幾分。
對所為愛妾的感情到底沒有對自己個兒的感情深,不再說話。
少夫人偷偷撇撇嘴。
找到了夫妻間相處的新方式。
這樣應對,比以往針鋒相對,然後把自己氣得心口疼好多了。
“事關長輩,有些話也不該我說,公公也是個耳根子軟的,黑礦工能隨便用得?被人發現,任家可兜不住。”
大少爺屁都不敢放。
少夫人也見好就收,不在這個話題上打轉,就這樣也覺得終於揚眉吐氣一回。
院子裏的狐媚子被打發了,大少爺無處可去,晚間在少夫人房間歇了。
次日一早,奶嬤嬤高興的打了水進來伺候梳洗。
“少夫人就該軟和些,不要總跟大少爺頂著。”
少夫人笑笑。
就那麽個傻逼玩意,自己往日該有多沒用居然收拾不了他?
想起袁家小姐說的按摩眉心,自己動手按了一回,再看鏡子裏,覺得川字紋好似真淡了不少。
對奶嬤嬤說:“宸嬸子要跟袁家做親?”
“是吧!聽外院的采買說的,他家裏的在驛站那邊管漿洗。”
“袁家兄弟五個吧?隻上頭兩個娶了?”
“您是打算?”
“嗯!我那繼母的女兒跟六妹差不多大,不可能指著她給六妹說個像樣的人家。”
奶嬤嬤:“袁家窮了些吧?聽說土坯房都是周大人資助的。”
少夫人噴笑道:“嬤嬤不要聽那些人在背後搬弄是非,袁家要真的那麽上不得台麵,宸嬸子舍得把唯一的女兒嫁去受罪?”
奶嬤嬤:“也是哦!”
外頭丫鬟過來回稟,主仆倆打住話題。
隻悄悄囑咐奶嬤嬤多打聽著驛丞府,待他們那邊親事定了再說。
午飯的時候,果然從外院傳來消息,老太爺讓人備了禮,讓大少爺去驛丞府請袁先生過府替家裏小少爺兄妹看診。
奶嬤嬤:“果然讓您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