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袁家的人,鐵礦驛驛丞府也受到影響。
驛丞夫人煩躁的把手裏的扇子扇動得飛快,然後頹然的把扇子拍在桌上。
揚聲問廊下侯著的仆婦:“去袁家的人還沒回來?”
有人進來回話:“夫人,還沒回來,許是路上有事耽擱了。”
又過了一些時辰,從袁家回來的人才進了院子。
有平日跟她交好的,把她拉到一旁:“你回頭回話的時候當心點,今天夫人脾氣有點,”有點什麽沒敢說,隻是皺了皺鼻子。
把她推過去:“快去吧!你怎麽回來這麽遲?夫人都問兩三回了。”
“唉,別提了,走到半道車軸哢哢響,差點今天都回不來。”
不敢再多說,拎著從袁家拿來的回禮站到門外。
有貼身伺候的進去回了話,然後讓她進屋回話。
看她進門,她家夫人問她:“袁家對你還熱情吧?”
“熱情著呢,”把袁家給的回禮拿給夫人看,“袁家曾祖母親自給備的回禮,還讓奴婢問夫人好。”
驛丞夫人拍著胸口,口中念著佛。
她可憐的女兒,才議親未來公公人就沒了,那些長舌頭的,一個個見不得別人好,背後都說是她家依姐兒克的。
這都什麽事啊!
驛丞夫人翻著袁家的回禮,心裏又打鼓,這禮回得太簡薄了吧?是不是嘴上不說,心裏還是對依姐兒有想法?
就聽那媽媽說著:“袁家曾祖母說,本來該回些酒肉的,他們家不能吃,家裏就沒有備著,讓奴婢替她老人家跟夫人您解釋一下,給摘了好多個大西瓜,都在外院放著呢。”
不是拉那麽多西瓜車子還不會出毛病呢!
驛丞夫人翻江倒海的心思終於落下來了。
隨口問了一句:“怎的回來這麽晚?”
都急死她了。
若是跟袁家的親事有什麽變故,她的姐兒可怎麽辦?就算是再另說人家,也說不到四角俱全的好人家了。
媽媽怕招得她心煩,再往不好的地方聯想,並不像剛剛在外頭跟她交好的人說的那樣嚴重,輕描淡寫道:“路上車子出了點小毛病。”
即使這樣說了,驛丞夫人的眉頭還是蹙緊了。
她現在風吹草動就往不好的意頭聯想。
那媽媽忙解釋:“這些日子天幹,馬車可能有些拔縫了,不礙事。”
又說:“發現的及時,車夫停車修了,正好遇到了鄒家的大少奶奶,她把奴婢捎回來的。”
剛剛下了好幾天的雨,驛丞夫人也知道仆婦說的天幹的話是哄她呢。
不過人就得難得糊塗,既然沒出事就得往好處想,要是自己家再沒事找事,更給外頭人嚼舌頭的借口了。
順著仆婦的話說道:“鄒大少奶奶把你捎回來的啊?哪天見了她婆婆得好好謝謝她。”
那媽媽見把之前的話題岔過去了,高興的接道:“是啊!路上還聽他們家的婆子說了件她婆婆嬸子娘家的新鮮事呢!”
驛丞夫人就算沒有心情聽別人家的八卦,這會也得順勢問一句:“哦?什麽新鮮事?”
鄒家大房跟二房當年因為爭產兄弟鬩牆,逮著機會就得給對方抹黑,芝麻大點的事都得誇張成西瓜那麽大。
他們家的新鮮事一般都沒有什麽可聽的。
那媽媽配合著粉飾太平,講著並不新鮮的新鮮事。
“她婆婆嬸子娘家有個侄女守寡回了娘家,作風不正派,跟得花椒瘋似的,看到男人走不動道……。”
驛丞夫人半闔著眼,慢悠悠的晃著手裏的扇子,也不知道聽沒聽。
那媽媽偷瞟一眼,也沒敢停下,幹巴巴的接著往下講。
“……就聽哢嚓一聲雷響……。”
這婆子說的正是下雨那人發生在如今叫大鵝的袁樹身上的事。
驛丞夫人:“雨天本來就不能站在樹下,站在樹下容易引雷。”
打斷了那媽媽的話。
這就是不耐煩聽了,讓她不要接著說的意思。
那媽媽知機,馬上停下來。
不過奉承話沒停:“還是夫人您懂得多,您要是不說,我也以為那撿回來的外鄉人有什麽神通不成呢?”
驛丞夫人“謔”得把扇子拍在桌上。
那媽媽不知道是哪句話說得不對,嚇得噗通跪下:“夫人您大人大量。”
“那人是撿來的?外鄉人?什麽時候撿到的?”
問了以後自言自語:“你估計也不知道。”
“起來別跪著了。”
那媽媽滿頭霧水的站起來。
“鄒家二奶奶姓潘,娘家是潘家凹的吧?”驛丞夫人問仆婦們。
得到肯定的答複,馬上吩咐人:“去把老爺請回來。”
說完又改口,“我親自去驛站一趟。”
到的驛站,把任驛丞拉到一旁:“潘家凹撿了個人,外鄉口音,老爺,會不會是袁家大爺呀?”
任驛丞:……,有些不敢相信。
“我明日帶人去看看。”
“喊上宋百戶和宋總旗。”驛丞夫人說。
若那人真是袁家大爺,最好帶上他們家的人一起去,都落魄到放鵝了,肯定很狼狽。
怎麽說他們以後都是親家,讓親家翁在他們跟前露出最潦倒的情形,以後兩家交往隻怕親家翁會不自在。
驛丞夫人思慮的仔細,任驛丞也由著她安排。
連夜先派了人去宋家送信。
第二天一早,任驛丞趕到衛所,跟宋家兄弟相約著往潘家凹趕過去。
鐵礦驛站離著衛所有十多裏路程,衛所離著潘家凹還有一二十裏遠。
等他們趕到的時候已經臨近午時。
因為鄰湖,吹來的風帶著水汽,並不顯十分燥熱。
隻是人的心情焦躁,再涼爽的風也緩解不了。
依舊去的潘家大院。
潘家老爺聽說又是一撥來找人的,困難的吞了一口口水。
生怕找的人又不是大鵝。
顯得比任驛丞和宋家兄弟還緊張。
主要是袁樹雖然長了一副帶著袁家人特征的長相,但是他皮膚黑,嘴唇又厚,看著就憨實。
現在又沒了記憶,看著更顯呆愣愣的,看著就不像會是有錢有勢人家來尋的人。
潘家老爺還是吩咐的潘玄去叫大鵝。
潘玄之前有過一次被閃得腰疼的經曆,這次也沒抱希望。
到了鵝圈那邊,惡聲惡氣的喊:“大鵝,大鵝。”
老王頭出來,“大鵝去放鵝了,沒在。”
驛丞夫人煩躁的把手裏的扇子扇動得飛快,然後頹然的把扇子拍在桌上。
揚聲問廊下侯著的仆婦:“去袁家的人還沒回來?”
有人進來回話:“夫人,還沒回來,許是路上有事耽擱了。”
又過了一些時辰,從袁家回來的人才進了院子。
有平日跟她交好的,把她拉到一旁:“你回頭回話的時候當心點,今天夫人脾氣有點,”有點什麽沒敢說,隻是皺了皺鼻子。
把她推過去:“快去吧!你怎麽回來這麽遲?夫人都問兩三回了。”
“唉,別提了,走到半道車軸哢哢響,差點今天都回不來。”
不敢再多說,拎著從袁家拿來的回禮站到門外。
有貼身伺候的進去回了話,然後讓她進屋回話。
看她進門,她家夫人問她:“袁家對你還熱情吧?”
“熱情著呢,”把袁家給的回禮拿給夫人看,“袁家曾祖母親自給備的回禮,還讓奴婢問夫人好。”
驛丞夫人拍著胸口,口中念著佛。
她可憐的女兒,才議親未來公公人就沒了,那些長舌頭的,一個個見不得別人好,背後都說是她家依姐兒克的。
這都什麽事啊!
驛丞夫人翻著袁家的回禮,心裏又打鼓,這禮回得太簡薄了吧?是不是嘴上不說,心裏還是對依姐兒有想法?
就聽那媽媽說著:“袁家曾祖母說,本來該回些酒肉的,他們家不能吃,家裏就沒有備著,讓奴婢替她老人家跟夫人您解釋一下,給摘了好多個大西瓜,都在外院放著呢。”
不是拉那麽多西瓜車子還不會出毛病呢!
驛丞夫人翻江倒海的心思終於落下來了。
隨口問了一句:“怎的回來這麽晚?”
都急死她了。
若是跟袁家的親事有什麽變故,她的姐兒可怎麽辦?就算是再另說人家,也說不到四角俱全的好人家了。
媽媽怕招得她心煩,再往不好的地方聯想,並不像剛剛在外頭跟她交好的人說的那樣嚴重,輕描淡寫道:“路上車子出了點小毛病。”
即使這樣說了,驛丞夫人的眉頭還是蹙緊了。
她現在風吹草動就往不好的意頭聯想。
那媽媽忙解釋:“這些日子天幹,馬車可能有些拔縫了,不礙事。”
又說:“發現的及時,車夫停車修了,正好遇到了鄒家的大少奶奶,她把奴婢捎回來的。”
剛剛下了好幾天的雨,驛丞夫人也知道仆婦說的天幹的話是哄她呢。
不過人就得難得糊塗,既然沒出事就得往好處想,要是自己家再沒事找事,更給外頭人嚼舌頭的借口了。
順著仆婦的話說道:“鄒大少奶奶把你捎回來的啊?哪天見了她婆婆得好好謝謝她。”
那媽媽見把之前的話題岔過去了,高興的接道:“是啊!路上還聽他們家的婆子說了件她婆婆嬸子娘家的新鮮事呢!”
驛丞夫人就算沒有心情聽別人家的八卦,這會也得順勢問一句:“哦?什麽新鮮事?”
鄒家大房跟二房當年因為爭產兄弟鬩牆,逮著機會就得給對方抹黑,芝麻大點的事都得誇張成西瓜那麽大。
他們家的新鮮事一般都沒有什麽可聽的。
那媽媽配合著粉飾太平,講著並不新鮮的新鮮事。
“她婆婆嬸子娘家有個侄女守寡回了娘家,作風不正派,跟得花椒瘋似的,看到男人走不動道……。”
驛丞夫人半闔著眼,慢悠悠的晃著手裏的扇子,也不知道聽沒聽。
那媽媽偷瞟一眼,也沒敢停下,幹巴巴的接著往下講。
“……就聽哢嚓一聲雷響……。”
這婆子說的正是下雨那人發生在如今叫大鵝的袁樹身上的事。
驛丞夫人:“雨天本來就不能站在樹下,站在樹下容易引雷。”
打斷了那媽媽的話。
這就是不耐煩聽了,讓她不要接著說的意思。
那媽媽知機,馬上停下來。
不過奉承話沒停:“還是夫人您懂得多,您要是不說,我也以為那撿回來的外鄉人有什麽神通不成呢?”
驛丞夫人“謔”得把扇子拍在桌上。
那媽媽不知道是哪句話說得不對,嚇得噗通跪下:“夫人您大人大量。”
“那人是撿來的?外鄉人?什麽時候撿到的?”
問了以後自言自語:“你估計也不知道。”
“起來別跪著了。”
那媽媽滿頭霧水的站起來。
“鄒家二奶奶姓潘,娘家是潘家凹的吧?”驛丞夫人問仆婦們。
得到肯定的答複,馬上吩咐人:“去把老爺請回來。”
說完又改口,“我親自去驛站一趟。”
到的驛站,把任驛丞拉到一旁:“潘家凹撿了個人,外鄉口音,老爺,會不會是袁家大爺呀?”
任驛丞:……,有些不敢相信。
“我明日帶人去看看。”
“喊上宋百戶和宋總旗。”驛丞夫人說。
若那人真是袁家大爺,最好帶上他們家的人一起去,都落魄到放鵝了,肯定很狼狽。
怎麽說他們以後都是親家,讓親家翁在他們跟前露出最潦倒的情形,以後兩家交往隻怕親家翁會不自在。
驛丞夫人思慮的仔細,任驛丞也由著她安排。
連夜先派了人去宋家送信。
第二天一早,任驛丞趕到衛所,跟宋家兄弟相約著往潘家凹趕過去。
鐵礦驛站離著衛所有十多裏路程,衛所離著潘家凹還有一二十裏遠。
等他們趕到的時候已經臨近午時。
因為鄰湖,吹來的風帶著水汽,並不顯十分燥熱。
隻是人的心情焦躁,再涼爽的風也緩解不了。
依舊去的潘家大院。
潘家老爺聽說又是一撥來找人的,困難的吞了一口口水。
生怕找的人又不是大鵝。
顯得比任驛丞和宋家兄弟還緊張。
主要是袁樹雖然長了一副帶著袁家人特征的長相,但是他皮膚黑,嘴唇又厚,看著就憨實。
現在又沒了記憶,看著更顯呆愣愣的,看著就不像會是有錢有勢人家來尋的人。
潘家老爺還是吩咐的潘玄去叫大鵝。
潘玄之前有過一次被閃得腰疼的經曆,這次也沒抱希望。
到了鵝圈那邊,惡聲惡氣的喊:“大鵝,大鵝。”
老王頭出來,“大鵝去放鵝了,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