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頭領盤算著回頭得把袁弘德所說的這番睿智的話轉述給他家大人聽。
他們並非公主府親兵,而是戶部的守衛兵。
戶部管著天下稅銀,自己有一隊守衛營。
如今戶部尚書由次輔秦鶴兼任,秦鶴,字九皋,鬆江人士,乃是天下聞名的計相。
最先提出從晉地和江南往魯地周邊等黃泛區移民的就是九皋先生。
漢陽公主的封地就是這些區域,朝中另一個次輔,工部尚書楊國魁從中牽頭,移民政令的推行得到漢陽公主府鼎力支持。
三方合作融洽,也就有了這次棉花種植的再次合作。
禹麟他們三兄弟聽著袁弘德的話,似懂非懂,他們娘卻聽懂了。
可不就是這個理?
晚上各自去歇息,袁明珠看到她曾祖父拿著匕首對著燈光在看。
匕首的鋒刃閃著冷光。
袁伯駒:“這種鑲寶匕首,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吧?”
雖然不知道被撬下來的寶石的品質,但是隻這把匕首本身,和它的鑲嵌工藝本身,就不是凡品。
袁弘德看了,指著匕首根部,“你們來看看這是什麽字?”
袁伯駒三個傳看了。
袁伯駒:“像是潤字。”
袁明珠也覺得是個潤字。
他們自晉地而來,很容易聯想到晉王世子,袁明珠壓低聲音說:“晉王世子表字就是這個吧?”
爺兒幾個麵色凝重。
韓家小叔做工的那艘“昌隆號”,就是打撈起呂南的那艘船,現在他們家又出現一把刻著晉王世子表字的匕首。
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袁弘德把匕首收起來:“睡吧!”
這個話題太危險了,不能再談論了。
第二天一早,按照之前安排今日該乘車往邗江方向,去碼頭乘船。
官府在碼頭給他們安排了一艘官船。
袁明珠拿青鹽擦著牙,含含糊糊的說:“匕首我拿著玩,不傷人,曾祖父就給我吧!”
袁弘德:“好好刷牙,刷牙的時候別說話。”
護衛頭領盧秀雁聽著袁弘德隻說讓好好刷牙,並沒有拒絕,就知道又有變化,又妥協了。
正想著有變化,接著就有更大的變化。
袁明珠把牙刷好,“呼嚕嚕”漱了口,拉著她曾祖父:“曾祖父你去問問這上頭的寶石哪裏去了,找回來再給我鑲嵌上去。”
袁弘德幫她綁著頭發:“嗯!”
盧秀雁:這哪裏是曾孫子,分明就是祖宗。
又感慨著:大丈夫也難免兒女情長。
袁弘德招手讓禹麟過來,問他:“這把匕首從何而來?”
“我小叔跑船回來拿回來的。”
匕首是韓家小叔拿回來的,拿回來以後因為家裏急需用錢,就把外鞘上頭的寶石撬了下來拿去典當。
匕首就留在家裏。
證實了匕首確實是從昌隆號上得來,袁弘德未動聲色,又問:“當得死當還是活當?”
一般還要贖回來的東西會當活當,得的銀子要比當成死當的少。
禹麟也不知道,去問他娘。
禹麟娘把手擦幹:“我也不知道,不過當票還在,你拿給袁先生看看。”
把當票找出來交給他。
袁弘德看過,除了幾顆寶石還有一塊玉佩,把當票遞給袁伯駒,又對盧秀雁說:“還請盧老弟差車夫隨著跑一趟。”
拿了銀子給袁伯駒。
還好當得活當,還在能贖回的期限內。
盧秀雁雖然心裏嘀咕他太慣著孩子,不過他隻管辦差,不管人家的家事,接了當票,譴了一個兵丁和車夫陪著袁伯駒跑一趟城裏。
禹麟娘又找了一個鄉鄰幫著帶路。
“從這裏往縣城,得小半天路程。”幫著領路的鄉鄰介紹道。
等待的時間裏,袁明珠去了江岸邊采集治療暈船的草藥。
禹麟跟著他們,“今年夏天雨水多,水漫上江岸了,這裏都被水泡了,辮葉草下頭都沒有,隻這邊有。”
迎麵遇到一個姑娘。
禹麟把嘴閉成個蚌殼狀,低著頭從她身邊繞過去。
那姑娘穿著褐色的上衣,藍色的褲子,腳上穿著男子樣式的玄色布鞋,頭頂戴著鬥笠。
不看她的兩條辮子,還以為遇到的是個男子。
臉上堆著笑:“禹麟,你小叔呢?你小叔回來了嗎?”
禹麟低著頭不說話。
袁明珠非常不義氣的丟下他跑到袁弘德身邊,牽著袁弘德的手往這邊張望。
袁弘德問她:“找了多少了,怎麽不找了?”
“禹麟跟那個姐姐說話呢,人家的家事,我不好跟著聽。”
旁邊的護衛隻覺得她又突然懂事了。
袁弘德看著護衛的表情,也知道他們想什麽,覺得他們家小寶都快成家裏的專用背鍋的了。
如今年紀小倒是不顯,就怕以後大了傳出個嬌縱的名聲。
對她說:“以後不許再如此自作主張。”
袁明珠知道她曾祖父說的是早晨的事,笑嘻嘻的應著:“知道了,以後一定改。”
那邊禹麟頂不住那姑娘一再追問,說:“佩蘭姑姑,我小叔去姑蘇城了,我弟弟的病都好了。”
“是嘛,那太好了。”
說著太好了,可姑娘的表情卻是要哭了的模樣。
硬擠出個笑模樣:“你們家來客人了?”
又說:“你等等。”
跑到江堤下提了個魚簍上來,“拿回去待客吧。”
禹麟低著頭,沒接。
佩蘭把魚簍塞到他手裏,“拿著吧!”
扭身走了。
袁明珠看到那姑娘走了,才過來,往他手裏的魚簍裏看了一眼,看到裏頭是幾條江魚。
看那姑娘的裝束,像是打魚的人家。
往江上看去,果然看到一艘小舟在不遠處的江麵上,船頭豎著一杆魚叉,魚叉上掛著一件蓑衣在晾曬。
這個袁明珠覺得特別熟悉,她小時候還曾在家裏的老照片裏見過,據說這一帶的江上多霧,漁家起霧了就穿上蓑衣防止打濕衣裳,等霧散了就把蓑衣掛在魚叉上晾曬。
看著就跟船頭上立著個人一樣。
看著兒子拎回來的魚簍,禹麟娘歎了口氣,沒說什麽接了過去。
袁明珠覺得是因為有他們這些客人在禹麟娘才沒說話。
中午飯堪稱是一頓魚宴,吃得袁明珠心滿意足。
像個饜足的小貓一樣,眯縫著眼睛坐在院子裏曬著太陽。
她記得現代那一世後來,長江裏的江魚都絕跡了,想吃一頓這樣的魚宴根本不可能。
他們並非公主府親兵,而是戶部的守衛兵。
戶部管著天下稅銀,自己有一隊守衛營。
如今戶部尚書由次輔秦鶴兼任,秦鶴,字九皋,鬆江人士,乃是天下聞名的計相。
最先提出從晉地和江南往魯地周邊等黃泛區移民的就是九皋先生。
漢陽公主的封地就是這些區域,朝中另一個次輔,工部尚書楊國魁從中牽頭,移民政令的推行得到漢陽公主府鼎力支持。
三方合作融洽,也就有了這次棉花種植的再次合作。
禹麟他們三兄弟聽著袁弘德的話,似懂非懂,他們娘卻聽懂了。
可不就是這個理?
晚上各自去歇息,袁明珠看到她曾祖父拿著匕首對著燈光在看。
匕首的鋒刃閃著冷光。
袁伯駒:“這種鑲寶匕首,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吧?”
雖然不知道被撬下來的寶石的品質,但是隻這把匕首本身,和它的鑲嵌工藝本身,就不是凡品。
袁弘德看了,指著匕首根部,“你們來看看這是什麽字?”
袁伯駒三個傳看了。
袁伯駒:“像是潤字。”
袁明珠也覺得是個潤字。
他們自晉地而來,很容易聯想到晉王世子,袁明珠壓低聲音說:“晉王世子表字就是這個吧?”
爺兒幾個麵色凝重。
韓家小叔做工的那艘“昌隆號”,就是打撈起呂南的那艘船,現在他們家又出現一把刻著晉王世子表字的匕首。
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袁弘德把匕首收起來:“睡吧!”
這個話題太危險了,不能再談論了。
第二天一早,按照之前安排今日該乘車往邗江方向,去碼頭乘船。
官府在碼頭給他們安排了一艘官船。
袁明珠拿青鹽擦著牙,含含糊糊的說:“匕首我拿著玩,不傷人,曾祖父就給我吧!”
袁弘德:“好好刷牙,刷牙的時候別說話。”
護衛頭領盧秀雁聽著袁弘德隻說讓好好刷牙,並沒有拒絕,就知道又有變化,又妥協了。
正想著有變化,接著就有更大的變化。
袁明珠把牙刷好,“呼嚕嚕”漱了口,拉著她曾祖父:“曾祖父你去問問這上頭的寶石哪裏去了,找回來再給我鑲嵌上去。”
袁弘德幫她綁著頭發:“嗯!”
盧秀雁:這哪裏是曾孫子,分明就是祖宗。
又感慨著:大丈夫也難免兒女情長。
袁弘德招手讓禹麟過來,問他:“這把匕首從何而來?”
“我小叔跑船回來拿回來的。”
匕首是韓家小叔拿回來的,拿回來以後因為家裏急需用錢,就把外鞘上頭的寶石撬了下來拿去典當。
匕首就留在家裏。
證實了匕首確實是從昌隆號上得來,袁弘德未動聲色,又問:“當得死當還是活當?”
一般還要贖回來的東西會當活當,得的銀子要比當成死當的少。
禹麟也不知道,去問他娘。
禹麟娘把手擦幹:“我也不知道,不過當票還在,你拿給袁先生看看。”
把當票找出來交給他。
袁弘德看過,除了幾顆寶石還有一塊玉佩,把當票遞給袁伯駒,又對盧秀雁說:“還請盧老弟差車夫隨著跑一趟。”
拿了銀子給袁伯駒。
還好當得活當,還在能贖回的期限內。
盧秀雁雖然心裏嘀咕他太慣著孩子,不過他隻管辦差,不管人家的家事,接了當票,譴了一個兵丁和車夫陪著袁伯駒跑一趟城裏。
禹麟娘又找了一個鄉鄰幫著帶路。
“從這裏往縣城,得小半天路程。”幫著領路的鄉鄰介紹道。
等待的時間裏,袁明珠去了江岸邊采集治療暈船的草藥。
禹麟跟著他們,“今年夏天雨水多,水漫上江岸了,這裏都被水泡了,辮葉草下頭都沒有,隻這邊有。”
迎麵遇到一個姑娘。
禹麟把嘴閉成個蚌殼狀,低著頭從她身邊繞過去。
那姑娘穿著褐色的上衣,藍色的褲子,腳上穿著男子樣式的玄色布鞋,頭頂戴著鬥笠。
不看她的兩條辮子,還以為遇到的是個男子。
臉上堆著笑:“禹麟,你小叔呢?你小叔回來了嗎?”
禹麟低著頭不說話。
袁明珠非常不義氣的丟下他跑到袁弘德身邊,牽著袁弘德的手往這邊張望。
袁弘德問她:“找了多少了,怎麽不找了?”
“禹麟跟那個姐姐說話呢,人家的家事,我不好跟著聽。”
旁邊的護衛隻覺得她又突然懂事了。
袁弘德看著護衛的表情,也知道他們想什麽,覺得他們家小寶都快成家裏的專用背鍋的了。
如今年紀小倒是不顯,就怕以後大了傳出個嬌縱的名聲。
對她說:“以後不許再如此自作主張。”
袁明珠知道她曾祖父說的是早晨的事,笑嘻嘻的應著:“知道了,以後一定改。”
那邊禹麟頂不住那姑娘一再追問,說:“佩蘭姑姑,我小叔去姑蘇城了,我弟弟的病都好了。”
“是嘛,那太好了。”
說著太好了,可姑娘的表情卻是要哭了的模樣。
硬擠出個笑模樣:“你們家來客人了?”
又說:“你等等。”
跑到江堤下提了個魚簍上來,“拿回去待客吧。”
禹麟低著頭,沒接。
佩蘭把魚簍塞到他手裏,“拿著吧!”
扭身走了。
袁明珠看到那姑娘走了,才過來,往他手裏的魚簍裏看了一眼,看到裏頭是幾條江魚。
看那姑娘的裝束,像是打魚的人家。
往江上看去,果然看到一艘小舟在不遠處的江麵上,船頭豎著一杆魚叉,魚叉上掛著一件蓑衣在晾曬。
這個袁明珠覺得特別熟悉,她小時候還曾在家裏的老照片裏見過,據說這一帶的江上多霧,漁家起霧了就穿上蓑衣防止打濕衣裳,等霧散了就把蓑衣掛在魚叉上晾曬。
看著就跟船頭上立著個人一樣。
看著兒子拎回來的魚簍,禹麟娘歎了口氣,沒說什麽接了過去。
袁明珠覺得是因為有他們這些客人在禹麟娘才沒說話。
中午飯堪稱是一頓魚宴,吃得袁明珠心滿意足。
像個饜足的小貓一樣,眯縫著眼睛坐在院子裏曬著太陽。
她記得現代那一世後來,長江裏的江魚都絕跡了,想吃一頓這樣的魚宴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