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珠抱著大迎枕伏在床上,聽著前院的動靜。
夜很安靜,冬天沒有蟲鳴,村子裏也沒有人家養狗,能清楚的聽到前院傳來的說話聲。
雖然袁明珠習醫,專精婦科,但是家裏人沒有一個要求她把這個責任擔起來。
袁明珠知道,若是真正到了需要她出手的時候,曾祖父會讓她出手。
但是現在,她隻用管好自己,不給家裏添麻煩就足夠了。
袁明珠不希望用到她,用到她就說明大嫂的情況凶險了。
能順順遂遂才是福氣。
第一胎的初產婦,按說不會太快,按照她的經驗,明天早上之前能生產都是快的了。
火盆裏發出火炭燃燒的嗶啵聲,伴著窗外沙沙的下雪的聲音,這是雪停了一會又接著下了。
等了一會,吳氏和袁珍珠結伴回來了。
吳氏幫袁珍珠拍打著肩頭的落雪。
袁明珠問她們:“大嫂怎麽樣?”
她之前已經幫著大嫂看過,胎位很正,不過女子生產會出現的情況很多,不是胎位正就萬事大吉的。
吳氏:“疼了一會,現在又不疼了,娘讓我們先回來。”
看袁明珠的大衣裳還穿著,知道她是準備著隨時過去幫忙。
這個小姑子還是挺好的,除了對顧家的那孩子凶了點,平日還是極好的。
看茜羅站在一旁不敢上去,對她說:“你也別熬著了,回去歇著吧,明天要忙的事多著呢!”
幫著袁明珠把大衣裳脫下來:“熱不熱,脫了衣裳好好睡。”
茜羅把她手裏的大衣裳拿了放好,才出去,回她住的南屋那邊。
袁明珠躺到暖乎乎的被窩裏,眼皮開始打架。
她之前都是在強撐著,往日這個時辰她早都睡著。
等她一覺睡醒,周圍都靜悄悄的,大姐和二嫂都不在屋裏。
掀開帳子往外看,外頭也亮堂堂的,不曉得是雪映的亮光還是天亮了。
她試著喊了一聲:“曾祖母。”
床榻跟前有人聲傳來:“二小姐。”
袁明珠才看到原來是茜羅站在床頭,太矮了,都沒發現她站在那裏。
“我大嫂生了嗎?”
小丫頭拿著衣裳幫她穿著。
“生了,是個小小姐,六斤多,大人和孩子都平安。”
茜羅胳膊短,站在床下給她穿衣裳,看著都費勁,讓人有奴役童工的罪惡感。
“你站一邊我自己穿。”
她殼子裏裝的是一個成年人的靈魂,被比她大的人照顧還沒什麽,比她小的人這樣伺候著,別扭。
茜羅縮著手:“是。”
剛剛還是油綠油綠的小青菜,這會變成霜打過的小白菜了。
袁明珠沒注意到她的變化,她快手快腳的穿著衣裳,把襪子穿上,係好帶子,小短靴往腳上一蹬。
“快點,我們去看小寶寶。”
屋外雪已經停了,太陽照得整個世界亮晶晶的。
院子裏的雪還沒有清掃,往前院去的路上踩出一排雜亂的腳印。
柿子樹枝丫上的雪偶爾被風吹落,落到地上再找不到蹤跡。
清冷的空氣吸到肺裏,讓人冷的打了個哆嗦。
袁明珠趕緊把頭往大毛毛的衣裳裏縮了縮,胖企鵝一樣往前院走。
前院也很安靜。
應該是家裏的新成員在睡覺,大家怕吵著她放輕了動作。
袁伯駒站在堂屋門前,杜氏拿了一塊紅布巾給他:“把這個掛門口去。”
看到袁明珠過來,叫她:“鍋裏給你溫著飯呢,洗洗去吃飯。”
喊了秦三花給她打水洗漱。
說她:“你現在做姑姑了,不能再這麽懶散任性了。”
說得袁明珠都不想做姑姑了,想問問他大哥能不能退貨。
她看了鍋裏溫著的飯,饅頭配小鹹菜和一碗粥。
這些日子每天都有的一碗蛋羹沒了。
自從家裏的母雞徹底罷工以後,她曾祖父幹脆買了雞蛋回來給她吃。
她記得曾祖父才買了一簍子雞蛋回來的,怎麽這麽快就吃光了?
想著得跟曾祖父提一嘴,再去買些雞蛋回來。
吃著饅頭喝著粥,問她娘:“我曾祖父和曾祖母呢?”
杜氏拿著筷子戳了戳灶上瓦罐裏的雞,還沒煮好,又往灶堂裏添了些柴。
“去前頭路口焚香告訴先祖家裏添丁進口了。”
袁明珠才想起來,家裏有新生兒出生,得去祠堂焚香告訴先祖,即是分享喜悅,也是祈求先祖保佑新生兒身強體健,平平安安。
袁明珠剛吃飽,袁弘德夫妻倆就回來了。
袁弘德:“我們明珠也做姑姑了,回頭曾祖父進城的時候給你們再扯些料子回來,做兩身新衣裳,都高興高興。”
袁明珠覺得曾祖父這樣高興不該掃興,附和著:“聽慧姐兒說盛隆珍寶坊裏新做了些玉石做的紐扣,我的新衣裳也要配玉石紐扣。”
漢陽公主給的衣裳上有些配的就是玉石紐扣,盛隆的劉掌櫃見了,也讓人也加工了一些,如今在武安城裏風靡一時。
袁弘德正是興頭上,哪裏有不應的,“有,要什麽都有。”
要星星都架上梯子去給摘。
袁明珠洗了手:“我去看看大嫂和小寶寶。”
袁弘德則是去暖房那邊看看暖房保暖行不行,要不要除雪,防止壓塌頂棚。
杜氏一邊往灶膛裏添柴火,邊跟陶氏說:“曾祖母,不能明珠要啥就買啥,得多少銀子啊?這樣大手大腳花慣了,到了婆家不得被嫌棄?
她的衣裳不少了,這些穿不壞就該小了,再做都浪費了,我們也不是多有錢的人家,不能這樣一點節製都沒有,
我看紐袢的衣裳就挺好,何必浪費錢買玉石的扣子。”
陶氏聽了不以為然:“這才哪到哪?再說玉石的紐扣又不是用一次就扔了,還能從舊衣裳上拆下來縫新衣裳上去,
你就別管了,她曾祖父有分寸,這一批暖棚裏的菜馬上就能收獲了,正好趕上年頭裏,能賣上個好價錢,家裏不缺銀子。”
聽得杜氏直皺眉頭。
從袁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她跟陶氏的消費觀念的差異越來越大。
就想著攢錢置地,再攢錢再置地,做個土財主就心滿意足了。
她打算著多攢下些錢,過兩年把秦家留下的地都買過來。
夜很安靜,冬天沒有蟲鳴,村子裏也沒有人家養狗,能清楚的聽到前院傳來的說話聲。
雖然袁明珠習醫,專精婦科,但是家裏人沒有一個要求她把這個責任擔起來。
袁明珠知道,若是真正到了需要她出手的時候,曾祖父會讓她出手。
但是現在,她隻用管好自己,不給家裏添麻煩就足夠了。
袁明珠不希望用到她,用到她就說明大嫂的情況凶險了。
能順順遂遂才是福氣。
第一胎的初產婦,按說不會太快,按照她的經驗,明天早上之前能生產都是快的了。
火盆裏發出火炭燃燒的嗶啵聲,伴著窗外沙沙的下雪的聲音,這是雪停了一會又接著下了。
等了一會,吳氏和袁珍珠結伴回來了。
吳氏幫袁珍珠拍打著肩頭的落雪。
袁明珠問她們:“大嫂怎麽樣?”
她之前已經幫著大嫂看過,胎位很正,不過女子生產會出現的情況很多,不是胎位正就萬事大吉的。
吳氏:“疼了一會,現在又不疼了,娘讓我們先回來。”
看袁明珠的大衣裳還穿著,知道她是準備著隨時過去幫忙。
這個小姑子還是挺好的,除了對顧家的那孩子凶了點,平日還是極好的。
看茜羅站在一旁不敢上去,對她說:“你也別熬著了,回去歇著吧,明天要忙的事多著呢!”
幫著袁明珠把大衣裳脫下來:“熱不熱,脫了衣裳好好睡。”
茜羅把她手裏的大衣裳拿了放好,才出去,回她住的南屋那邊。
袁明珠躺到暖乎乎的被窩裏,眼皮開始打架。
她之前都是在強撐著,往日這個時辰她早都睡著。
等她一覺睡醒,周圍都靜悄悄的,大姐和二嫂都不在屋裏。
掀開帳子往外看,外頭也亮堂堂的,不曉得是雪映的亮光還是天亮了。
她試著喊了一聲:“曾祖母。”
床榻跟前有人聲傳來:“二小姐。”
袁明珠才看到原來是茜羅站在床頭,太矮了,都沒發現她站在那裏。
“我大嫂生了嗎?”
小丫頭拿著衣裳幫她穿著。
“生了,是個小小姐,六斤多,大人和孩子都平安。”
茜羅胳膊短,站在床下給她穿衣裳,看著都費勁,讓人有奴役童工的罪惡感。
“你站一邊我自己穿。”
她殼子裏裝的是一個成年人的靈魂,被比她大的人照顧還沒什麽,比她小的人這樣伺候著,別扭。
茜羅縮著手:“是。”
剛剛還是油綠油綠的小青菜,這會變成霜打過的小白菜了。
袁明珠沒注意到她的變化,她快手快腳的穿著衣裳,把襪子穿上,係好帶子,小短靴往腳上一蹬。
“快點,我們去看小寶寶。”
屋外雪已經停了,太陽照得整個世界亮晶晶的。
院子裏的雪還沒有清掃,往前院去的路上踩出一排雜亂的腳印。
柿子樹枝丫上的雪偶爾被風吹落,落到地上再找不到蹤跡。
清冷的空氣吸到肺裏,讓人冷的打了個哆嗦。
袁明珠趕緊把頭往大毛毛的衣裳裏縮了縮,胖企鵝一樣往前院走。
前院也很安靜。
應該是家裏的新成員在睡覺,大家怕吵著她放輕了動作。
袁伯駒站在堂屋門前,杜氏拿了一塊紅布巾給他:“把這個掛門口去。”
看到袁明珠過來,叫她:“鍋裏給你溫著飯呢,洗洗去吃飯。”
喊了秦三花給她打水洗漱。
說她:“你現在做姑姑了,不能再這麽懶散任性了。”
說得袁明珠都不想做姑姑了,想問問他大哥能不能退貨。
她看了鍋裏溫著的飯,饅頭配小鹹菜和一碗粥。
這些日子每天都有的一碗蛋羹沒了。
自從家裏的母雞徹底罷工以後,她曾祖父幹脆買了雞蛋回來給她吃。
她記得曾祖父才買了一簍子雞蛋回來的,怎麽這麽快就吃光了?
想著得跟曾祖父提一嘴,再去買些雞蛋回來。
吃著饅頭喝著粥,問她娘:“我曾祖父和曾祖母呢?”
杜氏拿著筷子戳了戳灶上瓦罐裏的雞,還沒煮好,又往灶堂裏添了些柴。
“去前頭路口焚香告訴先祖家裏添丁進口了。”
袁明珠才想起來,家裏有新生兒出生,得去祠堂焚香告訴先祖,即是分享喜悅,也是祈求先祖保佑新生兒身強體健,平平安安。
袁明珠剛吃飽,袁弘德夫妻倆就回來了。
袁弘德:“我們明珠也做姑姑了,回頭曾祖父進城的時候給你們再扯些料子回來,做兩身新衣裳,都高興高興。”
袁明珠覺得曾祖父這樣高興不該掃興,附和著:“聽慧姐兒說盛隆珍寶坊裏新做了些玉石做的紐扣,我的新衣裳也要配玉石紐扣。”
漢陽公主給的衣裳上有些配的就是玉石紐扣,盛隆的劉掌櫃見了,也讓人也加工了一些,如今在武安城裏風靡一時。
袁弘德正是興頭上,哪裏有不應的,“有,要什麽都有。”
要星星都架上梯子去給摘。
袁明珠洗了手:“我去看看大嫂和小寶寶。”
袁弘德則是去暖房那邊看看暖房保暖行不行,要不要除雪,防止壓塌頂棚。
杜氏一邊往灶膛裏添柴火,邊跟陶氏說:“曾祖母,不能明珠要啥就買啥,得多少銀子啊?這樣大手大腳花慣了,到了婆家不得被嫌棄?
她的衣裳不少了,這些穿不壞就該小了,再做都浪費了,我們也不是多有錢的人家,不能這樣一點節製都沒有,
我看紐袢的衣裳就挺好,何必浪費錢買玉石的扣子。”
陶氏聽了不以為然:“這才哪到哪?再說玉石的紐扣又不是用一次就扔了,還能從舊衣裳上拆下來縫新衣裳上去,
你就別管了,她曾祖父有分寸,這一批暖棚裏的菜馬上就能收獲了,正好趕上年頭裏,能賣上個好價錢,家裏不缺銀子。”
聽得杜氏直皺眉頭。
從袁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她跟陶氏的消費觀念的差異越來越大。
就想著攢錢置地,再攢錢再置地,做個土財主就心滿意足了。
她打算著多攢下些錢,過兩年把秦家留下的地都買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