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蒼元去喊人,顧重陽看看周圍,指著不遠處的一間酒樓對隨從說:“我們去那邊坐坐。”
吩咐長戟:“你先回去給侯爺和沈姨娘報個信,就說事情很順利,我在半途遇到武安州的老鄉了,等安頓好他們就回去。”
長戟去報信,顧重陽又叫了個跟著出來的:“你去成衣鋪子裏買幾身衣裳。”
拿了塊碎銀子給他。
找了個包間坐著喝茶,心裏盤算著該怎麽給袁家那邊報個信。
相比於事情的圓滿,他更希望有人能陪著他一起分享這些圓滿。
不過他也知道這不現實,這件事塵埃落定之時就是他們離開之時,之後山高水長,他又是孤零零的了,喜怒哀樂都自己扛著。
要是能把明珠哄了來辦脂粉作坊就好了。
袁明珠接到了顧重陽讓賀五月送來的食盒,就知道這件事順利辦好了。
大胡氏太過托大,派去挖顧氏墳墓的人都是他們兩家的人,還都是有名有姓的。
這事抵賴都沒法抵賴。
賀五月把食盒奉上,說:“大少爺說姑蘇城的莊子和鋪子都收回來,讓問問小姐,之前說的辦作坊的事怎麽說?”
袁明珠想想顧重陽說的兩年期限,覺得她還是別冒進的好。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安定侯在朝中經營多年,就是新帝登基後收拾他家,也得要些時日。
他家現在正是烈火烹油之時,她就別去找不自在了。
潘家脂粉在南邊盛行,北方因為距離的原因發展的並不太多。
所以她不如先在北方創立作坊,猥瑣發育。
把北方潘家沒占據的市場占據了。
立住腳跟以後,有了足夠的資本再跟潘家分庭抗禮。
到時候胡家倒了,也正是一個一舉吞並潘家的好時機。
袁明珠寫了一封信,跟顧重陽講明利弊。
顧重陽拿到信,雖然遺憾,也不得不承認袁明珠說的對。
安陽侯府一半人歡喜一半人失望。
尤其大胡氏,被她大哥叫去罵了個狗血噴頭。
在她之前,廖氏已經被罵過一輪了。
照著習俗,大伯哥不該罵兄弟媳婦,一般人家說話都很少說,足可見胡維昆這次火氣之大。
把胡維晟兩口子一起叫了過去,“你們是豬嗎?就長了一個吃心?這種事能派自己人去幹?……°”
這會覺得廖氏辦事不行,又把管家權收了回來,依舊交給汪氏去管。
汪氏拿回了管家權,知道是因為這個原因,絲毫沒有預想中的揚眉吐氣。
顧重陽也很快從朝安公主府得到安定侯府的消息。
並跟沈姨娘說了。
“我們也該安插些人手進安定侯府,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沈姨娘的枕頭風吹得不錯,但是限於身份,其他事情就做的不怎麽樣了。
不然也不會這麽多年了,偏居一隅靠著顧舟的支持還被大胡氏壓著打。
她的人不行,所以顧重陽走了以後,就讓人叫了樊婆子來,跟樊婆子商議這事。
樊婆子離開安陽侯府以後,這些年就是被派往各處執行安插進去打聽消息的任務。
見沈姨娘倚重她,馬上幫著沈姨娘出謀劃策:“各家的仆人女婢都是用的家生子多,想安插進去人不容易,
反而是有些粗細活計,會在外頭招了人手去做,就像府裏頭裁剪衣裳,給家裏小姐招教女紅、琴藝的人,
有時候府裏得了新鮮的玩意,像是得了名貴的花木或者可心的小玩意,都會找了專門懂行的去幫著喂養、栽培……。”
沈姨娘沒當過家,哪裏懂這些,一聽才覺得果然如此。
照著她指點的法子,果然安插了一個擅長養貓的小丫頭子進了安定侯府去。
之後更是把樊婆子當成左膀右臂。
卻說袁明珠跟著袁弘德離了京城,這回走的東路,從瓜州渡口過江。
船老大還記得他們,見到他們曾祖孫倆忙上來招呼:“袁先生來得巧了,我二伯正好在家。”
叫了夥計送他們過去。
原來韓家把韓朝貴送去貨船上避禍,期間輕易都沒讓他下船。
過了這麽些日子,看著風平浪靜沒什麽事情發生,才讓他回來。
也是跟程家的親事議定了,程家拿了六兩銀子的聘禮給韓家,韓家的這個兒子正式入贅程家。
到了韓家門外,袁明珠才理解為何剛才船老大說“巧了”的時候神色不對了。
韓朝貴今日出門,一襲紅衣正準備往四人抬的轎子裏進。
看到袁家曾祖孫過來,迎親的人都看過來。
韓朝貴也立直了身子。
韓老爺子拉著他:“我說今日早起後頭竹林裏的喜鵲喳喳不停叫,還真是喜事。”
這話說的,好像今天他們家辦的不是喜事一樣。
女方來接親的聽了,都露出禮貌又不失尷尬的笑容。
還是禹麟娘讓人放了蒲草墊:“快給袁大叔磕個頭再走。”
好歹把喜事不喜事的話題給揭了過去。
韓朝貴似乎平常不太穿長袍,抱著衣擺跪下,給袁弘德磕了三個頭。
袁弘德含笑受了,“不管是娶妻還是入贅,日子終究是你們小兩口過,不管孩子姓什麽,終究是你們二人的血脈,好好過日子,也別忘記孝順你爹娘。”
扶著他起身。
韓朝貴執意又磕了一個頭才起來。
花轎抬著,再滴滴答答的喜樂聲裏走遠。
韓老爺子抬起衣袖,偷偷擦了擦眼角。
袁弘德勸他:“孩子樂意,兩個人又情投意合,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做老人的就別多管了。”
他家兩個小孫子剛剛在放的鞭炮裏撿了些未燃放的小爆竹,拉了袁明珠去街上玩。
韓老爺子看出來袁弘德不想讓他家曾孫女跟著去,說:“就知道玩,給袁家祖父問好了嗎?”
兩個孩子摸著頭嬉笑著過來見禮。
韓老爺子又道:“馬上吃飯了,別出去玩了。”
雖說是兒子出門去入贅,韓家依舊備了酒席宴請親鄰。
待開宴的時候,韓老爺子請了袁弘德上座,袁弘德略推辭就坐了。
待吃罷酒席,韓家的兩個孩子又拿著鞭炮來引著袁明珠出門去玩。
袁明珠看著他們烏漆嘛黑的手心裏攥著鞭炮,很堅決的搖搖頭。
那些鞭炮的引線有些已經燒得很短了,這樣的鞭炮炸起來肯定有安全隱患。
“我不去,炸著手不是玩的。”
吩咐長戟:“你先回去給侯爺和沈姨娘報個信,就說事情很順利,我在半途遇到武安州的老鄉了,等安頓好他們就回去。”
長戟去報信,顧重陽又叫了個跟著出來的:“你去成衣鋪子裏買幾身衣裳。”
拿了塊碎銀子給他。
找了個包間坐著喝茶,心裏盤算著該怎麽給袁家那邊報個信。
相比於事情的圓滿,他更希望有人能陪著他一起分享這些圓滿。
不過他也知道這不現實,這件事塵埃落定之時就是他們離開之時,之後山高水長,他又是孤零零的了,喜怒哀樂都自己扛著。
要是能把明珠哄了來辦脂粉作坊就好了。
袁明珠接到了顧重陽讓賀五月送來的食盒,就知道這件事順利辦好了。
大胡氏太過托大,派去挖顧氏墳墓的人都是他們兩家的人,還都是有名有姓的。
這事抵賴都沒法抵賴。
賀五月把食盒奉上,說:“大少爺說姑蘇城的莊子和鋪子都收回來,讓問問小姐,之前說的辦作坊的事怎麽說?”
袁明珠想想顧重陽說的兩年期限,覺得她還是別冒進的好。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安定侯在朝中經營多年,就是新帝登基後收拾他家,也得要些時日。
他家現在正是烈火烹油之時,她就別去找不自在了。
潘家脂粉在南邊盛行,北方因為距離的原因發展的並不太多。
所以她不如先在北方創立作坊,猥瑣發育。
把北方潘家沒占據的市場占據了。
立住腳跟以後,有了足夠的資本再跟潘家分庭抗禮。
到時候胡家倒了,也正是一個一舉吞並潘家的好時機。
袁明珠寫了一封信,跟顧重陽講明利弊。
顧重陽拿到信,雖然遺憾,也不得不承認袁明珠說的對。
安陽侯府一半人歡喜一半人失望。
尤其大胡氏,被她大哥叫去罵了個狗血噴頭。
在她之前,廖氏已經被罵過一輪了。
照著習俗,大伯哥不該罵兄弟媳婦,一般人家說話都很少說,足可見胡維昆這次火氣之大。
把胡維晟兩口子一起叫了過去,“你們是豬嗎?就長了一個吃心?這種事能派自己人去幹?……°”
這會覺得廖氏辦事不行,又把管家權收了回來,依舊交給汪氏去管。
汪氏拿回了管家權,知道是因為這個原因,絲毫沒有預想中的揚眉吐氣。
顧重陽也很快從朝安公主府得到安定侯府的消息。
並跟沈姨娘說了。
“我們也該安插些人手進安定侯府,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沈姨娘的枕頭風吹得不錯,但是限於身份,其他事情就做的不怎麽樣了。
不然也不會這麽多年了,偏居一隅靠著顧舟的支持還被大胡氏壓著打。
她的人不行,所以顧重陽走了以後,就讓人叫了樊婆子來,跟樊婆子商議這事。
樊婆子離開安陽侯府以後,這些年就是被派往各處執行安插進去打聽消息的任務。
見沈姨娘倚重她,馬上幫著沈姨娘出謀劃策:“各家的仆人女婢都是用的家生子多,想安插進去人不容易,
反而是有些粗細活計,會在外頭招了人手去做,就像府裏頭裁剪衣裳,給家裏小姐招教女紅、琴藝的人,
有時候府裏得了新鮮的玩意,像是得了名貴的花木或者可心的小玩意,都會找了專門懂行的去幫著喂養、栽培……。”
沈姨娘沒當過家,哪裏懂這些,一聽才覺得果然如此。
照著她指點的法子,果然安插了一個擅長養貓的小丫頭子進了安定侯府去。
之後更是把樊婆子當成左膀右臂。
卻說袁明珠跟著袁弘德離了京城,這回走的東路,從瓜州渡口過江。
船老大還記得他們,見到他們曾祖孫倆忙上來招呼:“袁先生來得巧了,我二伯正好在家。”
叫了夥計送他們過去。
原來韓家把韓朝貴送去貨船上避禍,期間輕易都沒讓他下船。
過了這麽些日子,看著風平浪靜沒什麽事情發生,才讓他回來。
也是跟程家的親事議定了,程家拿了六兩銀子的聘禮給韓家,韓家的這個兒子正式入贅程家。
到了韓家門外,袁明珠才理解為何剛才船老大說“巧了”的時候神色不對了。
韓朝貴今日出門,一襲紅衣正準備往四人抬的轎子裏進。
看到袁家曾祖孫過來,迎親的人都看過來。
韓朝貴也立直了身子。
韓老爺子拉著他:“我說今日早起後頭竹林裏的喜鵲喳喳不停叫,還真是喜事。”
這話說的,好像今天他們家辦的不是喜事一樣。
女方來接親的聽了,都露出禮貌又不失尷尬的笑容。
還是禹麟娘讓人放了蒲草墊:“快給袁大叔磕個頭再走。”
好歹把喜事不喜事的話題給揭了過去。
韓朝貴似乎平常不太穿長袍,抱著衣擺跪下,給袁弘德磕了三個頭。
袁弘德含笑受了,“不管是娶妻還是入贅,日子終究是你們小兩口過,不管孩子姓什麽,終究是你們二人的血脈,好好過日子,也別忘記孝順你爹娘。”
扶著他起身。
韓朝貴執意又磕了一個頭才起來。
花轎抬著,再滴滴答答的喜樂聲裏走遠。
韓老爺子抬起衣袖,偷偷擦了擦眼角。
袁弘德勸他:“孩子樂意,兩個人又情投意合,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做老人的就別多管了。”
他家兩個小孫子剛剛在放的鞭炮裏撿了些未燃放的小爆竹,拉了袁明珠去街上玩。
韓老爺子看出來袁弘德不想讓他家曾孫女跟著去,說:“就知道玩,給袁家祖父問好了嗎?”
兩個孩子摸著頭嬉笑著過來見禮。
韓老爺子又道:“馬上吃飯了,別出去玩了。”
雖說是兒子出門去入贅,韓家依舊備了酒席宴請親鄰。
待開宴的時候,韓老爺子請了袁弘德上座,袁弘德略推辭就坐了。
待吃罷酒席,韓家的兩個孩子又拿著鞭炮來引著袁明珠出門去玩。
袁明珠看著他們烏漆嘛黑的手心裏攥著鞭炮,很堅決的搖搖頭。
那些鞭炮的引線有些已經燒得很短了,這樣的鞭炮炸起來肯定有安全隱患。
“我不去,炸著手不是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