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珠看著跪在地下的小丫頭,示意芸香把人扶起來。
有了李管事那件事,她如今知道沒有天然忠心的人,就算是賣身做了奴仆,大多數人還是有自己的小九九。
必須得自身足夠強大,才能獲得別人的忠心。
這丫頭要麽是被人當槍使了,要麽是古道熱腸。
職場上的小伎倆罷了,她不想多幹預。
正想把燕柳打發走,突然聽到隔壁東間裏傳來曾祖母訓斥她娘的聲音。
“今日就先幹到這兒,你把這些碎布頭收拾好回去吧,明天一早再過來,這些鞋底子抓緊納好,我要給你祖父做幾雙鞋。”
陶氏即使是給杜氏立規矩,也沒使喚人敲腿捶背、端茶倒水,而是找了活計讓她做,比其他人家磨搓媳婦的手段溫和多了。
畢竟是親娘,看她總犯糊塗生氣,但若是她被磨搓得像是受氣小媳婦還是難受。
就如同以前袁家大姑陳袁氏和袁樹兄妹,看到他們親娘錢氏做的那些惡,也是恨不得她立時就死了才好,真到錢氏死去的時候他們還是哭得肝腸寸斷。
母愛,最初的時候肯定不會摻雜太多功利、目的,隻是在時光荏苒中,有的一如既往,有些漸漸變質。
袁明珠還記得那最初不含任何雜質的母愛,記得杜氏的為母則強,記得她當初最美麗的模樣。
她不會像大嫂那樣輕易的放棄對杜氏的改造,讓她在袁家變強的途中掉隊。
因為她跟大嫂不同,大嫂跟杜氏沒有最初艱難中的共患難。
袁明珠看著站在一旁的燕柳,決定再給杜氏一次機會。
對燕柳說:“帶回來的東西是每個人都有的,你們來到袁家,隻要忠心耿耿,家裏就不會虧待大家,
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裏人口越來越多,總得立些規矩,不然今天你打一摞碗,明天她摔一摞盤子,後天幹脆有人砸了鍋,日子還能過嗎?
幹得好的家裏肯定有賞,做了錯事的,也總得有所處罰,有賞有罰,賞罰分明,要不然幹得好壞一個樣,幹活不幹活一個樣,誰還願意好好幹活?
燕草打的那一摞碗盤,是當初家裏從晉地來的時候帶來的,都是當年太爺走口外販賣的成套的餐具中挑選的精品,每一隻都價格不菲,
也就是家裏仁善傳家,沒有打罵下人的規矩,放在其他人家,這樣子毀壞家什,怕是早打一頓了,攤著刻薄的人家提腳賣了也不是沒有,
雖然不會打罵於她,毀壞的東西總得賠償,這些本來該賞賜的東西就不給她了,抵扣毀壞的碗盤,不夠的部分再從每個月的月錢裏扣除,直到賠夠銀錢為止。”
燕柳聽了,小臉通紅。
陶氏一貫寬厚,他們偶然打壞個東西從來沒罰過,她都快忘記毀壞東西該賠了。
“以後這些賬目我會囑咐大少奶奶記賬,你先回去吧,隻要好好幹活,家裏不會虧待大家。”
他們在屋裏說話,袁明珠這樣細致的跟燕柳解釋,實際是解釋給外頭的杜氏聽。
能轄製管教下人的法子多了,無論哪一種,都比歇斯底裏的叫罵更有效。
芸香送燕柳出門。
二人在門口看到站在那裏的杜氏,屈膝行禮:“大奶奶。”
杜氏並沒有衝動地衝進來,而是耐下性子在門外聽完了她說的話,這讓袁明珠覺得她還不是完全不可救藥。
袁明珠撩了簾子出來,“娘你怎麽在這裏?”
裝作不知道杜氏原本在外頭。
請她去屋裏坐,又吩咐芸香:“給我娘倒一碗水。”
杜氏在陶氏屋裏拘著了,正口渴,水端了來一氣就喝完了。
袁明珠把給她準備的一套脂粉拿給她,“這一份是給娘準備的。”
杜氏絲毫不領情,“我不用這個,不用給我,你這孩子,就會瞎花錢。”
袁明珠不理會她的拒絕,把脂粉往她跟前推過去,“劉家大太太,守備府太夫人,人家哪個不比娘年歲長,人家都用得,怎的娘就用不得?”
又說:“我們家如今做的就是脂粉生意,也費不了多少銀錢,娘以後得習慣用脂粉。”
杜氏依舊擺手:“我可不用,畫得跟老妖婆似的,哪是正經過日子的人?”
在她的印象裏,年歲大的良家女子就沒有塗脂抹粉的,塗脂抹粉的要麽是道婆,要麽是牙婆,又或者是樂戶家的女人。
她一個正經女人,孫子都抱上了,肯定不能把臉抹得跟猴兒屁股似的。
說到底還是舊思想在作祟。
畫龍畫虎難畫骨,杜氏看似出門應酬像模像樣,其實像模樣的隻是一層皮,骨子裏依舊是還是原來的她。
袁明珠“呱噠”把臉一撂,“娘怎的總是這樣不經斟酌就說話?娘若是出門應酬的時候也這樣亂說,得得罪多少人!
本來出門應酬的目的是跟大家親近,你這樣子得罪人不如不去,待在家裏讓大嫂領著二嫂去好了!”
杜氏被說得惶恐不安。
袁明珠乘勝追擊,“還有姐姐跟姚家的親事是怎麽回事?”
杜氏被她的咄咄逼人惹得有些冒火:“還不是因為你?姑娘家就該溫和柔順,你看看你,怎麽跟我說話呢?
我是你娘,不是你的仇敵,你還好意思問我你姐姐的親事怎麽回事?不是因為你姚家會退親啊?你也不掂掂你那天都做的什麽事讓姚家人非得要退親?”
隔壁屋裏,陶氏聽了杜氏的話“謔”的站起來,就要過去袁明珠屋裏。
還是袁弘德把她按著坐下,“讓她們娘倆自己處理這事。”
他相信袁明珠能處理好。
當然,如果曾孫女處理不好的話不是還有他們的嘛!一時的勝負不算什麽,隻要最後勝利的是他們小寶,一切都不是問題。
陶氏看看丈夫的神色,才不再堅持,繼續聽下去。
就聽隔壁袁明珠接道:“我做什麽了?顧重陽是我們家的仆人,我教訓的是咱們家的仆人,他就算一朝翻身成了安陽侯府的大少爺,沒離開我們家之前他也是奴才,
沒聽說過教訓犯錯的奴才是不應該的,如果是這樣,今天燕草打了碗盤娘也不該說話,誰知道燕草以後會不會有勳貴來認親啊?”
論口才杜氏肯定不是袁明珠的對手,被女兒駁得啞口無言,好半天找不到話語回她。
隔壁陶氏聽了,不禁露出笑容。
她就是嘴拙,想教導杜氏的時候總是抓不住重點說不到點子上,鬧得總也管教不好她。
袁明珠說了這話還沒完,無視她娘已經變色的神情冷哼一聲,“哼。”
接著說:“先不說姚家退婚這事怪不怪我,我隻問問娘,姚家說跟姐姐退婚是因為我,那我現在還是咱家閨女不?”
杜氏無話可說。
“什麽都沒改變,我還是咱家閨女,之前這婚事不成了,現在怎麽又成了?他們家一張嘴,想把誰說死就說死?想把誰說活就說活?
估計這世上也隻有娘你相信他們家的鬼話,娘你想相信他們沒人攔著你,但是出嫁是女兒第二次投胎,你不能明知道是火坑,還拿姐姐一輩子的幸福去賭姚家是不是良配!”
袁明珠和杜氏都不知道,袁珍珠此刻就站在門外,把妹妹和娘的對話聽了個一清二楚。
此刻,她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
她不想跟姚家繼續這門親事,但是娘一直在勸她,不僅是勸說,娘的態度仿佛她不答應就是不貞潔的女子。
因為曾祖母在私下裏勸她千萬不能答應,娘就把她拘在大嫂屋裏,不讓她有機會跟曾祖母單獨見麵。
這也是吃飯的時候袁明珠沒看到她上桌的原因。
那姚家已經不單是是不是良配了,他們的人品都已經敗壞,不僅反複無常,為了達到目的居然陷害小妹這樣的孩子。
陪著袁珍珠的燕草高聲勸道:“小姐你別哭了,一會眼睛該腫了。”
沒人的時候杜氏雖然還不願意服軟,但不得不承認小女兒說的確實有道理。
一有人圍觀,杜氏就隻剩下被人拆穿的羞惱了,“唰”的一聲把簾子撩開,“你們在這幹嘛?我不是說了你跟著你大嫂住,也幫她照看照看蓁姐兒?”
陶氏和袁弘德也聞聲出來,一群人就圍在當間裏。
當著袁弘德夫妻倆,杜氏不敢再說什麽,改口道:“既然來了就陪你妹妹住吧,照顧好明珠。”
離開後院去了前院。
袁明珠想說的話還未說完,不過今天不適合再說了。
挽著姐姐的胳膊,“芸香,打些冷水來幫姐姐敷一敷眼睛。”
又對曾祖父母說:“我會照顧好姐姐,曾祖父和曾祖母先去歇息吧!”
袁弘德夫妻倆看著更像是姐姐的袁明珠,對視一眼退回他們的房間。
袁明珠幫著姐姐敷了眼睛,把芸香和燕草打發了下去,“你們去歇著吧,今天晚上不用你們值夜。”
姐妹倆熄了燈躺在床上,袁明珠在黑暗裏問:“姐姐你呢?你想不想嫁去姚家?”
問這話的時候袁明珠矛盾又忐忑,生怕聽到她不想聽到的答案。
她的姐姐可以柔順,甚至可以有些軟弱,但絕對不可以是非不分。
軟弱不怕,他們這些兄弟姐妹可以給她撐腰,但是沒有是非觀的話,就救無可救了。
袁珍珠輕輕的搖搖頭,她不願意。
她寧願去廟裏當姑子,也不願意嫁去那種人品卑劣的人家。
搖過頭以後才想起來妹妹看不到她搖頭,開口說:“我不願意。”
或許是因為剛剛哭過,袁珍珠的聲音有些沙啞。
跟袁明珠解釋:“妹妹,姚家說的那些話我從來沒相信過,他們退親是怕被咱們家牽連,想要討好安陽侯府,根本不是妹妹的原因,妹妹別信他們的話,跟你沒關係。”
袁明珠覺得鼻子酸酸的,真是個好姑娘!
善良的人隻配得到幸福,她要護著她,這輩子隻許幸福。
“我沒相信,卑劣的人從來看不到自己的錯,就是有錯也要狡辯給自己脫罪。”
屋子裏很黑,不過袁明珠即使看不到也能猜到姐姐聽了她的話以後臉上露出的單瓣茉莉花一般的笑容。
“別想這麽多了,曾祖父和曾祖母會替你做主,大哥他們也快來信了,哥哥們不會犯糊塗,
明天我跟曾祖父說一下,等我們回馬蹄巷的時候你跟曾祖母跟我們一起去,看看咱們家的脂粉作坊,順便也散散心。”
袁珍珠輕輕的“嗯”了一聲。
在隔壁支著耳朵聽的曾祖母和曾祖父。
曾祖父把油燈吹熄,“好了,這下放心了吧!”
陶氏:“那個,咱們家的新作坊是什麽樣子啊?”
袁弘德:“明珠不是說要帶你和珍珠去看了嘛,你去了不就知道了。”
“新作坊裏這幾日就開始趕工了,以前在晉地時候的那個侯廣澈你還記得吧,他和固北李家在我們作坊預付貨款定了一批貨物,作坊趕工就是給他們生產的……。”
之後的幾天,杜氏一直不願意再跟袁明珠溝通。
杜氏覺得小女兒的嘴巴太利了,跟她說話自己根本沒有勝算。
自打小女兒回來,家裏人跟被洗腦了一樣,都覺得姚家險惡。
就是孩子們的爹都覺得小女兒說的有道理。
袁樹過了這麽長時間,依舊沒有恢複,對周遭和家裏的一切都在摸索和試探中,沉默的時侯居多。
之前還會四處亂逛,家裏需要專門的人手看著他。
後來老王頭被接了來,有老人家陪著,袁樹才算是消停了一些。
這些日子家裏給他們買了鵝苗和鴨苗回來,老王頭帶著袁樹有了正經事情做,心裏安穩了,在家裏住得才安心了。
這兩日家裏開始摘棉花,老王頭帶著袁樹去棉花地裏幫忙。
這些日子聽了些姚家又反悔想重新結親的事,今日終於忍不住了,跟袁樹說起這事:“俺覺得這事你媳婦做的不對,那是家什麽人家啊!忒惡心人了,
真讓大丫頭嫁過去,日子不得跟熬油似的難受啊!那是親閨女,不是撿來的,她要是以後過得不好,不還得是你們兩口子的心病?”
讓袁樹回去勸勸杜氏。
袁樹撓撓頭,頭頂上沾了棉花,應著:“噢!”
回去以後倒是沒忘記老王頭的交代,杜氏幫著他把衣服上沾的棉花撿趕緊的時候,他說:“俺覺得這事你媳婦做的不對,那是家什麽人家啊!忒惡心人了,
真讓大丫頭嫁過去,日子不得跟熬油似的難受啊!那是親閨女,不是撿來的,她要是以後過得不好,不還得是你們兩口子的心病?
你回去勸勸你媳婦,孩子的終身大事馬虎不得,也不能拿這事給孩子置氣,這可沒有後悔藥吃,嫁過去再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完完全全把老王頭的話複讀了一遍,難為他那傷過的腦袋怎麽記得一字不差的!
不過差點沒把旁邊的老王頭嚇得栽倒在地。
杜氏坐到旁邊的凳子上:“我也不是晚娘,還不是都是為孩子好。”
拿手帕抹了抹眼淚,“你當我喜歡那姚家?這不是沒辦法嘛,自從珍珠被退了親,來家說親的都是啥樣的人家啊?
有寡母帶著兒子家裏窮得叮當響的,有喪妻的老鰥夫帶著好幾個孩子的,還有那些二流子老光棍,我這不都是著急嘛!”
丈夫病著指望不上,兒子們都在學裏不在家,她怕大女兒難過不敢告訴她,又怕兒媳婦怠慢小瞧她閨女不敢把這些事跟媳婦們說。
杜氏這些日子積攢的委屈一下子爆發了,眼淚汪汪的。
老王頭衝著躲在旁邊的袁明珠招招手:“二丫頭快來勸勸你娘,別哭了。”
袁明珠雖然隻聽了個囫圇,不過也聽明白了事情原委。
她是委屈,但是好像她娘同樣也很委屈。
歎口氣告訴自己,家就不是個講理的地方,不該去掰扯誰有理誰沒理,掰扯也掰扯不清。
拿出帕子給她娘擦了擦眼淚,和芸香一起扶著杜氏回屋去。
“娘,這些來提親的人就是打著撿漏的主意呢,不是姐姐是別人這些人一樣也會請了媒人上門,你根本不用當真,
過一陣這些人見咱們家不搭理這些提親的,就沒有人來自討沒趣了。”
杜氏的聲音裏還帶著哭腔:“真的嗎?”
袁明珠:“我騙你幹嘛!你要是不相信,回頭我把牙婆喊一個家來,你問問人家是不是都這樣?”
聽袁明珠這樣說,杜氏才有些信了,抽了抽鼻子:“過一陣就好了?”
“過一陣大家把這事忘了就好了。”
“娘你可不能再做姚家的打算了啊,姚家真不行,”
怕她娘再犯糊塗,“娘你知道工部尚書楊大人吧?”
杜氏點點頭,不知道小女兒突然提起楊大人做什麽。
她聽說過楊大人還是在丈夫失蹤的那些日子裏,那時候州學想讓她兒子們參加考試,家裏就拿楊大人因為北直隸蝗災抗災沒替父守製受政敵攻訐,失了首輔之位做例證,反對兒子們考試。
“楊大人宦海沉浮多年,早年家境貧寒的時候他家有個妹妹被他家鄉的一個富戶家求娶了去,那家更多的是看中楊大人是個讀書的種子,後頭果然步步高升,入閣拜相,
楊家族人被族老約束著,不給他拖後腿,反而娶楊大人妹妹的那家不顧及楊大人的聲譽,打著楊大人的名號為禍鄉裏,處處給楊大人製造麻煩,有段時間把聖上都驚動了申飭於他。”
杜氏聽得都顧不得傷心了。
袁明珠:“哥哥們以後入朝為官,以姚家的人品說不得以後也會做出楊大人的妹婿家那樣的事。”
杜氏斟酌了一下,覺得小女兒說的沒錯,她真不看好姚家的品行。
不管是為了女兒的將來,還是為兒子的前途,姚家這門親都不適合結。
袁明珠:“娘,有些事你拿不定主意就別自己做主,跟家裏人商量一下,大家討論了共同定奪,省得你又惹出麻煩。”
杜氏低著頭,“娘知道了。”
袁弘德原本想著家裏這些日子摘棉花,留在家裏幫兩天忙呢!
結果事與願違,馬蹄巷脂粉作坊的李管事親自過來請袁弘德回去主持工作。
“太爺,市麵上現有的幹花香料都被我們買了。”
有了李管事那件事,她如今知道沒有天然忠心的人,就算是賣身做了奴仆,大多數人還是有自己的小九九。
必須得自身足夠強大,才能獲得別人的忠心。
這丫頭要麽是被人當槍使了,要麽是古道熱腸。
職場上的小伎倆罷了,她不想多幹預。
正想把燕柳打發走,突然聽到隔壁東間裏傳來曾祖母訓斥她娘的聲音。
“今日就先幹到這兒,你把這些碎布頭收拾好回去吧,明天一早再過來,這些鞋底子抓緊納好,我要給你祖父做幾雙鞋。”
陶氏即使是給杜氏立規矩,也沒使喚人敲腿捶背、端茶倒水,而是找了活計讓她做,比其他人家磨搓媳婦的手段溫和多了。
畢竟是親娘,看她總犯糊塗生氣,但若是她被磨搓得像是受氣小媳婦還是難受。
就如同以前袁家大姑陳袁氏和袁樹兄妹,看到他們親娘錢氏做的那些惡,也是恨不得她立時就死了才好,真到錢氏死去的時候他們還是哭得肝腸寸斷。
母愛,最初的時候肯定不會摻雜太多功利、目的,隻是在時光荏苒中,有的一如既往,有些漸漸變質。
袁明珠還記得那最初不含任何雜質的母愛,記得杜氏的為母則強,記得她當初最美麗的模樣。
她不會像大嫂那樣輕易的放棄對杜氏的改造,讓她在袁家變強的途中掉隊。
因為她跟大嫂不同,大嫂跟杜氏沒有最初艱難中的共患難。
袁明珠看著站在一旁的燕柳,決定再給杜氏一次機會。
對燕柳說:“帶回來的東西是每個人都有的,你們來到袁家,隻要忠心耿耿,家裏就不會虧待大家,
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裏人口越來越多,總得立些規矩,不然今天你打一摞碗,明天她摔一摞盤子,後天幹脆有人砸了鍋,日子還能過嗎?
幹得好的家裏肯定有賞,做了錯事的,也總得有所處罰,有賞有罰,賞罰分明,要不然幹得好壞一個樣,幹活不幹活一個樣,誰還願意好好幹活?
燕草打的那一摞碗盤,是當初家裏從晉地來的時候帶來的,都是當年太爺走口外販賣的成套的餐具中挑選的精品,每一隻都價格不菲,
也就是家裏仁善傳家,沒有打罵下人的規矩,放在其他人家,這樣子毀壞家什,怕是早打一頓了,攤著刻薄的人家提腳賣了也不是沒有,
雖然不會打罵於她,毀壞的東西總得賠償,這些本來該賞賜的東西就不給她了,抵扣毀壞的碗盤,不夠的部分再從每個月的月錢裏扣除,直到賠夠銀錢為止。”
燕柳聽了,小臉通紅。
陶氏一貫寬厚,他們偶然打壞個東西從來沒罰過,她都快忘記毀壞東西該賠了。
“以後這些賬目我會囑咐大少奶奶記賬,你先回去吧,隻要好好幹活,家裏不會虧待大家。”
他們在屋裏說話,袁明珠這樣細致的跟燕柳解釋,實際是解釋給外頭的杜氏聽。
能轄製管教下人的法子多了,無論哪一種,都比歇斯底裏的叫罵更有效。
芸香送燕柳出門。
二人在門口看到站在那裏的杜氏,屈膝行禮:“大奶奶。”
杜氏並沒有衝動地衝進來,而是耐下性子在門外聽完了她說的話,這讓袁明珠覺得她還不是完全不可救藥。
袁明珠撩了簾子出來,“娘你怎麽在這裏?”
裝作不知道杜氏原本在外頭。
請她去屋裏坐,又吩咐芸香:“給我娘倒一碗水。”
杜氏在陶氏屋裏拘著了,正口渴,水端了來一氣就喝完了。
袁明珠把給她準備的一套脂粉拿給她,“這一份是給娘準備的。”
杜氏絲毫不領情,“我不用這個,不用給我,你這孩子,就會瞎花錢。”
袁明珠不理會她的拒絕,把脂粉往她跟前推過去,“劉家大太太,守備府太夫人,人家哪個不比娘年歲長,人家都用得,怎的娘就用不得?”
又說:“我們家如今做的就是脂粉生意,也費不了多少銀錢,娘以後得習慣用脂粉。”
杜氏依舊擺手:“我可不用,畫得跟老妖婆似的,哪是正經過日子的人?”
在她的印象裏,年歲大的良家女子就沒有塗脂抹粉的,塗脂抹粉的要麽是道婆,要麽是牙婆,又或者是樂戶家的女人。
她一個正經女人,孫子都抱上了,肯定不能把臉抹得跟猴兒屁股似的。
說到底還是舊思想在作祟。
畫龍畫虎難畫骨,杜氏看似出門應酬像模像樣,其實像模樣的隻是一層皮,骨子裏依舊是還是原來的她。
袁明珠“呱噠”把臉一撂,“娘怎的總是這樣不經斟酌就說話?娘若是出門應酬的時候也這樣亂說,得得罪多少人!
本來出門應酬的目的是跟大家親近,你這樣子得罪人不如不去,待在家裏讓大嫂領著二嫂去好了!”
杜氏被說得惶恐不安。
袁明珠乘勝追擊,“還有姐姐跟姚家的親事是怎麽回事?”
杜氏被她的咄咄逼人惹得有些冒火:“還不是因為你?姑娘家就該溫和柔順,你看看你,怎麽跟我說話呢?
我是你娘,不是你的仇敵,你還好意思問我你姐姐的親事怎麽回事?不是因為你姚家會退親啊?你也不掂掂你那天都做的什麽事讓姚家人非得要退親?”
隔壁屋裏,陶氏聽了杜氏的話“謔”的站起來,就要過去袁明珠屋裏。
還是袁弘德把她按著坐下,“讓她們娘倆自己處理這事。”
他相信袁明珠能處理好。
當然,如果曾孫女處理不好的話不是還有他們的嘛!一時的勝負不算什麽,隻要最後勝利的是他們小寶,一切都不是問題。
陶氏看看丈夫的神色,才不再堅持,繼續聽下去。
就聽隔壁袁明珠接道:“我做什麽了?顧重陽是我們家的仆人,我教訓的是咱們家的仆人,他就算一朝翻身成了安陽侯府的大少爺,沒離開我們家之前他也是奴才,
沒聽說過教訓犯錯的奴才是不應該的,如果是這樣,今天燕草打了碗盤娘也不該說話,誰知道燕草以後會不會有勳貴來認親啊?”
論口才杜氏肯定不是袁明珠的對手,被女兒駁得啞口無言,好半天找不到話語回她。
隔壁陶氏聽了,不禁露出笑容。
她就是嘴拙,想教導杜氏的時候總是抓不住重點說不到點子上,鬧得總也管教不好她。
袁明珠說了這話還沒完,無視她娘已經變色的神情冷哼一聲,“哼。”
接著說:“先不說姚家退婚這事怪不怪我,我隻問問娘,姚家說跟姐姐退婚是因為我,那我現在還是咱家閨女不?”
杜氏無話可說。
“什麽都沒改變,我還是咱家閨女,之前這婚事不成了,現在怎麽又成了?他們家一張嘴,想把誰說死就說死?想把誰說活就說活?
估計這世上也隻有娘你相信他們家的鬼話,娘你想相信他們沒人攔著你,但是出嫁是女兒第二次投胎,你不能明知道是火坑,還拿姐姐一輩子的幸福去賭姚家是不是良配!”
袁明珠和杜氏都不知道,袁珍珠此刻就站在門外,把妹妹和娘的對話聽了個一清二楚。
此刻,她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
她不想跟姚家繼續這門親事,但是娘一直在勸她,不僅是勸說,娘的態度仿佛她不答應就是不貞潔的女子。
因為曾祖母在私下裏勸她千萬不能答應,娘就把她拘在大嫂屋裏,不讓她有機會跟曾祖母單獨見麵。
這也是吃飯的時候袁明珠沒看到她上桌的原因。
那姚家已經不單是是不是良配了,他們的人品都已經敗壞,不僅反複無常,為了達到目的居然陷害小妹這樣的孩子。
陪著袁珍珠的燕草高聲勸道:“小姐你別哭了,一會眼睛該腫了。”
沒人的時候杜氏雖然還不願意服軟,但不得不承認小女兒說的確實有道理。
一有人圍觀,杜氏就隻剩下被人拆穿的羞惱了,“唰”的一聲把簾子撩開,“你們在這幹嘛?我不是說了你跟著你大嫂住,也幫她照看照看蓁姐兒?”
陶氏和袁弘德也聞聲出來,一群人就圍在當間裏。
當著袁弘德夫妻倆,杜氏不敢再說什麽,改口道:“既然來了就陪你妹妹住吧,照顧好明珠。”
離開後院去了前院。
袁明珠想說的話還未說完,不過今天不適合再說了。
挽著姐姐的胳膊,“芸香,打些冷水來幫姐姐敷一敷眼睛。”
又對曾祖父母說:“我會照顧好姐姐,曾祖父和曾祖母先去歇息吧!”
袁弘德夫妻倆看著更像是姐姐的袁明珠,對視一眼退回他們的房間。
袁明珠幫著姐姐敷了眼睛,把芸香和燕草打發了下去,“你們去歇著吧,今天晚上不用你們值夜。”
姐妹倆熄了燈躺在床上,袁明珠在黑暗裏問:“姐姐你呢?你想不想嫁去姚家?”
問這話的時候袁明珠矛盾又忐忑,生怕聽到她不想聽到的答案。
她的姐姐可以柔順,甚至可以有些軟弱,但絕對不可以是非不分。
軟弱不怕,他們這些兄弟姐妹可以給她撐腰,但是沒有是非觀的話,就救無可救了。
袁珍珠輕輕的搖搖頭,她不願意。
她寧願去廟裏當姑子,也不願意嫁去那種人品卑劣的人家。
搖過頭以後才想起來妹妹看不到她搖頭,開口說:“我不願意。”
或許是因為剛剛哭過,袁珍珠的聲音有些沙啞。
跟袁明珠解釋:“妹妹,姚家說的那些話我從來沒相信過,他們退親是怕被咱們家牽連,想要討好安陽侯府,根本不是妹妹的原因,妹妹別信他們的話,跟你沒關係。”
袁明珠覺得鼻子酸酸的,真是個好姑娘!
善良的人隻配得到幸福,她要護著她,這輩子隻許幸福。
“我沒相信,卑劣的人從來看不到自己的錯,就是有錯也要狡辯給自己脫罪。”
屋子裏很黑,不過袁明珠即使看不到也能猜到姐姐聽了她的話以後臉上露出的單瓣茉莉花一般的笑容。
“別想這麽多了,曾祖父和曾祖母會替你做主,大哥他們也快來信了,哥哥們不會犯糊塗,
明天我跟曾祖父說一下,等我們回馬蹄巷的時候你跟曾祖母跟我們一起去,看看咱們家的脂粉作坊,順便也散散心。”
袁珍珠輕輕的“嗯”了一聲。
在隔壁支著耳朵聽的曾祖母和曾祖父。
曾祖父把油燈吹熄,“好了,這下放心了吧!”
陶氏:“那個,咱們家的新作坊是什麽樣子啊?”
袁弘德:“明珠不是說要帶你和珍珠去看了嘛,你去了不就知道了。”
“新作坊裏這幾日就開始趕工了,以前在晉地時候的那個侯廣澈你還記得吧,他和固北李家在我們作坊預付貨款定了一批貨物,作坊趕工就是給他們生產的……。”
之後的幾天,杜氏一直不願意再跟袁明珠溝通。
杜氏覺得小女兒的嘴巴太利了,跟她說話自己根本沒有勝算。
自打小女兒回來,家裏人跟被洗腦了一樣,都覺得姚家險惡。
就是孩子們的爹都覺得小女兒說的有道理。
袁樹過了這麽長時間,依舊沒有恢複,對周遭和家裏的一切都在摸索和試探中,沉默的時侯居多。
之前還會四處亂逛,家裏需要專門的人手看著他。
後來老王頭被接了來,有老人家陪著,袁樹才算是消停了一些。
這些日子家裏給他們買了鵝苗和鴨苗回來,老王頭帶著袁樹有了正經事情做,心裏安穩了,在家裏住得才安心了。
這兩日家裏開始摘棉花,老王頭帶著袁樹去棉花地裏幫忙。
這些日子聽了些姚家又反悔想重新結親的事,今日終於忍不住了,跟袁樹說起這事:“俺覺得這事你媳婦做的不對,那是家什麽人家啊!忒惡心人了,
真讓大丫頭嫁過去,日子不得跟熬油似的難受啊!那是親閨女,不是撿來的,她要是以後過得不好,不還得是你們兩口子的心病?”
讓袁樹回去勸勸杜氏。
袁樹撓撓頭,頭頂上沾了棉花,應著:“噢!”
回去以後倒是沒忘記老王頭的交代,杜氏幫著他把衣服上沾的棉花撿趕緊的時候,他說:“俺覺得這事你媳婦做的不對,那是家什麽人家啊!忒惡心人了,
真讓大丫頭嫁過去,日子不得跟熬油似的難受啊!那是親閨女,不是撿來的,她要是以後過得不好,不還得是你們兩口子的心病?
你回去勸勸你媳婦,孩子的終身大事馬虎不得,也不能拿這事給孩子置氣,這可沒有後悔藥吃,嫁過去再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完完全全把老王頭的話複讀了一遍,難為他那傷過的腦袋怎麽記得一字不差的!
不過差點沒把旁邊的老王頭嚇得栽倒在地。
杜氏坐到旁邊的凳子上:“我也不是晚娘,還不是都是為孩子好。”
拿手帕抹了抹眼淚,“你當我喜歡那姚家?這不是沒辦法嘛,自從珍珠被退了親,來家說親的都是啥樣的人家啊?
有寡母帶著兒子家裏窮得叮當響的,有喪妻的老鰥夫帶著好幾個孩子的,還有那些二流子老光棍,我這不都是著急嘛!”
丈夫病著指望不上,兒子們都在學裏不在家,她怕大女兒難過不敢告訴她,又怕兒媳婦怠慢小瞧她閨女不敢把這些事跟媳婦們說。
杜氏這些日子積攢的委屈一下子爆發了,眼淚汪汪的。
老王頭衝著躲在旁邊的袁明珠招招手:“二丫頭快來勸勸你娘,別哭了。”
袁明珠雖然隻聽了個囫圇,不過也聽明白了事情原委。
她是委屈,但是好像她娘同樣也很委屈。
歎口氣告訴自己,家就不是個講理的地方,不該去掰扯誰有理誰沒理,掰扯也掰扯不清。
拿出帕子給她娘擦了擦眼淚,和芸香一起扶著杜氏回屋去。
“娘,這些來提親的人就是打著撿漏的主意呢,不是姐姐是別人這些人一樣也會請了媒人上門,你根本不用當真,
過一陣這些人見咱們家不搭理這些提親的,就沒有人來自討沒趣了。”
杜氏的聲音裏還帶著哭腔:“真的嗎?”
袁明珠:“我騙你幹嘛!你要是不相信,回頭我把牙婆喊一個家來,你問問人家是不是都這樣?”
聽袁明珠這樣說,杜氏才有些信了,抽了抽鼻子:“過一陣就好了?”
“過一陣大家把這事忘了就好了。”
“娘你可不能再做姚家的打算了啊,姚家真不行,”
怕她娘再犯糊塗,“娘你知道工部尚書楊大人吧?”
杜氏點點頭,不知道小女兒突然提起楊大人做什麽。
她聽說過楊大人還是在丈夫失蹤的那些日子裏,那時候州學想讓她兒子們參加考試,家裏就拿楊大人因為北直隸蝗災抗災沒替父守製受政敵攻訐,失了首輔之位做例證,反對兒子們考試。
“楊大人宦海沉浮多年,早年家境貧寒的時候他家有個妹妹被他家鄉的一個富戶家求娶了去,那家更多的是看中楊大人是個讀書的種子,後頭果然步步高升,入閣拜相,
楊家族人被族老約束著,不給他拖後腿,反而娶楊大人妹妹的那家不顧及楊大人的聲譽,打著楊大人的名號為禍鄉裏,處處給楊大人製造麻煩,有段時間把聖上都驚動了申飭於他。”
杜氏聽得都顧不得傷心了。
袁明珠:“哥哥們以後入朝為官,以姚家的人品說不得以後也會做出楊大人的妹婿家那樣的事。”
杜氏斟酌了一下,覺得小女兒說的沒錯,她真不看好姚家的品行。
不管是為了女兒的將來,還是為兒子的前途,姚家這門親都不適合結。
袁明珠:“娘,有些事你拿不定主意就別自己做主,跟家裏人商量一下,大家討論了共同定奪,省得你又惹出麻煩。”
杜氏低著頭,“娘知道了。”
袁弘德原本想著家裏這些日子摘棉花,留在家裏幫兩天忙呢!
結果事與願違,馬蹄巷脂粉作坊的李管事親自過來請袁弘德回去主持工作。
“太爺,市麵上現有的幹花香料都被我們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