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正元的屠掌櫃說今年的新貨還沒下來,去年的陳貨剩下得少,沒辦法給我們供貨了,願意賠銀子給我們。”


    這是袁明珠預估的最壞的情況,忙問道:“其他幾家情況怎麽樣?”


    “還未跟我們聯係。”


    袁明珠看眾人神色沉重,勸道:“沒有就沒有吧,再想辦法從其它渠道進貨,我們還能白得幾千兩銀子,也算賺了。”


    刨除拿現貨付的銀子,他們預付的貨款有五千多兩呢。


    如今的經濟和消費水平,一個普通家庭的年收入一般來說就二三十兩銀子,五千兩的購買力相當於現代的三百多萬元。


    本錢都沒出,用的侯廣澈和李家給的定金。


    一動不動就賺了這麽多銀子,真說起來他們還得感謝潘家和他背後的安定侯府呢!


    按照約定,一個半個月內如果不能按時供貨,則需要雙倍返還定金。


    如今才半個多月,時間才過了一半,潘家那邊反應夠迅速的。


    李管事再看向袁家曾祖孫倆的眼神就滿是敬佩了,敬佩他們在最初就已經預料到會有今日。


    雖然不是自己誤的事,但是自己也差點做錯事,敬佩之外還有些愧疚。


    躬身回道:“我們現在的存貨量,隻夠使用四個來月的,得抓緊時間進貨。”


    袁弘德:“我回頭找侯家少主商議一下,看看他們那邊能不能幫上忙。”


    袁明珠沉吟片刻,“跟侯家和李家都說一聲,如果這次幫我們渡過難關,以後他們的進貨價全部讓利三個點。”


    李管事疑惑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對方能盡力嗎?以後讓利不如現在給對方把采購價格提高一些吧?


    李管事往袁弘德看過去,就看到他點頭道:“行,我去說。”


    袁明珠又吩咐李管事:“馬上組織人手去臨近的州府,有散貨全部買回來。”


    李管事又往袁弘德看過去。


    袁弘德擺擺手:“照著二小姐的話去做。”


    李管事:“各地的散貨應該不會太多,要不要去藥都看看?”


    “都去,能買多少就買多少,人手不夠就現雇些,價格高些隻要不超過市價五個點也全部買回來,把聲勢造起來。”


    李管事抬眸迅速往袁明珠的方向看了一眼,“是。”


    荔正元那邊很快就接到消息,“妍玉春派了大批的人手去周邊地區采購零散貨物,有人今天出發了,我們在幾個城門都看到他們家的人。”


    荔正元的東家霍梅廉站在下首稟報,上首坐著的人慢條斯理的把茶碗放下,說:“不用理他們,武安州之所以有大宗的貨物是因為有妍玉春采購,


    其他地方沒有大客戶,存的量都很少,就算是都被他們買回來,也不夠一個月的用量,附近有大量囤貨的地方隻有藥都,


    我家家主已經下令讓藥都的幾大經銷戶隻給熟客發貨,且短期內不得一次發大量貨物。”


    這是霍梅廉第一次聽到安定侯府來人直觀的告訴他對方的能量。


    他是這一地區最大的店家,周邊的散戶大多數都是從他手裏拿貨。


    對於跟安定侯府合作他原本是不太願意的,不過對方扼住了他的一部分商品的進貨渠道,他不得不低頭。


    現在他的觀點改變了,能靠上這種大靠山,不是運氣好是不可能的。


    他仿佛看到自己輝煌的前景,他必須抓住。


    安定侯府也沒讓他吃虧,他要賠給妍玉春的三千多兩銀子,安定侯都會幫他們出。


    事成之後,他們跟另外一家協商瓜分以後妍玉春的原材料供應。


    妍玉春需要的一部分原材料依舊從他這裏拿貨,承諾五年之內不會變化。


    有了這五年時間,已經足夠他們壯大了,到時候他們有足夠的供貨能力和競爭力,相信安定侯府會選擇繼續跟他們合作。


    而且袁家如果注定會倒,賠的銀子他們截流了也沒人管吧!如果有可能,本金他都不想還。


    “林管事,小人晚上在天香園定了位子,專門請了戚青衣姑娘作陪。”


    林管事看著他露出笑容,覺得這人很識時務也很懂事。


    柳樹灣這邊,得知袁明珠又要跟著曾祖父回去馬蹄巷,一家人都十分不舍。


    袁弘德和袁明珠不在家,家裏就跟沒有主心骨一樣,尤其杜氏總是亂作為,更是把家裏鬧得一團糟。


    現在不僅他們要走,還準備把曾祖母和袁珍珠帶去,梁氏一下子慌神了。


    曾祖母就是家裏的定海神針呀!她老人家一走不是更沒有能壓住婆婆的人了?


    一邊幫著收拾行李一邊試探道:“曾祖母準備去多少日子啊?那邊總不如在家裏方便。”


    袁明珠看看大嫂,“帶曾祖母和姐姐去作坊裏看看,不住很久,以後有機會大嫂你們也去看看。”


    妍玉春和萬香園不同,裏頭的工人男女都有,大家衣衫整齊,不會出現打赤膊的情況,大家都能去參觀。


    “好啊!”


    表情遠沒有聲音來得高興,表現出來的欣喜有些勉強。


    袁明珠稍微思考一下就想明白大嫂為何會這樣。


    要不怎麽說做人家媳婦是最難的事?


    就拿梁氏這個長媳來說,她若是任由大妹袁珍珠再次落入姚家那個火坑,袁珍珠以後過得好,姚家不給袁家惹麻煩則罷。


    一旦事與願違,這就是她跟袁伯駒之間繞不過去的坎。


    袁伯駒肯定會認為她沒有盡到做長嫂的責任。


    就是她娘家父母在此,她這個失職的責任也逃不脫。


    但是她若想盡職盡責能辦到麽?


    能!


    不過即使辦到也得惹惱婆婆!


    婆婆不是娘!


    閨女跟娘沒有隔夜的仇。


    就像之前袁明珠跟杜氏,即使袁明珠說的那些話,把杜氏氣得仰倒,她也不會對女兒口出惡言,不會記恨。


    待事情過去了,母女還是母女。


    換做兒媳婦你試試?


    兒媳婦再一口一個娘喊得親熱,沒分歧沒矛盾沒罅隙的時候則罷,一旦有點什麽,婆婆能把她收拾得懷疑人生。


    做人家媳婦的就是在這種夾縫之間如履薄冰,做得再多,一點沒做到就把以往的好全部抹殺了。


    袁明珠倒是覺得大嫂比她娘更適合當家。


    就好比之前燕草打破碗碟那件事,若是梁氏當家,最多在賬目上記一筆就能起到殺雞駭猴的作用,根本用不著歇斯底裏的要打要殺。


    袁明珠:“以後我們家人口越來越多,要不也跟那些世家似的,內院單立一本賬吧?”


    梁氏聽了微微一愣,沒想明白話題怎麽突然拐到這兒了。


    不過家裏的兩個小姑子不像有些人家的小姑子那樣正經本事沒有,挑撥是非挺行。


    他們家這兩個小姑子和妯娌都挺好,知道維護和尊重她這個長嫂。


    所以梁氏也給袁明珠相應的尊重,說:“行啊,回頭我就跟你二嫂一起把家裏的家什登一份賬。”


    “那就辛苦大嫂了,往後外頭的長工和作坊裏的工人的支出就走外頭的賬,家裏的收入也計入外頭的賬,


    內院每個月需要多少銀子大嫂先估算一個預算,從外頭的賬上撥過來……。”


    梁氏看著袁明珠亮晶晶的眼睛,一時沒反應過來,木愣愣的看著她。


    還是袁明珠怕她沒明白自己的苦心,又問了一回:“這樣安排行不行啊,大嫂?”


    梁氏如夢初醒:“行,行!”


    可不是太行了!


    內院的財務大權掌握到了她的手裏,就代表著以後在這個家裏她當家了。


    她不會因為當家就不尊重長輩,不友愛兄妹,中飽私囊,雖然落不到好處還得多勞心勞神,但能當家還是件好事。


    至少這個家裏她的地位不容撼動了,再有想說又不好說的話,她就敢說了。


    杜氏也在一旁,附和道:“以後家裏的賬目還得你和仲駒媳婦多費心。”


    她沒有爭權奪利的心思,還覺得這樣安排挺好。


    梁氏帶著吳氏,給婆婆屈膝行禮,“這是媳婦分內之事。”


    袁明珠倒是不擔心她娘和大嫂會因為爭權打起來,如果梁氏控製了財政大權還不能服眾,那還不如就幹脆別管家好了。


    這會子的婆婆跟媳婦又不能分開各過各的,處得再好也是東風西風,必然有一方處於下風。


    既然她娘能力上欠缺一些,幹脆就她娘退一步好了。


    袁明珠三言兩語之間就把家裏的權利分配了,杜氏和陶氏二人絲毫沒有察覺。


    吳氏跟在梁氏後頭,看梁氏的行事而行事,也看不出她明不明白這其中的深意。


    不過看她和袁珍珠的眼神頻頻在梁氏和杜氏麵上掃過,應該是有所覺察。


    隻是二人都沒說什麽。


    馬蹄巷那邊事情緊急,袁弘德得趕過去坐鎮,所以袁明珠也沒時間多說什麽,一行人匆匆去了。


    剛到作坊裏還沒下車,李管事就回稟脂粉鋪子裏的陳掌櫃就已經過來在這邊侯著了。


    陳管事拿了一封信給袁弘德:“東家,這是戚青衣姑娘使人送來的信。”


    看著陶氏在旁麵色微變,如同神來一筆似的補充了一句:“來人說信是給少東家的。”


    算是替袁弘德解除了一個大警報。


    袁弘德心裏有一個小人狂擦汗,接過信來隨手遞給袁明珠。


    袁明珠拿了信,看了看信封上一筆娟秀的瘦金體,上頭寫著:妍玉春少東家親啟。


    妍玉春沒有第二個少東家,這封信是給她的無疑。


    確認了封口處的標記還完整著,袁明珠把信封打開。


    看完了信,說:“戚青衣姑娘想試用一下我們新出的皂角皂。”


    說著把信遞給曾祖父。


    袁弘德看了,又把信還給她,“這事你看著安排好了,事不宜遲,我馬上去找侯家和李家商談進貨的事。”


    把信收起來,送曾祖父出門。


    回身安排陳掌櫃:“新出的皂角皂等新品,派人給金穀裏各家的姑娘都送些試用品過去,試用品做的規格比正品小一些,以後再有新品,都照此辦理。”


    陳掌櫃躬身應是。


    李管事想說是不是等以後原材料供應充足了再送試用品,現在本來就供應緊張,再白送一批出去,豈不是更緊張了?


    但是看到袁明珠一臉平靜,沒有絲毫緊張,想想之前一係列事情,知道她肯定有用意,把要說的話咽下,跟在陳管事身後應了:“是。”


    袁明珠手裏的信確實是戚青衣送來的不假,但是內容並不是想試用新品,而是給他們寫信示警。


    荔正元的東家在天香園宴請了京城來的人,請了戚青衣作陪。


    席間他們的談話露出些隻言片語,透露出他們這次是為了對付袁家,把袁家的方子工藝謀奪去。


    戚青衣對事關妍玉春的和袁家這樣的話題尤其上心,趁著對方醉酒試探了一番,套出來人是京裏安定侯府的大管事林峰。


    安定侯府的大管事親來武安州主持這事,還挺看得起他們。


    她肯定不能辜負對方的這份好意。


    送走曾祖父以後,對姐姐說:“姐姐先跟曾祖母去看看住的地方,有不滿意的地方跟我說。”


    陶氏拍拍她的手:“慢慢想辦法,別著急。”


    作為後宅裏的女子們她和袁珍珠能幫上的忙有限,隻能說些寬慰的話。


    袁明珠安慰她:“不著急,我們已經備了四個月的存貨了,從周邊買的零散貨物應該也能再多堅持一個多月,再加上我們原本的存貨,支撐八個月沒問題,


    再有半個月荔正元幾家的賠償也該陸續到位了,有錢能使鬼推磨,我拿著大把的銀子去砸,就不相信所有人都鐵板一塊。”


    從最開始袁明珠打的就是這個主意,能順利把貨物買回來最好,如果不能,對方賠償的銀子也足夠她拿去砸開缺口了。


    不傷筋不動骨,用對方的銀子去對付對方。


    她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成功把她付出的本金和對方該賠給她的銀子收回來。


    袁明珠這樣一說陶氏就放心多了。


    袁珍珠看著神采奕奕的小妹,十分豔羨,她也想做妹妹這樣的女子。


    成竹在胸,運籌帷幄!


    即使危難時刻,周身也散發著自信和從容不迫。


    袁珍珠扶著陶氏去了後院,領著丫頭們把屋子整理好。


    看到大曾孫女收拾好了就坐在一旁發呆,陶氏坐到她身邊,“怎麽了?不舒服嗎?”


    摸了摸她的額頭試著體溫。


    體溫正常。


    “想家了?還是擔心姚家那邊?”


    順順她的頭發,“隻要你不答應,你娘說再多也沒用,你娘就是一時糊塗,你大哥的信應該也該到了,他會說服你娘的。”


    袁珍珠抱著陶氏的胳膊,“曾祖母別擔心了,我娘已經想明白了,她跟我說了,左右我現在也才十二歲,年歲又不大,擱個一兩年也不算什麽,到時候大家就把退親的事忘了。”


    陶氏還是頭一回聽說杜氏想明白事理了,也十分替袁珍珠高興。


    “那就好,還是你妹妹有法子,一下子就說通你娘了。”


    袁珍珠一臉驕傲:“是啊!妹妹真聰明。”


    陶氏:“我們珍珠也很聰明!”


    袁珍珠鼓起勇氣,說:“曾祖母,我也想像妹妹那樣去給曾祖父幫忙,我可能沒有妹妹那麽厲害,但是我會認真學。”


    看著她滿臉的希冀,陶氏不忍拒絕,說:“我們先去看看你妹妹在忙什麽呢?”


    怕她們幫不上忙還幫倒忙,也不敢一口答應,隻能先去看看。


    她們到的時候袁明珠正在給宋家兄弟寫信,想借些人手。


    借人手的目的——討債!


    這些人應該不會很痛快的就把銀子賠了,她已經能預見到對方得耍賴。


    袁明珠不是沒想過一開始就把需要的原材料備足,隻是她也沒法確定妍玉春的銷量什麽時候能擴大。


    盲目進來屯著,萬一進展緩慢資金鏈就真斷了。


    而且她更喜歡跟對手正麵交鋒,把對方打得無還手之力,打掉對方的鬥誌。


    以後收拾起來的時候反抗就弱多了,不會負隅頑抗。


    看到曾祖母帶著姐姐過來,袁明珠忙放下毛筆起身相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一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魚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魚精並收藏第一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