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的這句話就像是觀世音菩薩傳給唐玄奘,用以控製潑猴的那套緊箍咒。
實用又靈驗。
戚老夫人聽了,立刻沒了之前的心不在焉。
隻是眼睛裏的神采似乎黯淡了幾分。
她的反應,讓對麵的女子坐直了些,神色中悲憤之外又添了幾分哀戚。
“您是溫家的姑奶奶,當年老王爺對您寵愛有加,王爺和公爺待您不薄,我們這些做奴婢的在溫家出事以後都拚死護著郡主她們,幫助溫家重新崛起,您……。”
聲音如訴如泣,字字誅心。
隻是若她對麵有麵鏡子的話,就能看清自己的眼睛裏一瞬間泛出的欣喜。
她對麵沒有鏡子。
她對麵隻有一個人——戚老夫人。
戚老夫人能清晰的看到清楚的看到她眼睛裏透出的藏不住的欣喜。
忍著心底的譏諷配合道:“想要我做什麽?”
在她說話的這一刻,筠娘眼裏的喜意更甚。
果然還是這樣,隻要她把老王爺那些人搬出來,再強調一下她這個外人為了王府都做出巨大的犧牲,這個傻瓜女人肯定就會妥協。
當年就是如此,她三言兩語就把這女人哄得離開京城,把忠義伯府拱手讓於盧夫人。
“都怪袁家截走郡主的親事,不然郡主也不會失望之下逃婚離開京城,他們害了郡主,還想安享榮華富貴,哪裏有這樣美的事?”
看到戚老夫人沉默著不開口,她也不著急,接著說:“我要潛伏到袁家二姑娘身邊去,待時機成熟的時候會給她迎頭一擊,替郡主出氣。”
又說:“不能讓別人誤以為我們常平王府是好欺負的,欺負了我們王府就得有被報複的自覺,不然我們現在這樣,誰都覺得可以上前踹一腳。”
“若想重振王府,就不能活得太窩囊了,不然京城裏老王爺的舊交看我們一副扶不起來的樣子,也不可能會出手幫我們。
戚老夫人應了,“好,這件事我會吩咐烽戟去辦。”
嫁妝一件件往外抬。
按照風俗,武安府的人家隻有一樣東西不用給女兒準備,那就是床。
除了床以外,田地鋪子,衣物首飾,各種家具,都可以做嫁妝。
前頭在往外抬嫁妝,後頭院子裏袁明珠正跟家人辭別。
蒲團放在地上,她挨個叩別親人。
曾祖父會帶著祖父他們送他們去碼頭,曾祖母她們靠在二門口含淚揮別。
袁季駒背著妹妹,把人背上一乘小轎。
袁家的所有男子要送她到碼頭上。
這一路走的極慢,更是引得無數人圍觀。
那個叫筠娘的女子看著送親的隊伍,“轎子裏坐著的就是袁家二姑娘吧?”
眼神像是在看金元寶。
袁家人在她眼中,都是行走的金元寶。
她此來的任務就是想辦法混到袁家二姑娘身邊去。
最好能獲得她的信任,以後在她身邊說話就有分量了。
裏應外合,把她手中的產業謀了去。
戚老夫人順著她的目光看過去,“正是。”
這個叫筠娘的女子原本是常平王府的丫鬟,是清平公主賜給女兒的。
因為原本是宮裏出去的,王府出事的時候別人都被發賣,隻她和靖寧身邊的兩個小丫頭被留了下來。
送親隊伍過去,街道上能夠正常通行,戚老夫人吩咐馬車夫:“回府。”
回到府裏,她吩咐人去把老爺尋回來。
得知母親陪著舊日外祖家來的人上街去了,戚開令有些不安。
聽聞母親找他,忙不迭地就去見她,生怕母親上當受騙。
母子二人這些日子各自心裏難受。
戚開令看到母親就想起她做的那些糊塗事,為了一個作天作地的妾,弄丟了他的女兒。
想想女兒流落在外,他就沒法麵對母親。
戚老夫人也是,雖然她強顏歡笑,在外頭做出一副兒子平安歸來往後萬事大吉的模樣。
隻有她自己知道,看到別人家跟澄姐兒差不多年歲的閨女,她就恨不得扇自死自己。
袁家二姑娘嫁妝裏的那一對玉如意,本來是她的嫁妝,她出嫁那會宮裏賜下的。
本來打算著澄姐兒出嫁的時候給她做嫁妝的。
現在看著就難過,幹脆給了袁家二姑娘做添妝。
戚開令進了他母親的屋子,就看著她看著長條幾上的一對每瓶在發愣。
“母親。”戚開令喊了一聲。
戚老夫人回神,招呼兒子:“坐吧。”
戚開令坐下。
這是自他回來得知澄姐兒失蹤真像以後,母子第一次坐到一起。
相顧無言。
戚老夫人眼淚簌簌而下。
戚開令也十分難過,他娘一輩子要強,即使是被逼著離開京城給盧氏讓路那會,也沒在他麵前哭過。
遞了帕子過去。
安慰的話依舊說不出口,隻問:“那女人又來做什麽來了?”
戚老夫人擦幹淨眼淚,“想讓我們安排她混到袁家二小姐身邊去。”
戚開令蹙眉。
戚老夫人把筠娘說的那套說辭說了。
戚開令嗤道:“母親不會是信了她這番鬼話了吧?”
“娘不要弄錯了順序,我們奪回忠義伯府,才能恢複常平王府的爵位,盧氏和伯爺為了阻止我們奪回忠義伯府,也不可能讓常平王府恢複爵位。”
“還有表妹逃婚一事,我在京城找人打聽了,當初跟安陽侯世子定親就是安定侯府促成的,他們會如此好心給表妹定下門好親?”
“我推斷表妹應該是察覺到他們的隱瞞才逃婚。”
又說:“表妹逃了也好。”
戚老夫人知道兒子為何如此說。
常平王府就隻兩個女孩兒了,她們兩個一直是他們的一個弱點。
就像當初他們母子避走武安州,不是他們沒了一掙之力,而是需要用示弱,換對方不要對二人窮追猛打。
戚老夫人認同了兒子的說法,問他:“筠娘這事你打算怎麽辦?”
戚開令掀掀唇角,“交給袁家去辦吧!”
伯府跟安定侯府攪和到了一起,他們跟安陽侯世子就是自然結成的盟友。
說起袁家就想去這些日子他娘總是去打擾袁家的事,“母親不要總是去打擾人家。”
戚老夫人:“玉娘沒了也一年多了,我不得替你打算著?”
“那……,”
想著袁家大姑娘溫婉的模樣,戚開令抿了抿唇,口舌發幹。
“強扭的瓜不甜,人家不樂意,母親總去不好,阻了人家姑娘家的姻緣。”
袁家次女暄暄赫赫往外抬嫁妝,多少人家看著這份豐厚的嫁妝也想跟袁家結親。
守備府在武安府權勢滔天,他們家擺明車馬看上了袁家長女,就是有人看好袁珍珠,又有誰敢去提親?
戚老夫人的用意被兒子拆穿,訕訕道:“你說不讓去就不去是了。”
又說:“我還不是為你好,你也老大不小了,跟你差不多年歲的,哪個還有光棍的?”
“我說再先納個妾你又不願意。”
說著又話不投機半句多,戚開令甩袖而去。
“我先去找袁家太爺商議一下,商議好了你再去跟筠娘回話。”
氣得戚老夫人追著罵:“你這個強種,你還能打一輩子光棍不成?不讓我管你,不管你你倒是給我娶個媳婦回來……。”
住在客院的筠娘都聽到了她這番罵聲。
跟管著掃灑的仆人打聽,“你們老夫人這是跟誰生氣呐?”
掃灑的仆人得了她的碎銀子,偷偷向她透露:“前頭夫人沒了一年多了,老爺回來也不張羅娶親,老夫人這是跟老爺生氣呢!”
筠娘知道京裏頭巴不得這邊這個不娶媳婦不生子呢,要不也不會讓人在武安府和京城兩地都散布戚開令是克妻克子的天煞孤星命格。
如此說來,散布謠言也還有效。
卻說戚開令雖然知道袁家的男子這會肯定都在北關碼頭送嫁,這會去了袁家也見不到人,卻依舊鬼使神差一般去了袁家。
“戚大人求見太爺。”下人來回稟。
陶氏:“太爺還未回來,跟戚大人說一聲,讓他回頭再來,或是讓太爺回來以後去尋他說話都行。”
下人過去回話,不一會就又回來了。
“戚大人說他有要事,留在前院等太爺回來。”
一句要事,讓袁家眾女眷又心裏直打鼓。
生怕守備府挑明了來求親。
任氏看看還不明所以的小姑子,上前扶著陶氏給她丟眼色:“曾祖母就別擔心了,曾祖父一會就該回來了。”
就是提親,也沒有自己上門提的規矩。
任氏一提醒陶氏就想明白了。
拉著袁珍珠和蓁姐兒:“她小姑說把床給蓁姐兒用,我們去看看給搬過來。”
把話題引開。
省得袁珍珠本來沒想頭,讓一提醒再有了想頭就糟了。
袁明珠在家裏的床是一張雕花大床,杜氏特意請了工匠給打的。
陪嫁不需要床,更不會用舊家具,就都留下了。
不過即便如此,她這屋裏也搬走了一多半的東西。
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就是杜氏這種生怕女兒嫁不出去的,也眼窩子發酸。
陶氏這邊領著人,撿著屋裏能用的搬了給袁珍珠還蓁姐使,不能用的都封存起來。
卻說碼頭那邊,打了時辰船就得起錨出發,再不舍也得分開。
袁弘德一路回到家正心情不好呢,聽守備戚大人來了好以後等著呢,心裏更堵了。
實用又靈驗。
戚老夫人聽了,立刻沒了之前的心不在焉。
隻是眼睛裏的神采似乎黯淡了幾分。
她的反應,讓對麵的女子坐直了些,神色中悲憤之外又添了幾分哀戚。
“您是溫家的姑奶奶,當年老王爺對您寵愛有加,王爺和公爺待您不薄,我們這些做奴婢的在溫家出事以後都拚死護著郡主她們,幫助溫家重新崛起,您……。”
聲音如訴如泣,字字誅心。
隻是若她對麵有麵鏡子的話,就能看清自己的眼睛裏一瞬間泛出的欣喜。
她對麵沒有鏡子。
她對麵隻有一個人——戚老夫人。
戚老夫人能清晰的看到清楚的看到她眼睛裏透出的藏不住的欣喜。
忍著心底的譏諷配合道:“想要我做什麽?”
在她說話的這一刻,筠娘眼裏的喜意更甚。
果然還是這樣,隻要她把老王爺那些人搬出來,再強調一下她這個外人為了王府都做出巨大的犧牲,這個傻瓜女人肯定就會妥協。
當年就是如此,她三言兩語就把這女人哄得離開京城,把忠義伯府拱手讓於盧夫人。
“都怪袁家截走郡主的親事,不然郡主也不會失望之下逃婚離開京城,他們害了郡主,還想安享榮華富貴,哪裏有這樣美的事?”
看到戚老夫人沉默著不開口,她也不著急,接著說:“我要潛伏到袁家二姑娘身邊去,待時機成熟的時候會給她迎頭一擊,替郡主出氣。”
又說:“不能讓別人誤以為我們常平王府是好欺負的,欺負了我們王府就得有被報複的自覺,不然我們現在這樣,誰都覺得可以上前踹一腳。”
“若想重振王府,就不能活得太窩囊了,不然京城裏老王爺的舊交看我們一副扶不起來的樣子,也不可能會出手幫我們。
戚老夫人應了,“好,這件事我會吩咐烽戟去辦。”
嫁妝一件件往外抬。
按照風俗,武安府的人家隻有一樣東西不用給女兒準備,那就是床。
除了床以外,田地鋪子,衣物首飾,各種家具,都可以做嫁妝。
前頭在往外抬嫁妝,後頭院子裏袁明珠正跟家人辭別。
蒲團放在地上,她挨個叩別親人。
曾祖父會帶著祖父他們送他們去碼頭,曾祖母她們靠在二門口含淚揮別。
袁季駒背著妹妹,把人背上一乘小轎。
袁家的所有男子要送她到碼頭上。
這一路走的極慢,更是引得無數人圍觀。
那個叫筠娘的女子看著送親的隊伍,“轎子裏坐著的就是袁家二姑娘吧?”
眼神像是在看金元寶。
袁家人在她眼中,都是行走的金元寶。
她此來的任務就是想辦法混到袁家二姑娘身邊去。
最好能獲得她的信任,以後在她身邊說話就有分量了。
裏應外合,把她手中的產業謀了去。
戚老夫人順著她的目光看過去,“正是。”
這個叫筠娘的女子原本是常平王府的丫鬟,是清平公主賜給女兒的。
因為原本是宮裏出去的,王府出事的時候別人都被發賣,隻她和靖寧身邊的兩個小丫頭被留了下來。
送親隊伍過去,街道上能夠正常通行,戚老夫人吩咐馬車夫:“回府。”
回到府裏,她吩咐人去把老爺尋回來。
得知母親陪著舊日外祖家來的人上街去了,戚開令有些不安。
聽聞母親找他,忙不迭地就去見她,生怕母親上當受騙。
母子二人這些日子各自心裏難受。
戚開令看到母親就想起她做的那些糊塗事,為了一個作天作地的妾,弄丟了他的女兒。
想想女兒流落在外,他就沒法麵對母親。
戚老夫人也是,雖然她強顏歡笑,在外頭做出一副兒子平安歸來往後萬事大吉的模樣。
隻有她自己知道,看到別人家跟澄姐兒差不多年歲的閨女,她就恨不得扇自死自己。
袁家二姑娘嫁妝裏的那一對玉如意,本來是她的嫁妝,她出嫁那會宮裏賜下的。
本來打算著澄姐兒出嫁的時候給她做嫁妝的。
現在看著就難過,幹脆給了袁家二姑娘做添妝。
戚開令進了他母親的屋子,就看著她看著長條幾上的一對每瓶在發愣。
“母親。”戚開令喊了一聲。
戚老夫人回神,招呼兒子:“坐吧。”
戚開令坐下。
這是自他回來得知澄姐兒失蹤真像以後,母子第一次坐到一起。
相顧無言。
戚老夫人眼淚簌簌而下。
戚開令也十分難過,他娘一輩子要強,即使是被逼著離開京城給盧氏讓路那會,也沒在他麵前哭過。
遞了帕子過去。
安慰的話依舊說不出口,隻問:“那女人又來做什麽來了?”
戚老夫人擦幹淨眼淚,“想讓我們安排她混到袁家二小姐身邊去。”
戚開令蹙眉。
戚老夫人把筠娘說的那套說辭說了。
戚開令嗤道:“母親不會是信了她這番鬼話了吧?”
“娘不要弄錯了順序,我們奪回忠義伯府,才能恢複常平王府的爵位,盧氏和伯爺為了阻止我們奪回忠義伯府,也不可能讓常平王府恢複爵位。”
“還有表妹逃婚一事,我在京城找人打聽了,當初跟安陽侯世子定親就是安定侯府促成的,他們會如此好心給表妹定下門好親?”
“我推斷表妹應該是察覺到他們的隱瞞才逃婚。”
又說:“表妹逃了也好。”
戚老夫人知道兒子為何如此說。
常平王府就隻兩個女孩兒了,她們兩個一直是他們的一個弱點。
就像當初他們母子避走武安州,不是他們沒了一掙之力,而是需要用示弱,換對方不要對二人窮追猛打。
戚老夫人認同了兒子的說法,問他:“筠娘這事你打算怎麽辦?”
戚開令掀掀唇角,“交給袁家去辦吧!”
伯府跟安定侯府攪和到了一起,他們跟安陽侯世子就是自然結成的盟友。
說起袁家就想去這些日子他娘總是去打擾袁家的事,“母親不要總是去打擾人家。”
戚老夫人:“玉娘沒了也一年多了,我不得替你打算著?”
“那……,”
想著袁家大姑娘溫婉的模樣,戚開令抿了抿唇,口舌發幹。
“強扭的瓜不甜,人家不樂意,母親總去不好,阻了人家姑娘家的姻緣。”
袁家次女暄暄赫赫往外抬嫁妝,多少人家看著這份豐厚的嫁妝也想跟袁家結親。
守備府在武安府權勢滔天,他們家擺明車馬看上了袁家長女,就是有人看好袁珍珠,又有誰敢去提親?
戚老夫人的用意被兒子拆穿,訕訕道:“你說不讓去就不去是了。”
又說:“我還不是為你好,你也老大不小了,跟你差不多年歲的,哪個還有光棍的?”
“我說再先納個妾你又不願意。”
說著又話不投機半句多,戚開令甩袖而去。
“我先去找袁家太爺商議一下,商議好了你再去跟筠娘回話。”
氣得戚老夫人追著罵:“你這個強種,你還能打一輩子光棍不成?不讓我管你,不管你你倒是給我娶個媳婦回來……。”
住在客院的筠娘都聽到了她這番罵聲。
跟管著掃灑的仆人打聽,“你們老夫人這是跟誰生氣呐?”
掃灑的仆人得了她的碎銀子,偷偷向她透露:“前頭夫人沒了一年多了,老爺回來也不張羅娶親,老夫人這是跟老爺生氣呢!”
筠娘知道京裏頭巴不得這邊這個不娶媳婦不生子呢,要不也不會讓人在武安府和京城兩地都散布戚開令是克妻克子的天煞孤星命格。
如此說來,散布謠言也還有效。
卻說戚開令雖然知道袁家的男子這會肯定都在北關碼頭送嫁,這會去了袁家也見不到人,卻依舊鬼使神差一般去了袁家。
“戚大人求見太爺。”下人來回稟。
陶氏:“太爺還未回來,跟戚大人說一聲,讓他回頭再來,或是讓太爺回來以後去尋他說話都行。”
下人過去回話,不一會就又回來了。
“戚大人說他有要事,留在前院等太爺回來。”
一句要事,讓袁家眾女眷又心裏直打鼓。
生怕守備府挑明了來求親。
任氏看看還不明所以的小姑子,上前扶著陶氏給她丟眼色:“曾祖母就別擔心了,曾祖父一會就該回來了。”
就是提親,也沒有自己上門提的規矩。
任氏一提醒陶氏就想明白了。
拉著袁珍珠和蓁姐兒:“她小姑說把床給蓁姐兒用,我們去看看給搬過來。”
把話題引開。
省得袁珍珠本來沒想頭,讓一提醒再有了想頭就糟了。
袁明珠在家裏的床是一張雕花大床,杜氏特意請了工匠給打的。
陪嫁不需要床,更不會用舊家具,就都留下了。
不過即便如此,她這屋裏也搬走了一多半的東西。
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就是杜氏這種生怕女兒嫁不出去的,也眼窩子發酸。
陶氏這邊領著人,撿著屋裏能用的搬了給袁珍珠還蓁姐使,不能用的都封存起來。
卻說碼頭那邊,打了時辰船就得起錨出發,再不舍也得分開。
袁弘德一路回到家正心情不好呢,聽守備戚大人來了好以後等著呢,心裏更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