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若麟離京的時候,盧象升早已抵達了遼南。
盧象升離京之後先是來到了天津,那時天津還有很多流民沒有來得及運走,而且每天都有新的流民不斷到來。雖然金州軍的船隻在不斷的往外運人,但是城外中轉站裏的流民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了。
特別是魯若麟與朝廷達成了糧食換人口的協議之後,京師周邊很多沒有飯吃,無家可歸的流民在官府的組織下有目的的開始向天津轉移。
為了拿到金州軍承諾的糧食,各地官府也是花了一些代價的。至少他們拿出了一些糧食讓這些難民們免於被餓死,使他們能夠活著到達天津。
這樣的待遇比起以前的不管不問實在是相差巨大,說明官府不是沒有辦法保證這些百姓不餓死,而是缺乏主動去做的動力。
因為戰亂,導致朝廷缺糧,百姓缺糧,但是一些大戶人家絕對不會缺糧。不但不缺,可能還存了不少。
隻是想要這些大戶們拿糧食救濟百姓是絕對不可能的,很多大戶們還在等著趁機吞掉百姓的財產發財呢。官府也不敢得罪這些勢力龐大的地頭蛇們,所以隻能看著那些百姓餓死或者被大戶們生吞活剝淪為奴仆。
大戶們需要的人手畢竟有限,還有大量的百姓衣食無著,隨時都有可能凍死、餓死。現在有了豐厚的利益,這些百姓的糧食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而且還可以官商勾結,讓當地官員和大戶們都可以狠賺一筆。
官府出麵,大戶們出糧食,換回來的糧食除了上交朝廷的,還可以剩餘不少。所以這些百姓從先前的人憎狗嫌,變成現在的大受歡迎,處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有些地方的官府和大戶們為了將流民算到自己頭上而大打出手,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不要懷疑大明官員和大戶們的節操,為了換到糧食和銀子,就連一些原本還可以維持一下的百姓也被半蠱惑、半強製的送到了天津,使得到達天津的難民人數大大超出了金州軍的預計。
現在來到天津港的除了金州軍的船隻,還有非常多的運糧船。這些運糧船有江南一些大家族的,也有鄭芝龍的,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全都裝滿了糧食。
運來的糧食也不盡相同,江南那邊運來的以大米居多,也有一些紅薯、玉米之類的新式糧食。鄭芝龍那邊來的船則幾乎都是運的紅薯、土豆、玉米,這幾樣作物在大員廣為種植,產量非常豐富,否則也不可能有這麽多運到天津來。
魯若麟出兵京師之後,就開始組織南方的各家勢力往天津運糧。因為魯若麟知道,不管戰爭結果如何,京畿肯定會遭到嚴重的破壞,糧食短缺問題將會非常嚴重。這個時候販運糧食到北方,將會獲得巨大的收益。
而且不光是賺錢的問題,手裏握有糧食就是一個巨大的籌碼,可以用來做很多的交易,比如像魯若麟這樣用來換取人口。
這些糧食都是魯若麟真金白銀買下來的,而且租下了這些勢力的船隻幫忙運送,花費的代價可不少。不光是銀錢和物資,還搭上了不少的人情。
隨著金州軍的蒸蒸日上,魯若麟的地位也越來越高,魯若麟的人情分量自然也是越來越重。這些勢力不光要考慮商業上的利益,政治利益也是他們非常看重的。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哪個更有價值大家心裏都明白,大家族不光會賺錢,也會投資政治勢力的。很明顯金州軍就是一個大大的潛力股,非常有投資的價值,所以在魯若麟提出要求之後,越來越多的江南大家族參與到了運糧的隊伍。
江南這些年大片土地轉做種植經濟作物,糧食產量有所下降,但是有湖廣地區糧食的補充,江南的糧食供應還算正常,隻是糧價稍微有點貴。
那些大戶人家是不可能缺糧的。對於這些大家族來說,囤積糧食幾乎是一種本能,哪個家裏沒有幾十上百倉庫的糧食,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所以隻要他們願意,還是有大把的糧食可以往外賣的。
而且隨著紅薯、土豆、玉米開始在江南流傳,很多原本不適合水稻和小麥種植的地方也都種上了這些新式作物。更關鍵的是,這些作物不挑地,房前屋後可以種,丘陵山坡可以種,反正隻要是有點空地都可以種植。
不光能種,產量還不低。雖然味道沒有大米好,但是其他的那些優點足以掩蓋這點小小的瑕疵。
如今去江南隨便逛逛,都可以看到一小塊一小塊的紅薯和土豆地,餓怕了的華夏人從來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種植糧食的機會。
現在紅薯、土豆和玉米已經成了江南底層百姓的重要口糧,大大緩解了他們的糧食困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經濟生產中。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棉花種植麵積的繼續擴大,和棉布產量的大幅度增長,這些都與糧食供給更加平衡有很大的關係。
產量的增加,自然伴隨著對市場擴大的無限渴求,這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邏輯。當原有的市場容量達到極限時,開辟新興市場就迫在眉睫了。
而誰才能帶領大家找到新市場呢?大家心裏都有數,靠鄭芝龍肯定不行。
鄭芝龍雖然稱霸華夏南海,但那靠的是鄭芝龍的個人威望和鄭家強悍的實力。其實鄭芝龍集團內部各種規矩混亂不堪,且朝令夕改,充其量隻能算一個超大型的團夥罷了。
而金州軍則不同,同樣實力強悍,但是更加有規矩,並且目光長遠,發展潛力巨大。
兩相對比之下,那些江南大族們選擇誰帶領自己開辟新興市場自然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才會有魯若麟一聲令下,眾人放下手頭的生意往天津運糧的盛景。
盧象升來到天津的時候,身邊隻有一個老仆,外加魯若麟安排的五個護衛。
天雄軍已經離開去了遼南,走之前盧象觀他們已經知道了盧象升的處理結果。雖然仍然為他有些憤憤不平,但是知道盧象升無事之後,也算走得比較安心了。
對於天雄軍被金州軍收編,朝廷心裏是有些膈應的。畢竟這是朝廷的兵馬,就這麽不明不白的歸了金州軍,任誰心裏都不會太舒服。
可惜形勢比人強,當初朝廷選擇讓盧象升背黑鍋的舉動,迫使盧象升為了避免天雄軍受到朝廷的打擊報複,主動將天雄軍交給魯若麟,這就注定了朝廷不可能再收回天雄軍的指揮權。
除非朝廷重新起複盧象升,還有那麽一點可能。但是時間不能太長,時間長了魯若麟絕對會將天雄軍吃得連渣都不剩,即使盧象升來了都不一定好使。
來到天津的盧象升並沒有著急離開,而是仔細查看了一下金州軍轉運流民的情況。
雖然盧象升現在隻是一介平民,但是誰也不敢真的把他當普通人看待。這不,黃濟知道盧象升到天津了,百忙之中主動來作陪。
“大人,這些流民身體還是太虛了,而且幾乎都沒有坐過船,這樣送走隻怕很多人會堅持不住死在半路上,所以必須在中轉站裏將養幾日,等到身子骨強一些了再送走。”黃濟陪著盧象升視察中轉站裏的流民生活情況。
“老夫現在是一介平民,當不得什麽大人的稱呼了。”盧象升糾正著黃濟的稱呼。
“大人說笑了,不管您是什麽身份,在我這裏永遠都是大人。”黃濟對盧象升的人品還是很佩服的,這樣的人在大明官員裏簡直就是一股清流,所以黃濟對盧象升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
“隨你吧。”見黃濟執意要如此稱呼,盧象升也不為己甚。畢竟身居高位慣了,一下子還適應不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所以在心態上,盧象升依然是一個上位者。
隻見整個中轉站規模非常大,房屋都是緊急搭建的,全都是營房結構大通鋪。
因為工程量巨大,這些營房都是用木頭搭建,上麵再糊上泥漿,蓋上茅草。好在是冬天,雨水稀少,遮風避雨還是沒有問題的。
大通鋪都是燒炕的,上麵鋪著幹草,還放置著一床床疊好的被褥,保證在冬天裏睡在上麵溫暖舒適。
這些都是前麵的流民留下的成果,現在中轉站的流民也在建設新的營房,為後來者建造一個舒適的臨時家園。
盧象升對營房的現狀很滿意,這樣的居住條件絕對可以保證流民們不會凍死,可見金州軍是花了心思的。
接下來盧象升又去食堂參觀了一下。
對流民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吃穿住,其中吃的問題最大。能夠吃頓飽飯,活下去,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盧象升來的時候,正好是飯點,大家都在食堂排成一隊隊等著吃飯。
食堂裏的桌椅都是那種連在一起的大長條,製作簡單粗糙,但是結實耐用。
現場有金州軍的士兵維持秩序,所以雖然人很多,但是秩序井然,沒有什麽混亂。
盧象升特意跑到前麵去看了一下,隻見發放的食物很簡單,就三樣。蒸紅薯,鹹魚燉土豆,加上一碗肉湯。
餐具就是一個大木盤子,所有的飯菜都放在裏麵。大個的紅薯有三四個,如果覺得不夠可以多要,但是一定要吃完;鹹魚燉土豆不多,但是油汪汪的,而且每個人都會分到一兩塊鹹魚;說是肉湯,其實看不到幾塊肉,不過上麵的油花倒是看得非常清楚,至少確實放了肉或者骨頭的。
這樣的食物葷素搭配,已經非常好了,對流民來說甚至有些奢侈。
盧象升看到每個流民打好了飯菜都是一臉的驚喜,端好盤子就會就近找個地方坐下來吃。
咬幾口紅薯,吃點鹹魚土豆,再呷幾口肉湯,那表情不知道有多滿足。
盧象升發現每個隊伍的最前麵都是婦女、小孩和老人,更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本來應該是吃大米飯或者饅頭的,隻是最近來的人太多,米麵稀缺,隻能用紅薯來填飽肚子了。”黃濟在一旁解釋道。
盧象升對著黃濟欣慰的說道:“已經很不容易了。其實百姓們所求的不過是一碗稀粥聊以活命,你們能夠讓他們吃飽、吃好,還有魚有肉,隻怕他們早就對你們感恩戴德了。”
“那倒是。本來這些百姓對於去遼南還有些抵觸,在這裏過了幾天之後,趕都趕不走了,隻想快點去遼南,天天過這樣的日子。”說起這個黃濟一臉的得意。
在爭奪民心上,朝廷明顯的落在了金州軍的後麵,這讓盧象升很是黯然。
但是百姓是最實際的,誰能讓他們吃飽飯,過上好日子,他們就會支持誰。可以預見,這些百姓一旦去了遼南,就會成為魯若麟的鐵杆,哪怕是要他們和朝廷對著幹,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
但是這能怪魯若麟嗎?沒有魯若麟,這些百姓中的很多人可能會餓死、凍死,或者揭竿而起造反,魯若麟救濟這些百姓對當下的朝廷是有益的,而且可以稱得上是大大的善舉。
隻是如此做的隱患還是太大了,一旦魯若麟有不臣之心,朝廷對魯若麟的放任就會成禍亂的根源之一。
說到底還是朝廷自己無能,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魯若麟大肆的收買人心而無力反製,甚至要推波助瀾才能度過難關,實在可悲。
盧象升將擔憂埋藏在心底,對黃濟笑著問道:“要同時養活這麽多人,還要吃得這麽好,不容易吧?”
黃濟聞言表情略帶苦澀的點點頭:“確實不容易。十幾萬人要吃要喝,而且每天人數還在不斷增加,我這邊的壓力也非常大。好在這些日子來天津的糧船逐漸增多,後麵就會寬鬆不少,還能有餘力兌現對朝廷的承諾了。”
“什麽承諾?”盧象升一愣,他還不知道魯若麟與朝廷達成的換糧協議。
黃濟連忙將事情的原委給盧象升講了一遍,盧象升聽完點了點頭:“興漢此舉善莫大焉。”
魯若麟願意花大價錢為朝廷輸送糧食,可謂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對於朝廷穩定北方作用巨大。盧象升對於魯若麟沒有隻顧自家利益,而是以朝廷大局為重非常滿意,剛才的那些擔憂也被衝淡了不少。
這些百姓們吃的很快,也吃的非常幹淨,吃完後馬上起身,將位置留給後麵的人。而且每個吃完的人都規規矩矩的將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有專門的人將餐具收走清洗,整套流程井然有序。
僅僅是吃飯的這點細節,盧象升也看在了眼裏,對於金州軍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將百姓調教得這麽懂規矩非常意外,決定再多看一看。
盧象升離京之後先是來到了天津,那時天津還有很多流民沒有來得及運走,而且每天都有新的流民不斷到來。雖然金州軍的船隻在不斷的往外運人,但是城外中轉站裏的流民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了。
特別是魯若麟與朝廷達成了糧食換人口的協議之後,京師周邊很多沒有飯吃,無家可歸的流民在官府的組織下有目的的開始向天津轉移。
為了拿到金州軍承諾的糧食,各地官府也是花了一些代價的。至少他們拿出了一些糧食讓這些難民們免於被餓死,使他們能夠活著到達天津。
這樣的待遇比起以前的不管不問實在是相差巨大,說明官府不是沒有辦法保證這些百姓不餓死,而是缺乏主動去做的動力。
因為戰亂,導致朝廷缺糧,百姓缺糧,但是一些大戶人家絕對不會缺糧。不但不缺,可能還存了不少。
隻是想要這些大戶們拿糧食救濟百姓是絕對不可能的,很多大戶們還在等著趁機吞掉百姓的財產發財呢。官府也不敢得罪這些勢力龐大的地頭蛇們,所以隻能看著那些百姓餓死或者被大戶們生吞活剝淪為奴仆。
大戶們需要的人手畢竟有限,還有大量的百姓衣食無著,隨時都有可能凍死、餓死。現在有了豐厚的利益,這些百姓的糧食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而且還可以官商勾結,讓當地官員和大戶們都可以狠賺一筆。
官府出麵,大戶們出糧食,換回來的糧食除了上交朝廷的,還可以剩餘不少。所以這些百姓從先前的人憎狗嫌,變成現在的大受歡迎,處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有些地方的官府和大戶們為了將流民算到自己頭上而大打出手,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不要懷疑大明官員和大戶們的節操,為了換到糧食和銀子,就連一些原本還可以維持一下的百姓也被半蠱惑、半強製的送到了天津,使得到達天津的難民人數大大超出了金州軍的預計。
現在來到天津港的除了金州軍的船隻,還有非常多的運糧船。這些運糧船有江南一些大家族的,也有鄭芝龍的,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全都裝滿了糧食。
運來的糧食也不盡相同,江南那邊運來的以大米居多,也有一些紅薯、玉米之類的新式糧食。鄭芝龍那邊來的船則幾乎都是運的紅薯、土豆、玉米,這幾樣作物在大員廣為種植,產量非常豐富,否則也不可能有這麽多運到天津來。
魯若麟出兵京師之後,就開始組織南方的各家勢力往天津運糧。因為魯若麟知道,不管戰爭結果如何,京畿肯定會遭到嚴重的破壞,糧食短缺問題將會非常嚴重。這個時候販運糧食到北方,將會獲得巨大的收益。
而且不光是賺錢的問題,手裏握有糧食就是一個巨大的籌碼,可以用來做很多的交易,比如像魯若麟這樣用來換取人口。
這些糧食都是魯若麟真金白銀買下來的,而且租下了這些勢力的船隻幫忙運送,花費的代價可不少。不光是銀錢和物資,還搭上了不少的人情。
隨著金州軍的蒸蒸日上,魯若麟的地位也越來越高,魯若麟的人情分量自然也是越來越重。這些勢力不光要考慮商業上的利益,政治利益也是他們非常看重的。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哪個更有價值大家心裏都明白,大家族不光會賺錢,也會投資政治勢力的。很明顯金州軍就是一個大大的潛力股,非常有投資的價值,所以在魯若麟提出要求之後,越來越多的江南大家族參與到了運糧的隊伍。
江南這些年大片土地轉做種植經濟作物,糧食產量有所下降,但是有湖廣地區糧食的補充,江南的糧食供應還算正常,隻是糧價稍微有點貴。
那些大戶人家是不可能缺糧的。對於這些大家族來說,囤積糧食幾乎是一種本能,哪個家裏沒有幾十上百倉庫的糧食,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所以隻要他們願意,還是有大把的糧食可以往外賣的。
而且隨著紅薯、土豆、玉米開始在江南流傳,很多原本不適合水稻和小麥種植的地方也都種上了這些新式作物。更關鍵的是,這些作物不挑地,房前屋後可以種,丘陵山坡可以種,反正隻要是有點空地都可以種植。
不光能種,產量還不低。雖然味道沒有大米好,但是其他的那些優點足以掩蓋這點小小的瑕疵。
如今去江南隨便逛逛,都可以看到一小塊一小塊的紅薯和土豆地,餓怕了的華夏人從來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種植糧食的機會。
現在紅薯、土豆和玉米已經成了江南底層百姓的重要口糧,大大緩解了他們的糧食困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經濟生產中。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棉花種植麵積的繼續擴大,和棉布產量的大幅度增長,這些都與糧食供給更加平衡有很大的關係。
產量的增加,自然伴隨著對市場擴大的無限渴求,這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邏輯。當原有的市場容量達到極限時,開辟新興市場就迫在眉睫了。
而誰才能帶領大家找到新市場呢?大家心裏都有數,靠鄭芝龍肯定不行。
鄭芝龍雖然稱霸華夏南海,但那靠的是鄭芝龍的個人威望和鄭家強悍的實力。其實鄭芝龍集團內部各種規矩混亂不堪,且朝令夕改,充其量隻能算一個超大型的團夥罷了。
而金州軍則不同,同樣實力強悍,但是更加有規矩,並且目光長遠,發展潛力巨大。
兩相對比之下,那些江南大族們選擇誰帶領自己開辟新興市場自然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才會有魯若麟一聲令下,眾人放下手頭的生意往天津運糧的盛景。
盧象升來到天津的時候,身邊隻有一個老仆,外加魯若麟安排的五個護衛。
天雄軍已經離開去了遼南,走之前盧象觀他們已經知道了盧象升的處理結果。雖然仍然為他有些憤憤不平,但是知道盧象升無事之後,也算走得比較安心了。
對於天雄軍被金州軍收編,朝廷心裏是有些膈應的。畢竟這是朝廷的兵馬,就這麽不明不白的歸了金州軍,任誰心裏都不會太舒服。
可惜形勢比人強,當初朝廷選擇讓盧象升背黑鍋的舉動,迫使盧象升為了避免天雄軍受到朝廷的打擊報複,主動將天雄軍交給魯若麟,這就注定了朝廷不可能再收回天雄軍的指揮權。
除非朝廷重新起複盧象升,還有那麽一點可能。但是時間不能太長,時間長了魯若麟絕對會將天雄軍吃得連渣都不剩,即使盧象升來了都不一定好使。
來到天津的盧象升並沒有著急離開,而是仔細查看了一下金州軍轉運流民的情況。
雖然盧象升現在隻是一介平民,但是誰也不敢真的把他當普通人看待。這不,黃濟知道盧象升到天津了,百忙之中主動來作陪。
“大人,這些流民身體還是太虛了,而且幾乎都沒有坐過船,這樣送走隻怕很多人會堅持不住死在半路上,所以必須在中轉站裏將養幾日,等到身子骨強一些了再送走。”黃濟陪著盧象升視察中轉站裏的流民生活情況。
“老夫現在是一介平民,當不得什麽大人的稱呼了。”盧象升糾正著黃濟的稱呼。
“大人說笑了,不管您是什麽身份,在我這裏永遠都是大人。”黃濟對盧象升的人品還是很佩服的,這樣的人在大明官員裏簡直就是一股清流,所以黃濟對盧象升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
“隨你吧。”見黃濟執意要如此稱呼,盧象升也不為己甚。畢竟身居高位慣了,一下子還適應不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所以在心態上,盧象升依然是一個上位者。
隻見整個中轉站規模非常大,房屋都是緊急搭建的,全都是營房結構大通鋪。
因為工程量巨大,這些營房都是用木頭搭建,上麵再糊上泥漿,蓋上茅草。好在是冬天,雨水稀少,遮風避雨還是沒有問題的。
大通鋪都是燒炕的,上麵鋪著幹草,還放置著一床床疊好的被褥,保證在冬天裏睡在上麵溫暖舒適。
這些都是前麵的流民留下的成果,現在中轉站的流民也在建設新的營房,為後來者建造一個舒適的臨時家園。
盧象升對營房的現狀很滿意,這樣的居住條件絕對可以保證流民們不會凍死,可見金州軍是花了心思的。
接下來盧象升又去食堂參觀了一下。
對流民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吃穿住,其中吃的問題最大。能夠吃頓飽飯,活下去,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盧象升來的時候,正好是飯點,大家都在食堂排成一隊隊等著吃飯。
食堂裏的桌椅都是那種連在一起的大長條,製作簡單粗糙,但是結實耐用。
現場有金州軍的士兵維持秩序,所以雖然人很多,但是秩序井然,沒有什麽混亂。
盧象升特意跑到前麵去看了一下,隻見發放的食物很簡單,就三樣。蒸紅薯,鹹魚燉土豆,加上一碗肉湯。
餐具就是一個大木盤子,所有的飯菜都放在裏麵。大個的紅薯有三四個,如果覺得不夠可以多要,但是一定要吃完;鹹魚燉土豆不多,但是油汪汪的,而且每個人都會分到一兩塊鹹魚;說是肉湯,其實看不到幾塊肉,不過上麵的油花倒是看得非常清楚,至少確實放了肉或者骨頭的。
這樣的食物葷素搭配,已經非常好了,對流民來說甚至有些奢侈。
盧象升看到每個流民打好了飯菜都是一臉的驚喜,端好盤子就會就近找個地方坐下來吃。
咬幾口紅薯,吃點鹹魚土豆,再呷幾口肉湯,那表情不知道有多滿足。
盧象升發現每個隊伍的最前麵都是婦女、小孩和老人,更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本來應該是吃大米飯或者饅頭的,隻是最近來的人太多,米麵稀缺,隻能用紅薯來填飽肚子了。”黃濟在一旁解釋道。
盧象升對著黃濟欣慰的說道:“已經很不容易了。其實百姓們所求的不過是一碗稀粥聊以活命,你們能夠讓他們吃飽、吃好,還有魚有肉,隻怕他們早就對你們感恩戴德了。”
“那倒是。本來這些百姓對於去遼南還有些抵觸,在這裏過了幾天之後,趕都趕不走了,隻想快點去遼南,天天過這樣的日子。”說起這個黃濟一臉的得意。
在爭奪民心上,朝廷明顯的落在了金州軍的後麵,這讓盧象升很是黯然。
但是百姓是最實際的,誰能讓他們吃飽飯,過上好日子,他們就會支持誰。可以預見,這些百姓一旦去了遼南,就會成為魯若麟的鐵杆,哪怕是要他們和朝廷對著幹,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
但是這能怪魯若麟嗎?沒有魯若麟,這些百姓中的很多人可能會餓死、凍死,或者揭竿而起造反,魯若麟救濟這些百姓對當下的朝廷是有益的,而且可以稱得上是大大的善舉。
隻是如此做的隱患還是太大了,一旦魯若麟有不臣之心,朝廷對魯若麟的放任就會成禍亂的根源之一。
說到底還是朝廷自己無能,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魯若麟大肆的收買人心而無力反製,甚至要推波助瀾才能度過難關,實在可悲。
盧象升將擔憂埋藏在心底,對黃濟笑著問道:“要同時養活這麽多人,還要吃得這麽好,不容易吧?”
黃濟聞言表情略帶苦澀的點點頭:“確實不容易。十幾萬人要吃要喝,而且每天人數還在不斷增加,我這邊的壓力也非常大。好在這些日子來天津的糧船逐漸增多,後麵就會寬鬆不少,還能有餘力兌現對朝廷的承諾了。”
“什麽承諾?”盧象升一愣,他還不知道魯若麟與朝廷達成的換糧協議。
黃濟連忙將事情的原委給盧象升講了一遍,盧象升聽完點了點頭:“興漢此舉善莫大焉。”
魯若麟願意花大價錢為朝廷輸送糧食,可謂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對於朝廷穩定北方作用巨大。盧象升對於魯若麟沒有隻顧自家利益,而是以朝廷大局為重非常滿意,剛才的那些擔憂也被衝淡了不少。
這些百姓們吃的很快,也吃的非常幹淨,吃完後馬上起身,將位置留給後麵的人。而且每個吃完的人都規規矩矩的將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有專門的人將餐具收走清洗,整套流程井然有序。
僅僅是吃飯的這點細節,盧象升也看在了眼裏,對於金州軍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將百姓調教得這麽懂規矩非常意外,決定再多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