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加大捕鯨的力量,鯨魚的產值巨大,有時候一條鯨魚甚至能抵得上一船魚,而且耗時更短。”魯若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都督,不是我們不想補鯨魚,隻是鯨魚力大無比,根本就不是我們能夠捕殺的。”萬夢雅苦笑道。
“那是你們沒有專業的設備,隻要有專業的設備,鯨魚並不難捕殺的。當然一般的漁船也不適合捕鯨,需要進行改造才行。”魯若麟若有所思的說道。
“怎麽改造?”萬夢雅好奇的問道。
“要殺死鯨魚,必須用到床弩或者火炮。具體捕鯨船該如何改造,這個到時候我會和船廠那邊一起探討一下。”魯若麟不想在會議上聊具體的技術問題,雖然萬夢雅非常感興趣。
“船廠這邊也要開始調整產能,除了已經在建的戰艦,短期內不再開工新艦,全力打造漁船。特別是新式的捕鯨船,作為重點的打造對象。”
“對於手頭上的大型漁船,選擇一部分改造成捕鯨船,這個應該不是太難。改造完成後趕緊南下捕鯨,時間不等人。”
“還有加大政策扶持,對於現有的私人船廠,鼓勵他們擴大產能,土地、資金都可以幫他們協調。對於有意開設新船廠的人,隻要確實有這個能力,同樣可以給予土地和資金上的扶持。”
“稅務司也可以製定一些政策,對於船廠在稅收上給予優惠。總之,我們的目標就是盡快造更多的船,向大海要更多的糧食,讓大海變成我們金州軍永不枯竭的海田!”
“隻要我們有海、有船,我們就餓不死!而且餐餐都有肉吃!”
魯若麟的命令一條條的下達,定下的目標更是宏大無比,讓與會的官員跟著熱血沸騰起來,跟著高呼道:“讓大海變成我們永不枯竭的海田!”
為了徹底解決糧食問題,金州軍決定對造船業給予史無前例的扶持力度。
以前是條件不具備,現在金州軍已經占據了朝鮮以及遼東的大片土地,造船所需的木材問題已經徹底解決,是時候爆發產能了。
造船並不是什麽木頭都行的,不但大小有要求,對材質同樣要求嚴格。而且最好是用寒帶出產的木材,這樣造出來的船質量更好,使用時間更長。
華夏南方經濟發達,對木材的需求量也高,適合造船的木材已經不是很多了。
而北方,特別是遼東、朝鮮這邊除了有鬆遼平原,還有麵積巨大的山區,裏麵蘊藏著大量的木材,非常適合造船。
原本造船用的木材需要放置兩三年才能使用,現在金州軍已經打造了木材烘幹工藝,隻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些木材就可以用來造船了,大大節省了造船的時間和成本。雖然在使用壽命上比起自然陰幹的木材還有些差距,但是節省出來的時間足以抵消那幾年的壽命損耗。
金州軍對造船業的新政剛一出來,就在金州軍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原本造船就是利潤非常豐厚的行業,完全是賣方市場。現在金州軍又這樣大力扶持,隻要不傻都能看出前途有多光明。
這個時候,隻要稍微有點能力的都不會放過進入造船業。隻是錢的問題好解決,但是會造船的工人就不那麽好找了。
沒有會造船的師傅以及工人,即使你再有錢,金州軍也不會批準你開設造船廠的。
現在金州軍治下擁有造船師以及熟練工人最多的就是金州軍自己的幾家大型造船廠,不是沒有人想到去金州軍的船廠挖人,但是最後一個成功的都沒有。
金州軍體係內的工匠不但待遇好,更重要的是地位非常高,受到極高的禮遇。一些技術高超、貢獻大的工匠甚至直接授予官身,這是在其他地方做夢都享受不到的待遇。
雖然大多數工匠隻關注於自己的技術,對做官也不在行,但是抵不住華夏人強烈的仕官情節,是個人都希望當官老爺。其實這些工匠並不是想要多大的權力,一個不需要理事的官身就足夠那些工匠們趨之若鶩了。他們在意的是官身帶來的身份與地位,以及對自身成就的認可。
而且金州軍內部的技術研發與交流已經形成了一套體係,但凡在技術上還有追求的工匠都不會輕易離開金州軍這個體係。
再說了,既然在金州軍的地盤混,敢挖金州軍工匠的人畢竟是少數,要是因此而惹怒了金州軍那就得不償失了。
既然金州軍的工匠挖不動,船廠老板們紛紛將目光轉向了那些私人船廠。
一時之間那些私人造船廠的工匠們開始被頻繁挖角,而且開出的待遇一個比一個高,甚至有人已經開出了技術入股的條件,可見這些造船師有多麽的炙手可熱。
現有的船廠為了留住人才,不得不大幅度的提高這些造船師傅和工人們的待遇,否則即使有契約在手,也保不住這些人心有怨言、出工不出力。
金州軍內部的人才競爭太過激烈,一些人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
“給我去挖!江南、朝鮮、日本,隻要是會造船的都給我去挖!不惜一切代價!”
“朝鮮和日本也要去嗎?他們那裏能有什麽造船好手。”
“你知道個屁,正是因為別人想不到我們才要去的。是不是好手不重要,隻要會造船就行。我就不信他們偌大的國家就沒幾個會造船的,抓緊時間去,別讓其他人搶先了。”
在民間資本蠢蠢欲動的時候,金州軍也宣布了自己的新建船廠計劃,金州軍將在朝鮮漢城和新占領的鎮江堡建設兩個大型的造船廠。
這兩個地方都有河流通向大海,離海很近。更重要的是靠近木材產地,而且木材可以直接通過河流運送到造船廠,非常適合造船。
捕鯨船的改造並不複雜,主要是加裝大威力的投射魚叉,可以是床弩,也可以是改造後的火炮。通過這種威力巨大的魚叉,可以慢慢的將鯨魚耗死。
將鯨魚殺死其實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真正難的是如何將鯨魚拖上船。
一頭鯨魚輕的有幾噸、十幾噸,重的甚至有幾十噸,想要將如此巨大的鯨魚拖上漁船在沒有機械動力的前提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依據現有的條件,隻能采用人力卷揚機,再通過齒輪組增大動力。還需要對船頭進行改造,製造堅固的入海滑道。船身也要進行加固,以承受鯨魚巨大的重量。
除了這些,捕鯨船還要對一些艙室進行改造,用來儲存分割下來的鯨魚。這個工作同樣非常重要,否則萬一鯨魚腐爛了損失就太大了。
因為沒有冷凍條件,對這些鯨魚皮肉隻能做醃製處理。同時,對鯨魚的內髒和骨骼,還要進行及時的加工,用來熬製價格昂貴的鯨油。
在木質船隻上用火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熬製鯨油這個工作最好在岸上進行。實在不行找個小島也可以,隻有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在船上進行。
這樣的話,鯨油加工室也要做特殊的防火處理,對技術的要求就比較高了。
捕鯨船改造完成之後,最好的檢驗就是讓它出去實戰。在東亞海域,鯨魚最多的地方在日本周邊,於是捕鯨船在眾多船隻的陪同下前往日本海域進行實戰。
日本人愛吃鯨魚肉,但是捕鯨能力現在還不行,還不是後世鼎鼎大名的鯨魚殺手,所以日本海域的鯨魚生活還是很快樂的。
可惜的是,這種快樂被金州軍的捕鯨船給打破了。並且可以預見,在今後這裏將再也不是它們快樂的家園,而是充滿了血與哀鳴的鯨魚地獄。
專業捕鯨船的屠殺效率真不是蓋的,第一天就捕獲了兩頭十幾噸重的鯨魚。
其實本來可以捕獲得更多,但是分解鯨魚花費的時間太長了,占用了捕鯨船太多的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捕鯨船的高效還是讓眾人格外驚喜。要知道以前的捕魚船,幾天都捕不到一頭鯨魚,而且往往還殺不死、逮不到。兩相對比之下,可見捕鯨船有多厲害。
隨行的船廠技術人員不斷的收集著捕鯨船的數據,對不完善的地方進行記錄,以便後續進行修改。
“這樣效率太低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將捕鯨和分解分開,完全可以將分解工作放在其他船上。這樣一條捕鯨船可以搭配兩到三艘分解船,效率肯定能大大提高。”
“這樣的話捕鯨船的分解功能還要不要保留?”
“最好還是保留吧,萬一分解船不在身邊,捕鯨船也可以自己分解。”
魯若麟將船隻專業化的建議為船廠的技術人員打開了一個新的窗戶,他們現在不再一味的追求船隻功能的多與全,而是考慮怎樣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使船隻更加專業化。
當捕鯨船完成測試,回到濟州島港口的時候,數量巨大的鯨魚捕獲量馬上就引起了碼頭的轟動。
不說鯨魚肉在這個普遍缺少油脂的年代有多暢銷,僅僅是那些鯨魚皮、鯨魚骨頭以及數量眾多的鯨油就讓所有人眼睛都紅了。
鯨魚皮和鯨魚骨頭可以用來做高檔衣服,特別是鯨魚骨頭,是非常高端的服飾支撐材料,在塑料沒有發明之前,廣泛用於服飾造型。比如西方那種圓鼓鼓的裙子,就是鯨魚骨頭撐起來的。
不過鯨魚皮和鯨魚骨頭再珍貴也比不上鯨油。
在華夏鯨油一直是最頂級的燈油材料,用鯨油照明,不僅沒有煙熏味,還會有淡淡的香氣,而且特別明亮。一些有權有勢的人還會在墓室裏布置長明燈,燈油用的就是鯨油。
除了點燈,鯨油還是非常合格的潤滑油,可以廣泛的應用於工業、運輸、生產等領域。
既然有這麽多用途,一頭鯨魚的價值自然不菲。有細心的人粗略估算了一下捕鯨船此次出海的收益,保守估計也有大幾千兩銀子。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要知道捕鯨船出海可沒幾天。
不要覺得現在海貿繁榮就一定非常賺錢,其實現在的海貿早已不再是暴利行業了。畢竟參與的人這麽多,競爭這麽激烈,還想像以前一樣往來一趟賺幾萬甚至十幾萬兩銀子無異於做夢。
現在做海貿能夠有一倍的利潤就偷笑了,一般隻有五六成左右。不過相比其他行業,利潤依然豐厚。
不過隨著加入海貿的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勵,大家迫切希望能夠開辟新的致富之路。現在金州軍直接為大家展示了一條賺錢的光輝大道,所有人心裏隻有一個詞:捕鯨!
再想到以前出海的時候,那一群群從船邊遊過的鯨魚,這些海商們全都痛心疾首。那哪裏是鯨魚啊,完全是一堆堆銀子從身邊溜走了。
“改!一定要改!我要把漁船改成捕鯨船!”
“幸虧我的新船還沒有造,這次我要換成捕鯨船。”
“這個捕鯨船怎麽用啊,我們不會啊。”
“不會就去學。阿六,盯緊那些下船的水手,搞清楚他們在哪裏落腳,就說晚上我請他們喝一杯,請他們務比賞光。”
“是,東家。”
“算我一份,算我一份。”
“這種好事怎麽能少了我啊。”
……
頓時捕鯨船的水手們都成了香饃饃,每天都有人請他們喝酒吃飯,詢問捕鯨的過程,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有鑒於此,金州軍直接開放了二十個隨船出海捕鯨的名額,可以在下次一起出海捕鯨,並傳授他們捕鯨的相關知識。
這二十個名額可不是無償的,采取了拍賣得模式,最終以均價一個名額一千兩銀子的價格成交,讓金州軍漁業局官員的嘴都合不攏了。
有了這筆額外的收入,整個測試的花費都回來了,還綽綽有餘,簡直是意外之喜。
那些船主們願意花大價錢學習捕鯨,當然不是人傻錢多當冤大頭的。早一天學會捕鯨技術,早一天出海,花的那點費用多捕一頭鯨就回來了,他們心裏早就將賬算明白了。
“都督,不是我們不想補鯨魚,隻是鯨魚力大無比,根本就不是我們能夠捕殺的。”萬夢雅苦笑道。
“那是你們沒有專業的設備,隻要有專業的設備,鯨魚並不難捕殺的。當然一般的漁船也不適合捕鯨,需要進行改造才行。”魯若麟若有所思的說道。
“怎麽改造?”萬夢雅好奇的問道。
“要殺死鯨魚,必須用到床弩或者火炮。具體捕鯨船該如何改造,這個到時候我會和船廠那邊一起探討一下。”魯若麟不想在會議上聊具體的技術問題,雖然萬夢雅非常感興趣。
“船廠這邊也要開始調整產能,除了已經在建的戰艦,短期內不再開工新艦,全力打造漁船。特別是新式的捕鯨船,作為重點的打造對象。”
“對於手頭上的大型漁船,選擇一部分改造成捕鯨船,這個應該不是太難。改造完成後趕緊南下捕鯨,時間不等人。”
“還有加大政策扶持,對於現有的私人船廠,鼓勵他們擴大產能,土地、資金都可以幫他們協調。對於有意開設新船廠的人,隻要確實有這個能力,同樣可以給予土地和資金上的扶持。”
“稅務司也可以製定一些政策,對於船廠在稅收上給予優惠。總之,我們的目標就是盡快造更多的船,向大海要更多的糧食,讓大海變成我們金州軍永不枯竭的海田!”
“隻要我們有海、有船,我們就餓不死!而且餐餐都有肉吃!”
魯若麟的命令一條條的下達,定下的目標更是宏大無比,讓與會的官員跟著熱血沸騰起來,跟著高呼道:“讓大海變成我們永不枯竭的海田!”
為了徹底解決糧食問題,金州軍決定對造船業給予史無前例的扶持力度。
以前是條件不具備,現在金州軍已經占據了朝鮮以及遼東的大片土地,造船所需的木材問題已經徹底解決,是時候爆發產能了。
造船並不是什麽木頭都行的,不但大小有要求,對材質同樣要求嚴格。而且最好是用寒帶出產的木材,這樣造出來的船質量更好,使用時間更長。
華夏南方經濟發達,對木材的需求量也高,適合造船的木材已經不是很多了。
而北方,特別是遼東、朝鮮這邊除了有鬆遼平原,還有麵積巨大的山區,裏麵蘊藏著大量的木材,非常適合造船。
原本造船用的木材需要放置兩三年才能使用,現在金州軍已經打造了木材烘幹工藝,隻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些木材就可以用來造船了,大大節省了造船的時間和成本。雖然在使用壽命上比起自然陰幹的木材還有些差距,但是節省出來的時間足以抵消那幾年的壽命損耗。
金州軍對造船業的新政剛一出來,就在金州軍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原本造船就是利潤非常豐厚的行業,完全是賣方市場。現在金州軍又這樣大力扶持,隻要不傻都能看出前途有多光明。
這個時候,隻要稍微有點能力的都不會放過進入造船業。隻是錢的問題好解決,但是會造船的工人就不那麽好找了。
沒有會造船的師傅以及工人,即使你再有錢,金州軍也不會批準你開設造船廠的。
現在金州軍治下擁有造船師以及熟練工人最多的就是金州軍自己的幾家大型造船廠,不是沒有人想到去金州軍的船廠挖人,但是最後一個成功的都沒有。
金州軍體係內的工匠不但待遇好,更重要的是地位非常高,受到極高的禮遇。一些技術高超、貢獻大的工匠甚至直接授予官身,這是在其他地方做夢都享受不到的待遇。
雖然大多數工匠隻關注於自己的技術,對做官也不在行,但是抵不住華夏人強烈的仕官情節,是個人都希望當官老爺。其實這些工匠並不是想要多大的權力,一個不需要理事的官身就足夠那些工匠們趨之若鶩了。他們在意的是官身帶來的身份與地位,以及對自身成就的認可。
而且金州軍內部的技術研發與交流已經形成了一套體係,但凡在技術上還有追求的工匠都不會輕易離開金州軍這個體係。
再說了,既然在金州軍的地盤混,敢挖金州軍工匠的人畢竟是少數,要是因此而惹怒了金州軍那就得不償失了。
既然金州軍的工匠挖不動,船廠老板們紛紛將目光轉向了那些私人船廠。
一時之間那些私人造船廠的工匠們開始被頻繁挖角,而且開出的待遇一個比一個高,甚至有人已經開出了技術入股的條件,可見這些造船師有多麽的炙手可熱。
現有的船廠為了留住人才,不得不大幅度的提高這些造船師傅和工人們的待遇,否則即使有契約在手,也保不住這些人心有怨言、出工不出力。
金州軍內部的人才競爭太過激烈,一些人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
“給我去挖!江南、朝鮮、日本,隻要是會造船的都給我去挖!不惜一切代價!”
“朝鮮和日本也要去嗎?他們那裏能有什麽造船好手。”
“你知道個屁,正是因為別人想不到我們才要去的。是不是好手不重要,隻要會造船就行。我就不信他們偌大的國家就沒幾個會造船的,抓緊時間去,別讓其他人搶先了。”
在民間資本蠢蠢欲動的時候,金州軍也宣布了自己的新建船廠計劃,金州軍將在朝鮮漢城和新占領的鎮江堡建設兩個大型的造船廠。
這兩個地方都有河流通向大海,離海很近。更重要的是靠近木材產地,而且木材可以直接通過河流運送到造船廠,非常適合造船。
捕鯨船的改造並不複雜,主要是加裝大威力的投射魚叉,可以是床弩,也可以是改造後的火炮。通過這種威力巨大的魚叉,可以慢慢的將鯨魚耗死。
將鯨魚殺死其實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真正難的是如何將鯨魚拖上船。
一頭鯨魚輕的有幾噸、十幾噸,重的甚至有幾十噸,想要將如此巨大的鯨魚拖上漁船在沒有機械動力的前提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依據現有的條件,隻能采用人力卷揚機,再通過齒輪組增大動力。還需要對船頭進行改造,製造堅固的入海滑道。船身也要進行加固,以承受鯨魚巨大的重量。
除了這些,捕鯨船還要對一些艙室進行改造,用來儲存分割下來的鯨魚。這個工作同樣非常重要,否則萬一鯨魚腐爛了損失就太大了。
因為沒有冷凍條件,對這些鯨魚皮肉隻能做醃製處理。同時,對鯨魚的內髒和骨骼,還要進行及時的加工,用來熬製價格昂貴的鯨油。
在木質船隻上用火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熬製鯨油這個工作最好在岸上進行。實在不行找個小島也可以,隻有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在船上進行。
這樣的話,鯨油加工室也要做特殊的防火處理,對技術的要求就比較高了。
捕鯨船改造完成之後,最好的檢驗就是讓它出去實戰。在東亞海域,鯨魚最多的地方在日本周邊,於是捕鯨船在眾多船隻的陪同下前往日本海域進行實戰。
日本人愛吃鯨魚肉,但是捕鯨能力現在還不行,還不是後世鼎鼎大名的鯨魚殺手,所以日本海域的鯨魚生活還是很快樂的。
可惜的是,這種快樂被金州軍的捕鯨船給打破了。並且可以預見,在今後這裏將再也不是它們快樂的家園,而是充滿了血與哀鳴的鯨魚地獄。
專業捕鯨船的屠殺效率真不是蓋的,第一天就捕獲了兩頭十幾噸重的鯨魚。
其實本來可以捕獲得更多,但是分解鯨魚花費的時間太長了,占用了捕鯨船太多的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捕鯨船的高效還是讓眾人格外驚喜。要知道以前的捕魚船,幾天都捕不到一頭鯨魚,而且往往還殺不死、逮不到。兩相對比之下,可見捕鯨船有多厲害。
隨行的船廠技術人員不斷的收集著捕鯨船的數據,對不完善的地方進行記錄,以便後續進行修改。
“這樣效率太低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將捕鯨和分解分開,完全可以將分解工作放在其他船上。這樣一條捕鯨船可以搭配兩到三艘分解船,效率肯定能大大提高。”
“這樣的話捕鯨船的分解功能還要不要保留?”
“最好還是保留吧,萬一分解船不在身邊,捕鯨船也可以自己分解。”
魯若麟將船隻專業化的建議為船廠的技術人員打開了一個新的窗戶,他們現在不再一味的追求船隻功能的多與全,而是考慮怎樣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使船隻更加專業化。
當捕鯨船完成測試,回到濟州島港口的時候,數量巨大的鯨魚捕獲量馬上就引起了碼頭的轟動。
不說鯨魚肉在這個普遍缺少油脂的年代有多暢銷,僅僅是那些鯨魚皮、鯨魚骨頭以及數量眾多的鯨油就讓所有人眼睛都紅了。
鯨魚皮和鯨魚骨頭可以用來做高檔衣服,特別是鯨魚骨頭,是非常高端的服飾支撐材料,在塑料沒有發明之前,廣泛用於服飾造型。比如西方那種圓鼓鼓的裙子,就是鯨魚骨頭撐起來的。
不過鯨魚皮和鯨魚骨頭再珍貴也比不上鯨油。
在華夏鯨油一直是最頂級的燈油材料,用鯨油照明,不僅沒有煙熏味,還會有淡淡的香氣,而且特別明亮。一些有權有勢的人還會在墓室裏布置長明燈,燈油用的就是鯨油。
除了點燈,鯨油還是非常合格的潤滑油,可以廣泛的應用於工業、運輸、生產等領域。
既然有這麽多用途,一頭鯨魚的價值自然不菲。有細心的人粗略估算了一下捕鯨船此次出海的收益,保守估計也有大幾千兩銀子。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要知道捕鯨船出海可沒幾天。
不要覺得現在海貿繁榮就一定非常賺錢,其實現在的海貿早已不再是暴利行業了。畢竟參與的人這麽多,競爭這麽激烈,還想像以前一樣往來一趟賺幾萬甚至十幾萬兩銀子無異於做夢。
現在做海貿能夠有一倍的利潤就偷笑了,一般隻有五六成左右。不過相比其他行業,利潤依然豐厚。
不過隨著加入海貿的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勵,大家迫切希望能夠開辟新的致富之路。現在金州軍直接為大家展示了一條賺錢的光輝大道,所有人心裏隻有一個詞:捕鯨!
再想到以前出海的時候,那一群群從船邊遊過的鯨魚,這些海商們全都痛心疾首。那哪裏是鯨魚啊,完全是一堆堆銀子從身邊溜走了。
“改!一定要改!我要把漁船改成捕鯨船!”
“幸虧我的新船還沒有造,這次我要換成捕鯨船。”
“這個捕鯨船怎麽用啊,我們不會啊。”
“不會就去學。阿六,盯緊那些下船的水手,搞清楚他們在哪裏落腳,就說晚上我請他們喝一杯,請他們務比賞光。”
“是,東家。”
“算我一份,算我一份。”
“這種好事怎麽能少了我啊。”
……
頓時捕鯨船的水手們都成了香饃饃,每天都有人請他們喝酒吃飯,詢問捕鯨的過程,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有鑒於此,金州軍直接開放了二十個隨船出海捕鯨的名額,可以在下次一起出海捕鯨,並傳授他們捕鯨的相關知識。
這二十個名額可不是無償的,采取了拍賣得模式,最終以均價一個名額一千兩銀子的價格成交,讓金州軍漁業局官員的嘴都合不攏了。
有了這筆額外的收入,整個測試的花費都回來了,還綽綽有餘,簡直是意外之喜。
那些船主們願意花大價錢學習捕鯨,當然不是人傻錢多當冤大頭的。早一天學會捕鯨技術,早一天出海,花的那點費用多捕一頭鯨就回來了,他們心裏早就將賬算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