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行凶的歹徒,帶頭鬧事的國子監學生領袖們同樣沒有被放過。畢竟事情鬧得這麽大,還死了這麽多人。既然安國軍是清白的,那麽這些學生領袖們就有很大的嫌疑了。
張慎言要求看望那些被單獨關押的學生領袖,魯若麟同意了。
見那些學生領袖們衣裳完整,沒有像那些歹徒一樣被刑訊逼供,張慎言的臉色好看了不少,至少安國軍還是知道分寸的嘛。
在看到張慎言的那一刹那,這些學生領袖們開始躁動起來,大聲喊冤,要張慎言求救自己。
但是得理不饒人的魯若麟怎麽可能就這麽輕易的將這些人放出去,張慎言隻能寬慰道:“此次請願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死傷士子達五十多人,實在是驚天慘案。現在安國軍已經將行凶之人抓獲,你們好好配合調查,務必將所有歹徒繩之以法。”
“你們且寬心,老夫親自在軍營坐鎮,安國軍絕對不敢對你們用刑。老夫隨時會來看你們的,交代清楚你們就可以回去了。”
盡管沒有被放出去,但是有了張慎言的保證,這些學生領袖似乎多了很多的信心,再也不像最開始的時候那麽惶恐不安了。
事情真的就有這麽簡單嗎?當然不是。
安國軍沒有對這些學生領袖們動刑,不過是要先把那些歹徒們抓出來審問,暫時還沒有來得及照顧這些學生領袖,也造成了張慎言誤認為安國軍比較“文明”的印象。
其實對於安國軍的敵人,安國軍怎麽可能手下留情。即使為了應付張慎言,不好上大刑,但是安國軍有的是比較“文明”的刑法,讓那些學生領袖們知道有時候殺人是可以不見血的。
張慎言看過了這兩批犯人之後,又專門去看望了那些死亡和受傷的學生。
看著一俱俱躺在地上的屍體,青衫上血跡斑斑,怒睜著的眼睛中帶著不解和不甘,張慎言的心裏一陣絞痛。
帶著悲傷,張慎言又去看了那些受傷的學生們。
說實話,安國軍對於這些學生們的救治還是很用心的,連張慎言看了都說不出一個不字來。
安國軍的醫護營比起外麵的醫館條件好多了,看著就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張慎言微微的點點頭,然後挨個慰問那些受傷的學生,並詢問當時的情況。
這些傷員的回答基本大同小異,混亂是先從遊行隊伍裏麵爆發的,殺傷他們的也是周圍身穿文士長衫的人,所以他們完全是毫無防備。
要不是安國軍及時鎮壓,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說話的時候他們眼中都閃爍著恐懼。
經曆了這場遊行之後,這些傷員們是最先對安國軍轉變看法的人,至少已經沒有那麽敵視了。
聽了他們的訴說,張慎言長歎一口氣,是那些勳貴們沒跑了。張慎言知道,以魯若麟的脾氣,這些勳貴們肯定討不到好了。
原本魯若麟就在找各種借口收拾那些權貴們,這樣送上門的理由魯若麟怎麽會不大加利用,就是不知道這次會有多少權貴牽扯其中,被魯若麟借機清洗掉。
安國軍扣押了所有國子監學子,甚至連張慎言都進了軍營沒出來。這個驚天消息很快就在江南傳播開去,在各地都引起了騷動。特別是江南文化界,更是上躥下跳格外的活躍。
不過他們能夠對此做什麽呢?除了口誅筆伐,就是破口大罵,唯一有點行動力的辦法就是請願、遊行。
但是在見識過了國子監遊行後的下場之後,沒有人敢輕易趟這個渾水,特別是還死了那麽多人。
甭管那些人是怎麽死的,既然遊行可能會喪命,就別指望那些惜命如金的士人老爺們再次“勇往直前”了。
不過一些名家大儒就要頭鐵得多了,紛紛從各地往南京趕,準備支援張慎言,同進安國軍軍營。在他們眼裏,魯若麟這是公然與讀書人作對,必須予以抵製,展示讀書人的團結和力量。
除魔衛道啊,如此刷聲望的機會怎麽能放過。劉宗周、顧炎武、黃宗羲等東林、複社大佬們都來了,甚至與魯若麟有些交情的夏允彝也來了,還帶來了好友陳子龍。
朝堂之上對魯若麟也是討伐聲一片,所有的文官都像是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彈劾魯若麟的奏折在朱慈烺書案上堆得像山一樣高。
但是朱慈烺能夠怎麽辦,對於魯若麟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隻能下旨魯若麟妥善處理國子監學生的事情,不能讓天下讀書人心寒,連一點處罰的手段都不敢。
內閣也是束手無策,已經有一位閣老坐鎮軍營了,還能怎麽辦呢。
剛開始大家還以為張慎言是被安國軍軟禁了,在朝廷裏引起了軒然大波和恐慌,安國軍這是準備對朝廷下手了嗎?難不成要學李自成把朝廷文武百官一鍋端了?
在得知張慎言是主動進去,並且來去自由之後,他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並開始效仿張慎言的行為。
既然安國軍沒有準備下死手,這麽好的刷聲望機會怎麽能錯過。可惜這些人沒有張慎言的待遇,最多在軍營裏轉一圈,就被送出去了。
安國軍這裏又不是遊樂園、養老院,留一個張慎言就夠了,其他人還想在這裏白吃白住兼賺聲望,做什麽美夢呢。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息從軍營裏傳出來,外界得知那些學生們安全上沒有什麽問題之後,都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畢竟大家都沒有做好與安國軍徹底撕破臉的準備,而且對安國軍的屠刀也非常害怕,能不翻臉還是不要翻臉的好。
即使真要明刀明槍的幹,最好還是別人上為好。
不過那些死去的學生家屬就顧不得那麽多了,畢竟人都死了,情緒肯定會非常大,也不會顧忌什麽了,跑到安國軍軍營就要討要說法。
這個時候,張慎言在軍營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證據已經明擺著了,既然那些死者家屬不相信安國軍說的話,張閣老出麵總沒問題吧。
張慎言其實不想接這個苦差事,但是安國軍明確表示,如果那些死者家屬還在軍營前鬧事,隻能將他們軍法處置。
麵對這個威脅,加上良心上確實有些過不去,張慎言隻能出麵勸說家屬,並表示一定會給死者們一個公道,這才將那些死者家屬們勸走。
這幾天南京城裏最惶恐不安的是那些派出家丁參與遊行的勳貴們,因為他們的家丁一個都沒有回來。而且已經有確切的消息傳出來,那些家丁們都被抓住,應該把他們這些主家都供出來了。
這幾天這些勳貴家周圍多了很多的陌生人,進出府邸的每一個人都被人監視跟蹤。而且這些人表現得非常明顯和囂張,似乎一點隱藏的意思都沒有,這就非常的恐怖了。
這些勳貴們明顯感受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預兆。
這些勳貴們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在勳貴中都是比較弱小和不顯眼的。真正有實力的大貴族,比如魏國公那種,是肯定不會親自參與這種醃臢事的,直接指示那些中小貴族們去做就可以了。
雖然這件事背後肯定少不了那些大貴族的影子,但是明麵上和那些大貴族絕對找不到什麽關聯。對於這種事情,那些大貴族手段老辣得很。
魏國公府的書房。
“失算了啊,沒想到安國軍處置起來如此老辣,將所有人都抓進軍營了,導致參與的人一個也沒有跑出來,連帶著參與的家族都暴露了。”臨淮侯李祖述哀歎道。
“不過魯若麟也沒討到什麽好,如今整個大明的讀書人都被他得罪了,看他還如何成大事。”魏國公世子徐文爵得意的說道。
“話雖如此,但是那些參與的家族已經被魯若麟盯上了,我們該怎麽辦?”李祖述有點害怕。
“欲成大事,必定會有所犧牲。現在我們還不是魯若麟的對手,需要忍辱負重。待到將魯若麟打倒,他們的家族還可以東山再起嘛。”徐文爵寬慰道。
李祖述知道徐文爵說的都是廢話,但是這個時候能夠怎麽辦。連他們這些老牌勳貴都要小心謹慎,不敢讓魯若麟抓到一絲把柄,又怎麽可能管得了那些被魯若麟盯上的。
魏國公徐弘基已經臥病在床不省人事,眼看著魏國公就要由徐文爵繼任,徐文爵的話基本就代表了南京頂級貴族們的立場和態度。李祖述即使心有不忍,也無可奈何。
感覺自己說的話太過無情一點,徐文爵補充道:“魯若麟縱使有萬般不是,不趕盡殺絕這一點還是不錯的。那些家族最多暫時蒙受一些損失,隻要我們拿回了屬於我們的權力,讓他們重新富貴起來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事情到了這一步還能怎麽辦呢,隻能自己安慰自己了。
魯若麟之所以還沒有對那些勳貴動手,隻是想把證據收集得齊全一些,動起手來更加理直氣壯一些。而且那些目標早就被控製住了,想跑也跑不掉。就是想提前轉移財產,在安國軍的各種應對麵前也無計可施。
魯若麟這次要的是那些勳貴的財產和田地,至於勳貴本人,魯若麟準備扔給朝廷,看他們怎麽玩。
死了這麽多人,而且都是士子,總不能官官相護、輕描淡寫了吧。要是處置不公,安國軍可是有話說的。
其實朝廷也不是沒有辦法避免自己陷入尷尬境地,畢竟安國軍要求逮捕那些勳貴的文書已經到了內閣,內閣要是果斷一點提前下手,主動權還有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惜,現在的朝廷除了內鬥、爭權奪利,執行力差的一塌糊塗。加上朝中關係盤根錯節,說情的人太多,導致他們遲遲不能下決定。
就在他們猶豫著要不要自己動手時,安國軍沒有等內閣的回複,直接就對那些勳貴們下手了,再一次打了內閣的臉。
還是一樣的操作,盡墨家產、隻誅首惡,留下少量錢財讓其家人活命。南京城裏的勳貴一下子少了五家,受到牽連的世家大族也有九家,江南的守舊勢力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當然,此舉也引起了老舊勢力的反彈。他們沒有武力來對抗安國軍,就準備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來對抗安國軍的統治。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們準備對安國軍即將實施的稅法采取冷對抗,拒交或者拖延、瞞報稅款。
對於這些在地方上經營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大家族來說,對基層的掌控能力絕對不是現階段的安國軍可比的,有太多的借口可以找了。
任你官清似水,難逃吏滑如油。基層的黑暗不是熟悉的人絕對想象不到,這也是權貴們最大的儀仗。
安國軍的這次清洗行動帶來的另外一個影響就是錢謙益的位置不穩了。
麵對安國軍的步步緊逼,內閣無能為力,也無所作為,早就讓百官以及權貴們不滿了。錢謙益名氣雖大,但是能力確實不行,而且性格過於軟弱。在此種局麵之下,實在不是一個合適的首輔人選。
但是如果錢謙益去職,按照規矩,就是陳新甲接任首輔的位置,這更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所以雖然大家都對錢謙益不滿,還不得不容忍他繼續坐在首輔的位置上。
現在大家都將希望寄托在即將入閣的盧象升身上,期待他能夠給內閣甚至朝廷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就在大家認為沒有朝廷的配合,安國軍連收稅的人都湊不齊的時候,十幾艘安國軍的戰艦送來了近千名特殊的人。這些人衣著普通,有男有女,年齡更是參差不齊,放在每日不斷進出的人群中並不顯眼,也沒有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
這些人就是經過緊急培訓後的安國軍稅務人員,安國軍的新稅法就靠這些人來推動了。
因為國子監的事情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批人的到來又非常低調、隱秘,以至於根本不知道這些人是來刨朝廷的根基的。
張慎言要求看望那些被單獨關押的學生領袖,魯若麟同意了。
見那些學生領袖們衣裳完整,沒有像那些歹徒一樣被刑訊逼供,張慎言的臉色好看了不少,至少安國軍還是知道分寸的嘛。
在看到張慎言的那一刹那,這些學生領袖們開始躁動起來,大聲喊冤,要張慎言求救自己。
但是得理不饒人的魯若麟怎麽可能就這麽輕易的將這些人放出去,張慎言隻能寬慰道:“此次請願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死傷士子達五十多人,實在是驚天慘案。現在安國軍已經將行凶之人抓獲,你們好好配合調查,務必將所有歹徒繩之以法。”
“你們且寬心,老夫親自在軍營坐鎮,安國軍絕對不敢對你們用刑。老夫隨時會來看你們的,交代清楚你們就可以回去了。”
盡管沒有被放出去,但是有了張慎言的保證,這些學生領袖似乎多了很多的信心,再也不像最開始的時候那麽惶恐不安了。
事情真的就有這麽簡單嗎?當然不是。
安國軍沒有對這些學生領袖們動刑,不過是要先把那些歹徒們抓出來審問,暫時還沒有來得及照顧這些學生領袖,也造成了張慎言誤認為安國軍比較“文明”的印象。
其實對於安國軍的敵人,安國軍怎麽可能手下留情。即使為了應付張慎言,不好上大刑,但是安國軍有的是比較“文明”的刑法,讓那些學生領袖們知道有時候殺人是可以不見血的。
張慎言看過了這兩批犯人之後,又專門去看望了那些死亡和受傷的學生。
看著一俱俱躺在地上的屍體,青衫上血跡斑斑,怒睜著的眼睛中帶著不解和不甘,張慎言的心裏一陣絞痛。
帶著悲傷,張慎言又去看了那些受傷的學生們。
說實話,安國軍對於這些學生們的救治還是很用心的,連張慎言看了都說不出一個不字來。
安國軍的醫護營比起外麵的醫館條件好多了,看著就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張慎言微微的點點頭,然後挨個慰問那些受傷的學生,並詢問當時的情況。
這些傷員的回答基本大同小異,混亂是先從遊行隊伍裏麵爆發的,殺傷他們的也是周圍身穿文士長衫的人,所以他們完全是毫無防備。
要不是安國軍及時鎮壓,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說話的時候他們眼中都閃爍著恐懼。
經曆了這場遊行之後,這些傷員們是最先對安國軍轉變看法的人,至少已經沒有那麽敵視了。
聽了他們的訴說,張慎言長歎一口氣,是那些勳貴們沒跑了。張慎言知道,以魯若麟的脾氣,這些勳貴們肯定討不到好了。
原本魯若麟就在找各種借口收拾那些權貴們,這樣送上門的理由魯若麟怎麽會不大加利用,就是不知道這次會有多少權貴牽扯其中,被魯若麟借機清洗掉。
安國軍扣押了所有國子監學子,甚至連張慎言都進了軍營沒出來。這個驚天消息很快就在江南傳播開去,在各地都引起了騷動。特別是江南文化界,更是上躥下跳格外的活躍。
不過他們能夠對此做什麽呢?除了口誅筆伐,就是破口大罵,唯一有點行動力的辦法就是請願、遊行。
但是在見識過了國子監遊行後的下場之後,沒有人敢輕易趟這個渾水,特別是還死了那麽多人。
甭管那些人是怎麽死的,既然遊行可能會喪命,就別指望那些惜命如金的士人老爺們再次“勇往直前”了。
不過一些名家大儒就要頭鐵得多了,紛紛從各地往南京趕,準備支援張慎言,同進安國軍軍營。在他們眼裏,魯若麟這是公然與讀書人作對,必須予以抵製,展示讀書人的團結和力量。
除魔衛道啊,如此刷聲望的機會怎麽能放過。劉宗周、顧炎武、黃宗羲等東林、複社大佬們都來了,甚至與魯若麟有些交情的夏允彝也來了,還帶來了好友陳子龍。
朝堂之上對魯若麟也是討伐聲一片,所有的文官都像是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彈劾魯若麟的奏折在朱慈烺書案上堆得像山一樣高。
但是朱慈烺能夠怎麽辦,對於魯若麟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隻能下旨魯若麟妥善處理國子監學生的事情,不能讓天下讀書人心寒,連一點處罰的手段都不敢。
內閣也是束手無策,已經有一位閣老坐鎮軍營了,還能怎麽辦呢。
剛開始大家還以為張慎言是被安國軍軟禁了,在朝廷裏引起了軒然大波和恐慌,安國軍這是準備對朝廷下手了嗎?難不成要學李自成把朝廷文武百官一鍋端了?
在得知張慎言是主動進去,並且來去自由之後,他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並開始效仿張慎言的行為。
既然安國軍沒有準備下死手,這麽好的刷聲望機會怎麽能錯過。可惜這些人沒有張慎言的待遇,最多在軍營裏轉一圈,就被送出去了。
安國軍這裏又不是遊樂園、養老院,留一個張慎言就夠了,其他人還想在這裏白吃白住兼賺聲望,做什麽美夢呢。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息從軍營裏傳出來,外界得知那些學生們安全上沒有什麽問題之後,都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畢竟大家都沒有做好與安國軍徹底撕破臉的準備,而且對安國軍的屠刀也非常害怕,能不翻臉還是不要翻臉的好。
即使真要明刀明槍的幹,最好還是別人上為好。
不過那些死去的學生家屬就顧不得那麽多了,畢竟人都死了,情緒肯定會非常大,也不會顧忌什麽了,跑到安國軍軍營就要討要說法。
這個時候,張慎言在軍營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證據已經明擺著了,既然那些死者家屬不相信安國軍說的話,張閣老出麵總沒問題吧。
張慎言其實不想接這個苦差事,但是安國軍明確表示,如果那些死者家屬還在軍營前鬧事,隻能將他們軍法處置。
麵對這個威脅,加上良心上確實有些過不去,張慎言隻能出麵勸說家屬,並表示一定會給死者們一個公道,這才將那些死者家屬們勸走。
這幾天南京城裏最惶恐不安的是那些派出家丁參與遊行的勳貴們,因為他們的家丁一個都沒有回來。而且已經有確切的消息傳出來,那些家丁們都被抓住,應該把他們這些主家都供出來了。
這幾天這些勳貴家周圍多了很多的陌生人,進出府邸的每一個人都被人監視跟蹤。而且這些人表現得非常明顯和囂張,似乎一點隱藏的意思都沒有,這就非常的恐怖了。
這些勳貴們明顯感受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預兆。
這些勳貴們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在勳貴中都是比較弱小和不顯眼的。真正有實力的大貴族,比如魏國公那種,是肯定不會親自參與這種醃臢事的,直接指示那些中小貴族們去做就可以了。
雖然這件事背後肯定少不了那些大貴族的影子,但是明麵上和那些大貴族絕對找不到什麽關聯。對於這種事情,那些大貴族手段老辣得很。
魏國公府的書房。
“失算了啊,沒想到安國軍處置起來如此老辣,將所有人都抓進軍營了,導致參與的人一個也沒有跑出來,連帶著參與的家族都暴露了。”臨淮侯李祖述哀歎道。
“不過魯若麟也沒討到什麽好,如今整個大明的讀書人都被他得罪了,看他還如何成大事。”魏國公世子徐文爵得意的說道。
“話雖如此,但是那些參與的家族已經被魯若麟盯上了,我們該怎麽辦?”李祖述有點害怕。
“欲成大事,必定會有所犧牲。現在我們還不是魯若麟的對手,需要忍辱負重。待到將魯若麟打倒,他們的家族還可以東山再起嘛。”徐文爵寬慰道。
李祖述知道徐文爵說的都是廢話,但是這個時候能夠怎麽辦。連他們這些老牌勳貴都要小心謹慎,不敢讓魯若麟抓到一絲把柄,又怎麽可能管得了那些被魯若麟盯上的。
魏國公徐弘基已經臥病在床不省人事,眼看著魏國公就要由徐文爵繼任,徐文爵的話基本就代表了南京頂級貴族們的立場和態度。李祖述即使心有不忍,也無可奈何。
感覺自己說的話太過無情一點,徐文爵補充道:“魯若麟縱使有萬般不是,不趕盡殺絕這一點還是不錯的。那些家族最多暫時蒙受一些損失,隻要我們拿回了屬於我們的權力,讓他們重新富貴起來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事情到了這一步還能怎麽辦呢,隻能自己安慰自己了。
魯若麟之所以還沒有對那些勳貴動手,隻是想把證據收集得齊全一些,動起手來更加理直氣壯一些。而且那些目標早就被控製住了,想跑也跑不掉。就是想提前轉移財產,在安國軍的各種應對麵前也無計可施。
魯若麟這次要的是那些勳貴的財產和田地,至於勳貴本人,魯若麟準備扔給朝廷,看他們怎麽玩。
死了這麽多人,而且都是士子,總不能官官相護、輕描淡寫了吧。要是處置不公,安國軍可是有話說的。
其實朝廷也不是沒有辦法避免自己陷入尷尬境地,畢竟安國軍要求逮捕那些勳貴的文書已經到了內閣,內閣要是果斷一點提前下手,主動權還有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惜,現在的朝廷除了內鬥、爭權奪利,執行力差的一塌糊塗。加上朝中關係盤根錯節,說情的人太多,導致他們遲遲不能下決定。
就在他們猶豫著要不要自己動手時,安國軍沒有等內閣的回複,直接就對那些勳貴們下手了,再一次打了內閣的臉。
還是一樣的操作,盡墨家產、隻誅首惡,留下少量錢財讓其家人活命。南京城裏的勳貴一下子少了五家,受到牽連的世家大族也有九家,江南的守舊勢力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當然,此舉也引起了老舊勢力的反彈。他們沒有武力來對抗安國軍,就準備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來對抗安國軍的統治。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們準備對安國軍即將實施的稅法采取冷對抗,拒交或者拖延、瞞報稅款。
對於這些在地方上經營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大家族來說,對基層的掌控能力絕對不是現階段的安國軍可比的,有太多的借口可以找了。
任你官清似水,難逃吏滑如油。基層的黑暗不是熟悉的人絕對想象不到,這也是權貴們最大的儀仗。
安國軍的這次清洗行動帶來的另外一個影響就是錢謙益的位置不穩了。
麵對安國軍的步步緊逼,內閣無能為力,也無所作為,早就讓百官以及權貴們不滿了。錢謙益名氣雖大,但是能力確實不行,而且性格過於軟弱。在此種局麵之下,實在不是一個合適的首輔人選。
但是如果錢謙益去職,按照規矩,就是陳新甲接任首輔的位置,這更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所以雖然大家都對錢謙益不滿,還不得不容忍他繼續坐在首輔的位置上。
現在大家都將希望寄托在即將入閣的盧象升身上,期待他能夠給內閣甚至朝廷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就在大家認為沒有朝廷的配合,安國軍連收稅的人都湊不齊的時候,十幾艘安國軍的戰艦送來了近千名特殊的人。這些人衣著普通,有男有女,年齡更是參差不齊,放在每日不斷進出的人群中並不顯眼,也沒有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
這些人就是經過緊急培訓後的安國軍稅務人員,安國軍的新稅法就靠這些人來推動了。
因為國子監的事情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批人的到來又非常低調、隱秘,以至於根本不知道這些人是來刨朝廷的根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