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慈烺這個大宗正的任命,出人意料的是魯若麟並沒有拒絕,非常坦然的接受了。


    也不是魯若麟喜歡多管閑事,而是覺得老朱家這一百多萬人其實還是有些用處的。


    在這個識字率超低的年代,老朱家的這幫人基本上都是受過基礎教育的。雖然好多人因為不能從事其他職業,又長期領不到俸祿,生活過得非常悲催,但至少他們可以算作文化人吧。


    魯若麟上任大宗正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開對宗室子弟的就業限製,可以在保留宗室身份的情況下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


    當然這個保留宗室身份其實也沒有多大意義,畢竟朝廷已經很久沒有發放錢糧了,魯若麟也沒準備繼續發下去。


    想要過上好日子,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吧。


    錢糧雖然不發了,但是魯若麟還是願意提供就業機會的,比如學校教師這個職位就比較適合那些落魄的宗室子弟。而且這個職業不光男子可以幹,女子也可以,大大的拓展了就業範圍。


    魯若麟的教育普及計劃可不僅僅針對男孩,女孩子也是一樣要上學的,所以對於女教師也有非常大的需求。


    正好朱媺娖不是負責教育工作嗎?讓她將有意從事教師職業的宗室子弟召集起來,讓他們從事這份看起來光鮮,又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


    這件事對安國軍和宗室來說都有好處,各取所需。


    至於有其他想法和出路的宗室子弟,魯若麟也不攔著。隻要有想法,肯做事,那就比混吃等死對社會的貢獻大得多。


    而且魯若麟已經非常明確的表示了,除了皇室近親,朝廷和皇室將不再為其他宗室子弟提供俸祿。並且通過明文的方式確定宗室子弟不再享受免稅特權,一樣要承擔賦稅。唯一的區別就是免稅的額度按照爵位等級比其他人高一些罷了,算是為數不多保留下來的福利。


    總之就是一句話,朝廷不會再提供福利了,自己自求多福吧。


    刨除掉遠親宗室之後,皇室和朝廷的負擔就要小很多了,供養起來自然要輕鬆多了。


    對於這次的宗室改革,除了少數利益受到損害的高級宗室,無論是普通宗室子弟,還是朝廷和皇室其實都是滿意的。


    朱慈烺和朝廷樂得擺脫宗室這個大麻煩,還不用背黑鍋,免得世人說他們薄情寡義。


    普通的宗室子弟早就對朝廷的供養不報希望了,能夠在保留皇族身份這個光鮮名片的同時,從事自己的事業,對他們來說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進步了。


    畢竟之前他們被斷了俸祿,又限於規定不能從事其他工作,沒有收入來源,因此餓死的宗室子弟都不在少數。


    其實這個規定對於宗室子弟是個極大的縛束與壓製,很多有才華、有抱負的宗室子弟因此埋沒人間,上演了太多的悲劇。


    大部分的宗室子弟是希望改變自身現狀的,他們需要的不過是一個機會罷了。


    至於那些依然擁有大量資產的高級宗室,是這次改革的最大受害者。他們激烈反對宗室改革,但是根本沒有什麽作用。


    北方宗室基本上被李自成掃蕩一空,南方的高級宗室所剩無幾,與皇室關係也非常疏遠,沒人會在意他們的想法。


    至於宗室爵位繼承製度的改革,魯若麟暫時沒有去觸碰。


    因為根本沒有太大的必要,說不定過不了多少年,這些人就會變成前朝宗室,爵位繼承的事情與他們就沒有絲毫關係了。


    很快,朱媺娖就招收到了大量宗室子弟,這些人在經過短期的培訓之後,就會成為光榮的教書先生了。如果其中有優秀的人才,魯若麟也不介意將其抽調到其他崗位,給他一個遠大的前程。


    至於說忠誠的問題,其實這些皇室遠親,對於朱家王朝的忠誠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高。隔了那麽多代,也沒享受到什麽皇室宗親的好處,真以為大家是一個祖宗就會為朱慈烺死心塌地的賣命?想多了而已。


    人,始終是要為自己活著的。


    除了宗室的事情,另外一個讓人關注的事情就是朱慈炤和朱慈炯出宮到安國軍學習這個大新聞了。


    以朱慈炤和朱慈炯的年紀,出宮學習也並非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但是跑到安國軍去學習就比較詭異了。聽說這個事情還是魯若麟自己提出來,這就讓世人有了很多猜測和想法。


    這是監視控製還是扣為人質?總不會是想讓朱慈炤和朱慈炯學到真本領吧?


    魯若麟最近一係列的舉動確實讓人浮想聯翩,他對朱家皇室展示了太多善意,一點都不像是要謀朝篡位的樣子,讓人摸不著頭腦。


    誰也猜不透魯若麟的想法,更加不敢輕舉妄動,朝廷和安國軍難得的處於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


    安國軍在江南發展內政、積蓄力量,時間越往後,實力越強大。同樣的情況放在李自成身上就不合適了。


    以搶劫起家的李自成,治理地方的水平連朝廷都不如。如果不是憑借自身的巨大威望,根本不可能將北方揉成一個整體。這一點從順軍的地盤裏各個軍頭們各自為政,心懷鬼胎就可以看出來。


    明麵上大順國內李自成至高無上,大家也都聽從李自成的命令和調遣。但是順軍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個體,而是由太多勢力糅合在一起的,其中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投機客。


    在李自成自身實力強大的時候,自然可以號令全軍,無所不從。但是一旦順軍閑下來了,時間越長,地方治理混亂的弊端就越發明顯。


    所以在襄陽、荊州囤積重兵的大順軍,非但沒有因為整訓而越來越強,反而有了加速腐敗墮落的趨勢。


    順軍的素質原本就差,沒有仗打的時候,為禍地方就成了難免的事情。


    最明顯的對比就是安國軍駐紮的武昌,同樣身為戰爭一線,但是經過安國軍的細心治理,已經從左良玉的破壞中逐漸恢複過來。市麵上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對安國軍的支持度極高。


    而順軍占領的荊州、襄陽地區,因為順軍軍紀太差,燒殺搶劫的事情屢禁不止,生活和生產受到了極大的破壞。百姓們朝不保夕,要麽被迫加入到了順軍的行列,要麽冒險逃亡安國軍的統治地區,根本無法為順軍提供有效的後勤支持。


    要不是李自成從其他地區調集了大量糧草物資,襄陽和荊州地區的一百多萬大軍根本就維持不下去。


    能搶的早就被搶光了,再沒有大量錢糧進項,大軍隨時都有崩潰的可能。所以李自成不敢再等下去了,隻能主動對安國軍發起進攻。


    這一戰對大順國來說至關重要,李自成親臨襄陽指揮作戰。


    順軍的作戰計劃並不難猜,從襄陽和荊州同時出擊,兩路夾擊,直取武昌。


    準備多時的順軍水陸並進,江麵上戰艦密密麻麻,聲勢頗為浩大。


    這次大戰對順軍和安國軍的意義很像大明開國之初陳友諒和朱元璋的對決,勝則坐擁天下,敗則煙消雲散。


    魯若麟不敢掉以輕心,親帥十萬大軍西進武昌,支援孫富貴。


    大戰一觸即發。


    魯、李之間的大戰牽扯住了天下人的目光,分屬雙方的勢力用忐忑的心情等待著大戰的結果。


    南京朝廷對這場大戰的心情是最複雜的。


    兩邊無論哪一方獲勝對他們都不是什麽好消息,隻要任何一方獲得勝利,基本上天下就會屬於他了,反正不會有朝廷的什麽事。


    李自成和魯若麟兩人比較起來,無疑魯若麟的做法稍顯溫和一點,實在是京師的事情影響太過惡劣了,大家都不希望與李自成打交道。


    甚至已經有朝廷官員私下裏建議,如果魯若麟在武昌戰敗了,那大家就坐船到遼南去,總之肯定不能留在南京等死。


    當初京師的教訓實在是太慘痛了,絕對不能重蹈覆轍。魯若麟再壞,也比李自成有底線,至少大家的命還在。


    雖然魯若麟帶著十萬大軍離開了南京,但是安國軍對江南的統治依然非常穩固。


    新訓練出來的軍隊戰鬥力或許沒有老兵們那麽強悍,但是維持江南的治安與穩定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更重要的是,江南百姓對安國軍的支持度非常高,即使別有用心的人想要製造混亂也沒有人響應。


    還有就是江南的綠林好漢們已經被清掃一空,李自成想要通過他們來扯安國軍的後腿也做不到。


    這種級別的大戰,對物資的需求是海量的。每天來往於江南和武昌之間的船隻絡繹不絕,有幸參與其中的江南商家是賺得嘴都合不攏了。


    戰爭就是個燒錢的機器,這個絕對沒錯,不過商人們卻非常喜歡。


    這場關係到天下歸屬權的大戰主戰場在武昌,但是其他地方的次要戰場也不容忽視,甚至更早發動了。


    山東的劉澤清在得到河南順軍的支援之後,率領號稱四十萬的大軍向占據大半山東的孫什發起了進攻。


    同時,盤踞京師已久的劉宗敏終於按捺不住了,在山西和河北順軍的支援下,起兵五十萬攻向天津,誓要把這個近在咫尺的眼中釘拔除。並且將目標放在了山海關,準備連同關寧軍一網打盡。


    李自成的目的非常明確,以其他戰場牽扯安國軍的精力,來確保主要戰場的優勢。


    一時之間南北各地再次陷入烽火之中。


    其實之前順軍和安國軍的戰鬥就沒有停歇過,但都是規模比較小的局部戰爭。


    在經過連番大戰之後,無論是順軍還是安國軍都需要休息和調整。現在大家基本緩過勁來了,終於要大搞一場了。


    純以兵力來說,山東和天津的安國軍完全處於劣勢。但是以戰鬥力來論,那可就不一定了。


    而且安國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一幫盟友可以協同作戰,勝算並不少。


    駐守天津的黃濟得到了遼東地區安國軍的支援,兵力很快就達到了五萬。而且他還聯絡了關寧軍的祖大壽以及宣府鎮的楊國柱,大家一起出兵共同對抗劉宗敏的大軍。


    關寧軍沒有安國軍那麽財大氣粗,總兵力也隻有十幾萬人,獨自對抗劉宗敏的大軍還是有些吃力的。所以對於黃濟的聯合作戰要求是一拍即合,出兵十萬陳兵於山海關,隨時準備南下與黃濟一同作戰。


    至於宣府鎮的楊國柱,實力最為孱弱,手上隻有幾萬人馬,主要的任務就是攻擊劉宗敏後方,伺機切斷劉宗敏的後勤線。


    天下大勢已經漸漸明朗,祖大壽和楊國柱是比較傾向於魯若麟的,此時賣力表現也是希望今後能夠有個好的待遇。


    山東戰場這邊孫什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主要的兩個盟友就是沈誌祥和史可法。


    沈誌祥可謂是安國軍的鐵杆,隻是時運不濟,被朝廷排擠之後離開了天津,在盧象升與李自成的中原大戰時奉命南下支援,結果盧象升戰敗後被困在了滄州一帶。要不是有安國軍時不時的支援一下,早就堅持不下去了。


    沈誌祥迫切需要打通與孫什地盤的陸上聯係,所以對於此次聯合對付劉澤清,沈誌祥非常積極,早就按捺不住了。


    淮北的史可法則是被迫參與到了這次大戰之中。


    史可法在淮北練兵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用來鉗製魯若麟的,但是辛苦了大半年之後,雖然手裏有了一隻似模似樣的軍隊,但是比起安國軍實力的暴漲完全不成比例。想以這點兵力來威脅安國軍,純粹是癡心妄想。


    當魯若麟以大都督府的名義命令史可法北上出擊劉澤清時,史可法糾結了一陣子之後還是出兵了,不過是真心相助還是做個樣子值得商榷。


    好在魯若麟也沒有將希望放在史可法身上,能夠牽製劉澤清的部分兵力就滿足了,最終山東戰場還是要看孫什的發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再造天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再造天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