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羅麗被指為綁匪這事,叢明晨跟師父的看法一致:就算在證據和動機上能說通,但始終有種別扭感。
這種別扭感可能來自於羅麗的性格。
她很清高,不像曹紅卉竭力避開所有指控,身在漩渦最中心的羅麗反而從不避諱。無論是去唐宮給薑豆豆燒頭七紙,還是惡言刺激駱南逼駱軍現身,甚至冒認找人帶話進一步刺激駱南的事……所有這些她都沒有避諱,以致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用愛憎分明、目標明確來形容她。
而且,在唐宮案中,羅麗雖然一度被列為嫌疑人,但她一直表現得理直氣壯,不僅沒有凶徒的心虛,反而時刻露出受害人才有的委屈和憤怒。當然,他們後來知道這種底氣是因為陳棠棠。但羅列這些,不是要否認羅麗的受害者身份,而是想說明:她是那種不會,或者不屑隱藏情緒的人,如果真是她綁架的馮眠,不可能一點痕跡沒有。
但馮眠說得很肯定,她認識羅麗,除了撒謊,沒有認錯人的可能性。
可是,僅憑感覺就認定馮眠撒謊對她很不公平。而且,目前來說還看不到她有撒謊的必要。她確確實實是被綁架了,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明顯的受創痕跡。退一萬步講,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再早慧,也沒有折磨自己的必要。
而現場的汽水瓶和玩偶則表明凶手的確動過惻隱之心。
結合之前羅麗對薑豆豆的態度,這一點實在對她很不利。雖然陳進也是重點懷疑對象,但他那個人……實在是太過爛泥扶不上牆。犯罪也是需要本事的。不說別的,單是現場找不到指向陳進的證據這一點,就讓他的嫌疑降到很低了。沒有人會相信陳進有清洗現場、賊喊捉賊的頭腦和能力。何況如果是陳進,馮眠更沒有包庇他的理由。至少羅麗是馮耀陽的情人,而陳進隻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司機。
基於這些,羅浩決定讓馮眠親自見見羅麗。
如果羅麗是無辜的,至少馮眠看到躺在病床上重度昏迷的羅麗不會無動於衷。
馮眠的腳傷比較嚴重,再加上長期低攝入對原本就不怎麽好的身體的損耗,此次探視,她是坐在輪椅上被叢明晨推過去的。
馮眠很瘦,個子又小,坐進輪椅隻是癟癟的一小團,非常虛弱,就連過道裏來往的病人看到都會不自覺放輕腳步,生怕驚到她。但她自己臉上卻沒有那種弱氣,雖然臉色蒼白沒什麽血色,但眼神一直很硬,很冷,做什麽都很堅定的樣子。羅浩一看到她的這種眼神就覺得這麽安排的效果可能並不大。
果然,當馮眠透過icu病房的玻璃看到羅麗時,臉上並沒有太大波瀾。相反,她開始打量羅麗,視線一直從對方臉上掃到腳上,然後又折返,最終停在她纏著厚厚白紗布的肚子上——那是被駱軍刺傷的。之後羅麗便陷入昏迷,一直到現在。現在,隨著氣流穿過呼吸機濕化器時發出的咕嚕咕嚕聲,可以明顯看到羅麗胸口和腹部的起伏。她已經失去自主呼吸的能力,下一步還會失去什麽,誰也說不準。
“孩子還在。”羅浩看著馮眠說,“不知道她有沒有跟你說過,她懷孕了。”
聽到“孩子還在”四個字,馮眠臉上小小地錯愕了一下。但羅浩後半句並沒有引起她的更多反應,顯然她早知道羅麗懷孕。
“她有告訴你,孩子是誰的嗎?”羅浩追問。
“不是馮耀陽的嗎?”馮眠很自然地反問,抬頭看著羅浩。雖是問號結尾,但她臉上沒有期待羅浩回答的意思,看來是對自己的答案相當篤定。
而令叢明晨吃驚的,則是馮眠對馮耀陽的直呼其名,那畢竟是她父親。女兒直呼父親的名諱,這在叢明晨自己的經曆和認知中,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但不同於她的反應,一旁站著的曹紅卉並沒有提出異議,甚至連眉毛都沒皺一下,這讓叢明晨忍不住心生好奇:馮耀陽和馮眠這對父女的關係,到底是有多差?
羅浩繼續問馮眠:“羅麗有沒有說她為什麽綁你?難道真像曹女士說的,為了她肚裏孩子?”
馮眠收回視線,看回icu裏一言不發的羅麗,平靜道:“因為陳棠棠。”
她的聲音很平靜,平靜到幾乎有一絲落寞。羅浩拐了好幾道彎,才意識到,她可能是羨慕陳棠棠有這樣的母親。他看到過唐宮地下室裏那張陳棠棠的巨幅照片,占據了很大一塊牆麵,是打開地下室房門後映入眼簾的第一幅畫麵,任何人看了都會震撼,並感動於一位母親對死去女兒的思念。但馮眠沒有這樣的母親,她的母親在她懂事前就死了,而父親……又幾乎可算是沒有父親。她聲音裏的落寞可能就來自於這種比較:陳棠棠雖然死了,但遠比她幸福。
想通之後,羅浩迅速收起那種被感染的落寞情緒,繼續發問:“怎麽說?”
曹紅卉很明顯緊張了一下,她下意識地抬手,似乎是想要阻止馮眠開口,但意識到場合後便又不動聲色收了回去,握在另一隻手裏。
這些都被羅浩收入眼中。同時,他還注意到病房窗戶上倒映出的人影,也就是說,曹紅卉的小動作,馮眠也看得到。但她好像並沒受影響,直接讓律師幫她調轉輪椅,麵向羅浩說:“有一個變態,他隻喜歡還沒來過月經的小女孩,陳棠棠就是被他害死的。”
“你是說駱軍?”叢明晨插話。
馮眠轉頭看看叢明晨,不置可否,然後視線落到曹紅卉臉上——曹紅卉在笑,不合時宜的笑,足以說明她正緊張到失控。
叢明晨追問:“陳棠棠是被駱軍害死的,跟你有什麽關係,羅麗為什麽要綁你?”
馮眠沒有理叢明晨,而是又轉回看著羅浩,認真道:“十四號那天晚上,我在唐宮,那個變態也在,”她臉上生出一層厭惡,講述也隨之停頓,手指在輪椅扶手上狠摳了幾下,才又恢複鎮定,繼續說道,“但他沒碰我。”
“為什麽?”叢明晨驚訝出聲。
馮眠隻說了四個字:“月經初潮。”然後自己搖動輪椅麵向羅麗,隻把後背留給羅浩他們。她的後背大半都被輪椅擋住,隻有腦袋留在外麵,頭發長了很多,依舊是不安分地翹起,疊上icu裏平躺的羅麗的身影,橫平豎直,非常硌澀。
這兩個人的性格都不是圓滑的那種,跟曹紅卉剛好相反,她們身上的棱角畢現,而且從不想著隱藏。曹紅卉很羨慕,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她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叢明晨還在詫異,羅浩已經開始捋邏輯:“你的意思是,因為凶手強迫過陳棠棠卻放了你,所以羅麗遷怒於你,故意綁你泄憤?”
馮眠默認。
羅浩不做判斷,繼續問:“綁了你之後,她有沒有對你做別的?我的意思是,除了把你關在那間地下室,食物和水都不太充足外,她有沒有對你使用過暴力?”
考慮到有律師在場,羅浩盡量用最溫和的詞匯表達他的意思,以免被對方抓住把柄,上綱上線。對方律師領會到他的用意,不自覺會心一笑,無聲回應。曹紅卉此時表情略有放鬆,但也一直盯著馮眠的反應,對她的回答表現出壓抑不住的期待。
隻有馮眠本人沒什麽話,略微搖頭,算作回答。
“那麽,我還有一個問題,”見馮眠的回答跟自己之前的預料沒有出入,羅浩語速放緩,聲音也變得低沉,“我們在地下室裏發現了你最喜歡的那種汽水的空瓶,現場還有一隻黑貓玩偶……”
聽到這句,曹紅卉和律師都有些詫異,顯然之前並沒聽馮眠提過。
羅浩不管他們,繼續盯著馮眠問:“這些是你跟她要的,還是羅麗她主動買給你……”
“羅警官!”律師出聲打斷他,“請你注意,我當事人才十五歲,還沒有成年。身為警察,我認為你讓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做這種判斷極不合適!對於一個身心剛剛遭受重創、很可能罹患pstd的受害人來說,你的這個問題會對她的心理造成不利導引,作為馮眠的律師,我希望你能收回!”
律師的意思是:羅浩的問題,有引導馮眠顧念綁匪恩情的可能性。在惡性劫持案件中,麵對人身安全遭受的重大威脅,受害人會陷入極大的恐懼,當這種恐懼積累到突破人能承受的底線,其內源的安全感就會被徹底摧毀,從而轉向劫持者尋求依賴,恐懼也相應轉化為對劫持者的感激甚至感情,以支撐他繼續活下去。
這種心理,就是俗稱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馮眠在唐宮地下室被困了一個月,那一個月裏發生了什麽,除了綁匪和她自己,沒人知道。她是不是已經產生了這種心理,也很難說。在這種情況下,羅浩問出這種問題,很容易讓馮眠回憶起綁匪對她的“好”,從而會對她的心理健康產生惡性引導。
這就是律師的意思。
既然被指出,就意味著馮眠不用再回答這個問題。但出人意料的是,馮眠沒有回應律師的維護,反而直接回答羅浩說:“是我要的。”
眾人都很錯愕,既錯愕於馮眠的坦白,也錯愕於她的手段。畢竟在眾人的印象裏,羅麗並不是那麽好擺布的人。
對此,叢明晨率先發出疑問:“你要她就給?沒這麽簡單吧?”
這種別扭感可能來自於羅麗的性格。
她很清高,不像曹紅卉竭力避開所有指控,身在漩渦最中心的羅麗反而從不避諱。無論是去唐宮給薑豆豆燒頭七紙,還是惡言刺激駱南逼駱軍現身,甚至冒認找人帶話進一步刺激駱南的事……所有這些她都沒有避諱,以致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用愛憎分明、目標明確來形容她。
而且,在唐宮案中,羅麗雖然一度被列為嫌疑人,但她一直表現得理直氣壯,不僅沒有凶徒的心虛,反而時刻露出受害人才有的委屈和憤怒。當然,他們後來知道這種底氣是因為陳棠棠。但羅列這些,不是要否認羅麗的受害者身份,而是想說明:她是那種不會,或者不屑隱藏情緒的人,如果真是她綁架的馮眠,不可能一點痕跡沒有。
但馮眠說得很肯定,她認識羅麗,除了撒謊,沒有認錯人的可能性。
可是,僅憑感覺就認定馮眠撒謊對她很不公平。而且,目前來說還看不到她有撒謊的必要。她確確實實是被綁架了,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明顯的受創痕跡。退一萬步講,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再早慧,也沒有折磨自己的必要。
而現場的汽水瓶和玩偶則表明凶手的確動過惻隱之心。
結合之前羅麗對薑豆豆的態度,這一點實在對她很不利。雖然陳進也是重點懷疑對象,但他那個人……實在是太過爛泥扶不上牆。犯罪也是需要本事的。不說別的,單是現場找不到指向陳進的證據這一點,就讓他的嫌疑降到很低了。沒有人會相信陳進有清洗現場、賊喊捉賊的頭腦和能力。何況如果是陳進,馮眠更沒有包庇他的理由。至少羅麗是馮耀陽的情人,而陳進隻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司機。
基於這些,羅浩決定讓馮眠親自見見羅麗。
如果羅麗是無辜的,至少馮眠看到躺在病床上重度昏迷的羅麗不會無動於衷。
馮眠的腳傷比較嚴重,再加上長期低攝入對原本就不怎麽好的身體的損耗,此次探視,她是坐在輪椅上被叢明晨推過去的。
馮眠很瘦,個子又小,坐進輪椅隻是癟癟的一小團,非常虛弱,就連過道裏來往的病人看到都會不自覺放輕腳步,生怕驚到她。但她自己臉上卻沒有那種弱氣,雖然臉色蒼白沒什麽血色,但眼神一直很硬,很冷,做什麽都很堅定的樣子。羅浩一看到她的這種眼神就覺得這麽安排的效果可能並不大。
果然,當馮眠透過icu病房的玻璃看到羅麗時,臉上並沒有太大波瀾。相反,她開始打量羅麗,視線一直從對方臉上掃到腳上,然後又折返,最終停在她纏著厚厚白紗布的肚子上——那是被駱軍刺傷的。之後羅麗便陷入昏迷,一直到現在。現在,隨著氣流穿過呼吸機濕化器時發出的咕嚕咕嚕聲,可以明顯看到羅麗胸口和腹部的起伏。她已經失去自主呼吸的能力,下一步還會失去什麽,誰也說不準。
“孩子還在。”羅浩看著馮眠說,“不知道她有沒有跟你說過,她懷孕了。”
聽到“孩子還在”四個字,馮眠臉上小小地錯愕了一下。但羅浩後半句並沒有引起她的更多反應,顯然她早知道羅麗懷孕。
“她有告訴你,孩子是誰的嗎?”羅浩追問。
“不是馮耀陽的嗎?”馮眠很自然地反問,抬頭看著羅浩。雖是問號結尾,但她臉上沒有期待羅浩回答的意思,看來是對自己的答案相當篤定。
而令叢明晨吃驚的,則是馮眠對馮耀陽的直呼其名,那畢竟是她父親。女兒直呼父親的名諱,這在叢明晨自己的經曆和認知中,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但不同於她的反應,一旁站著的曹紅卉並沒有提出異議,甚至連眉毛都沒皺一下,這讓叢明晨忍不住心生好奇:馮耀陽和馮眠這對父女的關係,到底是有多差?
羅浩繼續問馮眠:“羅麗有沒有說她為什麽綁你?難道真像曹女士說的,為了她肚裏孩子?”
馮眠收回視線,看回icu裏一言不發的羅麗,平靜道:“因為陳棠棠。”
她的聲音很平靜,平靜到幾乎有一絲落寞。羅浩拐了好幾道彎,才意識到,她可能是羨慕陳棠棠有這樣的母親。他看到過唐宮地下室裏那張陳棠棠的巨幅照片,占據了很大一塊牆麵,是打開地下室房門後映入眼簾的第一幅畫麵,任何人看了都會震撼,並感動於一位母親對死去女兒的思念。但馮眠沒有這樣的母親,她的母親在她懂事前就死了,而父親……又幾乎可算是沒有父親。她聲音裏的落寞可能就來自於這種比較:陳棠棠雖然死了,但遠比她幸福。
想通之後,羅浩迅速收起那種被感染的落寞情緒,繼續發問:“怎麽說?”
曹紅卉很明顯緊張了一下,她下意識地抬手,似乎是想要阻止馮眠開口,但意識到場合後便又不動聲色收了回去,握在另一隻手裏。
這些都被羅浩收入眼中。同時,他還注意到病房窗戶上倒映出的人影,也就是說,曹紅卉的小動作,馮眠也看得到。但她好像並沒受影響,直接讓律師幫她調轉輪椅,麵向羅浩說:“有一個變態,他隻喜歡還沒來過月經的小女孩,陳棠棠就是被他害死的。”
“你是說駱軍?”叢明晨插話。
馮眠轉頭看看叢明晨,不置可否,然後視線落到曹紅卉臉上——曹紅卉在笑,不合時宜的笑,足以說明她正緊張到失控。
叢明晨追問:“陳棠棠是被駱軍害死的,跟你有什麽關係,羅麗為什麽要綁你?”
馮眠沒有理叢明晨,而是又轉回看著羅浩,認真道:“十四號那天晚上,我在唐宮,那個變態也在,”她臉上生出一層厭惡,講述也隨之停頓,手指在輪椅扶手上狠摳了幾下,才又恢複鎮定,繼續說道,“但他沒碰我。”
“為什麽?”叢明晨驚訝出聲。
馮眠隻說了四個字:“月經初潮。”然後自己搖動輪椅麵向羅麗,隻把後背留給羅浩他們。她的後背大半都被輪椅擋住,隻有腦袋留在外麵,頭發長了很多,依舊是不安分地翹起,疊上icu裏平躺的羅麗的身影,橫平豎直,非常硌澀。
這兩個人的性格都不是圓滑的那種,跟曹紅卉剛好相反,她們身上的棱角畢現,而且從不想著隱藏。曹紅卉很羨慕,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她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叢明晨還在詫異,羅浩已經開始捋邏輯:“你的意思是,因為凶手強迫過陳棠棠卻放了你,所以羅麗遷怒於你,故意綁你泄憤?”
馮眠默認。
羅浩不做判斷,繼續問:“綁了你之後,她有沒有對你做別的?我的意思是,除了把你關在那間地下室,食物和水都不太充足外,她有沒有對你使用過暴力?”
考慮到有律師在場,羅浩盡量用最溫和的詞匯表達他的意思,以免被對方抓住把柄,上綱上線。對方律師領會到他的用意,不自覺會心一笑,無聲回應。曹紅卉此時表情略有放鬆,但也一直盯著馮眠的反應,對她的回答表現出壓抑不住的期待。
隻有馮眠本人沒什麽話,略微搖頭,算作回答。
“那麽,我還有一個問題,”見馮眠的回答跟自己之前的預料沒有出入,羅浩語速放緩,聲音也變得低沉,“我們在地下室裏發現了你最喜歡的那種汽水的空瓶,現場還有一隻黑貓玩偶……”
聽到這句,曹紅卉和律師都有些詫異,顯然之前並沒聽馮眠提過。
羅浩不管他們,繼續盯著馮眠問:“這些是你跟她要的,還是羅麗她主動買給你……”
“羅警官!”律師出聲打斷他,“請你注意,我當事人才十五歲,還沒有成年。身為警察,我認為你讓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做這種判斷極不合適!對於一個身心剛剛遭受重創、很可能罹患pstd的受害人來說,你的這個問題會對她的心理造成不利導引,作為馮眠的律師,我希望你能收回!”
律師的意思是:羅浩的問題,有引導馮眠顧念綁匪恩情的可能性。在惡性劫持案件中,麵對人身安全遭受的重大威脅,受害人會陷入極大的恐懼,當這種恐懼積累到突破人能承受的底線,其內源的安全感就會被徹底摧毀,從而轉向劫持者尋求依賴,恐懼也相應轉化為對劫持者的感激甚至感情,以支撐他繼續活下去。
這種心理,就是俗稱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馮眠在唐宮地下室被困了一個月,那一個月裏發生了什麽,除了綁匪和她自己,沒人知道。她是不是已經產生了這種心理,也很難說。在這種情況下,羅浩問出這種問題,很容易讓馮眠回憶起綁匪對她的“好”,從而會對她的心理健康產生惡性引導。
這就是律師的意思。
既然被指出,就意味著馮眠不用再回答這個問題。但出人意料的是,馮眠沒有回應律師的維護,反而直接回答羅浩說:“是我要的。”
眾人都很錯愕,既錯愕於馮眠的坦白,也錯愕於她的手段。畢竟在眾人的印象裏,羅麗並不是那麽好擺布的人。
對此,叢明晨率先發出疑問:“你要她就給?沒這麽簡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