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航山長聊了一會兒學院的基本情況,季開遠走進一間教社,夫子正在堂上講《道德經》。季開遠攜白不易進入,在後排盤腿而坐。
“老子《道德經》之精髓,在於三皇之道,錨定天地而亙古不變,使國家長治久安、重歸玄同之唯一、必然之選擇。”
有學子問道:“何為三皇之道?”
“伏羲氏創陰陽四象八卦,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是為三皇之道。道者,萬物之奧也。順道者昌,逆道者亡。”
那學子接著問:“何為順道?”
夫子答道:“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這時,鄭闊站起來問道:“聖人教我為民請命,敢為天下先,緣何又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子答道:“老子所言不敢為天下先絕非保守退縮之義,乃不與人爭名、與民爭利之義。”
鄭闊答道:“大爭之世,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必得有敢為天下先之人。而太平盛世,人人得以安居樂業,方可如老子所言,不敢為天下先,故此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彩!”坐在後排的季開遠不由得撫掌喝彩:“敢問這位郎君,大爭之世如何為天下先?太平盛世如何不為天下先?”
“大爭之世,為民請命,為民爭利,是為天下先。太平盛世,不與民爭名,不與民爭利,不為天下先也。”
話音剛落,鍾聲響起,書院下學了。季開遠便邀請鄭闊休沐日入府再論,鄭闊欣然應允。
天漸漸熱了起來,湖邊的樹蔭下,扶疏正在監督扶桑背《千字文》。
“束帶矜莊,徘徊瞻眺。孤陋寡聞,愚蒙等誚。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扶桑晃著腦袋背完最後一句,解脫了似的,可憐兮兮地說道:“阿姐,我背完了,可以去看螞蟻搬家了嗎?”
扶桑心裏也很絕望,明明阿爺阿娘說自己還小,不需要背這麽多,偏偏阿姐天天逼著他背,背不完不讓玩。
“螞蟻家裏東西多,一時半會兒也搬不完,我們一會兒再去看。我們再去給阿爺背一遍好不好?”說著,拉著扶桑的手往季開遠的書房走去。
還沒進門,扶疏就在外麵喊:“阿爺阿爺,我教扶桑背的《千字文》他全會背啦!”說著,推開門走了進去。
進了門才發現,書房裏還有外男,正和父親對坐清談。見扶疏扶桑闖了進來,兩人皆是一愣。扶疏站在門口,尷尬地不知道進去還是退出來。這時,跟在後麵的扶桑才邁著小短腿跟上來,看阿姐站在門口不動,推了推阿姐:“阿姐,走啊,你堵住門了!”
季開遠笑著說道:“小兒女年幼無狀,寬之勿要見怪!”
扶疏見阿爺並沒有讓自己回避的意思,隻能向這位年輕的郎君行了禮,忽又覺得這位郎君好生麵熟,似是在哪裏見過。正待回憶,年輕郎君開口了。
“適才聽聞貴公子小小年紀已會背《千字文》,小小年紀如此,有其父其姐之風,果然是家學淵源啊!”
扶桑聽到這位哥哥誇獎自己,像個小大人一樣行了個禮,道:“阿兄謬讚了,扶桑不敢當,阿兄在賽事會上作的詩才是真才華!”
扶疏這才想起來,原來是賽事會上的那位作詩如畫的學子,那天似乎也是聽到別人叫他寬之的。
“老子《道德經》之精髓,在於三皇之道,錨定天地而亙古不變,使國家長治久安、重歸玄同之唯一、必然之選擇。”
有學子問道:“何為三皇之道?”
“伏羲氏創陰陽四象八卦,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是為三皇之道。道者,萬物之奧也。順道者昌,逆道者亡。”
那學子接著問:“何為順道?”
夫子答道:“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這時,鄭闊站起來問道:“聖人教我為民請命,敢為天下先,緣何又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子答道:“老子所言不敢為天下先絕非保守退縮之義,乃不與人爭名、與民爭利之義。”
鄭闊答道:“大爭之世,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必得有敢為天下先之人。而太平盛世,人人得以安居樂業,方可如老子所言,不敢為天下先,故此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彩!”坐在後排的季開遠不由得撫掌喝彩:“敢問這位郎君,大爭之世如何為天下先?太平盛世如何不為天下先?”
“大爭之世,為民請命,為民爭利,是為天下先。太平盛世,不與民爭名,不與民爭利,不為天下先也。”
話音剛落,鍾聲響起,書院下學了。季開遠便邀請鄭闊休沐日入府再論,鄭闊欣然應允。
天漸漸熱了起來,湖邊的樹蔭下,扶疏正在監督扶桑背《千字文》。
“束帶矜莊,徘徊瞻眺。孤陋寡聞,愚蒙等誚。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扶桑晃著腦袋背完最後一句,解脫了似的,可憐兮兮地說道:“阿姐,我背完了,可以去看螞蟻搬家了嗎?”
扶桑心裏也很絕望,明明阿爺阿娘說自己還小,不需要背這麽多,偏偏阿姐天天逼著他背,背不完不讓玩。
“螞蟻家裏東西多,一時半會兒也搬不完,我們一會兒再去看。我們再去給阿爺背一遍好不好?”說著,拉著扶桑的手往季開遠的書房走去。
還沒進門,扶疏就在外麵喊:“阿爺阿爺,我教扶桑背的《千字文》他全會背啦!”說著,推開門走了進去。
進了門才發現,書房裏還有外男,正和父親對坐清談。見扶疏扶桑闖了進來,兩人皆是一愣。扶疏站在門口,尷尬地不知道進去還是退出來。這時,跟在後麵的扶桑才邁著小短腿跟上來,看阿姐站在門口不動,推了推阿姐:“阿姐,走啊,你堵住門了!”
季開遠笑著說道:“小兒女年幼無狀,寬之勿要見怪!”
扶疏見阿爺並沒有讓自己回避的意思,隻能向這位年輕的郎君行了禮,忽又覺得這位郎君好生麵熟,似是在哪裏見過。正待回憶,年輕郎君開口了。
“適才聽聞貴公子小小年紀已會背《千字文》,小小年紀如此,有其父其姐之風,果然是家學淵源啊!”
扶桑聽到這位哥哥誇獎自己,像個小大人一樣行了個禮,道:“阿兄謬讚了,扶桑不敢當,阿兄在賽事會上作的詩才是真才華!”
扶疏這才想起來,原來是賽事會上的那位作詩如畫的學子,那天似乎也是聽到別人叫他寬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