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明宣在太子妃跟前說的那一番話傳的沸沸揚揚,讓太子妃大怒,她之所以沒避開明宣,也是想著讓明宣知道一些事情,免得以後被坑了,可誰知這次被坑的是她。
太子妃雷厲風行的把自己身邊的人發作了一番,凡是有問題的都送到了慎刑司,那個把明宣說的話傳出去的小太監也查了出來,讓太子妃十分惱怒的是,這個小太監是王府裏的舊人,據小太監招認的,早好幾年前,他就奉徐側妃為主。
好在這個小太監地位低,接觸不到明宣和太子妃這個地位,而太子妃沒想到自己顧念著王府舊人,把看似老實的小太監提拔起來以後,竟反被咬了手。
這件事給了太子妃不小打擊,也讓她的心思開始關注起了安靜了多年的後院。
太子妃不過是因為初初進宮,一時隻顧著宮中事務,沒注意到東宮後院幾個妾侍的不對,但眼下把目光放過來以後,就算是差點鑽了空子的徐側妃,也不是太子妃的對手。
太子妃首先向建元帝與太子請罪,說自己沒有盡好東宮主母的職責,請求建元帝收回管理宮務的權力以及鳳印。
建元帝與太子自然不肯,他們當然知道這是太子妃遭人算計,就算是建元帝,對太子妃沒有管好東宮內眷的事情有些不滿,但也清楚,這個太子妃可比前頭被廢的那個要好得多,宮中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
因此建元帝對那個鬧出亂子的徐側妃更是不喜,建元帝甚至也腦洞大開,懷疑是不是自己後宮哪個不安分的,聯合那徐側妃故意設計太子妃,以奪取宮權,鑒於此,建元帝更是不可能收回宮權。
建元帝下旨安撫了太子妃,賜下了諸多賞賜,還讚太子妃乃內外命婦典範。
太子妃在和徒顯謙說起此事的時候,也心有餘悸,道:“這次妾身倒是多虧了明宣了,還好父皇沒有怪罪,否則妾身真的無言見您與明宣了!”
徒顯謙安撫道:“不必這麽說,我和明宣都不會怪罪你,隻能說這次疏忽大意了!”
太子妃見徒顯謙沒有怪罪自己,心中鬆了一口氣,但對此事的始作俑者徐氏,真是厭惡到了極點。
想到徐氏,太子妃毫不諱言,道:“殿下,妾身想放一些到了年紀的宮女出宮,為父皇祈福,徐氏那邊的奴才伺候的也不成樣子,妾身也想一道放出去!”
徒顯謙不意外太子妃殺伐果斷的模樣,這皇宮之中的危險更為致命,若是不解決,誰知道會不會有一天重演。
而且太子妃顯然是想斬斷徐氏在宮中的臂膀。且徐氏也觸及到了自己的底線,徒顯謙點了點頭,道:“這些你自己做決定就好,徐氏那邊,也不用顧忌。”
徒顯謙不太相信徐氏有這般頭腦,狠狠地算計了明宣與太子妃一把,但這次未免太過巧合,又在太子妃身邊抓到了徐氏的人手,不管是徐氏真的是幕後黑手,還是說有人借著她的手針對太子妃與明宣,徐氏都不無辜,這般情況下,讓徒顯謙因為與徐氏之間的那點情分放過她,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太子妃見徒顯謙對徐氏並無留有情意,心中也鬆了口氣,雖說當年徐氏之所以被提為府裏唯一的側妃,隻是因為諸多巧合,太子對徐氏並無什麽另眼相看之意,但是這麽多年下來,太子對待徐氏未嚐沒有情分,太子妃並不希望徒顯謙真的對徐氏手下留情。
得了徒顯謙的允許,太子妃開始針對徐氏,順帶清理東宮,之前太子妃隻把自己身邊的人清理了一遍,這下已經擴及到幾乎東宮所有人,一時間東宮人人自危。
太子的諸多妾侍們,包括已經被禁足的徐氏,都不禁回憶起了當初太子妃剛進七王府時的雷霆手段,若非後來因為世子的緣故,太子妃才變成如今賢良的模樣,可這不代表太子妃真的改了性子,這次顯然把太子妃的本性都暴露了出來。
太子妃這次收獲著實不小,不過這並不能讓太子妃多高興,隻能證明她往日的疏忽。
建元帝這邊也耳聞兒媳發威的事情,各方勢力受損的人都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他耳邊,他想不知道都不行,可建元帝並不覺得兒媳婦做的哪裏不對,有前頭那個裝作溫良大氣,賢良淑德的廢太子妃對比,如今這個兒媳手段淩厲些,倒也顯得能幹許多,好歹是未來的皇後呢,總不能學前頭那個,試圖讓各方都滿意,這根本不可能,連他這個皇帝都做不到,還不如太子妃這般,恩威並施。
建元帝打定主意支持兒媳的行為,順帶著想到如今皇宮裏,自從廢太子逼宮被廢以後,各路牛鬼蛇神都冒出來了,想了想,建元帝便下了一個命令。
太子妃這邊剛把東宮有問題的人梳理了一遍,該放出宮去的放出宮去,該送慎刑司的送慎刑司。可是沒想到這邊還沒忙完,建元帝那邊竟然又托付了她一件事,把皇宮內各個宮室裏,到了年紀或者有問題的人都給放出宮去,用太子妃先前為他祈福的名義就可以。
這下可把太子妃嚇了一跳,要知道她雖然拿到了鳳印,可名不正言不順,太子妃根本不敢動用鳳印,隻在一些無關痛癢的地方動作,更別說插手建元帝後宮的事情了,可這次建元帝明言下旨,讓太子妃這麽做,無疑是把皇後的權力提前放給了太子妃。
且不說太子妃誠惶誠恐,找太子商議對策,隨著建元帝這個旨意傳開來,皇宮之中,尤其是建元帝的後妃們,生育皇子的眾位妃嬪來說,這個旨意無疑是晴天霹靂。
要知道就是當年備受寵愛的廢太子,他的廢太子妃也沒有插手過建元帝的後宮,且不說當年的廢太子妃究竟有沒有這樣的野心,但她根本不可能這麽做。因為根本沒有這樣的例子,讓兒媳插手長輩後宮的!
這下不隻是東宮相關人士議論紛紛了,京城各大家族都把這件事當做了一個信號,皇帝徹底放權給太子的信號。
有人欣喜若狂,有人心中驚恐,也有人無關痛癢,這是這段時日內,京城之中的眾生相。
太子妃雷厲風行的把自己身邊的人發作了一番,凡是有問題的都送到了慎刑司,那個把明宣說的話傳出去的小太監也查了出來,讓太子妃十分惱怒的是,這個小太監是王府裏的舊人,據小太監招認的,早好幾年前,他就奉徐側妃為主。
好在這個小太監地位低,接觸不到明宣和太子妃這個地位,而太子妃沒想到自己顧念著王府舊人,把看似老實的小太監提拔起來以後,竟反被咬了手。
這件事給了太子妃不小打擊,也讓她的心思開始關注起了安靜了多年的後院。
太子妃不過是因為初初進宮,一時隻顧著宮中事務,沒注意到東宮後院幾個妾侍的不對,但眼下把目光放過來以後,就算是差點鑽了空子的徐側妃,也不是太子妃的對手。
太子妃首先向建元帝與太子請罪,說自己沒有盡好東宮主母的職責,請求建元帝收回管理宮務的權力以及鳳印。
建元帝與太子自然不肯,他們當然知道這是太子妃遭人算計,就算是建元帝,對太子妃沒有管好東宮內眷的事情有些不滿,但也清楚,這個太子妃可比前頭被廢的那個要好得多,宮中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
因此建元帝對那個鬧出亂子的徐側妃更是不喜,建元帝甚至也腦洞大開,懷疑是不是自己後宮哪個不安分的,聯合那徐側妃故意設計太子妃,以奪取宮權,鑒於此,建元帝更是不可能收回宮權。
建元帝下旨安撫了太子妃,賜下了諸多賞賜,還讚太子妃乃內外命婦典範。
太子妃在和徒顯謙說起此事的時候,也心有餘悸,道:“這次妾身倒是多虧了明宣了,還好父皇沒有怪罪,否則妾身真的無言見您與明宣了!”
徒顯謙安撫道:“不必這麽說,我和明宣都不會怪罪你,隻能說這次疏忽大意了!”
太子妃見徒顯謙沒有怪罪自己,心中鬆了一口氣,但對此事的始作俑者徐氏,真是厭惡到了極點。
想到徐氏,太子妃毫不諱言,道:“殿下,妾身想放一些到了年紀的宮女出宮,為父皇祈福,徐氏那邊的奴才伺候的也不成樣子,妾身也想一道放出去!”
徒顯謙不意外太子妃殺伐果斷的模樣,這皇宮之中的危險更為致命,若是不解決,誰知道會不會有一天重演。
而且太子妃顯然是想斬斷徐氏在宮中的臂膀。且徐氏也觸及到了自己的底線,徒顯謙點了點頭,道:“這些你自己做決定就好,徐氏那邊,也不用顧忌。”
徒顯謙不太相信徐氏有這般頭腦,狠狠地算計了明宣與太子妃一把,但這次未免太過巧合,又在太子妃身邊抓到了徐氏的人手,不管是徐氏真的是幕後黑手,還是說有人借著她的手針對太子妃與明宣,徐氏都不無辜,這般情況下,讓徒顯謙因為與徐氏之間的那點情分放過她,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太子妃見徒顯謙對徐氏並無留有情意,心中也鬆了口氣,雖說當年徐氏之所以被提為府裏唯一的側妃,隻是因為諸多巧合,太子對徐氏並無什麽另眼相看之意,但是這麽多年下來,太子對待徐氏未嚐沒有情分,太子妃並不希望徒顯謙真的對徐氏手下留情。
得了徒顯謙的允許,太子妃開始針對徐氏,順帶清理東宮,之前太子妃隻把自己身邊的人清理了一遍,這下已經擴及到幾乎東宮所有人,一時間東宮人人自危。
太子的諸多妾侍們,包括已經被禁足的徐氏,都不禁回憶起了當初太子妃剛進七王府時的雷霆手段,若非後來因為世子的緣故,太子妃才變成如今賢良的模樣,可這不代表太子妃真的改了性子,這次顯然把太子妃的本性都暴露了出來。
太子妃這次收獲著實不小,不過這並不能讓太子妃多高興,隻能證明她往日的疏忽。
建元帝這邊也耳聞兒媳發威的事情,各方勢力受損的人都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他耳邊,他想不知道都不行,可建元帝並不覺得兒媳婦做的哪裏不對,有前頭那個裝作溫良大氣,賢良淑德的廢太子妃對比,如今這個兒媳手段淩厲些,倒也顯得能幹許多,好歹是未來的皇後呢,總不能學前頭那個,試圖讓各方都滿意,這根本不可能,連他這個皇帝都做不到,還不如太子妃這般,恩威並施。
建元帝打定主意支持兒媳的行為,順帶著想到如今皇宮裏,自從廢太子逼宮被廢以後,各路牛鬼蛇神都冒出來了,想了想,建元帝便下了一個命令。
太子妃這邊剛把東宮有問題的人梳理了一遍,該放出宮去的放出宮去,該送慎刑司的送慎刑司。可是沒想到這邊還沒忙完,建元帝那邊竟然又托付了她一件事,把皇宮內各個宮室裏,到了年紀或者有問題的人都給放出宮去,用太子妃先前為他祈福的名義就可以。
這下可把太子妃嚇了一跳,要知道她雖然拿到了鳳印,可名不正言不順,太子妃根本不敢動用鳳印,隻在一些無關痛癢的地方動作,更別說插手建元帝後宮的事情了,可這次建元帝明言下旨,讓太子妃這麽做,無疑是把皇後的權力提前放給了太子妃。
且不說太子妃誠惶誠恐,找太子商議對策,隨著建元帝這個旨意傳開來,皇宮之中,尤其是建元帝的後妃們,生育皇子的眾位妃嬪來說,這個旨意無疑是晴天霹靂。
要知道就是當年備受寵愛的廢太子,他的廢太子妃也沒有插手過建元帝的後宮,且不說當年的廢太子妃究竟有沒有這樣的野心,但她根本不可能這麽做。因為根本沒有這樣的例子,讓兒媳插手長輩後宮的!
這下不隻是東宮相關人士議論紛紛了,京城各大家族都把這件事當做了一個信號,皇帝徹底放權給太子的信號。
有人欣喜若狂,有人心中驚恐,也有人無關痛癢,這是這段時日內,京城之中的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