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後眨了眨幹澀疲憊的眼睛,緩緩扭頭望著不遠處的荊王澗,那道清淺冰冷的水拚著最後的力氣在安靜的流淌,打算洗刷掉那些途經它又被塵封住的曆史。她也不懂,怎麽突然就忍不住,差點把該講的不該講的一股腦全講出來了。
這不是素日的她,提起不願提起的過往,一瞬間好似變成了別人。
戛然的沉寂令楊太後也顯得不再那麽從容不迫,她略帶尷尬的淺笑,試圖把話轉回到趙元儼那頭,以壓製著方才的心情:“孟王縱使認為章獻虧欠了他,認為官家從他手中奪走了皇位,然活到今時今日,他也不能,亦不該奢求更多了。官家心裏應該也清楚,那些願意聽他話的老臣亦同樣了解,不論忍住怒氣還是阿諛歸順,讓他做個持權的宗室,對誰都是最好的結果。”
楊太後頓了頓,又拋出一句:“人要是認不清自己的分量,把這一池水添太多太滿,不小心就溺斃的時候,就沒人敢往裏跳了。”
祖筠聽出這話,多少有幾分自嘲的意味。她默默點頭,其實祖筠思考不明白,她很想知道老臣們懂得的事,趙元儼懂不懂,若一切如楊太後所言,那二人之間的互通已是最好的做法,元儼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呢?但她不敢繼續多問,唯恐再勾起楊太後的回憶。
主仆兩個慢步到了延春殿附近,恰好瞅見先前辛夷躲藏用的那口古井。
祖筠遵楊太後的命,從井底把木桶提了上來,往裏一看,居然沒有多少水。她不禁有些擔心,楊太後倒是恢複了鎮定,伸出手往桶底一摸,是濕的,可見還不至於幹涸了。
“還真有些涼,難為那個孩子夜裏要鑽到井裏去。”話雖如此,從楊太後的臉上也瞧不出是否真的憐惜,“也多虧官家心慈沒有聲張,否則一旦查起來,免不了治她的罪。”
祖筠邊幫她擦幹淨手,邊察言觀色的柔聲道:“娘娘還是惦記官家的好。”
楊太後淡淡一笑:“說不惦記是假的,到底在老身膝下承歡二十載。那日連婕妤喪子,瞧見他趕來時的悲戚之態,心裏對他仍懷有幼年的憐憫。有時覺得他不是孩子了,該以帝王相待,又心疼他才從章獻的庇蔭下探出頭;若當真以童子待之,他卻早已長成了羽翼。”
語畢,她輕輕一推,把木桶丟回了井底。夾雜著水聲的回音從井底傳出,沉悶且厚重,同她臉上的笑容一般無二。
祖筠的目光追隨著木桶的痕跡墜下去,好奇道:“隻是到如今也不清楚,究竟是何人壞了娘娘的謀劃。”
楊太後斂眉凝目,沒有作答,略帶疑慮的開始邁步朝著金水河流入後苑的水門走去,那邊挨著金明池,再往西就到了瓊林苑。
沒多遠,祖筠看著前方已經心領神會,低聲驚道:“娘娘莫非以為是那二位?”
祖筠口中的‘二位’,是先帝尚在人世的嬪禦中叫得出名字的兩個,一為法號“悟真大師”的杜氏,一為充媛沈氏。
楊太後垂著眼皮,她也說不清對或不對。倒是祖筠做了一番猜測:“二位娘娘已經入洞真宮與崇真寺修行多年,按理不會管後宮朝中事,不過硬要說,奴婢以為杜娘娘是因觸犯了先帝的銷金禁令1而被罰入洞真宮的,最不大可能還有幹係。”
楊太後聞言嗤了一聲:“外人都以為如是,可杜氏乃昭憲太後的親侄女,太宗的表妹,亦即先帝的表姑,縱然結了親,中間也差著輩。為著一道銷金禁令將其打入洞真宮,已讓宗室十分不滿,為著安撫他們,先帝常令杜氏回宮相聚。況且,杜氏也算有些姿色手腕,否則人在道觀,還怎會與先帝育有的衛國長公主?”
“更何況,她生下來的雖隻是公主,卻也是先帝僅有的活下來了的女兒,又是與官家同年出生....”楊太後雙眼無神,嘴角卻勾起一抹冷意,“孕時未知男女,要不是始終在洞真宮修行,看似無爭無搶,她怎麽能生的那麽平穩?”
楊太後說著杜氏的來由,自己的眼眶竟有些微微泛紅,卻還是笑道:“衛國長公主一出生,分明先帝喜愛的不行,杜氏也硬是將她接到洞真宮陪自己一同做了坤道。你說脫離了錦衣玉食,公主在宮外卻養的極好,平安至今,不似她別的兄妹一般短命。如此想來,以為杜氏早有籌謀,一切為著躲避章獻的迫害,也絕非說不過去。”
祖筠知道這又不曉得怎麽觸及了她的心緒,趕忙轉個話茬:“這般想來,杜娘娘的心思網羅的才是縝密。”
楊太後搖搖頭:“要真的論曲以保身,沈充媛也不遑多讓。當時章穆皇後崩逝多年,長秋虛位,先帝總也不立新後,天下皆在傳她會入主中宮,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後位久懸並非為了等她。”
“奴婢雖愚鈍,入宮也晚,但仍清楚先帝自始至終隻想立章獻娘娘為後,以娘娘們的高位,必然比奴婢還要明白。”祖筠附和道。
二人說著話,已經走的頗遠,回首觀香石泉山,已經被別的殿宇遮擋住了。前頭金水河還沒有盡頭,倒是先拐到了翔鸞閣附近,天地餘青,崇樓蔽影,又是一段陰沉的路。祖筠將手中的玄色銀線繡鶴霞帔展開,意欲替她添衣。
楊太後擺擺手道:“天幹,絲毫不覺冷。”
她今兒個好像心情不錯,說得興起,還接著方才的話繼續:“你明白,她明白,但就那群老東西不明白。他們以章獻身世不足坐椒房為由,硬推沈充媛為繼任,群起逼迫先帝。可先帝不似如今才正式接管皇權的官家,他已經執掌大位多年,縱然不敢全然無視這般老臣,亦可以選擇充耳不聞,將後位空出來,誰也別想上。”
“這可苦了沈娘娘。”祖筠毫無波瀾的替沈氏抱怨,“前朝之事,必然會令沈娘娘在後宮成為章獻娘娘的眼中釘,肉中刺。”
楊太後滿意的點點頭:“沈充媛才入宮那陣,身負宰相沈倫孫女,三司使沈繼宗之女的名號,縱然容貌不過清麗,勉強算得中上,也一時風光無兩。沈倫雖死的早,沈繼宗卻步步高升,尤其是在章獻自稱誕下如今的官家之後,眾臣仍然推舉沈充媛為後,其父在朝中紮根之深,可想而知。”
1《續資治通鑒長編》:“上禁銷金(包含對濫用金飾的管理)甚嚴...杜氏乃服以迎車架,上見之怒,遂令出家為道士。”
這不是素日的她,提起不願提起的過往,一瞬間好似變成了別人。
戛然的沉寂令楊太後也顯得不再那麽從容不迫,她略帶尷尬的淺笑,試圖把話轉回到趙元儼那頭,以壓製著方才的心情:“孟王縱使認為章獻虧欠了他,認為官家從他手中奪走了皇位,然活到今時今日,他也不能,亦不該奢求更多了。官家心裏應該也清楚,那些願意聽他話的老臣亦同樣了解,不論忍住怒氣還是阿諛歸順,讓他做個持權的宗室,對誰都是最好的結果。”
楊太後頓了頓,又拋出一句:“人要是認不清自己的分量,把這一池水添太多太滿,不小心就溺斃的時候,就沒人敢往裏跳了。”
祖筠聽出這話,多少有幾分自嘲的意味。她默默點頭,其實祖筠思考不明白,她很想知道老臣們懂得的事,趙元儼懂不懂,若一切如楊太後所言,那二人之間的互通已是最好的做法,元儼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呢?但她不敢繼續多問,唯恐再勾起楊太後的回憶。
主仆兩個慢步到了延春殿附近,恰好瞅見先前辛夷躲藏用的那口古井。
祖筠遵楊太後的命,從井底把木桶提了上來,往裏一看,居然沒有多少水。她不禁有些擔心,楊太後倒是恢複了鎮定,伸出手往桶底一摸,是濕的,可見還不至於幹涸了。
“還真有些涼,難為那個孩子夜裏要鑽到井裏去。”話雖如此,從楊太後的臉上也瞧不出是否真的憐惜,“也多虧官家心慈沒有聲張,否則一旦查起來,免不了治她的罪。”
祖筠邊幫她擦幹淨手,邊察言觀色的柔聲道:“娘娘還是惦記官家的好。”
楊太後淡淡一笑:“說不惦記是假的,到底在老身膝下承歡二十載。那日連婕妤喪子,瞧見他趕來時的悲戚之態,心裏對他仍懷有幼年的憐憫。有時覺得他不是孩子了,該以帝王相待,又心疼他才從章獻的庇蔭下探出頭;若當真以童子待之,他卻早已長成了羽翼。”
語畢,她輕輕一推,把木桶丟回了井底。夾雜著水聲的回音從井底傳出,沉悶且厚重,同她臉上的笑容一般無二。
祖筠的目光追隨著木桶的痕跡墜下去,好奇道:“隻是到如今也不清楚,究竟是何人壞了娘娘的謀劃。”
楊太後斂眉凝目,沒有作答,略帶疑慮的開始邁步朝著金水河流入後苑的水門走去,那邊挨著金明池,再往西就到了瓊林苑。
沒多遠,祖筠看著前方已經心領神會,低聲驚道:“娘娘莫非以為是那二位?”
祖筠口中的‘二位’,是先帝尚在人世的嬪禦中叫得出名字的兩個,一為法號“悟真大師”的杜氏,一為充媛沈氏。
楊太後垂著眼皮,她也說不清對或不對。倒是祖筠做了一番猜測:“二位娘娘已經入洞真宮與崇真寺修行多年,按理不會管後宮朝中事,不過硬要說,奴婢以為杜娘娘是因觸犯了先帝的銷金禁令1而被罰入洞真宮的,最不大可能還有幹係。”
楊太後聞言嗤了一聲:“外人都以為如是,可杜氏乃昭憲太後的親侄女,太宗的表妹,亦即先帝的表姑,縱然結了親,中間也差著輩。為著一道銷金禁令將其打入洞真宮,已讓宗室十分不滿,為著安撫他們,先帝常令杜氏回宮相聚。況且,杜氏也算有些姿色手腕,否則人在道觀,還怎會與先帝育有的衛國長公主?”
“更何況,她生下來的雖隻是公主,卻也是先帝僅有的活下來了的女兒,又是與官家同年出生....”楊太後雙眼無神,嘴角卻勾起一抹冷意,“孕時未知男女,要不是始終在洞真宮修行,看似無爭無搶,她怎麽能生的那麽平穩?”
楊太後說著杜氏的來由,自己的眼眶竟有些微微泛紅,卻還是笑道:“衛國長公主一出生,分明先帝喜愛的不行,杜氏也硬是將她接到洞真宮陪自己一同做了坤道。你說脫離了錦衣玉食,公主在宮外卻養的極好,平安至今,不似她別的兄妹一般短命。如此想來,以為杜氏早有籌謀,一切為著躲避章獻的迫害,也絕非說不過去。”
祖筠知道這又不曉得怎麽觸及了她的心緒,趕忙轉個話茬:“這般想來,杜娘娘的心思網羅的才是縝密。”
楊太後搖搖頭:“要真的論曲以保身,沈充媛也不遑多讓。當時章穆皇後崩逝多年,長秋虛位,先帝總也不立新後,天下皆在傳她會入主中宮,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後位久懸並非為了等她。”
“奴婢雖愚鈍,入宮也晚,但仍清楚先帝自始至終隻想立章獻娘娘為後,以娘娘們的高位,必然比奴婢還要明白。”祖筠附和道。
二人說著話,已經走的頗遠,回首觀香石泉山,已經被別的殿宇遮擋住了。前頭金水河還沒有盡頭,倒是先拐到了翔鸞閣附近,天地餘青,崇樓蔽影,又是一段陰沉的路。祖筠將手中的玄色銀線繡鶴霞帔展開,意欲替她添衣。
楊太後擺擺手道:“天幹,絲毫不覺冷。”
她今兒個好像心情不錯,說得興起,還接著方才的話繼續:“你明白,她明白,但就那群老東西不明白。他們以章獻身世不足坐椒房為由,硬推沈充媛為繼任,群起逼迫先帝。可先帝不似如今才正式接管皇權的官家,他已經執掌大位多年,縱然不敢全然無視這般老臣,亦可以選擇充耳不聞,將後位空出來,誰也別想上。”
“這可苦了沈娘娘。”祖筠毫無波瀾的替沈氏抱怨,“前朝之事,必然會令沈娘娘在後宮成為章獻娘娘的眼中釘,肉中刺。”
楊太後滿意的點點頭:“沈充媛才入宮那陣,身負宰相沈倫孫女,三司使沈繼宗之女的名號,縱然容貌不過清麗,勉強算得中上,也一時風光無兩。沈倫雖死的早,沈繼宗卻步步高升,尤其是在章獻自稱誕下如今的官家之後,眾臣仍然推舉沈充媛為後,其父在朝中紮根之深,可想而知。”
1《續資治通鑒長編》:“上禁銷金(包含對濫用金飾的管理)甚嚴...杜氏乃服以迎車架,上見之怒,遂令出家為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