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淺淺一笑,並不覺受辱,反而就著她的話,將手邊的黑釉鐵鏽斑金邊小笠碗托起,足足喝了約莫一半的量。
“的確清爽下火,就是有點苦。”她掐著帕子擦了擦嘴,“若娘娘的病根,我能幫忙去一半,自是妹妹的福分。隻不過,這樁算簡單的事,卻不知剩下的那一半麻煩姐姐預備怎麽處置,非等到祖筠回宮才做計較嗎?”
楊太後佯做不明所以:“剩下的一半,你指什麽?”
“聖人...”
“誒——”楊太後擺擺手,“那是你同她之間有所抵觸,究竟與我無幹。”
沈氏見她擺明了做置身事外的姿態,因拐了個彎道:“娘娘——”楊太後伸手打斷她,指了一下她手中的笠碗。沈氏會意,將餘下的枇杷甘露一飲而盡,繼續說:“昨夜慧木告訴我,稼華閣已經拾掇好,傳言要住進去的,乃真定曹家的女兒。”
“哦...不想宮中已傳開了。”楊太後十分不以為意,“其實此事根本沒定,但即便定了,也無須你操心。”
“是嗬,哪裏輪得到我操心呢...”沈氏垂首端詳著手中黑碗,“可是娘娘費了百般力氣,挑出這麽一個家世出眾的女子,究竟不是為了多一個仰人鼻息的嬪嬙,而此事計議良久,緣何難定,難道不是因為聖人阻撓?”
“是你的宵小肝腸,令你作此無端揣測?”
沈氏無奈地說:“憑娘娘怎麽想,亦無論曹家小娘子能否入宮,總有聖人擋在她前麵。”她抬頭看著楊太後,語調突然變得懇切:“是以為了娘娘,妹妹有些掏心話...”
楊太後冷笑道:“我受夠了你那些掏心話,既喝了湯,就別再汙我耳朵。”但話雖如此,她仍瞧了錦瑟一眼,令她帶人離去。
待人退下,沈氏走到楊太後身邊,目光裏有萬分誠摯:“宮城裏的事,別說一眾朝臣,便是我身在崇真寺,進香的檀越們七七八八一講,也聽見不少閑話。不管那些閑話真假,總歸娘娘與聖人的不合,大家早就曉得了。姐姐目下想隔岸觀火,會不會太遲些?且光觀火,不煽風,火豈會燒得旺?”
“我不是風師雨師,沒有你那搬弄風波的本領。”
“成,茲當我有這本領。”沈氏欣然接受,“不止如此,我還有個能把沒臉變長臉的本領願借姐姐一用,不知姐姐用不用。”
楊太後神色一滯——祖筠尚未回宮,沈氏就這般急於表態,相當蹊蹺——接著瞥了她一眼:“老實做你的太妃,別出去給我生事端!”
前殿。
趙楨就坐後,掃了遍座下諸臣,目光所及之處,多是近來頻頻上奏彈劾顥蓁的麵孔,心中厭煩,於是先發製人地問:“怎麽今日翰林學士們都來了,是諸館閣太悶了嗎?記得前陣子,盛度請求募集舊唐遺事,沒多久呂夷簡又說要修《國朝會要》,朕都應了,為何你們還有那麽多閑工夫!章得象,你祈雨文章做得如何?”
“回陛下,仍差些許字句尚待斟酌。”
“哦,那既是過得太安生。”趙楨道,“既如此,朕就再替你們找個事做,呂夷簡!”
呂夷簡穩步出列:“臣在。”
趙楨望向他:“今年冬旱蝗災久而不退,朕考慮明年改元,祈祥瑞之兆,以導迎和氣。年號照例都是先由宰執或翰林學士草擬,再交予朕定奪,依朕看,今年你們幾位一齊商討罷,順便把幾個與年號相衝的殿閣,比如端明殿之類,名字也改了。”
去年修繕文德殿時宮裏失火,承明、天和等八殿皆受波及。十月修繕之後,天和殿改名觀文殿,而承明殿更名為明良殿,不久又改為端明殿。
改得這般頻繁,令呂夷簡略有不解,他語調沉緩地說:“陛下,先帝在位時,在資政殿設立學士,為的是名實相副,便於在此殿召見學士。而端明殿,亦是去年為了複設端明殿學士之職才改得殿名,今若再改,則學士之位還在,所差之殿卻不見了,會否有違名實相副之本意?”
趙楨:“朕改名就是為名實相副,怎麽,你覺得端明殿的‘明’字,還符合我大宋如今之氣象嗎?總之,快些商議,明日之前遞上來。”
章得象麵露難色,因為年號向來容易被穿鑿附會,如太宗時‘太平興國’,即生出‘一人六十卒’的揣測,果然聖壽五十九即駕崩。而‘天聖’與‘明道’,便有‘二人口耳(聖)’,‘日月同道’的流言。趙楨特意戳穿這點,顯然代表他很忌諱宮中有章獻的影子,是以製定下一個年號時必得更為謹慎,多方揣摩,不容宮外說一點閑話。
“陛下,改元是件要事,臣恐怕一日之短或嫌草率。”
趙禎不以為然:“若是別人推辭倒還罷了,你是在翰林院十幾年的學士承旨,歲末忙碌若斯仍能日日上疏,以你之賢待要多久?”
呂夷簡接話道:“章翁謙遜而已,陛下放心,臣等自會盡力。”
趙楨望向章得象:“你呢?”
章得象沒有回話。
“怎麽,你不領旨嗎?”
“陛下,恕臣鬥膽。”章得象突然大聲道,“如果單單改個年號便可祈求祥瑞,導迎和氣,那臣盼望年號年年都改。可今日之災,豈是年號所致?曆來民間異兆多與宮中亂象有關,陛下如日方升,民間本該一切欣欣向榮,可為何皇城外的景致,竟是一片日薄氣息?”
趙楨一皺眉:“大膽!”
呂夷簡在旁勸道:“章翁,現在並非說這種話的時機,不如上疏再談...”
“上疏?”章得象更激動了,“呂相公,在本朝上疏毫無用處啊!”
“章翁!”
“呂夷簡住口!”趙楨憤怒地指著章得象,“讓他把話講清楚!”
章得象插手道:“陛下,十月太白犯南鬥,太史局認為將有禍亂從西邊起,當時契丹說隻有見到皇太後的印記方可借兵,陛下表麵聽從勸誡,令中書門下擬了準許皇太後同理軍國事的詔書,結果留中不發;聽聞呂相公曾提出過八項規勸,其中有絕女謁三個字,但陛下不曾理會,放任皇後在後宮肆意妄為,乃至幹預朝政,致使百官中有膽之士群起請對,陛下卻始終縱之容之,敢問,在本朝上疏究竟有何用處?”
坤寧殿。
顥蓁正端坐著與妃嬪命婦們寒暄用茶,芹香忽然來報,說沈氏人在殿外,大家得知趕忙起身相迎。但見慧木攙扶著她一臉凝重的走進來,似有凝重心事,不知為何,且聽下回分解
“的確清爽下火,就是有點苦。”她掐著帕子擦了擦嘴,“若娘娘的病根,我能幫忙去一半,自是妹妹的福分。隻不過,這樁算簡單的事,卻不知剩下的那一半麻煩姐姐預備怎麽處置,非等到祖筠回宮才做計較嗎?”
楊太後佯做不明所以:“剩下的一半,你指什麽?”
“聖人...”
“誒——”楊太後擺擺手,“那是你同她之間有所抵觸,究竟與我無幹。”
沈氏見她擺明了做置身事外的姿態,因拐了個彎道:“娘娘——”楊太後伸手打斷她,指了一下她手中的笠碗。沈氏會意,將餘下的枇杷甘露一飲而盡,繼續說:“昨夜慧木告訴我,稼華閣已經拾掇好,傳言要住進去的,乃真定曹家的女兒。”
“哦...不想宮中已傳開了。”楊太後十分不以為意,“其實此事根本沒定,但即便定了,也無須你操心。”
“是嗬,哪裏輪得到我操心呢...”沈氏垂首端詳著手中黑碗,“可是娘娘費了百般力氣,挑出這麽一個家世出眾的女子,究竟不是為了多一個仰人鼻息的嬪嬙,而此事計議良久,緣何難定,難道不是因為聖人阻撓?”
“是你的宵小肝腸,令你作此無端揣測?”
沈氏無奈地說:“憑娘娘怎麽想,亦無論曹家小娘子能否入宮,總有聖人擋在她前麵。”她抬頭看著楊太後,語調突然變得懇切:“是以為了娘娘,妹妹有些掏心話...”
楊太後冷笑道:“我受夠了你那些掏心話,既喝了湯,就別再汙我耳朵。”但話雖如此,她仍瞧了錦瑟一眼,令她帶人離去。
待人退下,沈氏走到楊太後身邊,目光裏有萬分誠摯:“宮城裏的事,別說一眾朝臣,便是我身在崇真寺,進香的檀越們七七八八一講,也聽見不少閑話。不管那些閑話真假,總歸娘娘與聖人的不合,大家早就曉得了。姐姐目下想隔岸觀火,會不會太遲些?且光觀火,不煽風,火豈會燒得旺?”
“我不是風師雨師,沒有你那搬弄風波的本領。”
“成,茲當我有這本領。”沈氏欣然接受,“不止如此,我還有個能把沒臉變長臉的本領願借姐姐一用,不知姐姐用不用。”
楊太後神色一滯——祖筠尚未回宮,沈氏就這般急於表態,相當蹊蹺——接著瞥了她一眼:“老實做你的太妃,別出去給我生事端!”
前殿。
趙楨就坐後,掃了遍座下諸臣,目光所及之處,多是近來頻頻上奏彈劾顥蓁的麵孔,心中厭煩,於是先發製人地問:“怎麽今日翰林學士們都來了,是諸館閣太悶了嗎?記得前陣子,盛度請求募集舊唐遺事,沒多久呂夷簡又說要修《國朝會要》,朕都應了,為何你們還有那麽多閑工夫!章得象,你祈雨文章做得如何?”
“回陛下,仍差些許字句尚待斟酌。”
“哦,那既是過得太安生。”趙楨道,“既如此,朕就再替你們找個事做,呂夷簡!”
呂夷簡穩步出列:“臣在。”
趙楨望向他:“今年冬旱蝗災久而不退,朕考慮明年改元,祈祥瑞之兆,以導迎和氣。年號照例都是先由宰執或翰林學士草擬,再交予朕定奪,依朕看,今年你們幾位一齊商討罷,順便把幾個與年號相衝的殿閣,比如端明殿之類,名字也改了。”
去年修繕文德殿時宮裏失火,承明、天和等八殿皆受波及。十月修繕之後,天和殿改名觀文殿,而承明殿更名為明良殿,不久又改為端明殿。
改得這般頻繁,令呂夷簡略有不解,他語調沉緩地說:“陛下,先帝在位時,在資政殿設立學士,為的是名實相副,便於在此殿召見學士。而端明殿,亦是去年為了複設端明殿學士之職才改得殿名,今若再改,則學士之位還在,所差之殿卻不見了,會否有違名實相副之本意?”
趙楨:“朕改名就是為名實相副,怎麽,你覺得端明殿的‘明’字,還符合我大宋如今之氣象嗎?總之,快些商議,明日之前遞上來。”
章得象麵露難色,因為年號向來容易被穿鑿附會,如太宗時‘太平興國’,即生出‘一人六十卒’的揣測,果然聖壽五十九即駕崩。而‘天聖’與‘明道’,便有‘二人口耳(聖)’,‘日月同道’的流言。趙楨特意戳穿這點,顯然代表他很忌諱宮中有章獻的影子,是以製定下一個年號時必得更為謹慎,多方揣摩,不容宮外說一點閑話。
“陛下,改元是件要事,臣恐怕一日之短或嫌草率。”
趙禎不以為然:“若是別人推辭倒還罷了,你是在翰林院十幾年的學士承旨,歲末忙碌若斯仍能日日上疏,以你之賢待要多久?”
呂夷簡接話道:“章翁謙遜而已,陛下放心,臣等自會盡力。”
趙楨望向章得象:“你呢?”
章得象沒有回話。
“怎麽,你不領旨嗎?”
“陛下,恕臣鬥膽。”章得象突然大聲道,“如果單單改個年號便可祈求祥瑞,導迎和氣,那臣盼望年號年年都改。可今日之災,豈是年號所致?曆來民間異兆多與宮中亂象有關,陛下如日方升,民間本該一切欣欣向榮,可為何皇城外的景致,竟是一片日薄氣息?”
趙楨一皺眉:“大膽!”
呂夷簡在旁勸道:“章翁,現在並非說這種話的時機,不如上疏再談...”
“上疏?”章得象更激動了,“呂相公,在本朝上疏毫無用處啊!”
“章翁!”
“呂夷簡住口!”趙楨憤怒地指著章得象,“讓他把話講清楚!”
章得象插手道:“陛下,十月太白犯南鬥,太史局認為將有禍亂從西邊起,當時契丹說隻有見到皇太後的印記方可借兵,陛下表麵聽從勸誡,令中書門下擬了準許皇太後同理軍國事的詔書,結果留中不發;聽聞呂相公曾提出過八項規勸,其中有絕女謁三個字,但陛下不曾理會,放任皇後在後宮肆意妄為,乃至幹預朝政,致使百官中有膽之士群起請對,陛下卻始終縱之容之,敢問,在本朝上疏究竟有何用處?”
坤寧殿。
顥蓁正端坐著與妃嬪命婦們寒暄用茶,芹香忽然來報,說沈氏人在殿外,大家得知趕忙起身相迎。但見慧木攙扶著她一臉凝重的走進來,似有凝重心事,不知為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