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馬日磾、趙岐一行人出發時,誰也沒有想到持節鎮撫州郡的任務居然會如此驚險,算上進入渤海郡之前的這一次,他們已經兩次次遇到刺殺、三次遇到山匪、四次遇到黃巾軍餘黨。
自從他們離開昌邑之後,便接二連三地遇到這種頗為危險的遭遇,劉辯自然知道這些事一定與許攸有關,畢竟劉岱、陶謙兩人都曾跟他講述過許攸的居心。
雖然許攸對劉岱、陶謙兩人言自己已經不在追隨袁紹,但真若如此,這種事情又怎麽會一直在劉辯身邊發生。
劉辯有些後悔在昌邑時沒有立即差人去追許攸,將其抓住,問個究竟,或許就不用再經曆這些略有些危險的遭遇。
“王上,馬上就要到渤海郡了。袁本初在渤海郡經營多年,恐怕會有更加危險的事在等著我等。不如,我們向西入清河國,不去渤海郡矣。”這已經是馬日磾在路上說的第三遍這種話了,說實話,他已經被這一路的遭遇嚇得不輕。
劉辯卻拍拍馬日磾的手,安慰道:“渤海太守曹孟德雖然早先如袁本初一般,與朝中官員聯絡,卻是為了救陛下。曹孟德愛惜羽毛,定然不會讓此事在渤海發生,馬太傅安心。”
劉辯如此說倒也不是空穴來風,他記得曆史上有一個叫做禰衡的文人,喜歡指摘時事,點評人物,隻不過言語都有些激烈,近乎輕視、謾罵。曹操被禰衡罵,又因其名聲不能殺他,故而將其送與劉表,劉表亦受不了禰衡的無禮,將其送往麾下將領黃祖處,最終為黃祖所殺。
故而,曹操一定會保護他們在渤海的安全,以突出他高人一等的能力,即使曹操有心對付劉辯等人,他亦不會在自己的地盤親自動手。
馬日磾將信將疑地認可了劉辯的話,重新回到馬車中坐好,另一位使者太仆趙岐也有心想表達一些意見,奈何方才被刺客一刀傷了胳膊,劉辯勸他到臨近的重合縣尋醫治療一番。
趙岐也知道劉辯在為他著想,故而還是忍住了心中的話。
於是,劉辯最終在重合城見到了曹操的謀士荀彧、將領夏侯惇,這兩人可謂是目前曹操身邊的第一謀士和第一將領。荀彧正是弘農相荀攸的叔父,當初荀彧受兄長荀諶邀請,欲帶荀攸一同投靠袁紹,沒想到兩人如今都不在袁紹麾下。
曹操差荀彧、夏侯惇人來重合,目的就是護衛眾人到南皮。原本曹操以為眾人應該在兩日前就應該抵達南皮,結果卻遲遲未見劉辯等人到達,麾下謀士戲誌才言使者可能遭遇危險,宜差人前去接應。
於是才有了荀彧、夏侯惇兩人這一次來到重合城。
荀彧是一個白袍文士,年紀看起來沒有比荀攸大上多少,兩人雖說是叔侄,然而年歲看起來卻像兄弟一般,連說話的與其都那麽像。
因為荀攸的關係,劉辯與荀彧倒也不見外,十分親近,自然也將荀彧稱作“先生”。
而夏侯惇則是一個麵色黝黑的魁梧漢子,一身黑色鎧甲,以及一杆長槍,騎在馬上,威風凜凜,巍巍若天神下凡,眼神冷冽,千軍萬馬中當是黑麵殺神。
對於夏侯惇,除了剛見麵時的幾聲問候,劉辯一行人與夏侯惇再無交談,連一絲寒暄都不曾有。雖然如此,夏侯惇辦起事來卻是讓人非常放心,將一切護衛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
從夏侯惇的行事來看,劉辯不禁想起了被自己派回弘農的張遼,足以讓人信任。
荀彧、夏侯惇到達重合城的第三日,趙岐的傷已無大礙,眾人遂收拾行裝,開始上路。
有了夏侯惇及麾下將士的護衛,劉辯便讓徐寧、來寧、董橫三人輪番休息,不必再像之前那般警惕。
他自己也跟荀彧寒暄起來,劉辯也知道了當初荀攸到達弘農之前發生的事,知道了那夜荀家叔侄的府中的談話,了解了那些荀攸從未與他提起的事。
劉辯聽著荀彧的講述,倒覺得荀攸之前選擇來弘農是一件非常冒險的決定,畢竟當時他隻是巧取了弘農城,並未站穩腳跟,甚至忌憚與董卓之間產生更大的芥蒂,直接將董越等人放出了城,給了董越再次進攻弘農的機會。
在那種隨時都可能城破身死的時候,荀攸的投奔顯得那麽彌足珍貴。
然後,劉辯又聽荀彧講起了一些在河內懷縣的義軍大營中的見聞,義軍內部的各懷鬼胎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荀彧甚至言道:“臣以為僅憑各路義軍,漢室將傾。幸天下有王上。”
“文若先生嚴重了,寡人身為漢家子弟,一切責無旁貸。收複弘農、河南,守衛皇宮,皆眾將士之功,非寡人一人之力可及,且殺董賊著,呂奉先也。若無董卓殞命,西涼軍堅如磐石矣。”劉辯對於這些可不想居功,畢竟這期間還有著他麾下眾多將士所付出的犧牲。
另外,劉辯心中還有一句話未講,便是:“即便西涼軍堅如磐石,寡人麾下弘農軍亦是劈石之斧。”
荀彧早已在與荀攸的書信中了解到劉辯並非一個居功自傲之人,但他此時親自聽到劉辯的話,才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
荀彧心中對劉辯的為人感到非常佩服。
原本劉辯還想跟荀彧打聽一下曹操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但他想了一想,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是讓荀彧評價曹操,會讓荀彧有些尷尬。
另外,劉辯看了看夏侯惇冷冷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什麽,還是謹慎一些好。
不一會兒,荀彧作為曹操派來的使者,又去詢問馬日磾、趙岐兩人的情況,對兩人表以關心。
劉辯也上了馬車,好好休息一下,畢竟在之前路上,他也是一直保持著高度警惕的狀態。如今有夏侯惇這樣的猛將在,他自然是要尋機會好好休息一番。
待他醒來時,隊伍已經趕到了南皮城,城外影影倬倬,人頭攢動,為首一人劉辯記憶中有些印象。
應當便是曹操,曹孟德。
自從他們離開昌邑之後,便接二連三地遇到這種頗為危險的遭遇,劉辯自然知道這些事一定與許攸有關,畢竟劉岱、陶謙兩人都曾跟他講述過許攸的居心。
雖然許攸對劉岱、陶謙兩人言自己已經不在追隨袁紹,但真若如此,這種事情又怎麽會一直在劉辯身邊發生。
劉辯有些後悔在昌邑時沒有立即差人去追許攸,將其抓住,問個究竟,或許就不用再經曆這些略有些危險的遭遇。
“王上,馬上就要到渤海郡了。袁本初在渤海郡經營多年,恐怕會有更加危險的事在等著我等。不如,我們向西入清河國,不去渤海郡矣。”這已經是馬日磾在路上說的第三遍這種話了,說實話,他已經被這一路的遭遇嚇得不輕。
劉辯卻拍拍馬日磾的手,安慰道:“渤海太守曹孟德雖然早先如袁本初一般,與朝中官員聯絡,卻是為了救陛下。曹孟德愛惜羽毛,定然不會讓此事在渤海發生,馬太傅安心。”
劉辯如此說倒也不是空穴來風,他記得曆史上有一個叫做禰衡的文人,喜歡指摘時事,點評人物,隻不過言語都有些激烈,近乎輕視、謾罵。曹操被禰衡罵,又因其名聲不能殺他,故而將其送與劉表,劉表亦受不了禰衡的無禮,將其送往麾下將領黃祖處,最終為黃祖所殺。
故而,曹操一定會保護他們在渤海的安全,以突出他高人一等的能力,即使曹操有心對付劉辯等人,他亦不會在自己的地盤親自動手。
馬日磾將信將疑地認可了劉辯的話,重新回到馬車中坐好,另一位使者太仆趙岐也有心想表達一些意見,奈何方才被刺客一刀傷了胳膊,劉辯勸他到臨近的重合縣尋醫治療一番。
趙岐也知道劉辯在為他著想,故而還是忍住了心中的話。
於是,劉辯最終在重合城見到了曹操的謀士荀彧、將領夏侯惇,這兩人可謂是目前曹操身邊的第一謀士和第一將領。荀彧正是弘農相荀攸的叔父,當初荀彧受兄長荀諶邀請,欲帶荀攸一同投靠袁紹,沒想到兩人如今都不在袁紹麾下。
曹操差荀彧、夏侯惇人來重合,目的就是護衛眾人到南皮。原本曹操以為眾人應該在兩日前就應該抵達南皮,結果卻遲遲未見劉辯等人到達,麾下謀士戲誌才言使者可能遭遇危險,宜差人前去接應。
於是才有了荀彧、夏侯惇兩人這一次來到重合城。
荀彧是一個白袍文士,年紀看起來沒有比荀攸大上多少,兩人雖說是叔侄,然而年歲看起來卻像兄弟一般,連說話的與其都那麽像。
因為荀攸的關係,劉辯與荀彧倒也不見外,十分親近,自然也將荀彧稱作“先生”。
而夏侯惇則是一個麵色黝黑的魁梧漢子,一身黑色鎧甲,以及一杆長槍,騎在馬上,威風凜凜,巍巍若天神下凡,眼神冷冽,千軍萬馬中當是黑麵殺神。
對於夏侯惇,除了剛見麵時的幾聲問候,劉辯一行人與夏侯惇再無交談,連一絲寒暄都不曾有。雖然如此,夏侯惇辦起事來卻是讓人非常放心,將一切護衛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
從夏侯惇的行事來看,劉辯不禁想起了被自己派回弘農的張遼,足以讓人信任。
荀彧、夏侯惇到達重合城的第三日,趙岐的傷已無大礙,眾人遂收拾行裝,開始上路。
有了夏侯惇及麾下將士的護衛,劉辯便讓徐寧、來寧、董橫三人輪番休息,不必再像之前那般警惕。
他自己也跟荀彧寒暄起來,劉辯也知道了當初荀攸到達弘農之前發生的事,知道了那夜荀家叔侄的府中的談話,了解了那些荀攸從未與他提起的事。
劉辯聽著荀彧的講述,倒覺得荀攸之前選擇來弘農是一件非常冒險的決定,畢竟當時他隻是巧取了弘農城,並未站穩腳跟,甚至忌憚與董卓之間產生更大的芥蒂,直接將董越等人放出了城,給了董越再次進攻弘農的機會。
在那種隨時都可能城破身死的時候,荀攸的投奔顯得那麽彌足珍貴。
然後,劉辯又聽荀彧講起了一些在河內懷縣的義軍大營中的見聞,義軍內部的各懷鬼胎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荀彧甚至言道:“臣以為僅憑各路義軍,漢室將傾。幸天下有王上。”
“文若先生嚴重了,寡人身為漢家子弟,一切責無旁貸。收複弘農、河南,守衛皇宮,皆眾將士之功,非寡人一人之力可及,且殺董賊著,呂奉先也。若無董卓殞命,西涼軍堅如磐石矣。”劉辯對於這些可不想居功,畢竟這期間還有著他麾下眾多將士所付出的犧牲。
另外,劉辯心中還有一句話未講,便是:“即便西涼軍堅如磐石,寡人麾下弘農軍亦是劈石之斧。”
荀彧早已在與荀攸的書信中了解到劉辯並非一個居功自傲之人,但他此時親自聽到劉辯的話,才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
荀彧心中對劉辯的為人感到非常佩服。
原本劉辯還想跟荀彧打聽一下曹操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但他想了一想,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是讓荀彧評價曹操,會讓荀彧有些尷尬。
另外,劉辯看了看夏侯惇冷冷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什麽,還是謹慎一些好。
不一會兒,荀彧作為曹操派來的使者,又去詢問馬日磾、趙岐兩人的情況,對兩人表以關心。
劉辯也上了馬車,好好休息一下,畢竟在之前路上,他也是一直保持著高度警惕的狀態。如今有夏侯惇這樣的猛將在,他自然是要尋機會好好休息一番。
待他醒來時,隊伍已經趕到了南皮城,城外影影倬倬,人頭攢動,為首一人劉辯記憶中有些印象。
應當便是曹操,曹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