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館人來人往,盡管大家都奔著消遣而來,可難免會有人八卦幾句,這就形成了最好的消息來源。
酒館裏的日常事務就快要打點得差不多的時候,更雲跟大家知會一聲後到焦暮啟家打探消息去了。有些事情暫且不是動手的時候,但多些知己知彼總是沒有錯的。
更雲打探回來的消息是那天城主的護衛損失慘重,而這也證明了焦暮啟並不是白當的城主,在暗處他有精兵不少,可見他到此還有其他的陰謀。
而他的陰謀是不是和花青綁葉輕飄有關,決定了接下來他對葉輕飄采取行動的速度。
焦暮啟和花青都受傷很重,可是據說他擁有最好的大夫、最好的藥材,身體恢複得還不錯。
一切不能再被動地等待了,可是除了他差點把葉輕飄害死,更雲他們對這個城主一無所知,於是大家開始合計要采取行動去調查清楚事情的真相。
正當大家聚在一起開始分工部署的時候湯因因來了,他和千燁的事情寸言已經跟大家解釋過。
由於知道了些根底,按道理說大家都應該更熟絡,可正相反,毫無往日的寒暄打趣,湯因因一本正經告知千燁想見他們。
於是坡頭酒館就交給蘇桂一人打點,小夥子們交代她如果搞不定的時候可以請垣頃幫忙,再不濟就關門回家,可她信心滿滿叫大家不要以為她隻會睡覺。是的,別忘了這酒館開業那幾天全部事情都是由她坐鎮的。
大家等湯因因先走,然後才出發去到千燁家。到了的第一件事情少不了是要去看望葉輕飄的,蘇桂說了可要看仔細些回去細細跟她說。
葉輕飄還沒有醒,可已經麵色紅潤起來,如同正在酣睡。親眼所見,幾個人心裏都踏實了許多,也不敢多作停留就去見千燁。
他已經勉強能下地走動,不過氣色可就大不如尚未醒過來的葉輕飄。更雲和卷堆雖都知道是因為葉輕飄傷得太重他才會這樣,可真正卻隻有寸言知道那其中的厲害。
“我怕你們因為葉輕飄一事貿然行動,所以著急把你們叫來。需要告訴你們一些事情,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免得再吃虧。”或許是知道自己的情況,千燁未作什麽寒暄,幾人一到就開門見山。
湯因因給三個人上了茶便遠離這個房間甚至不在門口,而千燁則迅速切入正題。
從千燁那裏,大家知道了有關半城的一些事情。如同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一樣,半城子民的老祖先其實是個石匠,也就是說他們是靠做石工發的家,直至在這裏建設了一座城。
係譜中記載最早的那個石匠名叫福祿,一開始他隻是父母為減輕生存負擔送去學藝的一個小學徒,他的名字在大夥當中叫著叫著先是被叫成了“葫蘆”,等自己有了本事自立門戶的時候就在石匠當中被叫成了糊塗。
“糊塗”順口啊,隨著他在那一行裏名聲大噪,“糊塗”便漸漸成了自己都默認的名字,於是他幹脆把“糊塗”改成“胡塗”成了自己真正的姓名。
胡塗是個有福之人,一生兒孫滿堂,且個頂個都深得他自己的真傳學得一手好手藝,也算是衣缽能夠繼續往下傳。
晚年的時候,兒孫們給他打造了一把鏨子,就是石匠們經常用的那種。等他仙逝之後,子孫們把這把鏨子稱為胡塗金鏨,由每一代家族中推選出來的主事掌管。胡塗金鏨一代又一代往下傳,除了那些尋常的意義之外它還有另一重作用,那就是召集的作用。
隻要持胡塗金鏨的人召喚,無論你在哪裏什麽時候,都要迅速集中到他身邊,一切聽從他的指揮。
常言說“祖墳埋得好!”,胡塗家世世代代盡出能人。經過好幾代人之後家族發展越來越壯大,學徒中也皆不是泛泛之輩,但均飄散在四處。
於是經過幾輩人的醞釀,大家決定建一座城,讓家族成員們以及誌趣相投的人住在一起去,這簡直會成為世上最痛快的事情。
在選擇地點的時候,大家紛紛想到了一個經常采石的地方,覺得那裏山水甚好,尤其是山腳的一江清水,既是跟外麵接觸的航運優勢又不失獨門獨戶的清雅,這對於匠人們來說是很具有誘惑力的。
大家心中的理想之城建立起來之後,這樣一座盛產好石料又是天下石匠雲集的地方在外麵一下子出了名,一時間商貿往來,姻親聯誼,一片繁華熱鬧的盛景!
石匠中不乏有才華知情趣的人,有了錢,又不再奔波,生活穩定,自然開始尋思其他的東西。所以那時專屬自己的語言文字應運而生,這個想法一開始源於碑文和石頭上的其他刻字,工匠們在與石頭打交道的時候突發奇想,於是互相一攛掇就有了實際行動。
那時候其實半城並不叫半城,是因為新的語言出來後,半城原來的名字發音特別像“半城”,這是後來的事。
世上的誘惑實在太多了,半城的石匠們開始一代不如一代,他們開始沉靜不下來去忍受那些日日夜夜在石頭上敲敲打打的孤獨和清寂,他們更傾心於那些錢來得很快或是可以直接生錢的事情。到了這一代人的時候,許多新生的孩子甚至都忘了自己的祖先是幹什麽的。
近幾百年似乎曆任城主的壓力都很大,半城大有衰敗蕭條之勢不說,每一任城主在任的一輩子至少要遠行兩次,每一次都挑選大批對半城最忠誠的人隨行,而回來的時候能剩下一小半就不錯了。
不僅如此,近幾代的城主都開始在山中尋找,甚至外界小道消息傳:半城的城主們都快把半城刨個底朝天了,可就是不知道在找什麽,而參與這些事情的人更是秘密篩選出的,保密事宜做得萬無一失。
二十年前的一天,城主擇餘帶著船隊開始了他當城主以來的第二次遠行。這一次,他基本上帶走了半城13歲以上70歲以下的所有男人們。
半城曆來是男人當家,可是他臨走時卻把半城暫時交托給了他的妻子浦晨。浦晨是一介女子但並不弱,沒花幾個月時間就把城中事務一一熟練運轉起來。這時候的半城基本算得上是個商貿集散地,來往人員混雜,一城中的女人在她的帶領下城中人人安居、事事興旺,竟比擇餘在的時候都要鬧熱繁華。
擇餘這一去足足三年,然而就在擇餘回來的前一月,半城竟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空城。
那一夜過後,在半城江水的下遊,人們發現了許多客商的浮屍,唯獨就是半城那些女人和老人孩子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也有客商的親屬糾集在一起千裏迢迢來討公道的,順江而下或逆流而上,才到半城邊境就已被這裏的陰森氣息給嚇退回去。
那一月的時間裏各種幫派、組織都有被委托進過城裏的,不僅對於討公道這件事情無功而返,就是想趁機掠奪搜刮點東西似乎也是妄想,因為整個城裏如同從無人跡,不僅人沒了,就連半城世世代代在這裏的足跡都像被雨水卷走一般。
擇餘帶著很少的幾船人回來,他們士氣低落、風塵仆仆、疲憊不堪,沒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裏、發生了什麽。
本以為是倦鳥歸巢,望天倫之情能撫慰心靈的淋漓鮮血,可一路的不對勁在進了城後得到證實——
盼望中的床前小兒女、窗邊暖心人成為了無可觸及的往事。
擇餘帶領一眾青年潛下江水水底很深,搜尋了一月有餘,一無所獲。絕望之際突發奇想,大家又前往後山搜尋近兩月,同樣毫無結果。
就在大家從山上撤離的那天,隱忍許久的擇餘在退至江邊的時候突然大喊一聲“一切都是山神的怨啊!”,接著口吐鮮血倒在江邊。
三年之行有一部分人本就是帶傷歸來,由於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和生活調養,所以這一次好多人沒有扛下來陸續生病死去。
奄奄一息的擇餘堅信這是胡塗一脈在自食惡果,山神賜予他們的好運氣已經被他們揮霍幹淨,不知“惜福”不說,還隨隨便便就驚擾了山神。所以眼前的一切是山神在警示半城該易主了。
擇餘在身體勉強康複的時候決定帶領剩下的人飄零他鄉,並在山神麵前立誓:除特意留下來守護半城的一支護衛隊外,所有人都會分散到這世上的角落,除非半城有新的可以世世代代守護半城的城主出現他們會回來聽命,否則他們的子子孫孫將永不會踏上這片土地。
同時每年都會換一批人入住半城成為那一年當中半城的子民,每年在這裏隻舉辦一次婚禮,能夠在這裏成婚的那一位男子會是當下的城主。而原來半城的子民,即便是留下來的護衛隊,也隻能在江邊活動,永遠不踏入城中。
這所有的一切都隻為祈禱山神保佑胡塗一脈有香火可以往下延續。
擇餘及其他人在往各個地方遊走的過程中四處散播要成為半城永遠城主的條件:有能力守護半城!
他所說的有能力守護半城,這其中包含的意義很深,標準也不明確。但有這樣一個地方毫無規矩需遵守,爭著搶著要來的人自然是排著隊上趕子,所以有了半城現在這樣的情況。
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發現:每一年的每一批人當中總有人是奔著半城其他東西來的,久而久之形成的傳言裏說的是:半城的財寶。而這可不是空穴來風,其依據就是擇餘所說的“驚擾到山神。”
這說的就是在擇餘當城主期間發生的另一件大事:“愚人滾坡。”
酒館裏的日常事務就快要打點得差不多的時候,更雲跟大家知會一聲後到焦暮啟家打探消息去了。有些事情暫且不是動手的時候,但多些知己知彼總是沒有錯的。
更雲打探回來的消息是那天城主的護衛損失慘重,而這也證明了焦暮啟並不是白當的城主,在暗處他有精兵不少,可見他到此還有其他的陰謀。
而他的陰謀是不是和花青綁葉輕飄有關,決定了接下來他對葉輕飄采取行動的速度。
焦暮啟和花青都受傷很重,可是據說他擁有最好的大夫、最好的藥材,身體恢複得還不錯。
一切不能再被動地等待了,可是除了他差點把葉輕飄害死,更雲他們對這個城主一無所知,於是大家開始合計要采取行動去調查清楚事情的真相。
正當大家聚在一起開始分工部署的時候湯因因來了,他和千燁的事情寸言已經跟大家解釋過。
由於知道了些根底,按道理說大家都應該更熟絡,可正相反,毫無往日的寒暄打趣,湯因因一本正經告知千燁想見他們。
於是坡頭酒館就交給蘇桂一人打點,小夥子們交代她如果搞不定的時候可以請垣頃幫忙,再不濟就關門回家,可她信心滿滿叫大家不要以為她隻會睡覺。是的,別忘了這酒館開業那幾天全部事情都是由她坐鎮的。
大家等湯因因先走,然後才出發去到千燁家。到了的第一件事情少不了是要去看望葉輕飄的,蘇桂說了可要看仔細些回去細細跟她說。
葉輕飄還沒有醒,可已經麵色紅潤起來,如同正在酣睡。親眼所見,幾個人心裏都踏實了許多,也不敢多作停留就去見千燁。
他已經勉強能下地走動,不過氣色可就大不如尚未醒過來的葉輕飄。更雲和卷堆雖都知道是因為葉輕飄傷得太重他才會這樣,可真正卻隻有寸言知道那其中的厲害。
“我怕你們因為葉輕飄一事貿然行動,所以著急把你們叫來。需要告訴你們一些事情,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免得再吃虧。”或許是知道自己的情況,千燁未作什麽寒暄,幾人一到就開門見山。
湯因因給三個人上了茶便遠離這個房間甚至不在門口,而千燁則迅速切入正題。
從千燁那裏,大家知道了有關半城的一些事情。如同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一樣,半城子民的老祖先其實是個石匠,也就是說他們是靠做石工發的家,直至在這裏建設了一座城。
係譜中記載最早的那個石匠名叫福祿,一開始他隻是父母為減輕生存負擔送去學藝的一個小學徒,他的名字在大夥當中叫著叫著先是被叫成了“葫蘆”,等自己有了本事自立門戶的時候就在石匠當中被叫成了糊塗。
“糊塗”順口啊,隨著他在那一行裏名聲大噪,“糊塗”便漸漸成了自己都默認的名字,於是他幹脆把“糊塗”改成“胡塗”成了自己真正的姓名。
胡塗是個有福之人,一生兒孫滿堂,且個頂個都深得他自己的真傳學得一手好手藝,也算是衣缽能夠繼續往下傳。
晚年的時候,兒孫們給他打造了一把鏨子,就是石匠們經常用的那種。等他仙逝之後,子孫們把這把鏨子稱為胡塗金鏨,由每一代家族中推選出來的主事掌管。胡塗金鏨一代又一代往下傳,除了那些尋常的意義之外它還有另一重作用,那就是召集的作用。
隻要持胡塗金鏨的人召喚,無論你在哪裏什麽時候,都要迅速集中到他身邊,一切聽從他的指揮。
常言說“祖墳埋得好!”,胡塗家世世代代盡出能人。經過好幾代人之後家族發展越來越壯大,學徒中也皆不是泛泛之輩,但均飄散在四處。
於是經過幾輩人的醞釀,大家決定建一座城,讓家族成員們以及誌趣相投的人住在一起去,這簡直會成為世上最痛快的事情。
在選擇地點的時候,大家紛紛想到了一個經常采石的地方,覺得那裏山水甚好,尤其是山腳的一江清水,既是跟外麵接觸的航運優勢又不失獨門獨戶的清雅,這對於匠人們來說是很具有誘惑力的。
大家心中的理想之城建立起來之後,這樣一座盛產好石料又是天下石匠雲集的地方在外麵一下子出了名,一時間商貿往來,姻親聯誼,一片繁華熱鬧的盛景!
石匠中不乏有才華知情趣的人,有了錢,又不再奔波,生活穩定,自然開始尋思其他的東西。所以那時專屬自己的語言文字應運而生,這個想法一開始源於碑文和石頭上的其他刻字,工匠們在與石頭打交道的時候突發奇想,於是互相一攛掇就有了實際行動。
那時候其實半城並不叫半城,是因為新的語言出來後,半城原來的名字發音特別像“半城”,這是後來的事。
世上的誘惑實在太多了,半城的石匠們開始一代不如一代,他們開始沉靜不下來去忍受那些日日夜夜在石頭上敲敲打打的孤獨和清寂,他們更傾心於那些錢來得很快或是可以直接生錢的事情。到了這一代人的時候,許多新生的孩子甚至都忘了自己的祖先是幹什麽的。
近幾百年似乎曆任城主的壓力都很大,半城大有衰敗蕭條之勢不說,每一任城主在任的一輩子至少要遠行兩次,每一次都挑選大批對半城最忠誠的人隨行,而回來的時候能剩下一小半就不錯了。
不僅如此,近幾代的城主都開始在山中尋找,甚至外界小道消息傳:半城的城主們都快把半城刨個底朝天了,可就是不知道在找什麽,而參與這些事情的人更是秘密篩選出的,保密事宜做得萬無一失。
二十年前的一天,城主擇餘帶著船隊開始了他當城主以來的第二次遠行。這一次,他基本上帶走了半城13歲以上70歲以下的所有男人們。
半城曆來是男人當家,可是他臨走時卻把半城暫時交托給了他的妻子浦晨。浦晨是一介女子但並不弱,沒花幾個月時間就把城中事務一一熟練運轉起來。這時候的半城基本算得上是個商貿集散地,來往人員混雜,一城中的女人在她的帶領下城中人人安居、事事興旺,竟比擇餘在的時候都要鬧熱繁華。
擇餘這一去足足三年,然而就在擇餘回來的前一月,半城竟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空城。
那一夜過後,在半城江水的下遊,人們發現了許多客商的浮屍,唯獨就是半城那些女人和老人孩子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也有客商的親屬糾集在一起千裏迢迢來討公道的,順江而下或逆流而上,才到半城邊境就已被這裏的陰森氣息給嚇退回去。
那一月的時間裏各種幫派、組織都有被委托進過城裏的,不僅對於討公道這件事情無功而返,就是想趁機掠奪搜刮點東西似乎也是妄想,因為整個城裏如同從無人跡,不僅人沒了,就連半城世世代代在這裏的足跡都像被雨水卷走一般。
擇餘帶著很少的幾船人回來,他們士氣低落、風塵仆仆、疲憊不堪,沒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裏、發生了什麽。
本以為是倦鳥歸巢,望天倫之情能撫慰心靈的淋漓鮮血,可一路的不對勁在進了城後得到證實——
盼望中的床前小兒女、窗邊暖心人成為了無可觸及的往事。
擇餘帶領一眾青年潛下江水水底很深,搜尋了一月有餘,一無所獲。絕望之際突發奇想,大家又前往後山搜尋近兩月,同樣毫無結果。
就在大家從山上撤離的那天,隱忍許久的擇餘在退至江邊的時候突然大喊一聲“一切都是山神的怨啊!”,接著口吐鮮血倒在江邊。
三年之行有一部分人本就是帶傷歸來,由於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和生活調養,所以這一次好多人沒有扛下來陸續生病死去。
奄奄一息的擇餘堅信這是胡塗一脈在自食惡果,山神賜予他們的好運氣已經被他們揮霍幹淨,不知“惜福”不說,還隨隨便便就驚擾了山神。所以眼前的一切是山神在警示半城該易主了。
擇餘在身體勉強康複的時候決定帶領剩下的人飄零他鄉,並在山神麵前立誓:除特意留下來守護半城的一支護衛隊外,所有人都會分散到這世上的角落,除非半城有新的可以世世代代守護半城的城主出現他們會回來聽命,否則他們的子子孫孫將永不會踏上這片土地。
同時每年都會換一批人入住半城成為那一年當中半城的子民,每年在這裏隻舉辦一次婚禮,能夠在這裏成婚的那一位男子會是當下的城主。而原來半城的子民,即便是留下來的護衛隊,也隻能在江邊活動,永遠不踏入城中。
這所有的一切都隻為祈禱山神保佑胡塗一脈有香火可以往下延續。
擇餘及其他人在往各個地方遊走的過程中四處散播要成為半城永遠城主的條件:有能力守護半城!
他所說的有能力守護半城,這其中包含的意義很深,標準也不明確。但有這樣一個地方毫無規矩需遵守,爭著搶著要來的人自然是排著隊上趕子,所以有了半城現在這樣的情況。
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發現:每一年的每一批人當中總有人是奔著半城其他東西來的,久而久之形成的傳言裏說的是:半城的財寶。而這可不是空穴來風,其依據就是擇餘所說的“驚擾到山神。”
這說的就是在擇餘當城主期間發生的另一件大事:“愚人滾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