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城中來了一個叫愚人的男子,作為一個生意人集聚的地方,這在半城很正常,也沒有誰會特意留心誰來誰往。
可是這個愚人不同,他高調到達半城,四處宣揚他是來學藝的。至於學什麽,他卻故弄玄虛稱全半城隻有城主擇餘一人配當他師父。
當城中過往客商都把他當飯後茶間的談資時,他卻更加熱衷於穿梭在酒館茶樓、集市商鋪,總之就是哪熱鬧往哪兒鑽,每到一處必定大肆宣揚他的目的。
這事本也無異於坊間的萬種趣事,可由於那愚人甚是執著,半年之後大家耳朵都快聽起繭子的時候,他還是樂此不疲,以至於一時間他和擇餘成了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名字。
擇餘一次次在忘記中被提醒還有這麽一個人這麽一件事,於是親自去街麵上特別留意這個人,發現不管是在本地人還是臨時的生意人中這個愚人的口碑都很好,大家似乎都很喜歡他。
也是好奇心驅使,擇餘竟登門去見了這個愚人,他本來也隻是為“聞名不如見麵”這句話,可是愚人卻用一盞茶留了擇餘一個晌午的時光。
這一個晌午兩人相談甚歡,煮茶的碳爐子換了幾次,擇餘第一次發現人世間居然有人能懂如此多的東西,去過那麽多的地方,而且會的也很多,對於做生意他更是有自己聞所未聞的主張,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愚人對奇門遁甲、對幻術等均有研究。
茶水喝淡了幾次。
日落西山時,愚人留擇餘吃飯,說那天的落日最適合配魚湯。擇餘則當場表態說自己那裏有全城最好的魚,但就是缺一位擅做魚的師傅,問愚人是否願意長期住在那裏做魚。
擇餘也笑稱自己是全城最有資格當石匠的人,愚人的眼光不錯。
所有的一切都是愚人期許的,他當然十分願意。
自此,愚人跟擇餘住到了一個屋簷下成為了半城第一個城主親自授課的非城中原住民,可是擇餘教得很高興,甚至連采石挑選石料都親自帶他到後山去。
然而人往往是越走得近越容易生出嫌隙,不到半年的時間,愚人就從擇餘那裏搬了出來。此後兩人就如同從未認識一般,愚人再不提學藝一事但也一步都沒有離開過半城。
對兩人關係的議論林林總總,這其中就包含了愚人找擇餘學藝是假,窺探城主在後山的秘密才是全部目的,因為被識破才撕破了臉皮。
這個說法很快得到證實,因為真的有人遇見他在山上翻找,人們問他,他隻道是在找好的石料。
又是半年多過去,之前的事情差不多已經被大家所忘記。那時半城的山上並沒有那麽多的樹木,且並不是所有人都居住在城中,也有一部分人當時搬來不是因為自己也是石匠,而是半城需要農民,想著以此也可以謀生,所以他們祖祖輩輩住在山腰偏上,且居住得很是分散,但他們的日子也算是很好過。
半城這樣一個重商的地方,人員多,農戶們每日裏把農產品背到山下很快就會被搶光,在城中溜達一圈湊湊熱鬧才三五成群約著往山上趕。
一日,陽光甚好。
一群農戶繞著環山形的羊腸小道往山上趕,有人站在路邊抹把汗水、也有人坐下來把從城中帶來的食物拿出來吃上一些權當是休息,也有人故意停下來看看山下依然鬧嚷嚷的集市。總之一切祥和安寧。
可就在這時,從山更上麵的林中咕嚕翻天滾下一個東西,本來這麽大片的山滾個大石什麽的根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那天那聲響尤為劇烈,如同天上掉下的巨石一下下砸在山體上,大家都能感覺到腳下山體的震動。
一開始人人都以為是大地動了,驚慌成一片,可是等那東西滾近了才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個人……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根本就無法想象目睹人從山坡上滾下來是多麽駭人的一件事情,也或許是隻有那天才是那樣可怕!
那人的身體每一次接觸到山坡上就會像彈珠一樣彈起很高,然後砸在山上……然後再彈起,一路就這麽彈著……砸著……甚至拋過人們頭頂、穿過人群繼續往下,整個山坡上的人都驚呆了,沒有人驚呼,沒有人替他喊救命,更沒有人救他,一直眼睜睜地看著他在山坡上彈起——砸下,那“乒——乓”的聲音在每一個人腦中轟鳴,那腳下大地的震顫使每個人都覺得毛骨悚然,直至他最後一下掉入江中……
隨著那水花四射的一下,天地間一下子寧靜下來。人們吐掉心口處堵著的那口氣,驚魂未定,誰都沒有辦法開口去討論眼前才發生的一幕,默默轉身疾步回家去,掩上家門才虛脫在地對家人說起。
很快證實了從山上滾下來的那人就是愚人,然而即便是當時就在江邊或者泛舟江上的也沒有人去打撈他,關於之後他是不是變成屍體——鮮有人關心……
半城的夜市一樣熱鬧,大家依舊大把撈金。
人們第二天一大早起來發現了奇特的事情:半城的山似乎長高了,仰頭根本看不到山尖。
隨著天越來越亮,人們還發現有一層似煙非煙、似霧非霧的東西從山的最高處漫下來,這層東西帶來的還有陰影,其實也就是那層東西還未完全籠罩之前那地方已經沒有了太陽光而成了陰天。
在大家都議論這一奇怪現象的同時,有人發現整個山上的糧食蔬菜一夜之間竟被人完全拔起來丟棄在地裏,沒有一處例外。
那東西直到傍晚時分才停下來,半城成了真的“半城”:一半在霧罩裏,一半在陽光裏。
更瘮人的是那霧罩所到之處,所有的植物瞬間枯死連灰都不剩,所有紅土地都變成黑色。那些住在高山上的人哭爹喊娘一路滾著下來,但很快也和那些植物一樣枯死化為烏有。山上的老百姓都嚇得全部跑到城中跪求擇餘為他們做主。
可一切都還不算完。
入夜,山上開始滾下巨石,半城本就建在山腰上,山上滾石頭,許多房屋都被砸得稀爛,不少人被砸死,半城頓時亂了,外來的商人們紛紛連夜駛船離開。
混亂中有人說這是報應,因為半城的人眼睜睜看著有人滾坡而死,他滾了那麽久明明是有機會獲救的,可是大家就隻都看人熱鬧,難道就隻因為他是一個外鄉人?
且愚人滾坡的時候動靜極其的大,他滾坡的情景不僅人人震粟甚至是驚擾到了山神,所以這也是山神對他們的懲罰:懲罰半城子民見死不救,也懲罰半城子民讓這件事驚擾到山神!
結合這一連串事情的始末,這種傳言越來越被當真,半城的人們開始閉口不言,然而外來人群中有人建議應該要懲處那些見死不救的人以安撫愚人的靈魂、平息山神的憤怒,方可止住事態的繼續惡化。
誰都有父母妻兒、三親六戚,所以誰都狠不了心開口讚成,也誰都不敢開口拒絕。
現場的氣氛凝固了,盡管有人內心彷徨、掙紮。
最終有人說如果懲罰他們就可以化解一切的話他們心甘情願,說話的人是第一個站出來的當時的旁觀者。接著他之後“呼啦”站出來一片,大家都懇求城主盡快做決定,這樣可以救多些人的性命。
城主擇餘很是為難。
最終有人建議開壇祭祀山神水神,時間為四十九日,在這四十九日裏把所有當時看到現場的人全部浸泡到江中算是為自己贖罪。大家聽到這個辦法紛紛讚同,雖危險,可是依江而住的人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水性的,何況不用馬上死,就能多些生還的可能。
這個方法很奏效,開壇不到一個時辰所有壞的事情立即停止了,大家都很是歡喜。
整個城裏的百姓也都還算是團結,誰都不去埋怨誰怪罪誰,每日裏天剛明就到祭壇邊參拜,誠心悔過。
四十九天的時間在大家的戰戰兢兢裏慢慢過去,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把人打撈上來了,大家都有些興奮。
那一夜大家跪拜祭神到很晚,臨離開時各自還遠遠地看著江中漂浮的人:他們都很虛弱了,但熬剩下的半夜也不是問題。
然而就在第二天一大早大家紛紛趕到江邊時,卻被眼前的一幕嚇壞了……
有人當場嘔吐暈死過去——江麵上漂浮著一具具屍體,且這些屍體並未隨江水飄走而是集聚到祭壇邊的水麵上。
最殘忍的事情是這些屍體均被啃咬得支離破碎、麵目全非,江水混雜著血水發出一陣腥臭。
泡在水中的人本有兩百來個,然而現在就剩下三十來個人,且他們還在被“凶手”團團圍住,而這些“凶手”就是江中的魚。
大大小小的魚漂亮無比,它們吃起那些人來也悠閑而優雅,甚至有魚從這個人啃噬到那個人,這個啃咬幾口又換另一個再啃幾下,那樣子像極了半城夜市裏吃通一條街的食客。
眼前的一切,所見到的人即便沒有昏過去或是吐死,也是滿眼噙著淚水癱倒在岸上。
不停有人嘶喊著,“噗通噗通”跳入水中遊向那些魚。也一直有人呼天喊地在水中胡亂拍打著那些魚,飛濺起的水花一層高過一層,撕心裂肺的叫喊聲讓每一個人每一個毛孔都在發抖。如此慘烈的場景給人造成的驚悚一點不亞於那天的“愚人滾坡”。
擇餘仰天望去,不知如何是好。
祭師匆匆結束祭祀,有人駕著早已準備好的船把那些尚未死去的人和之後跳下水的人救了回來,然而那些魚窮追不舍,船隻在抵達岸邊的時候也是被啃破沉水的時候。
被救下的人當場得到簡單包紮,擇餘一抹臉上的淚水,痛下決定:“半城兒女沒有一個是扛不起事的。事情既然發生了,那麽就要為自己曾經的不作為負責到底——從水中救起的人全部送進那霧罩裏,倘若進去死了就算了,如果有幸活下來也不得出來,終身在裏麵種植甘蔗。”
因為現在的半城在未建城以前漫山都是紅皮甘蔗。
擇餘的決定沒有任何人反對,那三十來個人當場就被送上山去,他們的家人包括那些無奈從山上搬下來的老百姓也在城中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從此半城再無種糧食的人,他們所有的食物都要靠從外麵運進來。
就在那些人被送上山的三天後,大家發現半城腳下的江水變渾濁了,而且奇的是江水打上來裝在哪裏都是清澈明亮的,一倒回江中立馬就變得渾濁起來。以前可以往下看很深的江水現在茫茫一片什麽都看不到。
不僅如此,大家還發現所有的魚竟然一起消失了。不僅是魚,就是連小蝦米在半城也是找不到的。
這件事情連續好幾年都成為半城所有人忌諱提起的事情,也有好幾年半城一不如從前冷清了不少。直到事情慢慢被淡去,直到大家可以沒有負擔的把半城的山水叫成“渺渺山茫茫水”。
可是這個愚人不同,他高調到達半城,四處宣揚他是來學藝的。至於學什麽,他卻故弄玄虛稱全半城隻有城主擇餘一人配當他師父。
當城中過往客商都把他當飯後茶間的談資時,他卻更加熱衷於穿梭在酒館茶樓、集市商鋪,總之就是哪熱鬧往哪兒鑽,每到一處必定大肆宣揚他的目的。
這事本也無異於坊間的萬種趣事,可由於那愚人甚是執著,半年之後大家耳朵都快聽起繭子的時候,他還是樂此不疲,以至於一時間他和擇餘成了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名字。
擇餘一次次在忘記中被提醒還有這麽一個人這麽一件事,於是親自去街麵上特別留意這個人,發現不管是在本地人還是臨時的生意人中這個愚人的口碑都很好,大家似乎都很喜歡他。
也是好奇心驅使,擇餘竟登門去見了這個愚人,他本來也隻是為“聞名不如見麵”這句話,可是愚人卻用一盞茶留了擇餘一個晌午的時光。
這一個晌午兩人相談甚歡,煮茶的碳爐子換了幾次,擇餘第一次發現人世間居然有人能懂如此多的東西,去過那麽多的地方,而且會的也很多,對於做生意他更是有自己聞所未聞的主張,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愚人對奇門遁甲、對幻術等均有研究。
茶水喝淡了幾次。
日落西山時,愚人留擇餘吃飯,說那天的落日最適合配魚湯。擇餘則當場表態說自己那裏有全城最好的魚,但就是缺一位擅做魚的師傅,問愚人是否願意長期住在那裏做魚。
擇餘也笑稱自己是全城最有資格當石匠的人,愚人的眼光不錯。
所有的一切都是愚人期許的,他當然十分願意。
自此,愚人跟擇餘住到了一個屋簷下成為了半城第一個城主親自授課的非城中原住民,可是擇餘教得很高興,甚至連采石挑選石料都親自帶他到後山去。
然而人往往是越走得近越容易生出嫌隙,不到半年的時間,愚人就從擇餘那裏搬了出來。此後兩人就如同從未認識一般,愚人再不提學藝一事但也一步都沒有離開過半城。
對兩人關係的議論林林總總,這其中就包含了愚人找擇餘學藝是假,窺探城主在後山的秘密才是全部目的,因為被識破才撕破了臉皮。
這個說法很快得到證實,因為真的有人遇見他在山上翻找,人們問他,他隻道是在找好的石料。
又是半年多過去,之前的事情差不多已經被大家所忘記。那時半城的山上並沒有那麽多的樹木,且並不是所有人都居住在城中,也有一部分人當時搬來不是因為自己也是石匠,而是半城需要農民,想著以此也可以謀生,所以他們祖祖輩輩住在山腰偏上,且居住得很是分散,但他們的日子也算是很好過。
半城這樣一個重商的地方,人員多,農戶們每日裏把農產品背到山下很快就會被搶光,在城中溜達一圈湊湊熱鬧才三五成群約著往山上趕。
一日,陽光甚好。
一群農戶繞著環山形的羊腸小道往山上趕,有人站在路邊抹把汗水、也有人坐下來把從城中帶來的食物拿出來吃上一些權當是休息,也有人故意停下來看看山下依然鬧嚷嚷的集市。總之一切祥和安寧。
可就在這時,從山更上麵的林中咕嚕翻天滾下一個東西,本來這麽大片的山滾個大石什麽的根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那天那聲響尤為劇烈,如同天上掉下的巨石一下下砸在山體上,大家都能感覺到腳下山體的震動。
一開始人人都以為是大地動了,驚慌成一片,可是等那東西滾近了才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個人……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根本就無法想象目睹人從山坡上滾下來是多麽駭人的一件事情,也或許是隻有那天才是那樣可怕!
那人的身體每一次接觸到山坡上就會像彈珠一樣彈起很高,然後砸在山上……然後再彈起,一路就這麽彈著……砸著……甚至拋過人們頭頂、穿過人群繼續往下,整個山坡上的人都驚呆了,沒有人驚呼,沒有人替他喊救命,更沒有人救他,一直眼睜睜地看著他在山坡上彈起——砸下,那“乒——乓”的聲音在每一個人腦中轟鳴,那腳下大地的震顫使每個人都覺得毛骨悚然,直至他最後一下掉入江中……
隨著那水花四射的一下,天地間一下子寧靜下來。人們吐掉心口處堵著的那口氣,驚魂未定,誰都沒有辦法開口去討論眼前才發生的一幕,默默轉身疾步回家去,掩上家門才虛脫在地對家人說起。
很快證實了從山上滾下來的那人就是愚人,然而即便是當時就在江邊或者泛舟江上的也沒有人去打撈他,關於之後他是不是變成屍體——鮮有人關心……
半城的夜市一樣熱鬧,大家依舊大把撈金。
人們第二天一大早起來發現了奇特的事情:半城的山似乎長高了,仰頭根本看不到山尖。
隨著天越來越亮,人們還發現有一層似煙非煙、似霧非霧的東西從山的最高處漫下來,這層東西帶來的還有陰影,其實也就是那層東西還未完全籠罩之前那地方已經沒有了太陽光而成了陰天。
在大家都議論這一奇怪現象的同時,有人發現整個山上的糧食蔬菜一夜之間竟被人完全拔起來丟棄在地裏,沒有一處例外。
那東西直到傍晚時分才停下來,半城成了真的“半城”:一半在霧罩裏,一半在陽光裏。
更瘮人的是那霧罩所到之處,所有的植物瞬間枯死連灰都不剩,所有紅土地都變成黑色。那些住在高山上的人哭爹喊娘一路滾著下來,但很快也和那些植物一樣枯死化為烏有。山上的老百姓都嚇得全部跑到城中跪求擇餘為他們做主。
可一切都還不算完。
入夜,山上開始滾下巨石,半城本就建在山腰上,山上滾石頭,許多房屋都被砸得稀爛,不少人被砸死,半城頓時亂了,外來的商人們紛紛連夜駛船離開。
混亂中有人說這是報應,因為半城的人眼睜睜看著有人滾坡而死,他滾了那麽久明明是有機會獲救的,可是大家就隻都看人熱鬧,難道就隻因為他是一個外鄉人?
且愚人滾坡的時候動靜極其的大,他滾坡的情景不僅人人震粟甚至是驚擾到了山神,所以這也是山神對他們的懲罰:懲罰半城子民見死不救,也懲罰半城子民讓這件事驚擾到山神!
結合這一連串事情的始末,這種傳言越來越被當真,半城的人們開始閉口不言,然而外來人群中有人建議應該要懲處那些見死不救的人以安撫愚人的靈魂、平息山神的憤怒,方可止住事態的繼續惡化。
誰都有父母妻兒、三親六戚,所以誰都狠不了心開口讚成,也誰都不敢開口拒絕。
現場的氣氛凝固了,盡管有人內心彷徨、掙紮。
最終有人說如果懲罰他們就可以化解一切的話他們心甘情願,說話的人是第一個站出來的當時的旁觀者。接著他之後“呼啦”站出來一片,大家都懇求城主盡快做決定,這樣可以救多些人的性命。
城主擇餘很是為難。
最終有人建議開壇祭祀山神水神,時間為四十九日,在這四十九日裏把所有當時看到現場的人全部浸泡到江中算是為自己贖罪。大家聽到這個辦法紛紛讚同,雖危險,可是依江而住的人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水性的,何況不用馬上死,就能多些生還的可能。
這個方法很奏效,開壇不到一個時辰所有壞的事情立即停止了,大家都很是歡喜。
整個城裏的百姓也都還算是團結,誰都不去埋怨誰怪罪誰,每日裏天剛明就到祭壇邊參拜,誠心悔過。
四十九天的時間在大家的戰戰兢兢裏慢慢過去,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把人打撈上來了,大家都有些興奮。
那一夜大家跪拜祭神到很晚,臨離開時各自還遠遠地看著江中漂浮的人:他們都很虛弱了,但熬剩下的半夜也不是問題。
然而就在第二天一大早大家紛紛趕到江邊時,卻被眼前的一幕嚇壞了……
有人當場嘔吐暈死過去——江麵上漂浮著一具具屍體,且這些屍體並未隨江水飄走而是集聚到祭壇邊的水麵上。
最殘忍的事情是這些屍體均被啃咬得支離破碎、麵目全非,江水混雜著血水發出一陣腥臭。
泡在水中的人本有兩百來個,然而現在就剩下三十來個人,且他們還在被“凶手”團團圍住,而這些“凶手”就是江中的魚。
大大小小的魚漂亮無比,它們吃起那些人來也悠閑而優雅,甚至有魚從這個人啃噬到那個人,這個啃咬幾口又換另一個再啃幾下,那樣子像極了半城夜市裏吃通一條街的食客。
眼前的一切,所見到的人即便沒有昏過去或是吐死,也是滿眼噙著淚水癱倒在岸上。
不停有人嘶喊著,“噗通噗通”跳入水中遊向那些魚。也一直有人呼天喊地在水中胡亂拍打著那些魚,飛濺起的水花一層高過一層,撕心裂肺的叫喊聲讓每一個人每一個毛孔都在發抖。如此慘烈的場景給人造成的驚悚一點不亞於那天的“愚人滾坡”。
擇餘仰天望去,不知如何是好。
祭師匆匆結束祭祀,有人駕著早已準備好的船把那些尚未死去的人和之後跳下水的人救了回來,然而那些魚窮追不舍,船隻在抵達岸邊的時候也是被啃破沉水的時候。
被救下的人當場得到簡單包紮,擇餘一抹臉上的淚水,痛下決定:“半城兒女沒有一個是扛不起事的。事情既然發生了,那麽就要為自己曾經的不作為負責到底——從水中救起的人全部送進那霧罩裏,倘若進去死了就算了,如果有幸活下來也不得出來,終身在裏麵種植甘蔗。”
因為現在的半城在未建城以前漫山都是紅皮甘蔗。
擇餘的決定沒有任何人反對,那三十來個人當場就被送上山去,他們的家人包括那些無奈從山上搬下來的老百姓也在城中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從此半城再無種糧食的人,他們所有的食物都要靠從外麵運進來。
就在那些人被送上山的三天後,大家發現半城腳下的江水變渾濁了,而且奇的是江水打上來裝在哪裏都是清澈明亮的,一倒回江中立馬就變得渾濁起來。以前可以往下看很深的江水現在茫茫一片什麽都看不到。
不僅如此,大家還發現所有的魚竟然一起消失了。不僅是魚,就是連小蝦米在半城也是找不到的。
這件事情連續好幾年都成為半城所有人忌諱提起的事情,也有好幾年半城一不如從前冷清了不少。直到事情慢慢被淡去,直到大家可以沒有負擔的把半城的山水叫成“渺渺山茫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