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子,在你看來,錦衣衛是否專責侍駕更好啊?”吃得差不多了,朱元璋突然發問。
這個問題雖來得有些突然,可徐欽畢竟是對這個問題本身有過深入的思考的,故而也不見任何慌亂。
“回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
“哦?你倒是狡詐,群臣人人都巴不得裁撤,莫非是你自己進了這錦衣衛,便突然覺得錦衣衛好了?”朱元璋聽他這樣說,似乎也有些意外,似笑非笑地盯著他,然後繼續問道。
“陛下聖明,臣自知駑鈍,雖陛下差遣不敢不從,但日後若是陛下用不上臣了,臣自當回去等著繼承家父的國公之位。然對於錦衣衛之事,臣確實是一直以為當改而不當裁。”
“哦?此話怎講?”
“那就請恕臣鬥膽了。”
徐欽清了清嗓子,順便整理了一下思路後繼續說道。
“自古天子尊崇,然正因為尊崇,卻也頗受掣肘。就以陛下而言,一年三百餘日,可曾有十日接見百姓、親臨理事?無非是久居深宮,聽各部大臣匯報。然陛下布衣起行,自知民間疾苦,更兼威勢泱泱,臣莫不敬畏,此等弊病尚不算明顯,但從空印一案也可初窺端倪。”
徐欽說到這裏,暫時停頓了一下,先看看朱元璋的臉色,再決定是不是繼續說下去。好在朱元璋想來對此也是有一定的思想基礎,於是也不以為意,甚至微微點頭,並直接用手勢示意他繼續說。
“故而陛下著禁軍親衛探民間、查百官,此乃自然之理,否則官員必日益驕縱,蒙聖聽而欺黎民,百姓愈發困苦。且看昔唐太宗麾下有百騎司、宋太祖設有皇城司,皆為聖君之眼耳以輔治國,不見禍亂天下,反倒是造就了一番清明盛世,陛下自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前人為鑒即可,怎能因群臣不喜而自廢耳目?若是徹底裁撤錦衣衛偵緝之權,那縱然陛下聖明可馭百官,但日後天子長於深宮,不知民間,豈能不受蒙蔽?何不食肉糜,聽來可笑,卻也並非完全是惠帝愚蠢的緣故。”
徐欽這膽子也是真大,直接就表達了“陛下您死了之後會出問題”這種意思。不過好在朱元璋是現實主義者,對此並不以為意,反而是微微點頭,顯然是認可了他的這種說法。
“嗯,言之有理。你剛剛說要改,如何改法?”
“此前臣也曾想過,這天子親軍,有三大好處。其一,既是天子親軍,那自然是對陛下忠心無二,可護衛天子周全;其二,有天子之名,行天子耳目之事自然也順理成章,不過若是全權偵緝,未免有縱行不法、驕恃妄為之虞,故此項應改為偵而不緝,或是在極端情況下,可緊急擒拿,卻絕不可擅自審理定罪之權,否則必成尾大不掉之勢;其三是作為天子親軍,士氣高昂、兵戈精良、訓練有素,此等精銳之師,自當用於朝廷陷陣破敵,自不在話下,且又能廣播陛下神威、清淨宇內,豈不美哉?”
“你的意思是,還要將錦衣衛的職權加強?並分為三部,一部侍駕、一部偵探、一部陷陣?隻是在偵緝這一部,不可輕易拿人?”
“正是如此,錦衣衛本就有都指揮使,都指揮使下轄三衛亦未嚐不可呀?”
“嗯,朕知道了。”
朱元璋現在腦子也有點蒙,明明是打算提點一下徐欽他的核心任務的,結果居然被帶到錦衣衛改革,而且直接一上來就是一衛改三衛這種大動作。其實準確的來說,從編製上而言是兩衛改三衛,因為這樣搞的話,肯定是要把旗手衛給算進來的。隻是現在關鍵的地方是,如果增設一衛,會不會再度刺激到群臣的神經?錦衣衛都指揮使成為常設,表麵上是錦衣衛本身的一個變化,但內裏的牽涉甚大。增設戰兵,代天子出征的事情他倒是頗為心動,但對於偵緝職權的變化,他倒是想好好斟酌一番。
本來錦衣衛的堂官禦前值班就通常都隻包括早朝的,今天朱元璋特意留下徐欽,主要就是還有點放心不下這個毛頭小子,想提點一下。不過既然他超出預料的懂事,那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以徐欽的特殊身份,從私人感情上而言,也算得上是朱元璋的侄孫,見這小子的確聰慧狡猾,頓時也起了愛惜之意,於是又讓他陪自己在乾清宮的小花園裏麵逛了逛,東拉西扯地聊了一些日常瑣事,這才放了他出宮。
出宮之後,徐欽自是去錦衣衛衙門報到,尤其是朱元璋和群臣都隱隱有些急切和不耐煩的情況下,徐欽也不敢太過怠慢,至少要盡快將旗手衛和侍駕的事務全接過來,然後再好整以暇地等著朱元璋的進一步命令。
這次雖然陸謙沒有再組織大隊人馬搞歡迎儀式,不過仍是很快就屁顛屁顛地就和趙銘二人跑了過來。倒是那個看起來嚴肅、冷厲一些的羅無傷沒有死皮賴臉的貼上來,估計是在處理什麽要緊的事務。
對於他們這種一點臉麵都不要的行為,徐欽表示有些哭笑不得,內心也自然不免輕看了這兩位一眼,不過他也理解在這種直接涉及性命的大事之下,臉皮什麽的確實是不重要了。同時,換個角度而言,這對他本身而言是件好事,至少自己推進掌控錦衣衛這件事,有他們這些老油條的大力幫助,自然能順利許多。
隻是現在唯一拿不準的就是朱元璋的最終態度,以及朝臣的心理預期:是打算隻抓個蔣瓛出來頂缸做典型,還是真打算把這錦衣衛一鍋端了。他們的意誌以及最終博弈的結果,才是錦衣衛將要麵對的,徐欽要執行的結果。一旦事情走向壞的方麵,他徐欽也隻能按照上麵的意思來辦,能否保下這幾位同知、僉事,心裏也沒底,所以他也繼續保持著這種對他們的熱情不拒絕,也非常注意不輕易許諾什麽的態度。
一應正事倒是還算進行得順利,各方也都很積極地配合,看出徐欽的來意其實並不難,蔣瓛今早朝會又被超重量級大佬拉出來懟了的事情也不是秘密。因此下麵的人也巴不得趕緊抱上徐欽這條救命的大腿,好在蔣瓛這條船沉了之後,不被連帶著沉屍水底。
據陸同知所說,蔣瓛和羅無傷二人,正在迅速處理一些謀逆大案的收尾工作。對此徐欽雖然覺得其中必有冤屈,但也不願過多的插手,畢竟案子的性質已經定了,就算為了麵子,朱元璋也肯定不會鬆口。在朝堂上混,大家都不容易,誰都是如履薄冰,可容不得聖母心泛濫。
等到申末的時候,差不多也是此時各大衙門的下班時間,蔣瓛終於出現,並領著錦衣衛幾乎所有的中高級軍官,包括全部現任的堂官、鎮撫及十幾個千戶幾乎全部一齊到了徐欽的簽押房。
“徐僉事,來日方長。日後都是一衛同僚,再怎麽也當認識認識,今晚既是為你接風,也是給你介紹介紹咱們錦衣衛上下幹員。”
“大人派人來招呼一聲就是,下官求之不得,勞諸位親自跑一趟,徐欽誠惶誠恐!”
“徐僉事無須多禮,咱們這些兄弟都是大老粗,也不會說什麽客套話,總之進了這個門,就是同袍兄弟,一起吃頓酒而已,沒什麽好客氣的!”
“都指揮使大人說得是,是下官失禮了。請!”
隻見一群錦衣衛高官,一窩蜂地湧出衙門,再加上每個人都可以按照官職大小帶數量不等的扈從馬牟,那上上下下就是五六十號人。這一番好久不曾出現的景象,讓四周其他衙門的人頻頻側目,消息稍微不那麽靈通的,都以為這是這幫煞神是又要去抄誰家了。
有蔣瓛這個二品大員領頭,又是錦衣衛中上層的傾巢出動,在醉仙樓要個位置好的房間並不困難。考慮到這個年代的安保條件,估計往搞一個人肉炸彈往這裏麵一衝,都不用朱元璋和其他群臣再費什麽心思,錦衣衛就徹底被一鍋端了。隻是這種腦洞看似簡單,可真正閃現這種靈光,具備這種決心,還要幾百年後的那些安拉胡阿克巴們。
“來,徐僉事大家肯定都認識了,出身名門、深蒙聖眷,往後這錦衣衛,就要靠徐僉事這等青年俊傑了。咱們先敬徐僉事一杯!”
眾人坐定,蔣瓛作為部門主管,自然是當先行令。
“不敢不敢,當是徐欽敬諸位才是。”
徐欽暫時有些摸不清蔣瓛的用意,但看這個架勢,好像也不像是要擺鴻門宴的模樣。隻能理解為是想盡量和自己搞好關係,於是也隻是適當地保持了謹慎,和他們一一推杯換盞起來。
有蔣瓛開了這個頭,下麵的人自然不願意放過這個抱大腿的機會,一個個趕著趟上來敬他,不求借此一舉成為他的鐵杆小弟,但至少借此機會正式認識一下這位小公爺,見縫插針拍兩句馬屁,留下一個好印象,也免得日後大船翻了,順帶壓死他們這些小魚小蝦。
徐欽剛開始的時候略一大意,覺得以自己的酒量,這二十度不到的黃酒不足為懼,結果不知為何,今日這酒量好像退步明顯,加之在這等瘋狂的車輪戰之下,很快便招架不住敗下陣來。小半個時辰不到,他也不知幹了多少杯,隻覺得頭腦發脹、步履飄搖,再往後就進入斷片兒狀態了。
眼看徐欽喝躺下,在場的眾人除蔣瓛之外都是麵麵相覷。大家都沒想到,這徐小公爺看似豪邁,酒量卻不行,這第一輪才剛剛結束,怎麽人就到桌子下麵去了,這可如何是好?
隻是任誰都想不到,在這種場合,會有人敢暗中搗鬼。
這個問題雖來得有些突然,可徐欽畢竟是對這個問題本身有過深入的思考的,故而也不見任何慌亂。
“回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
“哦?你倒是狡詐,群臣人人都巴不得裁撤,莫非是你自己進了這錦衣衛,便突然覺得錦衣衛好了?”朱元璋聽他這樣說,似乎也有些意外,似笑非笑地盯著他,然後繼續問道。
“陛下聖明,臣自知駑鈍,雖陛下差遣不敢不從,但日後若是陛下用不上臣了,臣自當回去等著繼承家父的國公之位。然對於錦衣衛之事,臣確實是一直以為當改而不當裁。”
“哦?此話怎講?”
“那就請恕臣鬥膽了。”
徐欽清了清嗓子,順便整理了一下思路後繼續說道。
“自古天子尊崇,然正因為尊崇,卻也頗受掣肘。就以陛下而言,一年三百餘日,可曾有十日接見百姓、親臨理事?無非是久居深宮,聽各部大臣匯報。然陛下布衣起行,自知民間疾苦,更兼威勢泱泱,臣莫不敬畏,此等弊病尚不算明顯,但從空印一案也可初窺端倪。”
徐欽說到這裏,暫時停頓了一下,先看看朱元璋的臉色,再決定是不是繼續說下去。好在朱元璋想來對此也是有一定的思想基礎,於是也不以為意,甚至微微點頭,並直接用手勢示意他繼續說。
“故而陛下著禁軍親衛探民間、查百官,此乃自然之理,否則官員必日益驕縱,蒙聖聽而欺黎民,百姓愈發困苦。且看昔唐太宗麾下有百騎司、宋太祖設有皇城司,皆為聖君之眼耳以輔治國,不見禍亂天下,反倒是造就了一番清明盛世,陛下自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前人為鑒即可,怎能因群臣不喜而自廢耳目?若是徹底裁撤錦衣衛偵緝之權,那縱然陛下聖明可馭百官,但日後天子長於深宮,不知民間,豈能不受蒙蔽?何不食肉糜,聽來可笑,卻也並非完全是惠帝愚蠢的緣故。”
徐欽這膽子也是真大,直接就表達了“陛下您死了之後會出問題”這種意思。不過好在朱元璋是現實主義者,對此並不以為意,反而是微微點頭,顯然是認可了他的這種說法。
“嗯,言之有理。你剛剛說要改,如何改法?”
“此前臣也曾想過,這天子親軍,有三大好處。其一,既是天子親軍,那自然是對陛下忠心無二,可護衛天子周全;其二,有天子之名,行天子耳目之事自然也順理成章,不過若是全權偵緝,未免有縱行不法、驕恃妄為之虞,故此項應改為偵而不緝,或是在極端情況下,可緊急擒拿,卻絕不可擅自審理定罪之權,否則必成尾大不掉之勢;其三是作為天子親軍,士氣高昂、兵戈精良、訓練有素,此等精銳之師,自當用於朝廷陷陣破敵,自不在話下,且又能廣播陛下神威、清淨宇內,豈不美哉?”
“你的意思是,還要將錦衣衛的職權加強?並分為三部,一部侍駕、一部偵探、一部陷陣?隻是在偵緝這一部,不可輕易拿人?”
“正是如此,錦衣衛本就有都指揮使,都指揮使下轄三衛亦未嚐不可呀?”
“嗯,朕知道了。”
朱元璋現在腦子也有點蒙,明明是打算提點一下徐欽他的核心任務的,結果居然被帶到錦衣衛改革,而且直接一上來就是一衛改三衛這種大動作。其實準確的來說,從編製上而言是兩衛改三衛,因為這樣搞的話,肯定是要把旗手衛給算進來的。隻是現在關鍵的地方是,如果增設一衛,會不會再度刺激到群臣的神經?錦衣衛都指揮使成為常設,表麵上是錦衣衛本身的一個變化,但內裏的牽涉甚大。增設戰兵,代天子出征的事情他倒是頗為心動,但對於偵緝職權的變化,他倒是想好好斟酌一番。
本來錦衣衛的堂官禦前值班就通常都隻包括早朝的,今天朱元璋特意留下徐欽,主要就是還有點放心不下這個毛頭小子,想提點一下。不過既然他超出預料的懂事,那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以徐欽的特殊身份,從私人感情上而言,也算得上是朱元璋的侄孫,見這小子的確聰慧狡猾,頓時也起了愛惜之意,於是又讓他陪自己在乾清宮的小花園裏麵逛了逛,東拉西扯地聊了一些日常瑣事,這才放了他出宮。
出宮之後,徐欽自是去錦衣衛衙門報到,尤其是朱元璋和群臣都隱隱有些急切和不耐煩的情況下,徐欽也不敢太過怠慢,至少要盡快將旗手衛和侍駕的事務全接過來,然後再好整以暇地等著朱元璋的進一步命令。
這次雖然陸謙沒有再組織大隊人馬搞歡迎儀式,不過仍是很快就屁顛屁顛地就和趙銘二人跑了過來。倒是那個看起來嚴肅、冷厲一些的羅無傷沒有死皮賴臉的貼上來,估計是在處理什麽要緊的事務。
對於他們這種一點臉麵都不要的行為,徐欽表示有些哭笑不得,內心也自然不免輕看了這兩位一眼,不過他也理解在這種直接涉及性命的大事之下,臉皮什麽的確實是不重要了。同時,換個角度而言,這對他本身而言是件好事,至少自己推進掌控錦衣衛這件事,有他們這些老油條的大力幫助,自然能順利許多。
隻是現在唯一拿不準的就是朱元璋的最終態度,以及朝臣的心理預期:是打算隻抓個蔣瓛出來頂缸做典型,還是真打算把這錦衣衛一鍋端了。他們的意誌以及最終博弈的結果,才是錦衣衛將要麵對的,徐欽要執行的結果。一旦事情走向壞的方麵,他徐欽也隻能按照上麵的意思來辦,能否保下這幾位同知、僉事,心裏也沒底,所以他也繼續保持著這種對他們的熱情不拒絕,也非常注意不輕易許諾什麽的態度。
一應正事倒是還算進行得順利,各方也都很積極地配合,看出徐欽的來意其實並不難,蔣瓛今早朝會又被超重量級大佬拉出來懟了的事情也不是秘密。因此下麵的人也巴不得趕緊抱上徐欽這條救命的大腿,好在蔣瓛這條船沉了之後,不被連帶著沉屍水底。
據陸同知所說,蔣瓛和羅無傷二人,正在迅速處理一些謀逆大案的收尾工作。對此徐欽雖然覺得其中必有冤屈,但也不願過多的插手,畢竟案子的性質已經定了,就算為了麵子,朱元璋也肯定不會鬆口。在朝堂上混,大家都不容易,誰都是如履薄冰,可容不得聖母心泛濫。
等到申末的時候,差不多也是此時各大衙門的下班時間,蔣瓛終於出現,並領著錦衣衛幾乎所有的中高級軍官,包括全部現任的堂官、鎮撫及十幾個千戶幾乎全部一齊到了徐欽的簽押房。
“徐僉事,來日方長。日後都是一衛同僚,再怎麽也當認識認識,今晚既是為你接風,也是給你介紹介紹咱們錦衣衛上下幹員。”
“大人派人來招呼一聲就是,下官求之不得,勞諸位親自跑一趟,徐欽誠惶誠恐!”
“徐僉事無須多禮,咱們這些兄弟都是大老粗,也不會說什麽客套話,總之進了這個門,就是同袍兄弟,一起吃頓酒而已,沒什麽好客氣的!”
“都指揮使大人說得是,是下官失禮了。請!”
隻見一群錦衣衛高官,一窩蜂地湧出衙門,再加上每個人都可以按照官職大小帶數量不等的扈從馬牟,那上上下下就是五六十號人。這一番好久不曾出現的景象,讓四周其他衙門的人頻頻側目,消息稍微不那麽靈通的,都以為這是這幫煞神是又要去抄誰家了。
有蔣瓛這個二品大員領頭,又是錦衣衛中上層的傾巢出動,在醉仙樓要個位置好的房間並不困難。考慮到這個年代的安保條件,估計往搞一個人肉炸彈往這裏麵一衝,都不用朱元璋和其他群臣再費什麽心思,錦衣衛就徹底被一鍋端了。隻是這種腦洞看似簡單,可真正閃現這種靈光,具備這種決心,還要幾百年後的那些安拉胡阿克巴們。
“來,徐僉事大家肯定都認識了,出身名門、深蒙聖眷,往後這錦衣衛,就要靠徐僉事這等青年俊傑了。咱們先敬徐僉事一杯!”
眾人坐定,蔣瓛作為部門主管,自然是當先行令。
“不敢不敢,當是徐欽敬諸位才是。”
徐欽暫時有些摸不清蔣瓛的用意,但看這個架勢,好像也不像是要擺鴻門宴的模樣。隻能理解為是想盡量和自己搞好關係,於是也隻是適當地保持了謹慎,和他們一一推杯換盞起來。
有蔣瓛開了這個頭,下麵的人自然不願意放過這個抱大腿的機會,一個個趕著趟上來敬他,不求借此一舉成為他的鐵杆小弟,但至少借此機會正式認識一下這位小公爺,見縫插針拍兩句馬屁,留下一個好印象,也免得日後大船翻了,順帶壓死他們這些小魚小蝦。
徐欽剛開始的時候略一大意,覺得以自己的酒量,這二十度不到的黃酒不足為懼,結果不知為何,今日這酒量好像退步明顯,加之在這等瘋狂的車輪戰之下,很快便招架不住敗下陣來。小半個時辰不到,他也不知幹了多少杯,隻覺得頭腦發脹、步履飄搖,再往後就進入斷片兒狀態了。
眼看徐欽喝躺下,在場的眾人除蔣瓛之外都是麵麵相覷。大家都沒想到,這徐小公爺看似豪邁,酒量卻不行,這第一輪才剛剛結束,怎麽人就到桌子下麵去了,這可如何是好?
隻是任誰都想不到,在這種場合,會有人敢暗中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