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便已經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當日。這日朱元璋再度設宴款待群臣,徐欽自然也照例作為領班儀衛全程參與。在宴會之後,群臣照例會陪同皇帝陛下於宮城的洪武門城樓上觀賞鼇山花燈,與民同樂。
說是與民同樂,但為了皇帝陛下的安全,真正的百姓與皇帝陛下的距離最近的都在兩百步開外,加上城樓五六丈的高度落差,尋常弓弩和小型火器都沒什麽威脅。當然,如果你能搞到重型火炮或者神臂弩車之類的重武器,還能透過嚴密的外圍安保防線,將東西運進來,還能在不間斷巡視的上十衛官兵和無數百姓的眼皮子底下架設、擊發的本事,那大概直接走過來,一刀把皇帝陛下給砍了,還簡單些。
在城樓上下,全是朝中的大小文武官員。大家基本上按照地位高低,以洪武皇帝為核心向兩邊的城牆擴散開來,然後部分實在品級有限的,甚至隻能待在城樓下麵。
皇太孫殿下是儲君,自然是在最靠近皇帝陛下的最佳位置,僅在皇帝的左側略微往後半步;而右側就是作為天子親軍統領、名義上的首席侍衛徐欽。當然了,他能得到這個位置,並非是因為他的地位最高,而是占了個職位特殊的好處。畢竟再往後麵包括他老爹魏國公徐輝祖等一票大佬,時不時掃過的目光就讓其背脊生涼。
“徐僉事,你的婚事還沒定下來吧?”在大家一起欣賞鼇山花燈的時候,朱大老板突然扭頭問道。
雖說這話題驚悚了些,可徐欽也算是早有準備。
“回陛下,臣頑劣不堪,這應天城中的大家閨秀怕是都瞧不上臣。”
“哈哈哈,現在你倒是謙虛起來了。如此,這事兒魏國公和夫人就先別著急了。”
“陛下…”就在朱元璋身後不遠的徐輝祖,聞言不由得主動出列道。
“怎麽?魏國公莫非以為朕會阻撓天德子嗣綿延麽?”
“臣不敢。”
“好了,朕也不繞彎子。江都這孩子,其實早都到了出閣的年紀,可惜一直尋不見才德兼備,又合適的俊彥。如今朕看來,你們二人倒是一對良配。魏國公、徐僉事以為如何呀?”
“臣隻怕小兒頑劣,讓陛下失望。”
“魏國公放心,朕雖老了,但眼睛還不瞎。如若沒有旁的因由,這事兒就這麽定了吧!待汝陽和含山的親事定下來,就一塊兒辦了。你們隻需將生辰八字送到宗人府,餘事自有內廷督辦,中山王府也不必過多費事勞神。”
“臣,謝陛下恩典!”
既然朱元璋都已經當眾賜婚了,徐輝祖就算再不願,此時也隻得硬著頭皮應承了,至於徐欽,實際上這兒沒他什麽事。
況且這也絕不是一件什麽壞事,至少在表麵上來看,和皇家結親,那可是大大的好事,旁邊一眾勳貴高官眼中似乎都有些羨慕嫉妒恨的意思。雖然江都郡主目前還隻是一個小小的郡主,但其乃皇太孫長姐的身份極為微妙,日後若無意外,晉封公主不過是時間問題。如此一來,就可保證在未來的朱允炆一朝,徐家隻要不犯大錯,其地位仍將無法撼動。
當然了,也有思慮深遠的,想到了徐欽這徐家長房唯一的繼承人,一旦尚了公主,那按照一般的慣例就不再任常職,或許不一定就比單單是個國公更好。不過這也隻是此前的一種慣常做法,君不見現在五軍都督府裏麵,有差不多一半的話事人都是駙馬爺麽?未來如何暫且不論,至少現在,這徐家的聖眷之隆當世無雙是可以肯定的。
而此番金口玉言、木做成舟,最高興的當屬就在一旁,親眼見證了這一幕的朱允炆。這個計劃本就是他首先想到、提出的,如今最終敲定,其內心的成就感當然是溢於言表。而且如此一來,他也算是把徐家拖上了自己的戰船,更彌補了當前自己缺乏武官團體支持,以及在實務行動方麵缺少強力幫手的窘境,簡直就是一石四五鳥,一本萬利的買賣。
“徐僉事,恭喜恭喜啊,日後本宮也就要稱呼您一聲‘姐夫’了。”
“不敢,不敢。臣惶恐。”
“私下裏自然是當得的,太孫這邊,日後你確實也該多走動走動。”朱元璋其實也樂意見得徐欽多和朱允炆親近的。
一方麵,他本就是曆代帝王中最放心自己的儲君的大氣皇帝,當年朱標做太子的時候,朱元璋就隻差直接主動禪位了。另一方麵,他欽點這門親事,當中進一步扶保朱允炆上位的用意也很明顯。
“臣遵旨。”
輕描淡寫之中,朱元璋便敲定了朱、徐兩家進一步聯姻的事。甚至公然鼓動徐欽輔佐朱允炆,再考慮到徐欽目前的實際身份,其中的含義不由得不引起群臣心中的聯想。大家也都不是傻子,皇帝親自牽線搭橋,將武勳第一家拉上皇太孫的戰車,甚至鼓勵實際執掌天子親軍的徐家小公爺和皇太孫多走動,這當中的政治意味,再明顯不過了。
隻不過這群臣當中,太常寺卿黃子澄心情卻尤為複雜。
他是皇太孫死黨,甚至據不可靠消息,他還是皇太孫成為儲君的第一功臣,更與之有師徒之誼。日後太孫繼位,那他便是從龍第一功臣,更兼具帝師之實,何等風光,何等權勢?可他本就對武勳集團頗有潛在敵意,屬於是那種極端文官至上主義者,更有一種除了老子和老子認可的人之外都是傻逼、都是禍國巨蠹的神經性偏執。再加上之前他侄子受辱於錦衣衛的私怨,如果可以投票表決,那他肯定是要舉雙手雙腳投反對票的。
然而從現實的角度而言,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一招以聯姻拉攏武勳第一世家的計策是非常精妙,且劃算的。況且木已成舟,至少以他現在的實力,絕對無法阻止此事,也隻得先暗自咽下這口惡氣,靜待時機了。
當然了,別人羨慕他徐大少聖寵優渥,甚至不少見過朱雲輕真麵目的無恥之徒,還不由自主地有點兒羨慕他的豔福,畢竟這位郡主殿下的容貌,也絕對算得上國色天香這個級別。
可真正了解內情的幾位親王殿下則是對他投來了同情的目光。他們可是對自己那位大侄女的本性了解得一清二楚的,那種女人,不,準確的說那根本就不是女人,完全就是一個夜叉,還是帶著劇毒的那種。隻要想到要和那種女人朝夕相對,別說舉案齊眉了,簡直有一種想自己抹了脖子了衝動啊!
正常女人會挑唆自己的其他叔叔去狠揍另一個叔叔麽?正常女人會設計把自家叔叔扒得隻剩個褲衩,然後掛到禦花園的樹梢上麽?正常女人會把自家親姑姑畫成大花臉麽?正常女人會整得自己的親叔叔在皇宮裏麵裸奔麽?
最關鍵的是,她做的這一切的同時,還能每次都將自己摘清了。就算親曆者和少數旁觀者,明明就知道是她幹的,剛剛才得罪了她,最多第二天就被整得欲仙欲死,不是她才有鬼了!可偏偏沒人能拿出絲毫的證據,甚至連完整、可信的邏輯都整理不出來,自然不可能僅憑猜測就把她怎樣。
甚至有些事朱元璋也是知情的,卻很詭異地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不,嚴格來說是有反應的!那就是稍顯莫名地將其一直留在了皇宮內,沒有將之按照一般的規則放到十王府裏麵去,僅僅是這一點,就算是對一眾年幼的親王和公主們最大的善政了。
不過再怎麽說,總算是把這個瘟神給打發走了啊!想到很快這個夜叉侄女就將被清倉處理掉,往後她就將成為別人家的鍋,想想就讓人興奮得不行啊!如果不是場合不對,幾位親王殿下都想歡呼、跳躍、旋轉以慶祝一番了。
朱元璋這邊倒是沒有他們那般複雜至極的心理曆程,定下這樁已經思慮良久的親事,皇帝陛下便開始真正享受起這場慶典來。
的確是享受,沒有繁複的禮儀流程,隻有真正無盡歡樂,在自己治下的帝國繁榮昌盛,對於任何一個正常的帝王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享受,更不用說親自站在這最高處,將這屬於自己的盛世繁華盡收眼底。就算是早已習慣了俯覽萬千燈火的徐欽,在當下這種場景中也不免有些激動,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自己身處極少數群體,真正處在這個俯覽眾生的角度的時候,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耗費了巨資的無數花燈和焰火,歡騰的人群,以及,洪武大帝最喜歡的吟詩作對。
說實話,以徐欽的鑒賞水平而言,朱元璋的詩詞水平不算是太差,偶爾還能展現出他自帶的王霸之氣,尤其是結合其受教育經曆而言,足以見得其花費了一定的功夫,以及不錯的天賦。不過一般情況下,他這個水平嘛,也就比後世酷愛寫詩的弘曆強也有限。
另一邊,武將和勳貴團隊中,竟也有徐輝祖等少數人能和文臣們過幾招並不落下風,倒是有些超出徐欽的預料。當然了,這些人無疑都是勳貴二代,與其說是武將,其實更像是文臣,隻不過不是通過科舉出身的而已。
說是與民同樂,但為了皇帝陛下的安全,真正的百姓與皇帝陛下的距離最近的都在兩百步開外,加上城樓五六丈的高度落差,尋常弓弩和小型火器都沒什麽威脅。當然,如果你能搞到重型火炮或者神臂弩車之類的重武器,還能透過嚴密的外圍安保防線,將東西運進來,還能在不間斷巡視的上十衛官兵和無數百姓的眼皮子底下架設、擊發的本事,那大概直接走過來,一刀把皇帝陛下給砍了,還簡單些。
在城樓上下,全是朝中的大小文武官員。大家基本上按照地位高低,以洪武皇帝為核心向兩邊的城牆擴散開來,然後部分實在品級有限的,甚至隻能待在城樓下麵。
皇太孫殿下是儲君,自然是在最靠近皇帝陛下的最佳位置,僅在皇帝的左側略微往後半步;而右側就是作為天子親軍統領、名義上的首席侍衛徐欽。當然了,他能得到這個位置,並非是因為他的地位最高,而是占了個職位特殊的好處。畢竟再往後麵包括他老爹魏國公徐輝祖等一票大佬,時不時掃過的目光就讓其背脊生涼。
“徐僉事,你的婚事還沒定下來吧?”在大家一起欣賞鼇山花燈的時候,朱大老板突然扭頭問道。
雖說這話題驚悚了些,可徐欽也算是早有準備。
“回陛下,臣頑劣不堪,這應天城中的大家閨秀怕是都瞧不上臣。”
“哈哈哈,現在你倒是謙虛起來了。如此,這事兒魏國公和夫人就先別著急了。”
“陛下…”就在朱元璋身後不遠的徐輝祖,聞言不由得主動出列道。
“怎麽?魏國公莫非以為朕會阻撓天德子嗣綿延麽?”
“臣不敢。”
“好了,朕也不繞彎子。江都這孩子,其實早都到了出閣的年紀,可惜一直尋不見才德兼備,又合適的俊彥。如今朕看來,你們二人倒是一對良配。魏國公、徐僉事以為如何呀?”
“臣隻怕小兒頑劣,讓陛下失望。”
“魏國公放心,朕雖老了,但眼睛還不瞎。如若沒有旁的因由,這事兒就這麽定了吧!待汝陽和含山的親事定下來,就一塊兒辦了。你們隻需將生辰八字送到宗人府,餘事自有內廷督辦,中山王府也不必過多費事勞神。”
“臣,謝陛下恩典!”
既然朱元璋都已經當眾賜婚了,徐輝祖就算再不願,此時也隻得硬著頭皮應承了,至於徐欽,實際上這兒沒他什麽事。
況且這也絕不是一件什麽壞事,至少在表麵上來看,和皇家結親,那可是大大的好事,旁邊一眾勳貴高官眼中似乎都有些羨慕嫉妒恨的意思。雖然江都郡主目前還隻是一個小小的郡主,但其乃皇太孫長姐的身份極為微妙,日後若無意外,晉封公主不過是時間問題。如此一來,就可保證在未來的朱允炆一朝,徐家隻要不犯大錯,其地位仍將無法撼動。
當然了,也有思慮深遠的,想到了徐欽這徐家長房唯一的繼承人,一旦尚了公主,那按照一般的慣例就不再任常職,或許不一定就比單單是個國公更好。不過這也隻是此前的一種慣常做法,君不見現在五軍都督府裏麵,有差不多一半的話事人都是駙馬爺麽?未來如何暫且不論,至少現在,這徐家的聖眷之隆當世無雙是可以肯定的。
而此番金口玉言、木做成舟,最高興的當屬就在一旁,親眼見證了這一幕的朱允炆。這個計劃本就是他首先想到、提出的,如今最終敲定,其內心的成就感當然是溢於言表。而且如此一來,他也算是把徐家拖上了自己的戰船,更彌補了當前自己缺乏武官團體支持,以及在實務行動方麵缺少強力幫手的窘境,簡直就是一石四五鳥,一本萬利的買賣。
“徐僉事,恭喜恭喜啊,日後本宮也就要稱呼您一聲‘姐夫’了。”
“不敢,不敢。臣惶恐。”
“私下裏自然是當得的,太孫這邊,日後你確實也該多走動走動。”朱元璋其實也樂意見得徐欽多和朱允炆親近的。
一方麵,他本就是曆代帝王中最放心自己的儲君的大氣皇帝,當年朱標做太子的時候,朱元璋就隻差直接主動禪位了。另一方麵,他欽點這門親事,當中進一步扶保朱允炆上位的用意也很明顯。
“臣遵旨。”
輕描淡寫之中,朱元璋便敲定了朱、徐兩家進一步聯姻的事。甚至公然鼓動徐欽輔佐朱允炆,再考慮到徐欽目前的實際身份,其中的含義不由得不引起群臣心中的聯想。大家也都不是傻子,皇帝親自牽線搭橋,將武勳第一家拉上皇太孫的戰車,甚至鼓勵實際執掌天子親軍的徐家小公爺和皇太孫多走動,這當中的政治意味,再明顯不過了。
隻不過這群臣當中,太常寺卿黃子澄心情卻尤為複雜。
他是皇太孫死黨,甚至據不可靠消息,他還是皇太孫成為儲君的第一功臣,更與之有師徒之誼。日後太孫繼位,那他便是從龍第一功臣,更兼具帝師之實,何等風光,何等權勢?可他本就對武勳集團頗有潛在敵意,屬於是那種極端文官至上主義者,更有一種除了老子和老子認可的人之外都是傻逼、都是禍國巨蠹的神經性偏執。再加上之前他侄子受辱於錦衣衛的私怨,如果可以投票表決,那他肯定是要舉雙手雙腳投反對票的。
然而從現實的角度而言,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一招以聯姻拉攏武勳第一世家的計策是非常精妙,且劃算的。況且木已成舟,至少以他現在的實力,絕對無法阻止此事,也隻得先暗自咽下這口惡氣,靜待時機了。
當然了,別人羨慕他徐大少聖寵優渥,甚至不少見過朱雲輕真麵目的無恥之徒,還不由自主地有點兒羨慕他的豔福,畢竟這位郡主殿下的容貌,也絕對算得上國色天香這個級別。
可真正了解內情的幾位親王殿下則是對他投來了同情的目光。他們可是對自己那位大侄女的本性了解得一清二楚的,那種女人,不,準確的說那根本就不是女人,完全就是一個夜叉,還是帶著劇毒的那種。隻要想到要和那種女人朝夕相對,別說舉案齊眉了,簡直有一種想自己抹了脖子了衝動啊!
正常女人會挑唆自己的其他叔叔去狠揍另一個叔叔麽?正常女人會設計把自家叔叔扒得隻剩個褲衩,然後掛到禦花園的樹梢上麽?正常女人會把自家親姑姑畫成大花臉麽?正常女人會整得自己的親叔叔在皇宮裏麵裸奔麽?
最關鍵的是,她做的這一切的同時,還能每次都將自己摘清了。就算親曆者和少數旁觀者,明明就知道是她幹的,剛剛才得罪了她,最多第二天就被整得欲仙欲死,不是她才有鬼了!可偏偏沒人能拿出絲毫的證據,甚至連完整、可信的邏輯都整理不出來,自然不可能僅憑猜測就把她怎樣。
甚至有些事朱元璋也是知情的,卻很詭異地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不,嚴格來說是有反應的!那就是稍顯莫名地將其一直留在了皇宮內,沒有將之按照一般的規則放到十王府裏麵去,僅僅是這一點,就算是對一眾年幼的親王和公主們最大的善政了。
不過再怎麽說,總算是把這個瘟神給打發走了啊!想到很快這個夜叉侄女就將被清倉處理掉,往後她就將成為別人家的鍋,想想就讓人興奮得不行啊!如果不是場合不對,幾位親王殿下都想歡呼、跳躍、旋轉以慶祝一番了。
朱元璋這邊倒是沒有他們那般複雜至極的心理曆程,定下這樁已經思慮良久的親事,皇帝陛下便開始真正享受起這場慶典來。
的確是享受,沒有繁複的禮儀流程,隻有真正無盡歡樂,在自己治下的帝國繁榮昌盛,對於任何一個正常的帝王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享受,更不用說親自站在這最高處,將這屬於自己的盛世繁華盡收眼底。就算是早已習慣了俯覽萬千燈火的徐欽,在當下這種場景中也不免有些激動,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自己身處極少數群體,真正處在這個俯覽眾生的角度的時候,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耗費了巨資的無數花燈和焰火,歡騰的人群,以及,洪武大帝最喜歡的吟詩作對。
說實話,以徐欽的鑒賞水平而言,朱元璋的詩詞水平不算是太差,偶爾還能展現出他自帶的王霸之氣,尤其是結合其受教育經曆而言,足以見得其花費了一定的功夫,以及不錯的天賦。不過一般情況下,他這個水平嘛,也就比後世酷愛寫詩的弘曆強也有限。
另一邊,武將和勳貴團隊中,竟也有徐輝祖等少數人能和文臣們過幾招並不落下風,倒是有些超出徐欽的預料。當然了,這些人無疑都是勳貴二代,與其說是武將,其實更像是文臣,隻不過不是通過科舉出身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