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錦衣衛大堂,蔣瓛案的會審已至尾聲,然而眾主審官卻並無半點即將成功的喜悅之情,反倒是異常嚴肅。甚至就連一直以來裝得風燭殘年的和希文,此時也精神抖擻,眉頭微束。
單單從他這個表情上,徐欽就知道,昨晚他對曹銘的最後勸說失效了。
根據錦衣衛的情報,前一天晚上,和希文做東,以加強三法司合作的名義,在城北三法司衙門附近的迎雪樓宴請了右都禦史曹銘和署大理寺左少卿唐盛。甚至還知道,其實最後買單的唐少卿。不過這些細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由於三法司作為正規刑獄機構,手裏麵還是有不少硬點子的。錦衣衛的探子進不去,也無法太過靠近他們所在的包間,自然也對他們談話的具體內容無從得知。
不過徐欽倒不擔心他們三方結成對付自己的聯盟,應該更可能是和、唐二人勸說曹銘不要將事情給搞大了。然而看現在這副模樣,顯然他們之間的交涉並不算成功。
“開堂!”眾主審官坐定,曹銘麵色如水地再度拍響驚堂木,照慣例宣布當日的會審開始。
兩個錦衣衛也帶著蔣瓛進入堂中站定。
“犯官蔣瓛!今日四司會審,將審你最後一條罪狀。你作為主審,更兼緝拿於一身,在前涼國公藍玉謀逆一案中…”
“曹右都休得胡言亂語!藍玉謀逆一案,一切涉案之人,都是由聖上禦筆勾決,某豈敢擅專而為主審!”蔣瓛不等他說完,便打斷道。
此等多次隨意打斷主審官的囂張案犯,曹銘前所未見,雖氣得七竅生煙,可有徐欽在一旁虎視眈眈,且擺明了包庇蔣瓛,他自知暫時也奈何不得蔣瓛,幹脆就當做什麽都沒發生,免得再自取其辱。這也算是他通過以往多日的交鋒得來的寶貴經驗。
“那好,咱們就不提主審之事。縱是聖上聖裁,緝捕、問詢、取證,卻都是你指揮一幹錦衣衛所為,你可承認?!”
“錦衣衛奉旨查辦欽定大案,這是聖上定下的規矩,某等自當鞠躬盡瘁!”
“那本官問你,你可曾刻意屈打成招、構陷忠良?!若是你老老實實的認了,本官還可向聖上求情,對你網開一麵,從輕發落!若是不從速招來,禍及家人,悔之晚矣!”
“哼!某奉旨徹查,自然是要細細問詢,而這問案,若有奸狡冥頑之輩,豈能不動大刑?若非曹右都從未對嫌犯用刑?不過看之前就意圖不分青紅皂白,上堂就意圖對某用刑之舉來看,曹右都怕是也難逃這個‘屈打成招、構陷忠良’之罪!”蔣瓛早就知道他大致打的是什麽主意,聽他這樣一開場,便冷冷一笑,將帽子反扣回去。
“哼!休要狡辯!這京師內外,有誰人不知你錦衣衛詔獄乃是鬼見愁的小閻殿?其他衙門的殺威棒與之相提並論?!”
“誒~!曹右都!錦衣親軍乃是天子親軍,詔獄也是奉詔之獄,你如此說法,怕是有失妥當吧?!”
不管他有沒有指著和尚罵禿驢的意思,這都算是曹銘失言了,錦衣衛的事情,就是皇帝的事情,別說是沒證據了,就算是有證據,這樣公開抹黑也是極為不妥的。於是他正好也就找到了切入點殺入戰團,並著重強調了“天子親軍”這幾個字。
“天子親軍,你們還知道自己是天子親軍?”
事到如今曹銘也是退無可退,不過他也隻是這樣反問一句,不敢再多說其他。
“嗬嗬,曹右都這意思,是要把我們錦衣衛全辦咯?”徐欽冷笑著反問道。
“本官隻做彈劾、問案,辦不辦你們,還需聖上旨意!然犯官蔣瓛之罪,聖上已有裁定!”雖然已經撕破臉皮,可曹銘畢竟還是要顧及朱元璋的臉麵,更不想在這個時候,把蔣瓛一個人的事情,上升到整個錦衣衛。
“曹右都怕是有些糊塗了!聖上裁定蔣瓛有罪不假,可這罪名有大有小、有真有假、有杜撰有風聞,否則當即定罪即可,還用我等會審什麽?!況且此前的審理,也充分說明了確實是有人捕風捉影,甚至是莫須有的本事,又如何讓下官不慎之又慎呢?!”
沒想到徐欽竟抓住此前他的退讓,直接嗆他們是秦檜之流,氣得曹銘抖得跟篩糠似的,嚇得旁人都以為右都禦史大人被說中風了。好在經過這麽多天的磨合,曹銘對徐欽的巧舌如簧和層出不窮的歪理已經大大適應,知道再這方麵根本不是他的對手,於是也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曹右都、小公爺,以老夫看,咱們還是專心審理蔣瓛一案,莫要節外生枝為好!”和希文見兩位主審官劍拔弩張得厲害,眼看就要打起來了,生怕有個三長兩短的,於是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出麵說合。
這位老侍郎的麵子,雙方都還是要給的,所以互相冷冷地瞪一眼之後,也並未繼續在這上麵糾纏。
“好!問案!帶人證!”
曹銘拍板之後,馬上有都察院的隨行禦史及差役將一摞厚厚的文檔,及一個身穿略有些破舊紅胖襖,眼神有些閃爍,表情猥瑣的軍士進入堂中。
“此人姓劉,名一平,本是錦衣衛鎮撫司副百戶。因不願與蔣瓛之流同流合汙,屈打成招、構陷忠良,而被前錦衣衛都指揮使蔣瓛借故開革,發配至孝陵衛為卒。也正是有他的舉證,我們都察院才能掌握蔣瓛構陷忠良的累累罪證!”
聽到這番話,徐欽心中也是警鈴大作!往往最危險的事情就是來自於內部的叛徒,多少高手名將馬失前蹄,都是因為這種事故。可偏偏這事兒還沒法完全防範得住,錦衣衛小兩萬人的龐大規模,要想真正意義上同生死,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徐欽也相信世間萬物皆有價格,差的無非隻是高低而已,忠誠度高一些的,可能正常情況下沒人開得起,可錦衣衛那麽多中下級的緹騎校尉,要想收買其實難度不算高。更何況這人還算是與錦衣衛,與蔣瓛有宿怨的呢?
到了這一步,徐欽也算是明白了,這曹銘是真鐵了心要報仇雪恨,甚至不惜以身犯險。由於這個核心人證,當是都察院在很早之前就拿在手中的王牌,這些日子一來也是藏得極深,所以錦衣衛這邊完全沒有準備。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更不好貿然出擊,隻能先看看曹銘打算怎麽出這張牌了。
和希文和唐盛此時也是額頭見汗,心裏估計都是罵開了。真要翻藍玉案的舊賬,那豈不是擺明了打朱元璋的臉?若真是惹毛了那位,在場的一個都跑不掉,都要被滅口的!
而曹銘卻不管那些,隻是冷冷地瞟了身旁的徐欽一眼,見他仍穩穩地坐著,雖表麵依舊冷靜,但從皺得越來越緊的眉頭,還是能看出他的束手無策。終於扳回一局的右都禦史大人頓時心情大好,然後才繼續往下說道。
“根據劉一平的證詞,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三,前太子少保詹徽因藍玉指證入獄,錦衣衛不分緣由,直接對其施以酷刑,不及三日,詹徽身死。然蔣瓛命人,偽作供詞,涉後軍都督府祝哲、茆鼎等人,再以詹徽手印畫押,呈及禦前、以為‘罪證’!…三月初六,鶴慶侯張翼下獄,施之以鐵烙、簽指等酷刑,然則其依舊抵死不招,蔣瓛隻得再命人偽作供詞,涉胡逆案、涉曹泰、涉藍玉,然後再以掌強行畫押為憑…三月十二,會寧侯張溫下獄…不及禦批,身死獄中…四月初五,沈陽候納察罕入獄…不及禦批,身死獄中…”厚厚的一摞證詞,曹銘僅是挑選了些重點當堂宣讀,也差不多搞了小半個時辰。
由於有鎮撫司的叛徒作證,曹銘是一抓一個準,將蔣瓛在藍玉案實際操作中不符合規定的細節,大多抓了八九不離十。當然,徐欽內心其實是相信這份證詞的真實性的,可他卻不能承認。不說其證據證詞是否真有作偽,以及是否有蓄意構陷朝廷重臣的情節,就算是將公候勳貴、部堂高官在皇帝朱批定罪之前就刑訊而死的事情證實了,蔣瓛也絕對難逃一死!
徐欽臉色鐵青,實在是沒想到,曹銘竟然還真從死地當中找到了一條生路,雖然隻是殺頭和抄家的分別。但對徐欽來說,局勢卻急轉直下,再聯係到都察院的人秘密尋訪隻是單純被處死的涉案人員的墳塋,他們下一步想要做什麽也就昭然若揭了。
唯一值得慶賀的就隻有曹銘大概還能分清楚大勢,隻是抓住蔣瓛違規操作的事說項,而並未以冤案為核心。大概他也明白,若是直指藍玉案當中有重大冤情,那就是把朱元璋也框進來,皇帝陛下可就要掀桌子了。
徐欽麵色如水,但緊皺的眉頭卻是鬆開了。固然僅僅是這些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的“不規範操作”,已經足以讓負主要責任的蔣瓛去死,可畢竟也說明了曹銘心裏也還是怕的。隻要他沒有完全失去理智,那就是說還有談的餘地。
蔣瓛當然也明白當前事態的嚴重性,不過他也算是久經風霜,而且見徐欽的眉頭竟然舒展開了,自然也就明白他還有辦法,因此也隻是沉默不語。
單單從他這個表情上,徐欽就知道,昨晚他對曹銘的最後勸說失效了。
根據錦衣衛的情報,前一天晚上,和希文做東,以加強三法司合作的名義,在城北三法司衙門附近的迎雪樓宴請了右都禦史曹銘和署大理寺左少卿唐盛。甚至還知道,其實最後買單的唐少卿。不過這些細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由於三法司作為正規刑獄機構,手裏麵還是有不少硬點子的。錦衣衛的探子進不去,也無法太過靠近他們所在的包間,自然也對他們談話的具體內容無從得知。
不過徐欽倒不擔心他們三方結成對付自己的聯盟,應該更可能是和、唐二人勸說曹銘不要將事情給搞大了。然而看現在這副模樣,顯然他們之間的交涉並不算成功。
“開堂!”眾主審官坐定,曹銘麵色如水地再度拍響驚堂木,照慣例宣布當日的會審開始。
兩個錦衣衛也帶著蔣瓛進入堂中站定。
“犯官蔣瓛!今日四司會審,將審你最後一條罪狀。你作為主審,更兼緝拿於一身,在前涼國公藍玉謀逆一案中…”
“曹右都休得胡言亂語!藍玉謀逆一案,一切涉案之人,都是由聖上禦筆勾決,某豈敢擅專而為主審!”蔣瓛不等他說完,便打斷道。
此等多次隨意打斷主審官的囂張案犯,曹銘前所未見,雖氣得七竅生煙,可有徐欽在一旁虎視眈眈,且擺明了包庇蔣瓛,他自知暫時也奈何不得蔣瓛,幹脆就當做什麽都沒發生,免得再自取其辱。這也算是他通過以往多日的交鋒得來的寶貴經驗。
“那好,咱們就不提主審之事。縱是聖上聖裁,緝捕、問詢、取證,卻都是你指揮一幹錦衣衛所為,你可承認?!”
“錦衣衛奉旨查辦欽定大案,這是聖上定下的規矩,某等自當鞠躬盡瘁!”
“那本官問你,你可曾刻意屈打成招、構陷忠良?!若是你老老實實的認了,本官還可向聖上求情,對你網開一麵,從輕發落!若是不從速招來,禍及家人,悔之晚矣!”
“哼!某奉旨徹查,自然是要細細問詢,而這問案,若有奸狡冥頑之輩,豈能不動大刑?若非曹右都從未對嫌犯用刑?不過看之前就意圖不分青紅皂白,上堂就意圖對某用刑之舉來看,曹右都怕是也難逃這個‘屈打成招、構陷忠良’之罪!”蔣瓛早就知道他大致打的是什麽主意,聽他這樣一開場,便冷冷一笑,將帽子反扣回去。
“哼!休要狡辯!這京師內外,有誰人不知你錦衣衛詔獄乃是鬼見愁的小閻殿?其他衙門的殺威棒與之相提並論?!”
“誒~!曹右都!錦衣親軍乃是天子親軍,詔獄也是奉詔之獄,你如此說法,怕是有失妥當吧?!”
不管他有沒有指著和尚罵禿驢的意思,這都算是曹銘失言了,錦衣衛的事情,就是皇帝的事情,別說是沒證據了,就算是有證據,這樣公開抹黑也是極為不妥的。於是他正好也就找到了切入點殺入戰團,並著重強調了“天子親軍”這幾個字。
“天子親軍,你們還知道自己是天子親軍?”
事到如今曹銘也是退無可退,不過他也隻是這樣反問一句,不敢再多說其他。
“嗬嗬,曹右都這意思,是要把我們錦衣衛全辦咯?”徐欽冷笑著反問道。
“本官隻做彈劾、問案,辦不辦你們,還需聖上旨意!然犯官蔣瓛之罪,聖上已有裁定!”雖然已經撕破臉皮,可曹銘畢竟還是要顧及朱元璋的臉麵,更不想在這個時候,把蔣瓛一個人的事情,上升到整個錦衣衛。
“曹右都怕是有些糊塗了!聖上裁定蔣瓛有罪不假,可這罪名有大有小、有真有假、有杜撰有風聞,否則當即定罪即可,還用我等會審什麽?!況且此前的審理,也充分說明了確實是有人捕風捉影,甚至是莫須有的本事,又如何讓下官不慎之又慎呢?!”
沒想到徐欽竟抓住此前他的退讓,直接嗆他們是秦檜之流,氣得曹銘抖得跟篩糠似的,嚇得旁人都以為右都禦史大人被說中風了。好在經過這麽多天的磨合,曹銘對徐欽的巧舌如簧和層出不窮的歪理已經大大適應,知道再這方麵根本不是他的對手,於是也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曹右都、小公爺,以老夫看,咱們還是專心審理蔣瓛一案,莫要節外生枝為好!”和希文見兩位主審官劍拔弩張得厲害,眼看就要打起來了,生怕有個三長兩短的,於是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出麵說合。
這位老侍郎的麵子,雙方都還是要給的,所以互相冷冷地瞪一眼之後,也並未繼續在這上麵糾纏。
“好!問案!帶人證!”
曹銘拍板之後,馬上有都察院的隨行禦史及差役將一摞厚厚的文檔,及一個身穿略有些破舊紅胖襖,眼神有些閃爍,表情猥瑣的軍士進入堂中。
“此人姓劉,名一平,本是錦衣衛鎮撫司副百戶。因不願與蔣瓛之流同流合汙,屈打成招、構陷忠良,而被前錦衣衛都指揮使蔣瓛借故開革,發配至孝陵衛為卒。也正是有他的舉證,我們都察院才能掌握蔣瓛構陷忠良的累累罪證!”
聽到這番話,徐欽心中也是警鈴大作!往往最危險的事情就是來自於內部的叛徒,多少高手名將馬失前蹄,都是因為這種事故。可偏偏這事兒還沒法完全防範得住,錦衣衛小兩萬人的龐大規模,要想真正意義上同生死,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徐欽也相信世間萬物皆有價格,差的無非隻是高低而已,忠誠度高一些的,可能正常情況下沒人開得起,可錦衣衛那麽多中下級的緹騎校尉,要想收買其實難度不算高。更何況這人還算是與錦衣衛,與蔣瓛有宿怨的呢?
到了這一步,徐欽也算是明白了,這曹銘是真鐵了心要報仇雪恨,甚至不惜以身犯險。由於這個核心人證,當是都察院在很早之前就拿在手中的王牌,這些日子一來也是藏得極深,所以錦衣衛這邊完全沒有準備。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更不好貿然出擊,隻能先看看曹銘打算怎麽出這張牌了。
和希文和唐盛此時也是額頭見汗,心裏估計都是罵開了。真要翻藍玉案的舊賬,那豈不是擺明了打朱元璋的臉?若真是惹毛了那位,在場的一個都跑不掉,都要被滅口的!
而曹銘卻不管那些,隻是冷冷地瞟了身旁的徐欽一眼,見他仍穩穩地坐著,雖表麵依舊冷靜,但從皺得越來越緊的眉頭,還是能看出他的束手無策。終於扳回一局的右都禦史大人頓時心情大好,然後才繼續往下說道。
“根據劉一平的證詞,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三,前太子少保詹徽因藍玉指證入獄,錦衣衛不分緣由,直接對其施以酷刑,不及三日,詹徽身死。然蔣瓛命人,偽作供詞,涉後軍都督府祝哲、茆鼎等人,再以詹徽手印畫押,呈及禦前、以為‘罪證’!…三月初六,鶴慶侯張翼下獄,施之以鐵烙、簽指等酷刑,然則其依舊抵死不招,蔣瓛隻得再命人偽作供詞,涉胡逆案、涉曹泰、涉藍玉,然後再以掌強行畫押為憑…三月十二,會寧侯張溫下獄…不及禦批,身死獄中…四月初五,沈陽候納察罕入獄…不及禦批,身死獄中…”厚厚的一摞證詞,曹銘僅是挑選了些重點當堂宣讀,也差不多搞了小半個時辰。
由於有鎮撫司的叛徒作證,曹銘是一抓一個準,將蔣瓛在藍玉案實際操作中不符合規定的細節,大多抓了八九不離十。當然,徐欽內心其實是相信這份證詞的真實性的,可他卻不能承認。不說其證據證詞是否真有作偽,以及是否有蓄意構陷朝廷重臣的情節,就算是將公候勳貴、部堂高官在皇帝朱批定罪之前就刑訊而死的事情證實了,蔣瓛也絕對難逃一死!
徐欽臉色鐵青,實在是沒想到,曹銘竟然還真從死地當中找到了一條生路,雖然隻是殺頭和抄家的分別。但對徐欽來說,局勢卻急轉直下,再聯係到都察院的人秘密尋訪隻是單純被處死的涉案人員的墳塋,他們下一步想要做什麽也就昭然若揭了。
唯一值得慶賀的就隻有曹銘大概還能分清楚大勢,隻是抓住蔣瓛違規操作的事說項,而並未以冤案為核心。大概他也明白,若是直指藍玉案當中有重大冤情,那就是把朱元璋也框進來,皇帝陛下可就要掀桌子了。
徐欽麵色如水,但緊皺的眉頭卻是鬆開了。固然僅僅是這些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的“不規範操作”,已經足以讓負主要責任的蔣瓛去死,可畢竟也說明了曹銘心裏也還是怕的。隻要他沒有完全失去理智,那就是說還有談的餘地。
蔣瓛當然也明白當前事態的嚴重性,不過他也算是久經風霜,而且見徐欽的眉頭竟然舒展開了,自然也就明白他還有辦法,因此也隻是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