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去戶部找地官鬱新時,則被告知鬱尚書散朝後被皇帝陛下召見,還未回本署衙門。徐大少也隻好在戶部右侍郎周誌清的簽押房裏喝茶等著。
好在這位周侍郎早年也曾在徐達的大軍中做過軍需官,也算是半個自己人。隻是因為這位周侍郎年紀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已經準備致仕,更不怎麽管實際的事務,所以徐欽在他那兒也隻是閑聊一些,沒辦法談到重點。
兩人有說有笑地飲完了這杯茶,有些鬱悶的地官鬱新才回到衙門。聽說徐欽已經在衙門等候多時,連忙來了周誌清的簽押房。
“勞小公爺等候,鬱新慚愧!”鬱新一進門就笑著對徐欽作揖見禮,雖還有些勉強,但禮數也是非常周到。
“尚書大人多禮了!下官冒昧叨擾,還請鬱尚書不要見怪才是!”徐欽也趕忙起身作揖還禮。
“嗬嗬,既然尚書大人回來了,那你們就慢慢談正事,老朽就不留客了。”周誌清也起身見禮。
鬱新也對這位即將致仕的老前輩極為尊重,更不敢以上司的身份拿捏他,見他都這樣說了,於是便和徐欽一起對他作揖見禮之後,請了徐欽去自己的簽押房,商討新軍編練的費用撥款問題。
二人到了尚書簽押房,分賓主坐下,下麵的小吏也為他們兩人上了茶。待上茶的小吏退去,鬱新這才開始說到正事上麵。
“小公爺,今日您在朝堂上陳說軍士之苦,希望以新軍新械新法,稍減將士惡戰之苦,本官也深以為然。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我還是懂的,今日不舍小利,來日戰場失利,反倒因小失大。”鬱新將茶杯一放,頗有些大義凜然地說到。
徐欽聽他這麽說,也是極為高興,這意思就是鬱新是支持出錢編練新軍的咯?有了這位財神爺的支持,這事就算是敲定下來了,否則卡在撥款問題上,還真是有些讓人頭疼。
“鬱尚書深明大義,下官代我大明全軍百萬將士,先行謝過!以尚書大人的開中之法和這編練新軍的首功,當全軍銘記,日後為鬱尚書立碑記傳,以彰萬世之功!”徐欽說著,便直接站起身來,向鬱新長揖拜謝。
“小公爺不必多禮!聽我把話說完。”
徐欽一聽這話,心頭咯噔一條,暗道不好,這老小子要作妖!
“小公爺啊!我也知道,新軍的事情刻不容緩,然而國庫裏現在實在沒錢。您算出來起碼要四十多萬兩,就算扣除了二十萬兩朝臣的捐獻,前期也得另撥二十萬兩,可國庫現在是一文錢都撥不出來了。總不能為了練新軍,把邊關將士們現如今急需的軍餉軍需給克扣了吧?另外呢,現在鈔法敗壞,也極大地影響了歲入,剛剛聖上召見,正是因為此事。聖上的意思是,如果小公爺能解決這件事,那幾十萬兩的軍費自然就是小意思。”鬱新也是極為奸猾,話到他嘴裏翻個身,便直接成了必要條件了。
徐欽聽了隻想罵娘,你們自己胡搞瞎搞,把紙幣發行當成提款機,現在玩壞了,想讓老子給你們擦屁股?!對於明帝國的紙幣發行,徐大少作為熟知這段曆史,也本就是後世經濟科班出身的人,自然也是知道一些的。
不過這位帝國的財神爺可不好得罪,而且徐欽也根本沒有懷疑這是不是朱元璋的意思。他的第一反應這不可能有假,畢竟假傳聖旨,那可是要掉腦袋的。當然了,他也根本沒有意識到,這隻是皇帝陛下隱晦透露給鬱新的一個信息,他在表述上稍稍加了些春秋筆法,並且也不是強製性的命令,自然是算不得假傳聖旨。
“鬱尚書,您這不是為難下官麽?”徐欽頗有些哭笑不得地反問他。
“小公爺,這戶部就這麽大點兒的家當,我也是沒辦法給您憑空變出錢來。況且這真是聖上的意思,都說小公爺足智多謀、奇計百出,這次可真就得仰仗小公爺給我們戶部出出主意了。”鬱新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雖然說話很客氣,可擺明就是吃定他徐大少了。
徐欽也拿他沒什麽辦法,總不能把這位中立派的皇帝親信能臣給弄進詔獄吧?隻能按著他劃下的道來走。
要說這貨幣發行問題,那倒算是徐大少的老本行,很清楚問題所在,也知道該怎麽搞。可問題是,貨幣問題,涉及的不僅僅是貨幣本身,而是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
按照客觀的曆史進程,真正成熟的第一階段紙質貨幣,必須用貴金屬或者說叫一般等價物來賦予它相對穩定的幣值。簡單來說,這個階段的紙幣,實際上是一種提現票據。比如十九世紀的全球貨幣英鎊,就是直接對標的英國央行黃金儲備,一英鎊直接等於七點三克黃金,理論上隨時可向銀行自由兌換。
也正是基於這個強悍的基礎,英鎊才能成為全世界第一種真正的國際貨幣,進而憑借在全世界範圍內搜刮的鑄幣稅,十九世紀的大英帝國也才能夠僅憑本土的彈丸之地成為統治世界的超級帝國。
這當中的道理其實也很簡單,看似一進一出,英格蘭銀行收進去七百多克的黃金儲備,然後發行一百英鎊的紙幣,非但沒能賺錢,還要付出發行紙幣的費用,儲備保管黃金的費用,簡直就是在舍己為人。
然而在現實情況下,隻要樹立了足夠的信用保證,真正拿紙幣去兌換黃金的人是少數,因此黃金和紙幣之間隻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之內就行,根本不需要一比一的對應。這樣一來,假如取現比例是三成,央行隻需準備兩百多克的黃金儲備,就能增發一百鎊紙幣。如果按照極端的做法來做,這一百鎊紙幣可以從其他認可英鎊的地方購買七百多克黃金,一來一去,英國央行淨賺五百克左右。而這隻是一百鎊的情況,如果把單位放大,一百萬鎊,一億,甚至是一百億呢?
當年大英帝國縱橫七海的超級艦隊就是這麽來的,用時髦的話來說,這就是全球眾籌出來的艦隊,自然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當然了,道理很簡單,可執行起來卻並不容易。其中第一點就是人的貪欲是無窮的,既然能隨便印,那為何不多印點兒?這也是當前中國紙幣無法真正穩定下來的根本原因。這樣做直接破壞了紙幣的信用,而信用一旦崩潰,變成廢紙也就隻是遲早的事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憑借徐欽的學識,解決起來也不難,隻要能說服朱元璋,讓他看到嚴格執行準備金製度的好處,相信他也會同意這個方案。
然而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問題了,準備金的選擇。簡單來說就是拿什麽做準備金?
英國之所以能拿黃金做準備金,大致有兩個極為有利的因素。第一是在前一個時代中,兩牙對南美洲和非洲的掠奪,使得大量的黃金集中於歐洲,這算是歐洲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有了這些黃金作為儲備,歐洲才有了發展的原始資本。第二就是英國的國內經濟體量較小,哪怕是經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的總體經濟體量超過中國也是很晚的事情了。這就使得他們可以用相對較少的黃金儲備,支撐起一個至少在國內可以全麵鋪開的紙質貨幣係統。然後再以此為基礎,以強悍的武力為推動,向全世界鋪開。
可這條經驗放在中國就不行了!中國的經濟體量太大,大到幾乎一直都是缺金缺銀缺銅的程度,這使得中國一直都不能確定下一種標準的貨幣本位。這種情況一直要等到一百多年後,兩牙的觸角伸到美洲、東南亞,進而為中國輸入了海量的白銀才得以初步解決。並在之後的幾百年內,慢慢形成了事實上的白銀本位製度。
可現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連個夠用的一般等價物都找不出來,這貨幣政策要怎麽玩?
徐欽暫時沒辦法,而鬱新則是擺明了不達目的絕不鬆口的態度,相當於徐大少這是在這兒碰了個軟釘子。隻好暫時擱置爭議,再想辦法共同開發了。
鬱新恭恭敬敬地將其送出戶部大門,不過徐大少是一點兒精神都打不起來。
這可是個大問題,不僅僅是關係到新軍計劃,更是關乎後麵的一係列計劃。貨幣作為基礎條件,也是發展商業的基石,如果這個問題不得到妥善解決,那商業是發展不起來的,而僅靠這幾千萬農民在地裏刨食,刨出來的經濟基礎是絕對不可能支撐起大規模的對外用兵。估計徹底鏟平北方草原上的敵人都夠嗆!
可是如果不能快速的解決這些陸地上的跳梁小醜,帝國未來的海洋戰略就勢必受到影響,難道真要分那群紅毛鬼一杯羹不可?想想可真不甘心!
從戶部出來之後,徐大少就仿佛掉了魂似的,搞得孫百戶有些莫名其妙。回到錦衣衛之後,其他各個錦衣衛的堂官瞧他這樣也不敢問,正好也沒什麽要緊的事,都躲得遠遠的,大家就讓他在簽押房裏發了半天的呆。
好在這位周侍郎早年也曾在徐達的大軍中做過軍需官,也算是半個自己人。隻是因為這位周侍郎年紀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已經準備致仕,更不怎麽管實際的事務,所以徐欽在他那兒也隻是閑聊一些,沒辦法談到重點。
兩人有說有笑地飲完了這杯茶,有些鬱悶的地官鬱新才回到衙門。聽說徐欽已經在衙門等候多時,連忙來了周誌清的簽押房。
“勞小公爺等候,鬱新慚愧!”鬱新一進門就笑著對徐欽作揖見禮,雖還有些勉強,但禮數也是非常周到。
“尚書大人多禮了!下官冒昧叨擾,還請鬱尚書不要見怪才是!”徐欽也趕忙起身作揖還禮。
“嗬嗬,既然尚書大人回來了,那你們就慢慢談正事,老朽就不留客了。”周誌清也起身見禮。
鬱新也對這位即將致仕的老前輩極為尊重,更不敢以上司的身份拿捏他,見他都這樣說了,於是便和徐欽一起對他作揖見禮之後,請了徐欽去自己的簽押房,商討新軍編練的費用撥款問題。
二人到了尚書簽押房,分賓主坐下,下麵的小吏也為他們兩人上了茶。待上茶的小吏退去,鬱新這才開始說到正事上麵。
“小公爺,今日您在朝堂上陳說軍士之苦,希望以新軍新械新法,稍減將士惡戰之苦,本官也深以為然。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我還是懂的,今日不舍小利,來日戰場失利,反倒因小失大。”鬱新將茶杯一放,頗有些大義凜然地說到。
徐欽聽他這麽說,也是極為高興,這意思就是鬱新是支持出錢編練新軍的咯?有了這位財神爺的支持,這事就算是敲定下來了,否則卡在撥款問題上,還真是有些讓人頭疼。
“鬱尚書深明大義,下官代我大明全軍百萬將士,先行謝過!以尚書大人的開中之法和這編練新軍的首功,當全軍銘記,日後為鬱尚書立碑記傳,以彰萬世之功!”徐欽說著,便直接站起身來,向鬱新長揖拜謝。
“小公爺不必多禮!聽我把話說完。”
徐欽一聽這話,心頭咯噔一條,暗道不好,這老小子要作妖!
“小公爺啊!我也知道,新軍的事情刻不容緩,然而國庫裏現在實在沒錢。您算出來起碼要四十多萬兩,就算扣除了二十萬兩朝臣的捐獻,前期也得另撥二十萬兩,可國庫現在是一文錢都撥不出來了。總不能為了練新軍,把邊關將士們現如今急需的軍餉軍需給克扣了吧?另外呢,現在鈔法敗壞,也極大地影響了歲入,剛剛聖上召見,正是因為此事。聖上的意思是,如果小公爺能解決這件事,那幾十萬兩的軍費自然就是小意思。”鬱新也是極為奸猾,話到他嘴裏翻個身,便直接成了必要條件了。
徐欽聽了隻想罵娘,你們自己胡搞瞎搞,把紙幣發行當成提款機,現在玩壞了,想讓老子給你們擦屁股?!對於明帝國的紙幣發行,徐大少作為熟知這段曆史,也本就是後世經濟科班出身的人,自然也是知道一些的。
不過這位帝國的財神爺可不好得罪,而且徐欽也根本沒有懷疑這是不是朱元璋的意思。他的第一反應這不可能有假,畢竟假傳聖旨,那可是要掉腦袋的。當然了,他也根本沒有意識到,這隻是皇帝陛下隱晦透露給鬱新的一個信息,他在表述上稍稍加了些春秋筆法,並且也不是強製性的命令,自然是算不得假傳聖旨。
“鬱尚書,您這不是為難下官麽?”徐欽頗有些哭笑不得地反問他。
“小公爺,這戶部就這麽大點兒的家當,我也是沒辦法給您憑空變出錢來。況且這真是聖上的意思,都說小公爺足智多謀、奇計百出,這次可真就得仰仗小公爺給我們戶部出出主意了。”鬱新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雖然說話很客氣,可擺明就是吃定他徐大少了。
徐欽也拿他沒什麽辦法,總不能把這位中立派的皇帝親信能臣給弄進詔獄吧?隻能按著他劃下的道來走。
要說這貨幣發行問題,那倒算是徐大少的老本行,很清楚問題所在,也知道該怎麽搞。可問題是,貨幣問題,涉及的不僅僅是貨幣本身,而是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
按照客觀的曆史進程,真正成熟的第一階段紙質貨幣,必須用貴金屬或者說叫一般等價物來賦予它相對穩定的幣值。簡單來說,這個階段的紙幣,實際上是一種提現票據。比如十九世紀的全球貨幣英鎊,就是直接對標的英國央行黃金儲備,一英鎊直接等於七點三克黃金,理論上隨時可向銀行自由兌換。
也正是基於這個強悍的基礎,英鎊才能成為全世界第一種真正的國際貨幣,進而憑借在全世界範圍內搜刮的鑄幣稅,十九世紀的大英帝國也才能夠僅憑本土的彈丸之地成為統治世界的超級帝國。
這當中的道理其實也很簡單,看似一進一出,英格蘭銀行收進去七百多克的黃金儲備,然後發行一百英鎊的紙幣,非但沒能賺錢,還要付出發行紙幣的費用,儲備保管黃金的費用,簡直就是在舍己為人。
然而在現實情況下,隻要樹立了足夠的信用保證,真正拿紙幣去兌換黃金的人是少數,因此黃金和紙幣之間隻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之內就行,根本不需要一比一的對應。這樣一來,假如取現比例是三成,央行隻需準備兩百多克的黃金儲備,就能增發一百鎊紙幣。如果按照極端的做法來做,這一百鎊紙幣可以從其他認可英鎊的地方購買七百多克黃金,一來一去,英國央行淨賺五百克左右。而這隻是一百鎊的情況,如果把單位放大,一百萬鎊,一億,甚至是一百億呢?
當年大英帝國縱橫七海的超級艦隊就是這麽來的,用時髦的話來說,這就是全球眾籌出來的艦隊,自然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當然了,道理很簡單,可執行起來卻並不容易。其中第一點就是人的貪欲是無窮的,既然能隨便印,那為何不多印點兒?這也是當前中國紙幣無法真正穩定下來的根本原因。這樣做直接破壞了紙幣的信用,而信用一旦崩潰,變成廢紙也就隻是遲早的事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憑借徐欽的學識,解決起來也不難,隻要能說服朱元璋,讓他看到嚴格執行準備金製度的好處,相信他也會同意這個方案。
然而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問題了,準備金的選擇。簡單來說就是拿什麽做準備金?
英國之所以能拿黃金做準備金,大致有兩個極為有利的因素。第一是在前一個時代中,兩牙對南美洲和非洲的掠奪,使得大量的黃金集中於歐洲,這算是歐洲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有了這些黃金作為儲備,歐洲才有了發展的原始資本。第二就是英國的國內經濟體量較小,哪怕是經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的總體經濟體量超過中國也是很晚的事情了。這就使得他們可以用相對較少的黃金儲備,支撐起一個至少在國內可以全麵鋪開的紙質貨幣係統。然後再以此為基礎,以強悍的武力為推動,向全世界鋪開。
可這條經驗放在中國就不行了!中國的經濟體量太大,大到幾乎一直都是缺金缺銀缺銅的程度,這使得中國一直都不能確定下一種標準的貨幣本位。這種情況一直要等到一百多年後,兩牙的觸角伸到美洲、東南亞,進而為中國輸入了海量的白銀才得以初步解決。並在之後的幾百年內,慢慢形成了事實上的白銀本位製度。
可現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連個夠用的一般等價物都找不出來,這貨幣政策要怎麽玩?
徐欽暫時沒辦法,而鬱新則是擺明了不達目的絕不鬆口的態度,相當於徐大少這是在這兒碰了個軟釘子。隻好暫時擱置爭議,再想辦法共同開發了。
鬱新恭恭敬敬地將其送出戶部大門,不過徐大少是一點兒精神都打不起來。
這可是個大問題,不僅僅是關係到新軍計劃,更是關乎後麵的一係列計劃。貨幣作為基礎條件,也是發展商業的基石,如果這個問題不得到妥善解決,那商業是發展不起來的,而僅靠這幾千萬農民在地裏刨食,刨出來的經濟基礎是絕對不可能支撐起大規模的對外用兵。估計徹底鏟平北方草原上的敵人都夠嗆!
可是如果不能快速的解決這些陸地上的跳梁小醜,帝國未來的海洋戰略就勢必受到影響,難道真要分那群紅毛鬼一杯羹不可?想想可真不甘心!
從戶部出來之後,徐大少就仿佛掉了魂似的,搞得孫百戶有些莫名其妙。回到錦衣衛之後,其他各個錦衣衛的堂官瞧他這樣也不敢問,正好也沒什麽要緊的事,都躲得遠遠的,大家就讓他在簽押房裏發了半天的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