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水竟這般好看!”舞雩風初到楚國,看著周遭事物好奇得很。
河流交錯穿插,即便是在城裏,亦有數不清的水道,一座又一座的小橋。城中的車道分布於水道兩側,商人運輸貨物大多通過水路,更有甚者劃著船沿街叫賣,往來車馬不多,船隻倒是數不勝數。
楚國水鄉,山水養人。入春之後萬物複蘇,水清樹茂,配上青色鋪路的石階,真真是一副優美無比的江南水浴圖景。
許是因為有了水的滋潤,楚人無論男女老少,膚色皆是白皙水潤。不如秦國男子那般勇猛剛強,也不像趙國那般喜好奢華,更不是燕國的江湖俠氣,楚國的公子們個個是翩翩公子的模樣,舉止投足皆是文雅。
鄭芙雖然知曉自己並不屬於這裏,但這是羋姣的故裏,她亦是為周遭的風景所感懷。這樣溫柔多嬌的地方,有種叫人流連忘返的能力。
一年前楚王將都城從郢城遷到了壽春,現在還有很多宮殿正在興建,百官朝臣的府邸亦才牽過來不久,一切都是煥然一新的樣子。
宋城隅趕著馬車入城,過了許久之後終於停了下來。他先行下車,掀開車簾,鄭芙走了出去,是一座看似奢華的府邸,府門大開,侍立著幾個小廝仆從,一看便是專門在等著她的。
牌匾上寫著兩個字,因是楚篆所刻,鄭芙隻識得秦小篆與些許燕國字,故而看不懂這塊匾額,但她猜測應該是“李府”二字。
“公女舟車勞頓,著實辛苦,李大夫已經設好膳席,在府內等候公女。”管家微笑著抬手作揖。
“有勞了。”鄭芙向前數步,舞雩風拉了拉她的衣袖,鄭芙於是小聲說道,“你不必跟著我了,快去做你該做的事。按計劃,我們假意不認識。宋城隅定是從丹花閣查過來的,你記得將丹花閣改一改名。”
舞雩風點了點頭,然後和宋城隅打了個招呼,便迅速離開了。
從燕國走之前她知會過離寅等丹花閣的人前來壽春,按時間來看,此刻應該快到了。
這丹花閣,從衛國開到了燕國,再到趙國,如今來了楚國,她還要再開一間,若以後跟著鄭芙去了秦國,想來便能真正安定下來了罷。
鄭芙跟著管家走入府中,宋城隅止住了腳步,道:“公女,多加小心。”
鄭芙回頭:“多謝宋公子。”
管家將鄭芙引入堂內,裏麵坐著幾個人,而坐於中間席位的,正是一年不見的李園。
李園順著走道看到了鄭芙,立刻停止與周圍眾人的交談,說道:“今日的正主來了。
管家對鄭芙說道:“公女,可以進去了。”
鄭芙點點頭,抬腿邁入堂中,待至李園麵前幾丈遠出,停下腳步,抬手作揖:“鄭芙見過李大人。多謝您派宋公子出手相救,否則我要逃出薊都,簡直”難如登天。
“芙兒啊,不是老夫說你。”聞言,李園皺起眉頭,“日前在趙國,你這樣叫老夫便罷了,如今回了楚國,你還是這麽生分?”
鄭芙看了看四周,幾人正齊齊看著她,也不好抹了李園的麵子,故而再行一禮道:“見過姑外祖父。”
“這才對。”李園朝她招了招手,讓她走上前去,鄭芙照做,李園先是擺手,指了指左側席位的第一人,“這是你的姑母景氏,旁邊的女子則是你的表姐,李宓。”
鄭芙轉身,再作一揖:“見過景姑母,宓姐姐。”
景氏淡笑著,朝她點了點頭,李宓則起身,一派溫婉端莊的模樣,同樣給鄭芙行了一禮,說道:“早聞芙妹妹不同常人,乃天人之姿,今日得見,果然如此。”
“姐姐抬舉我了,今日來了楚國,見到姐姐,我才知道何謂水鄉的美嬌娥。”李宓向她示好,鄭芙自然不甘人後,並且她說的也是實話,李宓當真是典型的溫婉美人,隻是不如舞雩風那般驚世絕豔罷了。
“芙妹妹說話,真叫人欣喜。”
景氏看著她們兩人一人一句,笑言道:“我看哪,她們兩人不愧是有相近的血脈,否則也不至於如此一見如故。”
李園看著景氏點了點頭,而後又為鄭芙介紹右側的人:“這是你的表兄李清,如今在宮中做太子侍從。”
“見過清表兄。”
“芙妹妹不必多禮。”李清雖是侍從,但看樣子卻是個文侍,身體有些弱不經風。
“嗬嗬……吉日也,芙兒,坐下吧。”李園道。
“是。”
鄭芙坐定,幾個仆人上前來,將菜肴擺在桌上,李園擺擺手,眾人便開始用晚膳。
李園先是吃了幾口,而後抬眼看向身側的鄭芙,道:“芙兒,秦王的冠禮推遲兩年,你可知曉?”
鄭芙頓了一下,說道:“我在薊都消息閉塞,出逃之後經宋公子之口才知曉。”
“哦?”李園露出疑惑之色,“老夫還以為,你去燕國是秦王授意的。”
李園當著這三人的麵同她說這件事情,看來都是他的親信了。鄭芙道:“我事先約您在丹花閣相見,當然不可能言而無信。我隻是被燕太子裹挾了。”
“裹挾?”
“正是。”鄭芙思慮半分,若不透露些細節給她,李園應該不會相信,“姑外祖父應該知道,我與燕太子和秦王有自幼一同長大的情分,所以他想利用我,作為秦王的要挾。”
景氏細聽之下,覺得有些蹊蹺,道:“為何燕太子要要挾於秦王?”
此時此刻,外人尚且不知嬴政的野心,當然思慮不通姬丹的苦心。在他們的眼裏,嬴政就是個展露了指揮頭腦的秦王,前幾月沒鬥過秦相,連冠禮都被推遲了,不知道姬丹有何好要挾於他的。
深知這一點的鄭芙,當然是希望他們就繼續這麽以為的好,於是說道:“燕太子心胸狹隘,幼時與秦王有仇,便一直記恨到了現在。”
而後她看了看屋門,又看向李園,李園立刻揮了揮手,一幹仆從即刻退出屋子,管家更是將房門嚴密閉緊。
“既然諸位都是自家人,那我便將內情告知與你們。”鄭芙道,“函穀關一戰後,秦王休朝數月,並非因為擔憂六國再次來襲才駐紮於函穀關。”
“那是為何?”李園問道。
“燕太子曾入關麵見秦王,暗中下毒,秦王因此昏迷不醒數日,一腳踏入了鬼門關。”
河流交錯穿插,即便是在城裏,亦有數不清的水道,一座又一座的小橋。城中的車道分布於水道兩側,商人運輸貨物大多通過水路,更有甚者劃著船沿街叫賣,往來車馬不多,船隻倒是數不勝數。
楚國水鄉,山水養人。入春之後萬物複蘇,水清樹茂,配上青色鋪路的石階,真真是一副優美無比的江南水浴圖景。
許是因為有了水的滋潤,楚人無論男女老少,膚色皆是白皙水潤。不如秦國男子那般勇猛剛強,也不像趙國那般喜好奢華,更不是燕國的江湖俠氣,楚國的公子們個個是翩翩公子的模樣,舉止投足皆是文雅。
鄭芙雖然知曉自己並不屬於這裏,但這是羋姣的故裏,她亦是為周遭的風景所感懷。這樣溫柔多嬌的地方,有種叫人流連忘返的能力。
一年前楚王將都城從郢城遷到了壽春,現在還有很多宮殿正在興建,百官朝臣的府邸亦才牽過來不久,一切都是煥然一新的樣子。
宋城隅趕著馬車入城,過了許久之後終於停了下來。他先行下車,掀開車簾,鄭芙走了出去,是一座看似奢華的府邸,府門大開,侍立著幾個小廝仆從,一看便是專門在等著她的。
牌匾上寫著兩個字,因是楚篆所刻,鄭芙隻識得秦小篆與些許燕國字,故而看不懂這塊匾額,但她猜測應該是“李府”二字。
“公女舟車勞頓,著實辛苦,李大夫已經設好膳席,在府內等候公女。”管家微笑著抬手作揖。
“有勞了。”鄭芙向前數步,舞雩風拉了拉她的衣袖,鄭芙於是小聲說道,“你不必跟著我了,快去做你該做的事。按計劃,我們假意不認識。宋城隅定是從丹花閣查過來的,你記得將丹花閣改一改名。”
舞雩風點了點頭,然後和宋城隅打了個招呼,便迅速離開了。
從燕國走之前她知會過離寅等丹花閣的人前來壽春,按時間來看,此刻應該快到了。
這丹花閣,從衛國開到了燕國,再到趙國,如今來了楚國,她還要再開一間,若以後跟著鄭芙去了秦國,想來便能真正安定下來了罷。
鄭芙跟著管家走入府中,宋城隅止住了腳步,道:“公女,多加小心。”
鄭芙回頭:“多謝宋公子。”
管家將鄭芙引入堂內,裏麵坐著幾個人,而坐於中間席位的,正是一年不見的李園。
李園順著走道看到了鄭芙,立刻停止與周圍眾人的交談,說道:“今日的正主來了。
管家對鄭芙說道:“公女,可以進去了。”
鄭芙點點頭,抬腿邁入堂中,待至李園麵前幾丈遠出,停下腳步,抬手作揖:“鄭芙見過李大人。多謝您派宋公子出手相救,否則我要逃出薊都,簡直”難如登天。
“芙兒啊,不是老夫說你。”聞言,李園皺起眉頭,“日前在趙國,你這樣叫老夫便罷了,如今回了楚國,你還是這麽生分?”
鄭芙看了看四周,幾人正齊齊看著她,也不好抹了李園的麵子,故而再行一禮道:“見過姑外祖父。”
“這才對。”李園朝她招了招手,讓她走上前去,鄭芙照做,李園先是擺手,指了指左側席位的第一人,“這是你的姑母景氏,旁邊的女子則是你的表姐,李宓。”
鄭芙轉身,再作一揖:“見過景姑母,宓姐姐。”
景氏淡笑著,朝她點了點頭,李宓則起身,一派溫婉端莊的模樣,同樣給鄭芙行了一禮,說道:“早聞芙妹妹不同常人,乃天人之姿,今日得見,果然如此。”
“姐姐抬舉我了,今日來了楚國,見到姐姐,我才知道何謂水鄉的美嬌娥。”李宓向她示好,鄭芙自然不甘人後,並且她說的也是實話,李宓當真是典型的溫婉美人,隻是不如舞雩風那般驚世絕豔罷了。
“芙妹妹說話,真叫人欣喜。”
景氏看著她們兩人一人一句,笑言道:“我看哪,她們兩人不愧是有相近的血脈,否則也不至於如此一見如故。”
李園看著景氏點了點頭,而後又為鄭芙介紹右側的人:“這是你的表兄李清,如今在宮中做太子侍從。”
“見過清表兄。”
“芙妹妹不必多禮。”李清雖是侍從,但看樣子卻是個文侍,身體有些弱不經風。
“嗬嗬……吉日也,芙兒,坐下吧。”李園道。
“是。”
鄭芙坐定,幾個仆人上前來,將菜肴擺在桌上,李園擺擺手,眾人便開始用晚膳。
李園先是吃了幾口,而後抬眼看向身側的鄭芙,道:“芙兒,秦王的冠禮推遲兩年,你可知曉?”
鄭芙頓了一下,說道:“我在薊都消息閉塞,出逃之後經宋公子之口才知曉。”
“哦?”李園露出疑惑之色,“老夫還以為,你去燕國是秦王授意的。”
李園當著這三人的麵同她說這件事情,看來都是他的親信了。鄭芙道:“我事先約您在丹花閣相見,當然不可能言而無信。我隻是被燕太子裹挾了。”
“裹挾?”
“正是。”鄭芙思慮半分,若不透露些細節給她,李園應該不會相信,“姑外祖父應該知道,我與燕太子和秦王有自幼一同長大的情分,所以他想利用我,作為秦王的要挾。”
景氏細聽之下,覺得有些蹊蹺,道:“為何燕太子要要挾於秦王?”
此時此刻,外人尚且不知嬴政的野心,當然思慮不通姬丹的苦心。在他們的眼裏,嬴政就是個展露了指揮頭腦的秦王,前幾月沒鬥過秦相,連冠禮都被推遲了,不知道姬丹有何好要挾於他的。
深知這一點的鄭芙,當然是希望他們就繼續這麽以為的好,於是說道:“燕太子心胸狹隘,幼時與秦王有仇,便一直記恨到了現在。”
而後她看了看屋門,又看向李園,李園立刻揮了揮手,一幹仆從即刻退出屋子,管家更是將房門嚴密閉緊。
“既然諸位都是自家人,那我便將內情告知與你們。”鄭芙道,“函穀關一戰後,秦王休朝數月,並非因為擔憂六國再次來襲才駐紮於函穀關。”
“那是為何?”李園問道。
“燕太子曾入關麵見秦王,暗中下毒,秦王因此昏迷不醒數日,一腳踏入了鬼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