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立在一邊兒,聽見自己舅舅這樣一說,立刻拿眼睛瞪著自己妹妹。長孫慈看著哥哥對著自己直磨牙的樣兒也完全不在意,仍舊一臉認真看著自家舅舅。
高士廉來來回回走了幾趟,心裏難以平靜。好一會兒才道:“你們年紀也不小,有些事不妨也讓你們知道。”
鮮於氏卻突然起身看著高士廉,輕聲道:“官人……現在便說嗎?”
高士廉停下腳步,看著自己妻子:“原本是不該說的。可現下這等情形看來,隻怕那昏君是打定了主意要逆天而行了——既然如此,孩子們都逃不過的。”
他們夫妻二人這麽鄭重其事,卻叫高氏母子三人一臉錯愕。高氏頭一個就不解地看著自己哥哥:“哥哥,到底什麽事?”
高士廉剛要接口,鮮於氏卻打斷了他:“官人,且等妾身片刻。”
一邊說,她拍拍長孫慈,把她放在地上,然後起身走出門外。
接著,屋裏兩大兩小隻聽見她吩咐了幾句什麽,進來之後又摒退了左右,別的竟一概不聞。
高氏越發不安:“嫂嫂……”
“你嫂嫂向來是個辦事兒仔細的,你大可放心。”高士廉歎口氣坐下,鮮於氏上前遞茶。高氏抱住女兒,拉過兒子,繼續問:“正因為嫂嫂行事仔細,小妹才覺得奇怪——怎麽,難不成如今的高府裏,也不能安安生生說句話兒了?”
高氏夫妻對望一眼,高士廉歎氣,鮮於氏搖頭,指向窗外西側廂房,低聲說:“以後不止是高府裏,就是你住的屋裏,你也得教著孩子們說話仔細些——
前些日子,官人因為看不過去軍中有人克扣糧餉的事兒,在家裏喝了幾杯,說了一嘴。第二天一早,昏君就命人斬了那克扣糧餉的人,抄全族,沒宦屬……
須知這人做事很周密仔細,當時察覺他不法之舉的,可隻有官人一個啊!”
高氏立刻瞪大眼。高士廉也看向長孫兄妹,低聲道:“你們兩個是機靈的,舅舅不怕。但你們身邊的人……
輔機,這兩天你親自過一遍籍冊(注1)——特別是慈兒身邊的人。”
長孫無忌立刻稱是。長孫慈不說話,隻點頭應著。
高士廉這才歎口氣,向後一靠:“勵精圖治本是好事,可若上位者隻知對他人要求嚴苛,卻獨獨縱容自己那就是國家之禍。再者那克扣糧餉者是該殺,但依法依律,他偷的幾石糧食實在至於要株九族、絕宦屬這等極刑。”
長孫無忌一怔:“舅舅,克扣糧餉必然敗壞軍心,此乃禍害無窮的大罪。因此罪而受酷刑者,史冊之中比比皆是啊?”
高士廉搖搖頭,鮮於氏卻正告長孫無忌:“傻孩子,正因禍害無窮,才不能一次做絕——否則後來若有人再試圖犯此大罪,那麽酷刑在前,那些人定會生出玉石俱焚的心思。這就更容易出大亂子了。”
“你舅母說得沒錯——瘋狗不可怕,被逼進死巷的瘋狗才可怕。當年若非因為先後(文獻皇後獨孤伽羅)之父獨孤信,不給那個彌道人留一絲生機,又怎麽會有後來獨孤一門的慘劇?又何來這數百年間的種種宮闈權力之爭?”
高士廉正色道:“所以,窮寇不追。”
長孫慈眨眨眼:“彌道人?慈兒聽哥哥說過,他當年似乎很是愛慕前朝明敬皇後(獨孤伽羅大姐)。年青的時候曾再三求娶意中人。但一來世宗皇帝(宇文毓)與明敬皇後青梅竹馬、情深意篤。二來彌道人修得是方術之法,明敬皇後之父便沒有理會——
不過也隻是不理會而已呀?”
高士廉搖頭,苦笑一聲:“這種自視極高又人情通透,還把你放在心上的人,你越不理他,他便越以為你這是在給他莫大的羞辱。
這種人呀,無關的人罵他幾句,笑他幾聲,他理都不理會的。
但若是他想要的人罵幾句、笑幾聲,那比殺他還難受。若是再跟獨孤公當年那般完全無視他——那他是要將你看成死敵的。”
長孫慈吐了吐舌頭:“好偏執。”
高士廉點頭:“正是偏執。也正因為這份偏執,他就把獨孤一門出三鳳(注2)的預言賣給了皇帝。這一賣倒是不打緊,卻把這數百年來無數氏族女兒都卷入了這腥風血雨中。”
“獨孤一門出三鳳?”
“當年有人曾預言,獨孤信為人智勇雙全且才貌過人,其妻容貌才智也都非凡。所以將來若得女兒,承襲夫妻之才色者必可入宮為妃為後——”
長孫慈聽到高士廉這麽一說,笑了起來。長孫無忌見妹妹笑得促狹,立刻點頭:“是很可笑——竟說些不出錯的廢話!以獨孤信那樣的人品,郭崔二夫人的才貌,有個女兒能差到哪兒去?”
“話是不是廢話且先不論,但世間所有事,一旦扯上皇家,那就不可預測了——所以後來慢慢地,這廢話就變成了一個流言,說獨孤信一門三鳳,世間男兒無論誰能娶得其中一個,必能……”鮮於氏說到這裏,突然停了停,猶豫地看了眼丈夫,才低聲道:“必能手握九鼎。”
頓時長孫兄妹無言以答。
高氏皺眉:“原來如此——這麽說來,莫非這流言與小慈兒被召入宮有些關連?”
鮮於氏點頭:“正是。那句流言上半句是‘獨孤一門三鳳’,下半句是‘扶得三朝迭興’(注2)……”
“‘三……三朝迭興’?!”高氏悚然一驚:“莫非這話兒是說,如今這大隋天下……”說到這兒,高氏立刻捂住口不再往下說。
鮮於氏點頭。
高士廉搖頭歎氣:“原本這等說法都是無稽之談。可偏偏有人說什麽先有前朝明敬皇後,後有先聖文獻皇後——這兩姐妹卻偏偏就證死了這句話兒……所以如今看來,這昏君隻怕是信了這話兒,想要借著咱們家與唐國公家交好這件事,拿你做個由頭,去試一試唐國公的真心呢——
也難怪。誰叫叔德(注3)如今聲威日隆,比他這個皇帝還更有幾分模樣呢?”
注1:籍冊,類似於今天咱們的戶口。記載著每個人出生的鄉裏,在哪裏住過。是古代管理流動人口的一個有力工具。
注2:獨孤一門三鳳,扶得三朝迭興——這個是假的,是我自己根據史實編的。當時沒有這樣的預言。但是獨孤一門出了三個皇後而且分屬三朝,這個是真的。
注3:叔德,就是李淵的字。
高士廉來來回回走了幾趟,心裏難以平靜。好一會兒才道:“你們年紀也不小,有些事不妨也讓你們知道。”
鮮於氏卻突然起身看著高士廉,輕聲道:“官人……現在便說嗎?”
高士廉停下腳步,看著自己妻子:“原本是不該說的。可現下這等情形看來,隻怕那昏君是打定了主意要逆天而行了——既然如此,孩子們都逃不過的。”
他們夫妻二人這麽鄭重其事,卻叫高氏母子三人一臉錯愕。高氏頭一個就不解地看著自己哥哥:“哥哥,到底什麽事?”
高士廉剛要接口,鮮於氏卻打斷了他:“官人,且等妾身片刻。”
一邊說,她拍拍長孫慈,把她放在地上,然後起身走出門外。
接著,屋裏兩大兩小隻聽見她吩咐了幾句什麽,進來之後又摒退了左右,別的竟一概不聞。
高氏越發不安:“嫂嫂……”
“你嫂嫂向來是個辦事兒仔細的,你大可放心。”高士廉歎口氣坐下,鮮於氏上前遞茶。高氏抱住女兒,拉過兒子,繼續問:“正因為嫂嫂行事仔細,小妹才覺得奇怪——怎麽,難不成如今的高府裏,也不能安安生生說句話兒了?”
高氏夫妻對望一眼,高士廉歎氣,鮮於氏搖頭,指向窗外西側廂房,低聲說:“以後不止是高府裏,就是你住的屋裏,你也得教著孩子們說話仔細些——
前些日子,官人因為看不過去軍中有人克扣糧餉的事兒,在家裏喝了幾杯,說了一嘴。第二天一早,昏君就命人斬了那克扣糧餉的人,抄全族,沒宦屬……
須知這人做事很周密仔細,當時察覺他不法之舉的,可隻有官人一個啊!”
高氏立刻瞪大眼。高士廉也看向長孫兄妹,低聲道:“你們兩個是機靈的,舅舅不怕。但你們身邊的人……
輔機,這兩天你親自過一遍籍冊(注1)——特別是慈兒身邊的人。”
長孫無忌立刻稱是。長孫慈不說話,隻點頭應著。
高士廉這才歎口氣,向後一靠:“勵精圖治本是好事,可若上位者隻知對他人要求嚴苛,卻獨獨縱容自己那就是國家之禍。再者那克扣糧餉者是該殺,但依法依律,他偷的幾石糧食實在至於要株九族、絕宦屬這等極刑。”
長孫無忌一怔:“舅舅,克扣糧餉必然敗壞軍心,此乃禍害無窮的大罪。因此罪而受酷刑者,史冊之中比比皆是啊?”
高士廉搖搖頭,鮮於氏卻正告長孫無忌:“傻孩子,正因禍害無窮,才不能一次做絕——否則後來若有人再試圖犯此大罪,那麽酷刑在前,那些人定會生出玉石俱焚的心思。這就更容易出大亂子了。”
“你舅母說得沒錯——瘋狗不可怕,被逼進死巷的瘋狗才可怕。當年若非因為先後(文獻皇後獨孤伽羅)之父獨孤信,不給那個彌道人留一絲生機,又怎麽會有後來獨孤一門的慘劇?又何來這數百年間的種種宮闈權力之爭?”
高士廉正色道:“所以,窮寇不追。”
長孫慈眨眨眼:“彌道人?慈兒聽哥哥說過,他當年似乎很是愛慕前朝明敬皇後(獨孤伽羅大姐)。年青的時候曾再三求娶意中人。但一來世宗皇帝(宇文毓)與明敬皇後青梅竹馬、情深意篤。二來彌道人修得是方術之法,明敬皇後之父便沒有理會——
不過也隻是不理會而已呀?”
高士廉搖頭,苦笑一聲:“這種自視極高又人情通透,還把你放在心上的人,你越不理他,他便越以為你這是在給他莫大的羞辱。
這種人呀,無關的人罵他幾句,笑他幾聲,他理都不理會的。
但若是他想要的人罵幾句、笑幾聲,那比殺他還難受。若是再跟獨孤公當年那般完全無視他——那他是要將你看成死敵的。”
長孫慈吐了吐舌頭:“好偏執。”
高士廉點頭:“正是偏執。也正因為這份偏執,他就把獨孤一門出三鳳(注2)的預言賣給了皇帝。這一賣倒是不打緊,卻把這數百年來無數氏族女兒都卷入了這腥風血雨中。”
“獨孤一門出三鳳?”
“當年有人曾預言,獨孤信為人智勇雙全且才貌過人,其妻容貌才智也都非凡。所以將來若得女兒,承襲夫妻之才色者必可入宮為妃為後——”
長孫慈聽到高士廉這麽一說,笑了起來。長孫無忌見妹妹笑得促狹,立刻點頭:“是很可笑——竟說些不出錯的廢話!以獨孤信那樣的人品,郭崔二夫人的才貌,有個女兒能差到哪兒去?”
“話是不是廢話且先不論,但世間所有事,一旦扯上皇家,那就不可預測了——所以後來慢慢地,這廢話就變成了一個流言,說獨孤信一門三鳳,世間男兒無論誰能娶得其中一個,必能……”鮮於氏說到這裏,突然停了停,猶豫地看了眼丈夫,才低聲道:“必能手握九鼎。”
頓時長孫兄妹無言以答。
高氏皺眉:“原來如此——這麽說來,莫非這流言與小慈兒被召入宮有些關連?”
鮮於氏點頭:“正是。那句流言上半句是‘獨孤一門三鳳’,下半句是‘扶得三朝迭興’(注2)……”
“‘三……三朝迭興’?!”高氏悚然一驚:“莫非這話兒是說,如今這大隋天下……”說到這兒,高氏立刻捂住口不再往下說。
鮮於氏點頭。
高士廉搖頭歎氣:“原本這等說法都是無稽之談。可偏偏有人說什麽先有前朝明敬皇後,後有先聖文獻皇後——這兩姐妹卻偏偏就證死了這句話兒……所以如今看來,這昏君隻怕是信了這話兒,想要借著咱們家與唐國公家交好這件事,拿你做個由頭,去試一試唐國公的真心呢——
也難怪。誰叫叔德(注3)如今聲威日隆,比他這個皇帝還更有幾分模樣呢?”
注1:籍冊,類似於今天咱們的戶口。記載著每個人出生的鄉裏,在哪裏住過。是古代管理流動人口的一個有力工具。
注2:獨孤一門三鳳,扶得三朝迭興——這個是假的,是我自己根據史實編的。當時沒有這樣的預言。但是獨孤一門出了三個皇後而且分屬三朝,這個是真的。
注3:叔德,就是李淵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