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光的回答模棱兩可,對是否進入香江房地產業,是否以丁屋為契機,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又好像問的是為什麽難度很高。
文詠恩見他沒有別的反應,情緒正常,便放鬆下來,繼續說道。
“新界居民,或者稱之為村民更合適。”
“他們過的是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生活所需的主食稻米和一些蔬菜水果,通過種田就能獲得,剩下的生活必需品,賣掉一些稻米和蔬菜水果,用錢就能買到。”
這話林曉光很認同,新界很落後,為什麽落後,就是因為全部是農村,城鎮隻有不到十分之一,幾乎沒有較大的城區。
即便到二十一世紀,新界也是整個香江最落後的地方,房價最低。
“但也就這樣了,新界村民生活可以維持溫飽,卻無法富裕,種田獲得的錢,維持一家人的日常所需足夠,但要是想修建丁屋,卻是完全不夠,不說丁屋這個大宗經濟消費,一些小的,比如供孩子念書,看病求醫等,他們基本上都拿不出錢。”
文詠恩繼續說:“新界村民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生活穩定,新界的男丁,普遍不怎麽上進,就拿香江人力市場來說,他們寧願要逃港的內地人,也不願意要新界男丁。”
“香江是移民城市,本地土著有土地有房子,移民過來的人可沒有,因而他們最努力。”
這倒是實話,香江市民分為本地土著和移民,土著人數極為有限,移民占大多數,移民又分二戰移民、內戰移民、逃港移民幾種,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還有一定的資產。
即便是身無一物的逃港移民,他們也有閃光點,比如說最能吃苦耐勞。
香江四大家族的家長,基本上都是二戰移民,邵爵士是戰前來的香江,包船王是戰後來的,金鏞也是。
至於逃港移民,就更多了。
金利來集團董事局主席曾憲梓,“期貨教父”劉夢熊,著名作家倪匡、“樂壇教父”羅文、“金牌編劇”梁立人,等等。
文詠恩見他時不時點頭,受到鼓舞,頓時信心大增,繼續說道。
“如果您是想通過提供貸款,讓新界村民修建丁屋,之後通過還貸,完成這一筆投資,問題很多,第一秦淮沒有銀行,第二秦淮沒有建築上下遊公司,第三秦淮沒有可提供給新界男丁的工作崗位,第四新界男丁還貸風險很高。”
“其實,新界村民修建丁屋的意願很強烈,但丁屋政策實行八年了,隻有極少數一部分人修建丁屋,大部分人都沒有。”
“七十年代香江經濟發展迅速,一個男丁隨便找份工作,一個月都有一千港元,一年就是一萬多港元,工作兩年就能修建一棟一層的丁屋,四年多修兩層,七年修三層,然而並沒有。”
林曉光也奇怪這一點,他常安老家,曆史上包產到戶後,三五年都修了新房子,要知道那裏是一年一熟的關中平原,而香江可是一年三熟的亞熱帶,條件不知道要好多少。
怎麽條件差的人,反而過得比條件好的要好。
“新界男丁對外出工作比較排斥,整個新界的風氣比較保守,隻有很少的人才會外出,但這些外出的人,工作一段時間大多數都會回來,因為無法適應,剩下留在村裏的人,基本上都在無所事事混日子,不少人都變成古惑仔,要想他們工作上進還房貸,那是不可能的。”
說到最後,文詠恩情緒變得激動。
“別急,喝杯水。”林曉光一直聽著,神色平靜,聽完起身倒一杯水,遞給她。
“謝謝!”
林曉光聽到最後,終於對新界男丁有個大致的印象,這不就是竊格瓦拉嘛?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就是混社會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話雖然這樣說,不過他覺得應該還是有解決辦法的。
“照這樣說,他們對修建丁屋的意願,其實也不怎麽強大,那你說,他們最渴望的東西,是什麽?”
文詠恩一字一句說道:“教育。”
“為什麽是這個?”林曉光眉頭微皺,若有所思。
“這是有曆史原因的。”
文詠恩娓娓道來:“新界是最晚割讓給英國人的,在此之前,它一直都是抗英前線,新界的村民天生就和港英政府不對付,這也是六七之後,港英政府出台丁屋政策,對新界居民進行拉攏的原因。”
“可以這樣說,整個香江,港島是英國人發展起來的,九龍是華人發展起來的,新界例外,它與香江社會比較孤立。”
“可是就目前而言,新界反而是香江最落後的。”
“新界村民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但是受限於各種問題,新界無法得到發展,如果您提出貸款修建丁屋的方案,確實會有一部分人接受,但這隻是利誘。”
“教育卻不同,發展教育,是全新界人的共識,也是當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比丁屋還要迫切,如果您提出給新界修建學校,招聘老師,讓新界男女兒童能上學接受教育,新界一百多萬村民都會發自內心的支持您。”
文詠恩言辭懇切,目光真誠,說著:“您以誠待人,新界村民同樣以誠待您。”
“要知道,港英政府是絕對不會給新界修建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的,香江資本家也不會,他們隻會修建學費高昂的私人貴族學校,我是新界人,我很清楚新界人是怎樣想的,我們愛憎分明知恩圖報,誰對我們好,我們將千百倍回報他們。”
“教育雖然是純投入,沒有任何回報的事情,但它的影響,卻是久遠的,隻要您能發展新界教育,就是砸鍋賣鐵,新界人也會支持到底。”
“林先生,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這就是一百多萬新界人的態度。”
這番話,說的是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林曉光為之動容。
文詠恩說的東西有限,但他思考的更多。
整個香江,目前而言有五百多萬,不到六百萬人,新界村民就占據一百萬出頭,比整個香江的人口五分之一還多。
這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教育?”林曉光喃喃自語,不由想到後世的香江,亂七八糟的事情頻頻發生,歸根結底就是教育出了問題。
想著想著,他眼睛逐漸變亮。
這似乎是可行的,由華閏出麵,創辦學校。
……
文詠恩見他沒有別的反應,情緒正常,便放鬆下來,繼續說道。
“新界居民,或者稱之為村民更合適。”
“他們過的是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生活所需的主食稻米和一些蔬菜水果,通過種田就能獲得,剩下的生活必需品,賣掉一些稻米和蔬菜水果,用錢就能買到。”
這話林曉光很認同,新界很落後,為什麽落後,就是因為全部是農村,城鎮隻有不到十分之一,幾乎沒有較大的城區。
即便到二十一世紀,新界也是整個香江最落後的地方,房價最低。
“但也就這樣了,新界村民生活可以維持溫飽,卻無法富裕,種田獲得的錢,維持一家人的日常所需足夠,但要是想修建丁屋,卻是完全不夠,不說丁屋這個大宗經濟消費,一些小的,比如供孩子念書,看病求醫等,他們基本上都拿不出錢。”
文詠恩繼續說:“新界村民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生活穩定,新界的男丁,普遍不怎麽上進,就拿香江人力市場來說,他們寧願要逃港的內地人,也不願意要新界男丁。”
“香江是移民城市,本地土著有土地有房子,移民過來的人可沒有,因而他們最努力。”
這倒是實話,香江市民分為本地土著和移民,土著人數極為有限,移民占大多數,移民又分二戰移民、內戰移民、逃港移民幾種,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還有一定的資產。
即便是身無一物的逃港移民,他們也有閃光點,比如說最能吃苦耐勞。
香江四大家族的家長,基本上都是二戰移民,邵爵士是戰前來的香江,包船王是戰後來的,金鏞也是。
至於逃港移民,就更多了。
金利來集團董事局主席曾憲梓,“期貨教父”劉夢熊,著名作家倪匡、“樂壇教父”羅文、“金牌編劇”梁立人,等等。
文詠恩見他時不時點頭,受到鼓舞,頓時信心大增,繼續說道。
“如果您是想通過提供貸款,讓新界村民修建丁屋,之後通過還貸,完成這一筆投資,問題很多,第一秦淮沒有銀行,第二秦淮沒有建築上下遊公司,第三秦淮沒有可提供給新界男丁的工作崗位,第四新界男丁還貸風險很高。”
“其實,新界村民修建丁屋的意願很強烈,但丁屋政策實行八年了,隻有極少數一部分人修建丁屋,大部分人都沒有。”
“七十年代香江經濟發展迅速,一個男丁隨便找份工作,一個月都有一千港元,一年就是一萬多港元,工作兩年就能修建一棟一層的丁屋,四年多修兩層,七年修三層,然而並沒有。”
林曉光也奇怪這一點,他常安老家,曆史上包產到戶後,三五年都修了新房子,要知道那裏是一年一熟的關中平原,而香江可是一年三熟的亞熱帶,條件不知道要好多少。
怎麽條件差的人,反而過得比條件好的要好。
“新界男丁對外出工作比較排斥,整個新界的風氣比較保守,隻有很少的人才會外出,但這些外出的人,工作一段時間大多數都會回來,因為無法適應,剩下留在村裏的人,基本上都在無所事事混日子,不少人都變成古惑仔,要想他們工作上進還房貸,那是不可能的。”
說到最後,文詠恩情緒變得激動。
“別急,喝杯水。”林曉光一直聽著,神色平靜,聽完起身倒一杯水,遞給她。
“謝謝!”
林曉光聽到最後,終於對新界男丁有個大致的印象,這不就是竊格瓦拉嘛?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就是混社會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話雖然這樣說,不過他覺得應該還是有解決辦法的。
“照這樣說,他們對修建丁屋的意願,其實也不怎麽強大,那你說,他們最渴望的東西,是什麽?”
文詠恩一字一句說道:“教育。”
“為什麽是這個?”林曉光眉頭微皺,若有所思。
“這是有曆史原因的。”
文詠恩娓娓道來:“新界是最晚割讓給英國人的,在此之前,它一直都是抗英前線,新界的村民天生就和港英政府不對付,這也是六七之後,港英政府出台丁屋政策,對新界居民進行拉攏的原因。”
“可以這樣說,整個香江,港島是英國人發展起來的,九龍是華人發展起來的,新界例外,它與香江社會比較孤立。”
“可是就目前而言,新界反而是香江最落後的。”
“新界村民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但是受限於各種問題,新界無法得到發展,如果您提出貸款修建丁屋的方案,確實會有一部分人接受,但這隻是利誘。”
“教育卻不同,發展教育,是全新界人的共識,也是當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比丁屋還要迫切,如果您提出給新界修建學校,招聘老師,讓新界男女兒童能上學接受教育,新界一百多萬村民都會發自內心的支持您。”
文詠恩言辭懇切,目光真誠,說著:“您以誠待人,新界村民同樣以誠待您。”
“要知道,港英政府是絕對不會給新界修建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的,香江資本家也不會,他們隻會修建學費高昂的私人貴族學校,我是新界人,我很清楚新界人是怎樣想的,我們愛憎分明知恩圖報,誰對我們好,我們將千百倍回報他們。”
“教育雖然是純投入,沒有任何回報的事情,但它的影響,卻是久遠的,隻要您能發展新界教育,就是砸鍋賣鐵,新界人也會支持到底。”
“林先生,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這就是一百多萬新界人的態度。”
這番話,說的是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林曉光為之動容。
文詠恩說的東西有限,但他思考的更多。
整個香江,目前而言有五百多萬,不到六百萬人,新界村民就占據一百萬出頭,比整個香江的人口五分之一還多。
這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教育?”林曉光喃喃自語,不由想到後世的香江,亂七八糟的事情頻頻發生,歸根結底就是教育出了問題。
想著想著,他眼睛逐漸變亮。
這似乎是可行的,由華閏出麵,創辦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