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中一片肅靜,所有的人都在默默思索著。
變革會影響到大明萬千學子的科舉製度,成功了暫且不說,一旦失敗了,哪怕隻是在執行中出現了一些紕漏,此時在殿中的這些人都會吃不了包著走。到那時,恐怕就不僅僅是被彈劾丟官罷職那麽簡單了。說不定要被天下所有的讀書人唾棄,遺臭萬年。。。。。。
時間在沉默中一點點的過去,寂靜無聲的大殿中,隻剩下自鳴鍾的滴答之聲。
崇禎再次端起書案上的那隻茶盞,卻發現杯中的水已經冰涼。崇禎不由的皺了皺眉。他將茶盞放下,轉頭看了一眼站在一旁低頭縮肩的徐應元。這個油滑的胖子早就覺出大殿中情形不對,此時正站在角落中,一動不動的裝死。
崇禎微微的哼了一聲,嚇得徐應元身上的胖肉一抖,他連忙偷眼看了過來。
崇禎伸手點了點茶杯,而後才轉回頭看著那幾個沉默不語的重臣說道:“怎麽著,幾位卿家是想等著朕賜宴嗎?”
幾個人大臣相互看了看,眼中都帶著一絲的無奈。不過幾個人依舊沉默著一言不發。
崇禎有些不耐煩的用手指輕輕的點了點麵前的書案,看著站在一側的黃立極說道:“黃中五,你是內閣的首輔,你來說說。”
“。。。。。。是。”黃立極慢慢的站起身,稍稍思索了一下說道:“臣認為陛下說的這些變革。。。。。。可以試行。。。。。。不過。。。。。。”
聽到黃立極終於說出‘可以’兩個字,崇禎在心中不由得暗暗鬆了一口氣。然而,緊接著的‘不過’兩個字又讓他皺起了眉頭。“不過?不過什麽?”
“陛下。”黃立極躬身說道,“今年會試的考期定在春二月,三場考試,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三天舉行。此時,已是元年正月,恐怕絕大多數的舉子們都已經開始進京。如果現在更改選拔的製度,恐怕有些來不及了。所以,臣以為可以先將旨意發下,新的製度等到下一科再去實施,似乎更加穩妥。。。。。。”
“是啊陛下。”坐在一旁的孟紹虞也連忙站起身附和道,“此時,將消息通知所有的趕考舉子,就需要一段時間。更不要說,還要將新的規則同每一個人講清了。所以,今年實施新政,的確稍顯有些太過倉促。臣同意黃閣老所說,下一科再實行,請陛下三思。”
崇禎皺著眉想了想說道:“你們的意思是說,新政可以實施,不過在今年實施有些倉促?”
幾個人相互看了看一起躬身應道:“是。”
“好!能實施就好!”崇禎輕輕的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來。“能實施就要盡快實施。至於你們說道的哪些問題,朕自有辦法解決。”
“這。。。。。。不知,陛下要如何解決這些事情?”
“此事好辦,朕準備讓寶鈔司印了一份報紙,將這件事所有的起因,目的,都詳詳細細寫在其上。然後,朕會讓錦衣衛將這些報紙分發到京城各處。讓那些進京參加會試的舉子們都能知道詳情。”崇禎嘴角微微翹著看著,麵前的幾個大臣,繼續說道:“並且,由於今年是第一次實施新的科舉製度,所以,可以將明法明算兩科考試的時間,延後一些。。。。。。恩。。。。。。就定在進士科結束一個月之後,也就是三月初九開始考試。至於考試的內容範圍,朕會叫禮部,戶部,刑部三部匯同相商。結果也會在寶鈔司印的那份報紙上公布。你們看還有沒有別的問題了?”
皇帝的話中有太多新的東西,太多新的變化,這讓大明的幾位重臣都聽得多少有些愣怔。不過,看著皇帝那爍爍放光的雙眼,幾個人隻得在心中飛快的想了一遍,便躬身說道:“臣等謹遵聖命。”
“很好。”崇禎微笑的點了點頭,穿越到大明以來,所做第一件重大的變革總算是開了個好頭。崇禎放鬆身子坐回到書案後的龍椅上,拿起已經換好的熱茶喝了一口,稍稍想了想對著一旁的徐應元說道:“徐應元,給幾位大人上茶。”
“是。”徐應元連忙躬身應道。而後便指揮著小太監給每人都端來了一杯熱茶。
幾名大臣看著那幾隻精美的茶盞,心中都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天知道這杯茶水喝下去會有什麽後果。不過,皇帝賜飲又不能不接著,幾個人便一同跪倒說道:“臣等,謝陛下。”
崇禎笑著擺擺手。幾個人站起身,接過內侍用托盤遞過茶盞,喝了一口之後便放了回去。
“坐,都坐。”崇禎說道。
“是。”幾個人再次坐回到椅子上。
“朕剛剛說的科舉變革隻說了一部分,還有另一部分也要和諸位商量。”
“什麽?”聽到崇禎的這句話,幾個人好懸沒將剛剛喝下去的那口茶水都噴出來。剛剛雖然同意了皇帝的意圖,但那幾乎已經是幾個人的極限了。如果皇帝還要再做更多的改變,不管是為了大明的穩定,還是為了天下讀書人的利益,都必須要阻止的。
幾個人相互看了看,不由自主的繃緊了身體,抬起頭緊緊盯著崇禎皇帝。
看到幾個人嚴肅的樣子,崇禎微微笑了笑說道:“朕曾聽先帝說過,人君之治天下,文德武備相資並用。武備莫先於將,將得其人則武備自修。兵威王振可以懾伏四夷,潛消奸宄矣。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立基伊始便下有明旨,開文武兩科取士。而此後,列位先皇也都對武舉重視非常。現在,朕亦想加強武舉選士之能。”
聽到皇帝如此說,幾個人不由得暗暗鬆了一口氣,原來皇帝是想要更改武舉。武舉雖然也是國家的選材大典,但跟文舉想必,無論是重要性和影響力都不可同日而語。這時,孫承宗和袁可立才明白為什麽皇帝要叫自己兩人參加這次會談。兩人心中已經拿定了主意,隻要皇帝提出的要求不太過分,便會同意下來。
變革會影響到大明萬千學子的科舉製度,成功了暫且不說,一旦失敗了,哪怕隻是在執行中出現了一些紕漏,此時在殿中的這些人都會吃不了包著走。到那時,恐怕就不僅僅是被彈劾丟官罷職那麽簡單了。說不定要被天下所有的讀書人唾棄,遺臭萬年。。。。。。
時間在沉默中一點點的過去,寂靜無聲的大殿中,隻剩下自鳴鍾的滴答之聲。
崇禎再次端起書案上的那隻茶盞,卻發現杯中的水已經冰涼。崇禎不由的皺了皺眉。他將茶盞放下,轉頭看了一眼站在一旁低頭縮肩的徐應元。這個油滑的胖子早就覺出大殿中情形不對,此時正站在角落中,一動不動的裝死。
崇禎微微的哼了一聲,嚇得徐應元身上的胖肉一抖,他連忙偷眼看了過來。
崇禎伸手點了點茶杯,而後才轉回頭看著那幾個沉默不語的重臣說道:“怎麽著,幾位卿家是想等著朕賜宴嗎?”
幾個人大臣相互看了看,眼中都帶著一絲的無奈。不過幾個人依舊沉默著一言不發。
崇禎有些不耐煩的用手指輕輕的點了點麵前的書案,看著站在一側的黃立極說道:“黃中五,你是內閣的首輔,你來說說。”
“。。。。。。是。”黃立極慢慢的站起身,稍稍思索了一下說道:“臣認為陛下說的這些變革。。。。。。可以試行。。。。。。不過。。。。。。”
聽到黃立極終於說出‘可以’兩個字,崇禎在心中不由得暗暗鬆了一口氣。然而,緊接著的‘不過’兩個字又讓他皺起了眉頭。“不過?不過什麽?”
“陛下。”黃立極躬身說道,“今年會試的考期定在春二月,三場考試,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三天舉行。此時,已是元年正月,恐怕絕大多數的舉子們都已經開始進京。如果現在更改選拔的製度,恐怕有些來不及了。所以,臣以為可以先將旨意發下,新的製度等到下一科再去實施,似乎更加穩妥。。。。。。”
“是啊陛下。”坐在一旁的孟紹虞也連忙站起身附和道,“此時,將消息通知所有的趕考舉子,就需要一段時間。更不要說,還要將新的規則同每一個人講清了。所以,今年實施新政,的確稍顯有些太過倉促。臣同意黃閣老所說,下一科再實行,請陛下三思。”
崇禎皺著眉想了想說道:“你們的意思是說,新政可以實施,不過在今年實施有些倉促?”
幾個人相互看了看一起躬身應道:“是。”
“好!能實施就好!”崇禎輕輕的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來。“能實施就要盡快實施。至於你們說道的哪些問題,朕自有辦法解決。”
“這。。。。。。不知,陛下要如何解決這些事情?”
“此事好辦,朕準備讓寶鈔司印了一份報紙,將這件事所有的起因,目的,都詳詳細細寫在其上。然後,朕會讓錦衣衛將這些報紙分發到京城各處。讓那些進京參加會試的舉子們都能知道詳情。”崇禎嘴角微微翹著看著,麵前的幾個大臣,繼續說道:“並且,由於今年是第一次實施新的科舉製度,所以,可以將明法明算兩科考試的時間,延後一些。。。。。。恩。。。。。。就定在進士科結束一個月之後,也就是三月初九開始考試。至於考試的內容範圍,朕會叫禮部,戶部,刑部三部匯同相商。結果也會在寶鈔司印的那份報紙上公布。你們看還有沒有別的問題了?”
皇帝的話中有太多新的東西,太多新的變化,這讓大明的幾位重臣都聽得多少有些愣怔。不過,看著皇帝那爍爍放光的雙眼,幾個人隻得在心中飛快的想了一遍,便躬身說道:“臣等謹遵聖命。”
“很好。”崇禎微笑的點了點頭,穿越到大明以來,所做第一件重大的變革總算是開了個好頭。崇禎放鬆身子坐回到書案後的龍椅上,拿起已經換好的熱茶喝了一口,稍稍想了想對著一旁的徐應元說道:“徐應元,給幾位大人上茶。”
“是。”徐應元連忙躬身應道。而後便指揮著小太監給每人都端來了一杯熱茶。
幾名大臣看著那幾隻精美的茶盞,心中都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天知道這杯茶水喝下去會有什麽後果。不過,皇帝賜飲又不能不接著,幾個人便一同跪倒說道:“臣等,謝陛下。”
崇禎笑著擺擺手。幾個人站起身,接過內侍用托盤遞過茶盞,喝了一口之後便放了回去。
“坐,都坐。”崇禎說道。
“是。”幾個人再次坐回到椅子上。
“朕剛剛說的科舉變革隻說了一部分,還有另一部分也要和諸位商量。”
“什麽?”聽到崇禎的這句話,幾個人好懸沒將剛剛喝下去的那口茶水都噴出來。剛剛雖然同意了皇帝的意圖,但那幾乎已經是幾個人的極限了。如果皇帝還要再做更多的改變,不管是為了大明的穩定,還是為了天下讀書人的利益,都必須要阻止的。
幾個人相互看了看,不由自主的繃緊了身體,抬起頭緊緊盯著崇禎皇帝。
看到幾個人嚴肅的樣子,崇禎微微笑了笑說道:“朕曾聽先帝說過,人君之治天下,文德武備相資並用。武備莫先於將,將得其人則武備自修。兵威王振可以懾伏四夷,潛消奸宄矣。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立基伊始便下有明旨,開文武兩科取士。而此後,列位先皇也都對武舉重視非常。現在,朕亦想加強武舉選士之能。”
聽到皇帝如此說,幾個人不由得暗暗鬆了一口氣,原來皇帝是想要更改武舉。武舉雖然也是國家的選材大典,但跟文舉想必,無論是重要性和影響力都不可同日而語。這時,孫承宗和袁可立才明白為什麽皇帝要叫自己兩人參加這次會談。兩人心中已經拿定了主意,隻要皇帝提出的要求不太過分,便會同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