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我用偷來的錢,買來同學跟我做朋友
30歲單身的我37歲就走的你 作者:夕夜之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偷過家裏的錢,一塊、兩塊、五塊,直到被媽媽發現毒打一頓。這應該是我最不聽話、最讓媽媽失望的一次吧。
之前我也說過,我在小學沒有什麽朋友,大家都不願意跟我玩,壞學生當我是奇葩嘲笑我,好學生當我是壞學生,對我唯恐避之不及。
很偶然的一個機會吧,我發現同學們之間喜歡相互買零食,今天你給我買,明天我給你買,這樣好像每天放學都有人一起說話、一起回家、不會的作業可以相互抄寫,這不就是朋友嘛。我好像發現了一個可以擁有朋友的機會。
媽媽過一段時間就會給我一點錢,讓我買寫作業用的本子或者鉛筆橡皮。如果學校說要買複習材料,也可以主動問媽媽要。但是我不太敢,想換文具盒還得製造一場文具盒丟失的慘案,哈哈。雖然被媽媽一眼識破,但是也算是陰謀得逞。所以這一招不能老用,如果想能每天買零食給同學吃,隻靠媽媽給的一點錢是不夠的,我還的想其他的辦法。
在想到發放之前,我得先試驗這一招對我是不是奏效。所以我就用攢下來的幾塊錢,買了兩包方便麵和幾包無花果、陳皮等小零食,裝作不經意的拿給同學吃。果然,有同學“上鉤”,主動圍了過來,除了說起東西好吃,竟然也誇讚我很大方,哈哈,這一招真管用。
好吧,那我就得大膽的實施我的計劃了,我得有一筆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又不會被媽媽發現,去哪找這筆錢呢?
對呀,媽媽的錢包不是有錢嘛?但是這樣風險太大,媽媽每天都用錢,一定會發現的。
要不然,用媽媽櫃子裏鎖起來的錢。那個錢是每年過年用來發壓歲錢的,都是一塊、兩塊、五塊的新錢,看起來厚厚的一遝,每天拿一張兩張的,應該不會被發現。況且到了第二年的新年,媽媽早就忘記原來有多少錢了,過去這麽久,也沒辦法追查呀。對啦,就用這個錢吧!
可是,實施起來還是有點難度。這個櫃子是鎖起來的,需要用媽媽的鑰匙才可以打開,媽媽的鑰匙每天都插在門上,如果我貿然拔下來被媽媽發現,也沒有辦法解釋。況且鑰匙叮叮當當的聲音,媽媽早上在廚房做飯一定能聽見,那到底在什麽時候把鑰匙拔下來才最合適呢?
得找一個媽媽能走遠的機會,那不就是她去廁所的時候嘛?廁所在咱們家的院子盡頭,單走路來回就需要兩三分鍾的時間,這個時間完全夠用。為了保證完美實施,我在腦子裏反複演練動作流程:等媽媽走遠,沒有向回走的腳步聲,就趕緊拔下鑰匙,找到櫃子的鑰匙,快速打開;打開之後還要找到放錢的那個錢包,每次拿的錢不能太多,否則厚度變化太快,媽媽容易發現;然後就是把錢包放回原位,同時不能弄亂櫃子裏的物品擺放順序,必須按照原先的位置調整完畢;最後就是把鑰匙掛回到門上,同時不能出一點聲音。整個過程最最關鍵的就是:一定要觀察媽媽走路的腳步聲,要在她往回走的腳步聲出現之前,把鑰匙放回原位。
這樣就萬無一失了吧,整個過程已經相當完美,就看實施的時候,我會不會驚慌、忙中出錯。
“明天,就明天了,一定實驗一次。”我暗暗下定決心。
第二天早上鬧鍾一響,媽媽還是往常的節奏,起床打開煤氣灶,燒上熱水,然後就向廁所的方向走去。我比往常的節奏稍微慢了一點,沒有馬上穿上衣服起床,而是故意拖延了一會,假裝要賴床。等到媽媽從廚房出來,準備往廁所的方向走去,我就火速下床,拿起鑰匙就往櫃子的方向。
第一次總會出現點意外,而這個問題又非常棘手:我竟然不知道哪個鑰匙才是正確的,必須要一個一個試了。試到第三個的時候,竟然奇跡般的打開了,我趕緊找到錢包,從裏麵拿了兩塊錢出來。然後就趕緊把櫃子鎖上,這個時候媽媽的腳步聲已經越來越清晰了,她已經往回走了,我必須盡快把鑰匙插到門上。可是發現的太晚,媽媽馬上就要推門進來了。怎麽辦,我還沒有穿上衣服,怎麽跟媽媽解釋呢?
“媽,水開了。”
“這麽快,你起床了沒?”
“馬上,已經準備穿衣服了,你先把雞蛋水燒上吧。”
我的天啊,太驚險了,就在媽媽要推門進來的時候,我及時把媽媽支配到了廚房,給自己爭取到了一點時間。我趕緊把鑰匙輕輕的插到門上,然後假裝穿衣服。
不對,錢還在我的手裏,我還得想好把錢放到哪裏。放衣服兜裏麵不行,萬一掏鑰匙的時候掏掉了呢。放語文書不行,一會要背誦媽媽也要簽字的。放數學書呢,昨天作業已經寫完了,今天早上不用拿出來,所以媽媽不會翻到。衣服穿到一半,我趕緊停下來,把錢塞到了數學書裏麵,然後放在書包最裏麵,所有的書都在它的上麵。
“你幹啥呢,衣服還沒穿好。”
“我看看作業完成了沒有,突然想起來有一個作業好像沒做。”完蛋了,差點被媽媽發現,竟然沒發現媽媽已經推門進來了。
“趕緊弄完,該吃飯了。”
“好,沒事,已經做了,我忘了。”
第一次,媽媽應該沒有發現,我竟然成功了。中午放學叫著同學一起去小賣鋪買零食吧,不知道前幾天一起放學的同學,今天會不會跟我一起去。
“小夕,咱們一起走吧。”
“好啊,要不要去校門口的小賣鋪,我準備去買點吃的,有點餓了。”
“好啊,咱們一起去吧,我也想買。”
“你想吃什麽,這個口味你喜歡嗎?”她是把我當作朋友了吧,我得照顧朋友的口味呀。
“可以呀,這個挺好吃的。”
“好,那就買這個吧,我買好了,咱們走吧。”太好了,有人跟我一起分享好吃的了,我放學也不再是一個人了。
“這個給你吃吧,我吃不完。”
“謝謝小夕,咱倆一人吃一半吧,我也吃不完。”
“好啊,一人一半。不過我要到家了,我家就在這,都給你吧,我馬上就能吃飯了。”
“好,那謝謝小夕了,你真好。”
“不客氣,我們都是同學嘛。”
從馬路走到院子裏,我一陣歡喜,雖然我們沒有捅破窗戶紙,但是我們已經不是單純的同學關係了吧,我們是朋友了吧。可是,隻有一兩次還不夠繼續維持朋友關係,明天我還得繼續拿呀。
第二次就沒有那麽順利了,我剛拿了鑰匙,媽媽就扭頭拐了回來,我隻得趕緊把鑰匙掛回去,然後繼續穿衣服。直到媽媽第二次向廁所走去,才能繼續到櫃子裏拿錢。可是這次,我還是不記得是哪個鑰匙,還要一個一個的試。
每個鑰匙都長的很像,到底是哪一個呢?好像是從大門鑰匙開始算,從左往右的第三個,又好像是從房門鑰匙開始算,從左往右的第五個,到底是哪個呀?糟了,媽媽回來了,我今天拿不成了。我趕緊把鑰匙掛回原位。
上學的路上,我一直很惆悵,今天確定是拿不到了,同學不會不跟我玩了吧。
“小夕,今天放學一起走吧。”
“哦,我不去了,今天有點事,得趕緊回家。”
“哦,那我跟其他同學一起走了,下午見。”
“好的,下午見。”
這樣不是辦法呀,剛剛交到的朋友,就要失去了嗎?不如明天試試拿多一點吧。就這樣,我決定大膽一點,每次拿多一點,就不用每天都拿了。
後來,我每隔幾天就拿一次,每次五塊、或者八塊、或者十塊,同學要是跟我一起,我就多買點,大家一起吃;如果她要是不跟我一起,我就少買點,或者幹脆不去,能剩下來一點是一點,畢竟要維持一段“友誼”不容易呀。
我是不是很傻很天真,可是沒辦法呀,我喜歡這種被同學圍繞的感覺。現在我腦海中還是能浮現出,放學的午後,陽光從茂密的樹葉中斜射過來,我們的臉上時不時會浮現出耀眼的光芒,可是更耀眼的是我們臉上的笑容。兩個同學一左一右圍繞在我身邊,我手上拿著零食,我們一人一口,相互分享,我們有說有笑,仿佛永遠都不會分開。這一刻,我是快樂的。
可是拿錢也不是那麽順利的,總會碰上媽媽突然回來或者上廁所的時間很短,有時候就做不到萬無一失。不過還好,媽媽沒有發現。
不過,就算媽媽沒有發現,這錢也確實是越來越少了,我自己都有點害怕,這樣下去,不到過年就已經沒有了,到時候怎麽跟媽媽交代呢?
“小夕,我又叫了一個同學,我們都是好朋友,以後咱們一起放學吧。”
“好啊,人多了熱鬧,咱們一起吧,想吃什麽,咱們一起去吧。”
“走吧,以後咱們三個一起。”
錢眼看著不夠,這又增加了一個人一起“分享”,我可怎麽辦呀?
這一天,我決定必須要多拿一點,這個新朋友家裏挺有錢的,昨天她請我吃的挺貴的,我不能太寒磣,不回請人家。
我還是照往常的節奏,狠狠心,一下子拿了兩張十塊的。上學的路上心一直蹦蹦的跳,還好媽媽沒有發現。
可是放學回到家後,媽媽的鑰匙插在櫃子上,媽媽不會是發現了什麽吧。
“說,這裏麵的錢去哪了?”
“我,我不知道呀,不是有鑰匙鎖著嗎?”
“不知道,我沒有拿,它們還長腿跑了?”
“我真的不知道。”
“不知道,我就打到你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
“過來!”
媽媽已經拿出了雞毛撣子,抬手就要打我,我嚇的躲在門後,媽媽一把把我揪出來,雞毛撣子狠狠的落在了我的背上。
哇的一聲,我就哭了出來。
“說,到底是不是你偷的,還學會偷錢了,你真是長本事了。”
“我錯了,我不敢了。”
“誰教你的,你還學會偷東西了。我養你養這麽大,我容易不容易,你太讓我失望了。”
“我錯了,我不敢了。”媽媽一邊打,一邊罵,我什麽都不敢說,嘴裏隻會重複這一句話。我知道我錯了,可是我不能跟媽媽說真實的原因,否則媽媽會更難過的。我不確定媽媽能不能理解我,但是我不能讓她以為我為了逃避挨打又開始說謊。
“你跪下,說你錯了沒有。”
“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我打你虧不虧,我一切都為了你,竟然把你養成了這個樣子。你這樣對得起你爹嗎,對得起我嗎?”
“對不起,我錯了,媽,我再也不敢了。”
“你跪著吧,我不讓你起來,你不準起來。”
“我知道錯了。”
媽媽估計也是怕打壞了我,揮了十幾分鍾後就停下了。但是我知道她還沒有消氣,她還是難過的。既難過我學壞了,她徹底管不住我了;又難過她失去了唯一的指望,我是她還繼續活著的全部希望,這一刻,她的希望幻滅了。
可是,隻有我自己知道,我不是為了自己的享樂,我是為了朋友。這段時間,我身邊圍繞了兩個“好朋友”,我們一起放學、一起吃零食、一起寫作業,我很快樂,這是我從來沒有的感覺。她們不把我當作怪物,隻要我們能一起分享好吃的,我們就能一直做朋友。
可是,我沒有錢了,她們還會當我是朋友嘛?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目前也隻能先讓媽媽消氣吧。
媽媽打完我,就開始做飯去了。我還一直跪在地上,背上有一點辣辣的,可是應該不礙事。媽媽也沒有問我偷錢的原因,她不想知道,或者說根本不關心。她隻想確保我再也不會偷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讓我站起來洗手吃飯,我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在地,媽媽也裝作沒看見的樣子,並沒有扶我。我徑自去廚房洗手,回來的時候還不敢坐下。
“坐下吃飯吧,你都學會偷錢了,我還是得管你吃飯。你對得起你爹嗎,對的起我嗎?”
“我不敢了。”
“吃飯吧。偷錢都幹啥了,我沒給你錢買文具嗎,你哪次要錢買書我沒有給,你要錢幹啥。”
我以為媽媽永遠都不會問我要錢幹什麽,“跟同學一塊買零食了,都吃了。”
“那零食不是不讓你吃,吃多了不好。姥爺家那麽多零食,你去吃姥爺不讓你吃嗎?”
“讓吃。”
“以後我一個星期給你十塊錢吧,想買啥買啥。”
“不用了,我不要。”
“反正我就這麽多錢,你自己看著辦吧。咱家的情況你也知道,我希望你能懂事。”
“嗯。”
第二天去上學,我看見那兩個“好朋友”,隻敢繞道,她們叫我一起放學,我也總是借口有事,不敢去了。後來慢慢的,她們也不再來找我了,我隻能慢慢習慣,凡事都要一個人。
這次交朋友的行動就算是失敗了,我不能讓人家因為我的性格喜歡我,也沒有資本一直用錢維持,更做不到學習好大家都稱讚,所以可能我隻適合自己一個人吧。雖然我是個異類,就讓我做個安靜的異類吧。
我很理解媽媽的苦心,她養我不容易,可是她也不懂我小孩子家的心思。
我很羨慕現在電視上演的,子女和父母吵架,編劇都會安排一個講和的情景。大家在這個情景裏麵宣泄情緒,然後所有的一切都攤開來說,最後相互理解、相互擁抱,從此開開心心,一家人整整齊齊。可是現實中有這麽完美嗎?有些話永遠說不出口,有些事永遠沒辦法重新開始。
如果可以重新開始的話,我想回到那一天,跟媽媽有一次新的對話。
“櫃子裏的錢是你拿的嗎?為什麽要這樣做?”
“媽媽,我錯了,我不敢了。”
“你過來,媽媽不打你,但是想聽你說實話。”
“媽媽,我用來買零食了,給同學吃。”
“為什麽要偷錢買零食呢?媽媽給的錢不多,但是你想要買什麽,可以讓媽媽給你錢,你來買呀。咱們家條件不好,但是媽媽會盡自己所能。你有什麽事可以跟媽媽說嗎?”
“媽媽,同學都不喜歡跟我玩。但是我發現我買零食的時候同學會跟我一起,她們會把我當作朋友,這樣我就不孤單了。”
“傻孩子,她們這不是把你當作朋友啊,這種友誼不會長久的,她們這是利用你,你可以試一試,如果不買了她們還會跟你玩嗎?”
“媽媽不會的,我有時候也吃她們買的東西。”
“那是你買的多,還是她們買的多?”
“我買的多。”
“那就對了,她們的家庭條件跟我們不一樣,她們明明更有錢,為什麽卻讓你掏更多的錢,她們隻跟著你吃呢。我不反對你交朋友,但是要交值得的朋友。那種占你便宜的朋友不要也罷。你可以試試多跟同學一起跳皮筋或者抓沙包,或者一起做作業,這樣交的朋友才是真心的,大家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能交流的更多。用零食買來的朋友,不會長久。你不信媽媽的話,可以試試。”
“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會了。之前是我錯了,我應該跟你商量。”
“以後要錢媽媽可以給你,但是希望你有正當的用途,好嗎?”
“好的,媽媽我答應你。”
“對不起,媽媽對你的關心不夠。”
“媽媽,是我錯了,我讓你失望了,以後我會更加好好學習,用學習成績證明,我是好學生,我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做作業吧,一會吃飯。”
多麽完美的場景啊,多麽母慈子孝的畫麵,可惜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常常發生更多的是上麵寫道的我的親身經曆。
我從不否認我的過錯,我確實不應該偷家裏的錢,而且我後來再也沒有偷過。媽媽把全部家當放在我這裏,我也沒有想過賴掉不還。但是小時候的我更需要正確的引導,我更需要關懷和幫助。
直到現在我都習慣了自己一個人,沒有辦法適應別人對我的好和關心。童年的我錯過了太多,我要一點一點找回來。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我沒有做過科學研究,所以我不知道。我隻知道,我學會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就是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照顧別人的感受。我也沒有培養出好的情商和逆商,遇見問題我就害怕。
失去的找不回來,所以我需要更多的時間成長。
之前我也說過,我在小學沒有什麽朋友,大家都不願意跟我玩,壞學生當我是奇葩嘲笑我,好學生當我是壞學生,對我唯恐避之不及。
很偶然的一個機會吧,我發現同學們之間喜歡相互買零食,今天你給我買,明天我給你買,這樣好像每天放學都有人一起說話、一起回家、不會的作業可以相互抄寫,這不就是朋友嘛。我好像發現了一個可以擁有朋友的機會。
媽媽過一段時間就會給我一點錢,讓我買寫作業用的本子或者鉛筆橡皮。如果學校說要買複習材料,也可以主動問媽媽要。但是我不太敢,想換文具盒還得製造一場文具盒丟失的慘案,哈哈。雖然被媽媽一眼識破,但是也算是陰謀得逞。所以這一招不能老用,如果想能每天買零食給同學吃,隻靠媽媽給的一點錢是不夠的,我還的想其他的辦法。
在想到發放之前,我得先試驗這一招對我是不是奏效。所以我就用攢下來的幾塊錢,買了兩包方便麵和幾包無花果、陳皮等小零食,裝作不經意的拿給同學吃。果然,有同學“上鉤”,主動圍了過來,除了說起東西好吃,竟然也誇讚我很大方,哈哈,這一招真管用。
好吧,那我就得大膽的實施我的計劃了,我得有一筆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又不會被媽媽發現,去哪找這筆錢呢?
對呀,媽媽的錢包不是有錢嘛?但是這樣風險太大,媽媽每天都用錢,一定會發現的。
要不然,用媽媽櫃子裏鎖起來的錢。那個錢是每年過年用來發壓歲錢的,都是一塊、兩塊、五塊的新錢,看起來厚厚的一遝,每天拿一張兩張的,應該不會被發現。況且到了第二年的新年,媽媽早就忘記原來有多少錢了,過去這麽久,也沒辦法追查呀。對啦,就用這個錢吧!
可是,實施起來還是有點難度。這個櫃子是鎖起來的,需要用媽媽的鑰匙才可以打開,媽媽的鑰匙每天都插在門上,如果我貿然拔下來被媽媽發現,也沒有辦法解釋。況且鑰匙叮叮當當的聲音,媽媽早上在廚房做飯一定能聽見,那到底在什麽時候把鑰匙拔下來才最合適呢?
得找一個媽媽能走遠的機會,那不就是她去廁所的時候嘛?廁所在咱們家的院子盡頭,單走路來回就需要兩三分鍾的時間,這個時間完全夠用。為了保證完美實施,我在腦子裏反複演練動作流程:等媽媽走遠,沒有向回走的腳步聲,就趕緊拔下鑰匙,找到櫃子的鑰匙,快速打開;打開之後還要找到放錢的那個錢包,每次拿的錢不能太多,否則厚度變化太快,媽媽容易發現;然後就是把錢包放回原位,同時不能弄亂櫃子裏的物品擺放順序,必須按照原先的位置調整完畢;最後就是把鑰匙掛回到門上,同時不能出一點聲音。整個過程最最關鍵的就是:一定要觀察媽媽走路的腳步聲,要在她往回走的腳步聲出現之前,把鑰匙放回原位。
這樣就萬無一失了吧,整個過程已經相當完美,就看實施的時候,我會不會驚慌、忙中出錯。
“明天,就明天了,一定實驗一次。”我暗暗下定決心。
第二天早上鬧鍾一響,媽媽還是往常的節奏,起床打開煤氣灶,燒上熱水,然後就向廁所的方向走去。我比往常的節奏稍微慢了一點,沒有馬上穿上衣服起床,而是故意拖延了一會,假裝要賴床。等到媽媽從廚房出來,準備往廁所的方向走去,我就火速下床,拿起鑰匙就往櫃子的方向。
第一次總會出現點意外,而這個問題又非常棘手:我竟然不知道哪個鑰匙才是正確的,必須要一個一個試了。試到第三個的時候,竟然奇跡般的打開了,我趕緊找到錢包,從裏麵拿了兩塊錢出來。然後就趕緊把櫃子鎖上,這個時候媽媽的腳步聲已經越來越清晰了,她已經往回走了,我必須盡快把鑰匙插到門上。可是發現的太晚,媽媽馬上就要推門進來了。怎麽辦,我還沒有穿上衣服,怎麽跟媽媽解釋呢?
“媽,水開了。”
“這麽快,你起床了沒?”
“馬上,已經準備穿衣服了,你先把雞蛋水燒上吧。”
我的天啊,太驚險了,就在媽媽要推門進來的時候,我及時把媽媽支配到了廚房,給自己爭取到了一點時間。我趕緊把鑰匙輕輕的插到門上,然後假裝穿衣服。
不對,錢還在我的手裏,我還得想好把錢放到哪裏。放衣服兜裏麵不行,萬一掏鑰匙的時候掏掉了呢。放語文書不行,一會要背誦媽媽也要簽字的。放數學書呢,昨天作業已經寫完了,今天早上不用拿出來,所以媽媽不會翻到。衣服穿到一半,我趕緊停下來,把錢塞到了數學書裏麵,然後放在書包最裏麵,所有的書都在它的上麵。
“你幹啥呢,衣服還沒穿好。”
“我看看作業完成了沒有,突然想起來有一個作業好像沒做。”完蛋了,差點被媽媽發現,竟然沒發現媽媽已經推門進來了。
“趕緊弄完,該吃飯了。”
“好,沒事,已經做了,我忘了。”
第一次,媽媽應該沒有發現,我竟然成功了。中午放學叫著同學一起去小賣鋪買零食吧,不知道前幾天一起放學的同學,今天會不會跟我一起去。
“小夕,咱們一起走吧。”
“好啊,要不要去校門口的小賣鋪,我準備去買點吃的,有點餓了。”
“好啊,咱們一起去吧,我也想買。”
“你想吃什麽,這個口味你喜歡嗎?”她是把我當作朋友了吧,我得照顧朋友的口味呀。
“可以呀,這個挺好吃的。”
“好,那就買這個吧,我買好了,咱們走吧。”太好了,有人跟我一起分享好吃的了,我放學也不再是一個人了。
“這個給你吃吧,我吃不完。”
“謝謝小夕,咱倆一人吃一半吧,我也吃不完。”
“好啊,一人一半。不過我要到家了,我家就在這,都給你吧,我馬上就能吃飯了。”
“好,那謝謝小夕了,你真好。”
“不客氣,我們都是同學嘛。”
從馬路走到院子裏,我一陣歡喜,雖然我們沒有捅破窗戶紙,但是我們已經不是單純的同學關係了吧,我們是朋友了吧。可是,隻有一兩次還不夠繼續維持朋友關係,明天我還得繼續拿呀。
第二次就沒有那麽順利了,我剛拿了鑰匙,媽媽就扭頭拐了回來,我隻得趕緊把鑰匙掛回去,然後繼續穿衣服。直到媽媽第二次向廁所走去,才能繼續到櫃子裏拿錢。可是這次,我還是不記得是哪個鑰匙,還要一個一個的試。
每個鑰匙都長的很像,到底是哪一個呢?好像是從大門鑰匙開始算,從左往右的第三個,又好像是從房門鑰匙開始算,從左往右的第五個,到底是哪個呀?糟了,媽媽回來了,我今天拿不成了。我趕緊把鑰匙掛回原位。
上學的路上,我一直很惆悵,今天確定是拿不到了,同學不會不跟我玩了吧。
“小夕,今天放學一起走吧。”
“哦,我不去了,今天有點事,得趕緊回家。”
“哦,那我跟其他同學一起走了,下午見。”
“好的,下午見。”
這樣不是辦法呀,剛剛交到的朋友,就要失去了嗎?不如明天試試拿多一點吧。就這樣,我決定大膽一點,每次拿多一點,就不用每天都拿了。
後來,我每隔幾天就拿一次,每次五塊、或者八塊、或者十塊,同學要是跟我一起,我就多買點,大家一起吃;如果她要是不跟我一起,我就少買點,或者幹脆不去,能剩下來一點是一點,畢竟要維持一段“友誼”不容易呀。
我是不是很傻很天真,可是沒辦法呀,我喜歡這種被同學圍繞的感覺。現在我腦海中還是能浮現出,放學的午後,陽光從茂密的樹葉中斜射過來,我們的臉上時不時會浮現出耀眼的光芒,可是更耀眼的是我們臉上的笑容。兩個同學一左一右圍繞在我身邊,我手上拿著零食,我們一人一口,相互分享,我們有說有笑,仿佛永遠都不會分開。這一刻,我是快樂的。
可是拿錢也不是那麽順利的,總會碰上媽媽突然回來或者上廁所的時間很短,有時候就做不到萬無一失。不過還好,媽媽沒有發現。
不過,就算媽媽沒有發現,這錢也確實是越來越少了,我自己都有點害怕,這樣下去,不到過年就已經沒有了,到時候怎麽跟媽媽交代呢?
“小夕,我又叫了一個同學,我們都是好朋友,以後咱們一起放學吧。”
“好啊,人多了熱鬧,咱們一起吧,想吃什麽,咱們一起去吧。”
“走吧,以後咱們三個一起。”
錢眼看著不夠,這又增加了一個人一起“分享”,我可怎麽辦呀?
這一天,我決定必須要多拿一點,這個新朋友家裏挺有錢的,昨天她請我吃的挺貴的,我不能太寒磣,不回請人家。
我還是照往常的節奏,狠狠心,一下子拿了兩張十塊的。上學的路上心一直蹦蹦的跳,還好媽媽沒有發現。
可是放學回到家後,媽媽的鑰匙插在櫃子上,媽媽不會是發現了什麽吧。
“說,這裏麵的錢去哪了?”
“我,我不知道呀,不是有鑰匙鎖著嗎?”
“不知道,我沒有拿,它們還長腿跑了?”
“我真的不知道。”
“不知道,我就打到你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
“過來!”
媽媽已經拿出了雞毛撣子,抬手就要打我,我嚇的躲在門後,媽媽一把把我揪出來,雞毛撣子狠狠的落在了我的背上。
哇的一聲,我就哭了出來。
“說,到底是不是你偷的,還學會偷錢了,你真是長本事了。”
“我錯了,我不敢了。”
“誰教你的,你還學會偷東西了。我養你養這麽大,我容易不容易,你太讓我失望了。”
“我錯了,我不敢了。”媽媽一邊打,一邊罵,我什麽都不敢說,嘴裏隻會重複這一句話。我知道我錯了,可是我不能跟媽媽說真實的原因,否則媽媽會更難過的。我不確定媽媽能不能理解我,但是我不能讓她以為我為了逃避挨打又開始說謊。
“你跪下,說你錯了沒有。”
“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我打你虧不虧,我一切都為了你,竟然把你養成了這個樣子。你這樣對得起你爹嗎,對得起我嗎?”
“對不起,我錯了,媽,我再也不敢了。”
“你跪著吧,我不讓你起來,你不準起來。”
“我知道錯了。”
媽媽估計也是怕打壞了我,揮了十幾分鍾後就停下了。但是我知道她還沒有消氣,她還是難過的。既難過我學壞了,她徹底管不住我了;又難過她失去了唯一的指望,我是她還繼續活著的全部希望,這一刻,她的希望幻滅了。
可是,隻有我自己知道,我不是為了自己的享樂,我是為了朋友。這段時間,我身邊圍繞了兩個“好朋友”,我們一起放學、一起吃零食、一起寫作業,我很快樂,這是我從來沒有的感覺。她們不把我當作怪物,隻要我們能一起分享好吃的,我們就能一直做朋友。
可是,我沒有錢了,她們還會當我是朋友嘛?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目前也隻能先讓媽媽消氣吧。
媽媽打完我,就開始做飯去了。我還一直跪在地上,背上有一點辣辣的,可是應該不礙事。媽媽也沒有問我偷錢的原因,她不想知道,或者說根本不關心。她隻想確保我再也不會偷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讓我站起來洗手吃飯,我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在地,媽媽也裝作沒看見的樣子,並沒有扶我。我徑自去廚房洗手,回來的時候還不敢坐下。
“坐下吃飯吧,你都學會偷錢了,我還是得管你吃飯。你對得起你爹嗎,對的起我嗎?”
“我不敢了。”
“吃飯吧。偷錢都幹啥了,我沒給你錢買文具嗎,你哪次要錢買書我沒有給,你要錢幹啥。”
我以為媽媽永遠都不會問我要錢幹什麽,“跟同學一塊買零食了,都吃了。”
“那零食不是不讓你吃,吃多了不好。姥爺家那麽多零食,你去吃姥爺不讓你吃嗎?”
“讓吃。”
“以後我一個星期給你十塊錢吧,想買啥買啥。”
“不用了,我不要。”
“反正我就這麽多錢,你自己看著辦吧。咱家的情況你也知道,我希望你能懂事。”
“嗯。”
第二天去上學,我看見那兩個“好朋友”,隻敢繞道,她們叫我一起放學,我也總是借口有事,不敢去了。後來慢慢的,她們也不再來找我了,我隻能慢慢習慣,凡事都要一個人。
這次交朋友的行動就算是失敗了,我不能讓人家因為我的性格喜歡我,也沒有資本一直用錢維持,更做不到學習好大家都稱讚,所以可能我隻適合自己一個人吧。雖然我是個異類,就讓我做個安靜的異類吧。
我很理解媽媽的苦心,她養我不容易,可是她也不懂我小孩子家的心思。
我很羨慕現在電視上演的,子女和父母吵架,編劇都會安排一個講和的情景。大家在這個情景裏麵宣泄情緒,然後所有的一切都攤開來說,最後相互理解、相互擁抱,從此開開心心,一家人整整齊齊。可是現實中有這麽完美嗎?有些話永遠說不出口,有些事永遠沒辦法重新開始。
如果可以重新開始的話,我想回到那一天,跟媽媽有一次新的對話。
“櫃子裏的錢是你拿的嗎?為什麽要這樣做?”
“媽媽,我錯了,我不敢了。”
“你過來,媽媽不打你,但是想聽你說實話。”
“媽媽,我用來買零食了,給同學吃。”
“為什麽要偷錢買零食呢?媽媽給的錢不多,但是你想要買什麽,可以讓媽媽給你錢,你來買呀。咱們家條件不好,但是媽媽會盡自己所能。你有什麽事可以跟媽媽說嗎?”
“媽媽,同學都不喜歡跟我玩。但是我發現我買零食的時候同學會跟我一起,她們會把我當作朋友,這樣我就不孤單了。”
“傻孩子,她們這不是把你當作朋友啊,這種友誼不會長久的,她們這是利用你,你可以試一試,如果不買了她們還會跟你玩嗎?”
“媽媽不會的,我有時候也吃她們買的東西。”
“那是你買的多,還是她們買的多?”
“我買的多。”
“那就對了,她們的家庭條件跟我們不一樣,她們明明更有錢,為什麽卻讓你掏更多的錢,她們隻跟著你吃呢。我不反對你交朋友,但是要交值得的朋友。那種占你便宜的朋友不要也罷。你可以試試多跟同學一起跳皮筋或者抓沙包,或者一起做作業,這樣交的朋友才是真心的,大家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能交流的更多。用零食買來的朋友,不會長久。你不信媽媽的話,可以試試。”
“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會了。之前是我錯了,我應該跟你商量。”
“以後要錢媽媽可以給你,但是希望你有正當的用途,好嗎?”
“好的,媽媽我答應你。”
“對不起,媽媽對你的關心不夠。”
“媽媽,是我錯了,我讓你失望了,以後我會更加好好學習,用學習成績證明,我是好學生,我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做作業吧,一會吃飯。”
多麽完美的場景啊,多麽母慈子孝的畫麵,可惜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常常發生更多的是上麵寫道的我的親身經曆。
我從不否認我的過錯,我確實不應該偷家裏的錢,而且我後來再也沒有偷過。媽媽把全部家當放在我這裏,我也沒有想過賴掉不還。但是小時候的我更需要正確的引導,我更需要關懷和幫助。
直到現在我都習慣了自己一個人,沒有辦法適應別人對我的好和關心。童年的我錯過了太多,我要一點一點找回來。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我沒有做過科學研究,所以我不知道。我隻知道,我學會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就是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照顧別人的感受。我也沒有培養出好的情商和逆商,遇見問題我就害怕。
失去的找不回來,所以我需要更多的時間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