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肅明白呂洞賓話中的“他們”指的是剛才所說的兩個師兄,可……“我是呂洞賓,但呂洞賓卻不是我”是什麽意思?
猛然間,他明白了過來!
像呂洞賓這樣的大能,在諸天萬界不知有多少分身,可以說哪個世界有他的傳說,哪個世界就有他的分身,每一具分身上都寄托著這位道教大能分出的一縷神念。
剛才的那句話意思就是說,大唐世界的呂洞賓是呂洞賓,但呂洞賓卻不等於大唐世界的呂洞賓。在張肅麵前的這位中年道人,也隻不過是真正的純陽呂祖於萬千世界中的一個分身罷了。
明白了這一點後,張素又是向往又是疑惑,過去看的那些仙俠小說中的情景不再是幻想,而是切切實實的在自己麵前掀開了冰山一角!同時他還有淡淡的恐懼,這樣的大能……為什麽會收自己為徒?
這時候他也反應了過來,為什麽自己不用做那同時穿越兩儀門的考驗。因為這考驗是針對純陽弟子的,而純陽是呂洞賓於這大唐世界創立的門派,但他張肅拜的卻是真正的呂祖,而非大唐的呂洞賓!
這也是呂洞賓說他“不入純陽門內,算作教外別傳”的真正原因!
“現在我再與你說說這羅盤的究竟。”呂洞賓淡淡聲音傳來,這聲音中傳出一種平和的力量,平息了張肅心中的波瀾。
張肅收斂心神,靜靜聽了下去。在呂洞賓接下來的話中,他慢慢的了解了這塊穿梭羅盤到底是用來幹什麽的。
要說這羅盤的來曆,就要從靈氣潮汐說起。
何為靈氣潮汐?就是說這天地間的元氣,便如海水一般,有漲有落。漲潮時便是修行盛世,譬如秦漢,落潮時便是末法之時,譬如現代。
當然這靈氣潮汐的周期要遠大於海水漲潮的周期。
依照呂洞賓和一眾大能的推測,上古時期曾有過修行高峰,因此留下了諸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等等傳說,其後元氣漸落。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又遇元氣大漲,才有方士方術,有老莊這樣的道門先賢留下傳說,而這一次的元氣上漲至秦漢達到頂峰,有諸如淮南王劉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諸葛武侯夔州布八卦陣,五丈原七星燈續命。
此後天地間元氣便開始下落,再沒有過漲潮,經唐、宋、明、清,直至現代的末法時代。
其實研究古代的文獻就能明顯看出這個趨勢。唐宋時還有袁天罡、李淳風、王嚞(即王重陽)、王文卿這樣的高道,但到了明清時修行者已經十分勢弱。看看《聊齋誌異》,當年那些能餐霞食氣、禦風乘雲、朝遊北海暮蒼梧的修真者,到清朝居然隻能玩些穿牆、畫符之類的把戲,簡直不及上古、中古時輝煌的萬一!
到了現代,更是徹底的末法時代,科技昌明,人們隻把前人留下的事跡當做傳說故事看了。
當然,潮水總有漲起的一天,到那個時候靈氣複蘇,修行的時代就會再次到來。
而呂洞賓和一些道門中前輩所慮者,乃是這次元氣下落的時間過長,不知要持續多久的末法時代,到時候傳承斷絕,哪怕靈氣複蘇也無人能夠修行了。
因此呂洞賓製成這枚穿梭羅盤,用意便是供後人修行、傳承斷續。當然,其他大能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也用不同的方法留下了傳承。
這次的大唐世界就是呂洞賓為後人修行特意預留的世界之一,類似於羅盤程序上開的後門。所以沒有完成眾生願力的任務,或者說這個世界的任務就是拜呂洞賓為師,了解前因後果,然後真正的掌握羅盤。
聽到這裏,張肅才恍然大悟。
難怪他覺得這次的穿越世界有些莫名其妙,沒有任何其他的提示,沒有任務,剛一穿越過來就遇到了呂洞賓這樣的大能蹲點,而讓他穿越的羅盤正好是呂洞賓所製,再順理成章的拜師,所有的這一切未免太過巧合。
現在都清楚了,原來這些都不是巧合,從張肅得到羅盤那一刻起,這些早被安排好的事就注定會發生。
而張肅能夠激活羅盤穿越也說明兩件事。第一,現實世界的靈氣正在複蘇,雖然天地元氣上漲的幅度可能十分微小,但確實預示著新的元氣潮汐即將到來,不然的話羅盤無法激活。當然,要重現像古代的修行盛世,這個時間就不知是幾十年還是幾百年後了。
第二,就是張肅確實有過於常人的資質,否則穿梭羅盤已經不知輾轉多少人之手,不會輕易認他為主。
而這一點,也是呂洞賓認下他這個弟子的原因。
見張肅再無疑惑,呂洞賓囑咐他好好休息,就出門去了。
張肅起身,這才發覺,原來這一番長談,不知不覺已是天光大亮。
而他乍聞秘事,初時興奮不已,到不覺得如何,但這時興奮勁一過,一晚未睡加之半夜登山,疲憊感如同潮水般一重重湧上來。送師父出門後,張肅一頭栽倒在炕上,拉過被子就沉沉睡去。
張肅現在的身體實在太弱,這一覺直睡到第二天清晨。
第二天,陽光透過窗子照在枕邊,他迷迷糊糊的醒來,依然覺得渾身酸痛,這是因為華山山道太陡,前晚爬山時大多數時候他都是手腳並用的緣故。
張肅是被腹中的饑餓感弄醒。
他轉頭看到炕沿上放著一套衣服,看來是在他睡著的時候有人給他送過來的。
提起衣服,看著像是一套道袍,不過和現代的道袍有很大差別,這應該屬於純陽派的“門派製服”吧?張肅研究了半天才弄明白這衣服怎麽穿。
折騰了一會穿戴整齊,他從儲物手鐲中取出幾個麵包和一瓶水,簡單吃一點充饑,隨後推門走出屋子。
他前天晚上來的時候天色尚暗,什麽都看不清,今天出了屋,這才有空注意周圍環境。
他住的屋子是一排廂房中的一間,出屋就是個小院子,環境不錯,就是有些冷清。
冷清是當然的,純陽觀剛剛建成,就連弟子——算上他這個不是純陽弟子的弟子,也不過三人而已。
他出了小院,按照前天晚上的模糊記憶往外走,他來的時候光線太暗,周圍迷迷蒙蒙的看不清,因此出了院子他隻是隱約記得路。
此時,那個地上刻著太極圖的大廣場上,呂洞賓正和兩個少年站在中央談話。
這兩個少年年紀相差不大,都是十五歲左右,正是呂洞賓收下的大弟子謝雲流和二弟子李忘生。
謝雲流豪放不羈,李忘生謙和內斂,二人各有特色。
“師父,你昨天不是說新收了個師弟嗎?他人呢?”謝雲流性子急些,正在問呂洞賓。
“你師弟年紀小,前晚爬了一夜的山,昨天在休息。一會就該過來了。”
二人點頭明白,十歲的小孩,半夜爬一次華山,哪怕有師父照看,肯定也非常艱難。
“那我也有師弟了?”李忘生好奇道。
“嗯,他雖是你二人的師弟,但不算我純陽弟子,乃是教外別傳。”呂洞賓解釋道。
其實這是呂洞賓不希望張肅和此界門派瓜葛太深,如果張肅入純陽派,那這因果將來就不好了解,哪怕張肅以後離開大唐世界,他和純陽依然會有糾纏。
但如今這樣處置,張肅雖沾因果,但隨著他離開此界後,這因果就會自然了斷,將來會省去無數麻煩。
這就是高人手段,羚羊掛角。
“師父,什麽是教外別傳?”李忘生接著問。
謝雲流忍不住道:“教外別傳是指道祖慈悲,設文字秘典傳於世間,給道門之外的人修煉的機會。師父的意思是說,師弟和我們雖然一個師父,一起吃住,一起習武,但他不是純陽派門人。”
張肅在大唐世界是教外別傳,但在諸天萬界,他才是呂祖真傳而且是親傳弟子!
“啊,那師弟是哪一派?”李忘生的眼神很呆萌。
謝雲流道:“當然是師父那一派!”
李忘生小聲道:“那、那不是還是純陽派的嗎?”
謝雲流額上繃起青筋,本來他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現在被李忘生的羅圈話套住,明知師弟說的不對,但卻無法反駁,惱羞成怒道:“唉,笨蛋,跟你說不清楚!”
兩人正吵的歡,呂洞賓忽然到:“禁聲!”隨後看向場邊。
謝雲流和李忘生也跟著師父的目光望去,隻見一個小少年正向他們走來。
張肅來到廣場,看到呂洞賓後快步走過去,行禮到:“師父。”
“嗯,你醒了?我正和你兩個師兄說到你。”呂洞賓點點頭。
張肅有些不好意思,他知道古人睡得早,起得早,雖說昨天事出有因,但他睡了整整一天,還是怕給師父師兄留下懶惰的印象。
三人認識後,恭恭敬敬的互相行禮。
就這樣,張肅拜呂洞賓為師,正式在純陽觀住了下來。
幾個月後,周長安五年,正月,神龍政變,張柬之殺張易之兄弟,武則天傳位於太子李顯。11月,武則天卒。
值此大變,眾人皆以為那熒惑守心的凶兆應在此處,甚至就連趙明空也懷疑,是否自己的卜算出了差錯?
隨著時間的推移,此事漸漸再沒人提起。隻是沒人知道,就在這至凶天象出現的那一天,純陽觀中多了一個小小道童。
猛然間,他明白了過來!
像呂洞賓這樣的大能,在諸天萬界不知有多少分身,可以說哪個世界有他的傳說,哪個世界就有他的分身,每一具分身上都寄托著這位道教大能分出的一縷神念。
剛才的那句話意思就是說,大唐世界的呂洞賓是呂洞賓,但呂洞賓卻不等於大唐世界的呂洞賓。在張肅麵前的這位中年道人,也隻不過是真正的純陽呂祖於萬千世界中的一個分身罷了。
明白了這一點後,張素又是向往又是疑惑,過去看的那些仙俠小說中的情景不再是幻想,而是切切實實的在自己麵前掀開了冰山一角!同時他還有淡淡的恐懼,這樣的大能……為什麽會收自己為徒?
這時候他也反應了過來,為什麽自己不用做那同時穿越兩儀門的考驗。因為這考驗是針對純陽弟子的,而純陽是呂洞賓於這大唐世界創立的門派,但他張肅拜的卻是真正的呂祖,而非大唐的呂洞賓!
這也是呂洞賓說他“不入純陽門內,算作教外別傳”的真正原因!
“現在我再與你說說這羅盤的究竟。”呂洞賓淡淡聲音傳來,這聲音中傳出一種平和的力量,平息了張肅心中的波瀾。
張肅收斂心神,靜靜聽了下去。在呂洞賓接下來的話中,他慢慢的了解了這塊穿梭羅盤到底是用來幹什麽的。
要說這羅盤的來曆,就要從靈氣潮汐說起。
何為靈氣潮汐?就是說這天地間的元氣,便如海水一般,有漲有落。漲潮時便是修行盛世,譬如秦漢,落潮時便是末法之時,譬如現代。
當然這靈氣潮汐的周期要遠大於海水漲潮的周期。
依照呂洞賓和一眾大能的推測,上古時期曾有過修行高峰,因此留下了諸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等等傳說,其後元氣漸落。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又遇元氣大漲,才有方士方術,有老莊這樣的道門先賢留下傳說,而這一次的元氣上漲至秦漢達到頂峰,有諸如淮南王劉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諸葛武侯夔州布八卦陣,五丈原七星燈續命。
此後天地間元氣便開始下落,再沒有過漲潮,經唐、宋、明、清,直至現代的末法時代。
其實研究古代的文獻就能明顯看出這個趨勢。唐宋時還有袁天罡、李淳風、王嚞(即王重陽)、王文卿這樣的高道,但到了明清時修行者已經十分勢弱。看看《聊齋誌異》,當年那些能餐霞食氣、禦風乘雲、朝遊北海暮蒼梧的修真者,到清朝居然隻能玩些穿牆、畫符之類的把戲,簡直不及上古、中古時輝煌的萬一!
到了現代,更是徹底的末法時代,科技昌明,人們隻把前人留下的事跡當做傳說故事看了。
當然,潮水總有漲起的一天,到那個時候靈氣複蘇,修行的時代就會再次到來。
而呂洞賓和一些道門中前輩所慮者,乃是這次元氣下落的時間過長,不知要持續多久的末法時代,到時候傳承斷絕,哪怕靈氣複蘇也無人能夠修行了。
因此呂洞賓製成這枚穿梭羅盤,用意便是供後人修行、傳承斷續。當然,其他大能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也用不同的方法留下了傳承。
這次的大唐世界就是呂洞賓為後人修行特意預留的世界之一,類似於羅盤程序上開的後門。所以沒有完成眾生願力的任務,或者說這個世界的任務就是拜呂洞賓為師,了解前因後果,然後真正的掌握羅盤。
聽到這裏,張肅才恍然大悟。
難怪他覺得這次的穿越世界有些莫名其妙,沒有任何其他的提示,沒有任務,剛一穿越過來就遇到了呂洞賓這樣的大能蹲點,而讓他穿越的羅盤正好是呂洞賓所製,再順理成章的拜師,所有的這一切未免太過巧合。
現在都清楚了,原來這些都不是巧合,從張肅得到羅盤那一刻起,這些早被安排好的事就注定會發生。
而張肅能夠激活羅盤穿越也說明兩件事。第一,現實世界的靈氣正在複蘇,雖然天地元氣上漲的幅度可能十分微小,但確實預示著新的元氣潮汐即將到來,不然的話羅盤無法激活。當然,要重現像古代的修行盛世,這個時間就不知是幾十年還是幾百年後了。
第二,就是張肅確實有過於常人的資質,否則穿梭羅盤已經不知輾轉多少人之手,不會輕易認他為主。
而這一點,也是呂洞賓認下他這個弟子的原因。
見張肅再無疑惑,呂洞賓囑咐他好好休息,就出門去了。
張肅起身,這才發覺,原來這一番長談,不知不覺已是天光大亮。
而他乍聞秘事,初時興奮不已,到不覺得如何,但這時興奮勁一過,一晚未睡加之半夜登山,疲憊感如同潮水般一重重湧上來。送師父出門後,張肅一頭栽倒在炕上,拉過被子就沉沉睡去。
張肅現在的身體實在太弱,這一覺直睡到第二天清晨。
第二天,陽光透過窗子照在枕邊,他迷迷糊糊的醒來,依然覺得渾身酸痛,這是因為華山山道太陡,前晚爬山時大多數時候他都是手腳並用的緣故。
張肅是被腹中的饑餓感弄醒。
他轉頭看到炕沿上放著一套衣服,看來是在他睡著的時候有人給他送過來的。
提起衣服,看著像是一套道袍,不過和現代的道袍有很大差別,這應該屬於純陽派的“門派製服”吧?張肅研究了半天才弄明白這衣服怎麽穿。
折騰了一會穿戴整齊,他從儲物手鐲中取出幾個麵包和一瓶水,簡單吃一點充饑,隨後推門走出屋子。
他前天晚上來的時候天色尚暗,什麽都看不清,今天出了屋,這才有空注意周圍環境。
他住的屋子是一排廂房中的一間,出屋就是個小院子,環境不錯,就是有些冷清。
冷清是當然的,純陽觀剛剛建成,就連弟子——算上他這個不是純陽弟子的弟子,也不過三人而已。
他出了小院,按照前天晚上的模糊記憶往外走,他來的時候光線太暗,周圍迷迷蒙蒙的看不清,因此出了院子他隻是隱約記得路。
此時,那個地上刻著太極圖的大廣場上,呂洞賓正和兩個少年站在中央談話。
這兩個少年年紀相差不大,都是十五歲左右,正是呂洞賓收下的大弟子謝雲流和二弟子李忘生。
謝雲流豪放不羈,李忘生謙和內斂,二人各有特色。
“師父,你昨天不是說新收了個師弟嗎?他人呢?”謝雲流性子急些,正在問呂洞賓。
“你師弟年紀小,前晚爬了一夜的山,昨天在休息。一會就該過來了。”
二人點頭明白,十歲的小孩,半夜爬一次華山,哪怕有師父照看,肯定也非常艱難。
“那我也有師弟了?”李忘生好奇道。
“嗯,他雖是你二人的師弟,但不算我純陽弟子,乃是教外別傳。”呂洞賓解釋道。
其實這是呂洞賓不希望張肅和此界門派瓜葛太深,如果張肅入純陽派,那這因果將來就不好了解,哪怕張肅以後離開大唐世界,他和純陽依然會有糾纏。
但如今這樣處置,張肅雖沾因果,但隨著他離開此界後,這因果就會自然了斷,將來會省去無數麻煩。
這就是高人手段,羚羊掛角。
“師父,什麽是教外別傳?”李忘生接著問。
謝雲流忍不住道:“教外別傳是指道祖慈悲,設文字秘典傳於世間,給道門之外的人修煉的機會。師父的意思是說,師弟和我們雖然一個師父,一起吃住,一起習武,但他不是純陽派門人。”
張肅在大唐世界是教外別傳,但在諸天萬界,他才是呂祖真傳而且是親傳弟子!
“啊,那師弟是哪一派?”李忘生的眼神很呆萌。
謝雲流道:“當然是師父那一派!”
李忘生小聲道:“那、那不是還是純陽派的嗎?”
謝雲流額上繃起青筋,本來他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現在被李忘生的羅圈話套住,明知師弟說的不對,但卻無法反駁,惱羞成怒道:“唉,笨蛋,跟你說不清楚!”
兩人正吵的歡,呂洞賓忽然到:“禁聲!”隨後看向場邊。
謝雲流和李忘生也跟著師父的目光望去,隻見一個小少年正向他們走來。
張肅來到廣場,看到呂洞賓後快步走過去,行禮到:“師父。”
“嗯,你醒了?我正和你兩個師兄說到你。”呂洞賓點點頭。
張肅有些不好意思,他知道古人睡得早,起得早,雖說昨天事出有因,但他睡了整整一天,還是怕給師父師兄留下懶惰的印象。
三人認識後,恭恭敬敬的互相行禮。
就這樣,張肅拜呂洞賓為師,正式在純陽觀住了下來。
幾個月後,周長安五年,正月,神龍政變,張柬之殺張易之兄弟,武則天傳位於太子李顯。11月,武則天卒。
值此大變,眾人皆以為那熒惑守心的凶兆應在此處,甚至就連趙明空也懷疑,是否自己的卜算出了差錯?
隨著時間的推移,此事漸漸再沒人提起。隻是沒人知道,就在這至凶天象出現的那一天,純陽觀中多了一個小小道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