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再失去和從未得到到底哪一個更讓人具有挫敗感?
對著青燈古佛,武媚深深的思索。
如果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過完一生,孑然一身,不被打擾,武媚覺得也沒什麽不可接受。
事實已經是這樣了,她又如何去更改?
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感業寺並沒有表麵看上去祥和寧靜,反而波瀾詭異,大有無風三尺浪的架勢。
事實證明,能進宮做妃嬪的女人就沒一個省油的,做李二陛下的女人更是個個有著莫大的心機,稍不留神就有被坑害的危險。
可是偉大的李二陛下已經駕崩了,上天之子注定要回到天上去,人間的墳塚不過是後人為了紀念的時候有個去處而已。
長孫皇後到底是傑出女子,陪到李二到最後,死後也能和李二葬在一起,永不分離。
其他的未亡人就要精彩的多,做為一位權傾天下的帝王,偉大的天可汗,他的妃嬪自然不會少。
雖然佳麗三千這樣的形容詞著實誇張,但是從皇後從采女,一共有十級,按照大唐律製,僅僅是最底層的采女就是二十七人之多,這麽算下來的話李二有名分的老婆最少也得有四十多人。巔峰時期甚至可能有百人之多。
如此多的女人不可能都去殉葬的,大唐風氣開放,這樣的殉葬製度慘無人道,文臣武將都十分反感。李二自己也覺得自己死後應該不用這麽多女子圍在自己身邊,所以特意下旨自己死後後宮不必殉葬,皆到感業寺出家即可。
這已經是莫大的皇恩了。感業寺乃皇家寺廟,地處禁苑,安置這些人再合適不過。
李二的駕崩對於這些女人來說和天崩地裂有著同樣的效果。
管你是夫人還是才人,管你是妃還是嬪,管你是才人還是婕妤,統統都給我去感業寺出家。
曾經高高在上的妃子們此刻如有階下之囚,隨便一個下人都可以欺負。至於才人和寶林、采女這樣的,更是被折磨的慘無人道,痛不欲生。
宮裏的婢女和宦官好像都有一種欺軟怕硬的病,在別人得勢是拚命的討好巴結,失勢的時候又拚命的踩上兩腳,恨不能把所有的憤怒都撒出去。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但卻有無緣無故的恨。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並不是所有的妃嬪都和宦官還有婢女有仇。事實上在感業寺值守的宦官和婢女都是從宮裏淘汰出來的。換言之,都是伺候主人的時候不賣力,或者年紀大了不中用被發配到這裏。
這些人心底的怒火異常強大,猶如烈日下的幹柴,隻要有一點的火星就能成燎原之勢,燒光一切阻擋之物。
來感業寺出家是不能帶著隨身婢女的,連衣服都需要自己清洗。
沒辦法,你來這裏是出家的,不是遊玩的,如果每個人都帶著幾個婢女,那感業寺不就亂套了!
佛門清靜之地,人越少越好。
況且婢女宦官乃宮裏之人,並非你個人的奴仆,宮裏沒你的位子,那些附屬在位子上的待遇自然一並取消。
人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有些東西隻有失去了才想到去珍惜,可惜已經悔之晚矣。
有一個特別庸俗的詞語叫後悔藥,俗不可耐,如果換成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就要有詩意的多。
可惜當時這兩種說法都沒有。眾多美麗的妃嬪隻能在哀歎悔恨中回憶著自己美好的過往。
過去的一切仿佛都值得回憶,連自己受過的苦似乎都變得甜蜜。
深紅高牆如何?地位卑微如何?得不到陛下寵幸如何?和現在的感業寺相比,都已經好出太多。
起碼有人伺候,早上起床有人伺候更衣,每天宮裏的飯食有人送來,還有每月的奉例,按照品級發放的娟和絲綢,心情不好的時候去宮裏的花園走走。
多好的日子呀!
現在每日飯食都是粗茶淡飯,難以下噎,穿的衣服是麻布,灰色的衣服十分難看,連顏色都染不好。髒了還需要自己打水清洗。
都是宦官家出來的女子,從小錦衣玉食,哪裏吃過這樣的苦楚?
十指不沾陽春水,越女新妝出鏡心,那才是自己的生活。
現在隻能每日劈柴洗衣,青燈古佛。夏日酷暑難耐,冬日寒裘難寢。還要受那些婢女和宦官的氣,這樣的日子望不到盡頭,看不到希望。
說的好聽是出家,難聽一點,和打入冷宮無疑。
人走茶涼這種事在這裏演繹的淋漓盡致。曾經圍繞自己不斷諂媚的人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婢女的嘲諷和宦官的辱罵。
這裏是皇家的荒地,她們這些太宗皇帝的妃嬪無人問津,連提都沒人提。所有人都在爭著向新權力的擁有者獻出自己的忠心。
至於她們這些人,死不死又有何關係?
皇帝都不在意,他們就更加無需在意。左右不過一群女子而已,還是看不得碰不到的女子,即使當初權勢再大,恩寵再盛,也不過是昨日黃花。
用一句通俗點的話講,你們過氣了。能在感業寺苟延殘喘已經是對你們莫大的恩典,至於受的那點委屈,實在不值一提。
天下之大,受委屈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至於她們的親人,除了骨肉娘親日日以淚洗麵之外,誰人憐之?
家族裏早就亂做一團,想著如何再和新君產生聯係。
族中美麗的後輩有的是,挑選一個才德之女,送去宮中,運氣好些的話皇家的恩典依然連綿不墜。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那些被選中的女子,和她們當年何其相似!
隻是天道輪回,不知她們的命運又會是何種結局。
人腹中的容量不大,心胸大者也是寥寥。當怨恨不滿的情緒開始在感業寺不斷蔓延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被誤傷。
我和你沒有恩也沒有怨,可是老子就是看你不順眼,你能乃我何?
打不過婢女和宦官,還打不過你!
當怨恨的情緒籠罩,所有人都會被傳染,誰也無法掙脫。再無外物之人內心也會掀波瀾,起紛爭。
對著青燈古佛,武媚深深的思索。
如果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過完一生,孑然一身,不被打擾,武媚覺得也沒什麽不可接受。
事實已經是這樣了,她又如何去更改?
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感業寺並沒有表麵看上去祥和寧靜,反而波瀾詭異,大有無風三尺浪的架勢。
事實證明,能進宮做妃嬪的女人就沒一個省油的,做李二陛下的女人更是個個有著莫大的心機,稍不留神就有被坑害的危險。
可是偉大的李二陛下已經駕崩了,上天之子注定要回到天上去,人間的墳塚不過是後人為了紀念的時候有個去處而已。
長孫皇後到底是傑出女子,陪到李二到最後,死後也能和李二葬在一起,永不分離。
其他的未亡人就要精彩的多,做為一位權傾天下的帝王,偉大的天可汗,他的妃嬪自然不會少。
雖然佳麗三千這樣的形容詞著實誇張,但是從皇後從采女,一共有十級,按照大唐律製,僅僅是最底層的采女就是二十七人之多,這麽算下來的話李二有名分的老婆最少也得有四十多人。巔峰時期甚至可能有百人之多。
如此多的女人不可能都去殉葬的,大唐風氣開放,這樣的殉葬製度慘無人道,文臣武將都十分反感。李二自己也覺得自己死後應該不用這麽多女子圍在自己身邊,所以特意下旨自己死後後宮不必殉葬,皆到感業寺出家即可。
這已經是莫大的皇恩了。感業寺乃皇家寺廟,地處禁苑,安置這些人再合適不過。
李二的駕崩對於這些女人來說和天崩地裂有著同樣的效果。
管你是夫人還是才人,管你是妃還是嬪,管你是才人還是婕妤,統統都給我去感業寺出家。
曾經高高在上的妃子們此刻如有階下之囚,隨便一個下人都可以欺負。至於才人和寶林、采女這樣的,更是被折磨的慘無人道,痛不欲生。
宮裏的婢女和宦官好像都有一種欺軟怕硬的病,在別人得勢是拚命的討好巴結,失勢的時候又拚命的踩上兩腳,恨不能把所有的憤怒都撒出去。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但卻有無緣無故的恨。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並不是所有的妃嬪都和宦官還有婢女有仇。事實上在感業寺值守的宦官和婢女都是從宮裏淘汰出來的。換言之,都是伺候主人的時候不賣力,或者年紀大了不中用被發配到這裏。
這些人心底的怒火異常強大,猶如烈日下的幹柴,隻要有一點的火星就能成燎原之勢,燒光一切阻擋之物。
來感業寺出家是不能帶著隨身婢女的,連衣服都需要自己清洗。
沒辦法,你來這裏是出家的,不是遊玩的,如果每個人都帶著幾個婢女,那感業寺不就亂套了!
佛門清靜之地,人越少越好。
況且婢女宦官乃宮裏之人,並非你個人的奴仆,宮裏沒你的位子,那些附屬在位子上的待遇自然一並取消。
人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有些東西隻有失去了才想到去珍惜,可惜已經悔之晚矣。
有一個特別庸俗的詞語叫後悔藥,俗不可耐,如果換成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就要有詩意的多。
可惜當時這兩種說法都沒有。眾多美麗的妃嬪隻能在哀歎悔恨中回憶著自己美好的過往。
過去的一切仿佛都值得回憶,連自己受過的苦似乎都變得甜蜜。
深紅高牆如何?地位卑微如何?得不到陛下寵幸如何?和現在的感業寺相比,都已經好出太多。
起碼有人伺候,早上起床有人伺候更衣,每天宮裏的飯食有人送來,還有每月的奉例,按照品級發放的娟和絲綢,心情不好的時候去宮裏的花園走走。
多好的日子呀!
現在每日飯食都是粗茶淡飯,難以下噎,穿的衣服是麻布,灰色的衣服十分難看,連顏色都染不好。髒了還需要自己打水清洗。
都是宦官家出來的女子,從小錦衣玉食,哪裏吃過這樣的苦楚?
十指不沾陽春水,越女新妝出鏡心,那才是自己的生活。
現在隻能每日劈柴洗衣,青燈古佛。夏日酷暑難耐,冬日寒裘難寢。還要受那些婢女和宦官的氣,這樣的日子望不到盡頭,看不到希望。
說的好聽是出家,難聽一點,和打入冷宮無疑。
人走茶涼這種事在這裏演繹的淋漓盡致。曾經圍繞自己不斷諂媚的人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婢女的嘲諷和宦官的辱罵。
這裏是皇家的荒地,她們這些太宗皇帝的妃嬪無人問津,連提都沒人提。所有人都在爭著向新權力的擁有者獻出自己的忠心。
至於她們這些人,死不死又有何關係?
皇帝都不在意,他們就更加無需在意。左右不過一群女子而已,還是看不得碰不到的女子,即使當初權勢再大,恩寵再盛,也不過是昨日黃花。
用一句通俗點的話講,你們過氣了。能在感業寺苟延殘喘已經是對你們莫大的恩典,至於受的那點委屈,實在不值一提。
天下之大,受委屈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至於她們的親人,除了骨肉娘親日日以淚洗麵之外,誰人憐之?
家族裏早就亂做一團,想著如何再和新君產生聯係。
族中美麗的後輩有的是,挑選一個才德之女,送去宮中,運氣好些的話皇家的恩典依然連綿不墜。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那些被選中的女子,和她們當年何其相似!
隻是天道輪回,不知她們的命運又會是何種結局。
人腹中的容量不大,心胸大者也是寥寥。當怨恨不滿的情緒開始在感業寺不斷蔓延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被誤傷。
我和你沒有恩也沒有怨,可是老子就是看你不順眼,你能乃我何?
打不過婢女和宦官,還打不過你!
當怨恨的情緒籠罩,所有人都會被傳染,誰也無法掙脫。再無外物之人內心也會掀波瀾,起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