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出世間的學問實在是多如牛毛,無邊無涯。


    可是,針對人類應當怎麽樣正確的生活這麽重大的課題,卻沒有專門的課程進行教學,更不用說是考試了。


    尤其是現在的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網絡教育,目標和目的高度的統一,那就是利字當頭。


    無利不學習,無利不起早。


    如此一來,人為著私利而做出來的絕大多數都是壞事,而且是沒有任何物種能比得過的壞事。


    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已經存在了45億年之久,結果卻因為人類短短上百年的“快速發展”,將地球從裏到外搞得千瘡百孔,麵目全非,以至於快要無法居住了。


    據報道,科學家正在尋找替代地球的新星球。


    我們是不是應當反省了,為什麽這樣拚命地破壞大自然,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呢?


    因為不明道。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道。


    學什麽呢?學善。


    什麽是善?從小的淺的方麵來講,善是不辱其身,不羞其親。


    有一個“結草”的典故,講的就是此善。


    《左傳》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一個名叫魏武子的大臣,他在重病期間給兒子魏顆交待:


    “我死後,讓我年輕的妾改嫁。”


    這了一陣子,父親臨終時,又向兒子交待:


    “我死後,讓我年輕的妾陪葬。”


    父親死了,魏顆認為父親的第一次交待時的頭腦是清醒的,而臨終時的交待已屬於糊塗時的亂語。


    做為兒子,應當執行父親明智的決定,而不是愚孝,讓父親背上害人的罪業。


    同時,也是對那個年輕的妾一個公正的、合適的交待。


    幾年之後,魏顆去和秦國打仗。


    秦國有一位武功高強的將領叫杜回。


    杜回騎馬殺將過來,眼看著就要砍到魏顆的腦袋,卻被一個草繩絆住了馬腿,從馬上一頭栽了下來,反而被魏顆給活捉了。


    晉國因此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勝利。


    當天晚上,魏顆夢見那個改嫁的小妾的父親。


    老公說:“將軍,那個絆馬的繩子是我有意拴的,是為了感謝你當年聽從父親清醒時的決定,從而挽救了我女兒一條生命。


    我雖然死了,也一定要報答你這個恩情。”


    我們看到這個善,就是“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到了人家到了以後都要報答你。


    人這一生最應當成就的就是自己的慧命、道德和善學。


    不要怕吃人間的虧。


    有一句話講得好:人欠你的,天還你。還要加倍。


    什麽善學?


    文天祥在詩中有言:“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指的是看經典看到至誠感通,古人的風範照到了我們的臉龐,照進了我們的心靈,跟我們融為一體,這就是善學。


    一個人起了為他人著想的善心,還沒有付出行為,已經利益到自己了。


    一個善的念頭一起來,渾身的細胞都會受到善磁場的影響,人就會自然而然地健康、快樂和長壽。


    所以,孔子曰:仁者壽。


    利人絕對利已。


    同理可知,害人絕對害已。


    真正的大善、大德,都是為整個民族做事的,都會得到祖先冥冥之中的護佑和加持。


    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


    若簡約不貪,可得延壽。


    奢侈過度,受盡則終。


    留錢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


    留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得進。


    不知教授子孫善學,方是長久之計。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三大基石“儒釋道”,千經萬典,百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善學。


    人之初,性本善。


    這個善是人本來就有的,讀經典能夠開發智慧,心靈逐漸寧靜下來,隨文入觀,本性之善就會顯現出來。


    孔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閱讀經典,背誦經典,體悟經典,核心在於明道,學善。


    經典印進了心裏,心自然平靜了。


    靜極光通達,靜水照大千。


    人清淨到了一定程度,看世界就和世俗人完全不一樣了。


    那個時候,從心底裏湧出來的善,已經不是小善,也不是大善,而是真善。


    真善的意思太深太深了,隻修煉到相當境界的人才能明了。


    凡夫住生死之境,死了再去投胎。


    即使生前做過很多善事,也隻是小善,乃至大善,不是真善。


    二乘人住涅磐,即便修到了如如不動,也不是真善。


    真善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磐,心無所住。


    離財離色,名之為覺。


    無人無我,名之為正。


    一塵不染,名之為淨。


    達到了覺、正、淨的真實境界,才是真善。


    這個學問,不是學與問,而是行與證。


    也不是一輩子的事,是一得永得。


    世間的一切學問,與善學相比,都可以忽略不計。


    世間的一切成就,與圓滿相比,都可以棄如敝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野幽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安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安君並收藏山野幽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