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十疑論》說:“有智慧的人內心強烈地想求生淨土,以便能夠證悟往生之事了不可得,如此才是真正體悟了無生的道理。”


    普通人被“生”這件事所係縛,聽到往生,以為就是先死後生。


    聽到無生,又以為是沒有投生。


    其實,這全都是對佛教的誤解。


    認為佛教是放棄今生,以求來生,把對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來世的極樂世界。


    真是大錯而特錯。


    心外無有一法可得,佛亦無有來去之相。


    從唯心的角度來看,心是周遍收攝一切萬法的。


    所謂,往事本來就是自心中之事。


    世上一切唯心所作,就在一切“有”的當下本來即是“空”。


    因此,沒有舍報往生去來之事。


    凡是善惡這兩件事、苦樂兩種果報,都是身口意所造成的,是由四緣所生、六因所成、五種業果所收攝。


    若一念心起嗔恨邪淫,即是地獄業。


    若一念心起慳貪不舍,即是餓鬼業。


    若一念心起愚癡昏昧,即是畜生業。


    若一念心起貢高我慢,即是阿修羅業。


    若堅持五戒,即是人道業。


    若精進修行十善,即是天道業。


    若證悟人空,即是聲聞業。


    若知一切法因緣所生本無自性而斷離緣起,即是緣覺業。


    若六度萬行一起修習,即是菩薩業。


    若大慈大悲清淨平等,即是佛業。


    所謂眾生本性具足一切功德的佛性,並非自生也非他生,非因非果,當下即是圓滿具足本來清淨而究竟覺悟的體性。


    什麽是覺?


    覺,就是心體離念。


    離念的樣子,就像是虛空法界。


    但並不等同於虛空法界。


    因為虛空法界本身也是妄念所幻化的。


    什麽是本覺?


    一真法界平等一相,不是如來常住的法身,依此法身而指出眾生本具的覺性,稱為本覺。


    一切言教所談的修行法門,無不是為了顯示此本來具足的覺悟體性。


    以念佛為有念,以往生為有生,這是一般的常見。


    以不念佛為無念,以不求往生為無生,這是迷惑的邪見。


    念而無念,生而無生,這是佛法中的第一義諦。


    在真如實際清淨平等的究竟境界來說,是不受一塵一垢所染著的,如此則上無諸佛之可念,下無淨土之可生。


    為了都攝六根,因此才有了修行三昧。


    以便達到回歸自性的修行法要。


    所謂的本心,是圓滿湛然虛靈寂靜,涉入萬法而無執礙,不可以形相求取,不可以言語表達。


    所謂的淨土法門,即是法界的緣起。


    何謂法界?


    我們現前的一念心,不僅不是決然的色法,也不是刹那變滅的妄心。


    才有能生起之相,即屬於所緣之物,而不是能緣者。


    不得已而強名之曰:“無相”。


    而虛空也是無相,但有表露顯現之相。


    又不得已,把現前的一念心的“無相”,稱之為“真”。


    因為它是無相而真。


    自心既然是無相而真,那麽從心所現的一切諸法,無不是無相而真。


    這就是所謂的法界。


    何謂法界的緣起?


    無論聖凡皆是此法界,沒有分別,無增無減,與生死毫無交涉,和迷悟也不相幹。


    然而,因為隨順法界的緣故,出生了偏空和究竟。


    由於迷昧法界的緣故,虛妄現出了分段和變異二種生死。


    雖然迷昧而轉於生死之間,但是法界依舊不變。


    無奈眾生從來未曾體悟證知,因此終究無法了脫生死。


    《維摩詰經》雲:“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華嚴經》雲: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諸法從心生,諸法從心滅。


    心法本來空,取舍不可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野幽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安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安君並收藏山野幽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