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數日急密的暴雪,紛至遝來。
自昊天傾泄,覆蓋在終南山的溝溝坎坎、梁脊山岩。
巍巍秦嶺,浩浩峪道,一時皆被披上了素潔高貴的毛茸茸的鶴氅,寂然長默。
昔日的蔥鬱氣象,藹藹毓色,悄無聲息地褪入了空冥,漸漸化為烏有。
眼前的終南山,擁雪垂簾,絕聲止語,靜極生光,光照大千。
大雪包裹的終南山,像一尊冷峻的天神,透脫出衝穆清逸的骨格,散發著高曠澹遠的氣韻。
它的幽致、澄定和水晶般的光暈,在恍恍惚惚之間,使人銷魂蝕魄,粉身碎骨。
與之遨遊九霄,瞬間融化在十方虛空法界。
難怪古人“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
山不寒人,人自寒心。
自寒之心,豈在宿火殘燈,古木霜鍾?
水不淹人,人自淹身。
已身之淹,又豈在深潭斷橋,雲鎖孤峰?
難怪莊子“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此中真意,非關文字,不可思議。
雪,已停歇了半晌,蒼穹青黛,映襯出莽莽厚土的銀白素錦。
滾滾紅塵,編織了多少愛恨情仇?
螟螟造化,熔解了多少悲歡離合?
雪,在一切處,一切處皆雪。
雪,覆蓋住萬物,凝固住塵埃,封閉住道路。
陽光照耀,雪光閃閃,熠熠生輝,如同聖境。
通向山頂的崎嶇石階,現已全無蹤跡,渾然無痕,蕩然無跡。
路險不可測,雪深不可行。
朝山的人,隻能駐足、仰望,在內心深處稽首膜拜。
也許他們會遙想:
山上或有疏梅戴雪紅,暗浮動入簾櫳?
或有高僧誦金經,一坐蒲團歲月濃?
或有梵音輕聲唱,吟詠一聲萬山空?
若說是孤芳無人賞,曲高無人合,道玄無人走,其實也是未必。
高山自有高人走,怎能令溪頭梅香獨暗隕?
怎能讓山巔天簌隨風逝?
怎能使至簡大道把人迷?
盡是多慮了。
無有遊客至,反可保天真。
插在花瓶中,能得幾時春?
轉念一想,又不禁蹙眉、苦笑。
朝花畏人折,暮落入荒草。
未可枝頭久,不知如何了?
想那青燈黃卷能否燭破千古之無明?
聽那暮鼓晨鍾能否敲醒萬劫之凡夫?
佛言無諍。
道講不爭。
不諍不爭,自然清淨。
山陰北坡,最是清淨。
大半個山坡,東西走向,延綿五裏。
密密麻麻,擠擠挨挨,鼓嘟起上千座饅頭墳。
新墳壓舊墳,舊墳碑殘文。
陡峭的山坡上時常傳來震天的嗩呐聲,側耳一聽,竟然是流行歌曲《真的好想你》。
不過,細想想,也挺符合此時的心情。
那樂曲節奏卻並不淒涼悲哀,反而有些振奮激昂,好似軍樂。
一曲奏罷,鞭炮齊鳴,嗆鼻的硝煙騰空四起,直衝霄漢。
遠遠眺望,能在點點白雪、蕭蕭褐林之中看見一群身穿孝服的村民。
墳頭上插著碩大的花圈,山腳下的丁字路口沿東西方向各撂一隻紙紮的仙鶴,意為是:
從此以後,各奔東西。
百年三尺土,萬古一堆塵。
唯見人作鬼,不見鶴成仙。
當年嫌夫貧,夫富何足羨。
不見富貴郎,常獵街頭豔。
當昔二月花,今作三秋扇。
郎死汝伶仃,此心何所戀?
唉。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憂的是萬事不自主,萬般不自在。
人,因宿業淫念而入胎受形。
生不自主。
又因償還債業而耗盡命力。
活不自在。
業,從何處來?從念頭處來。
念,從何處來?從今從心,是為念。
現在此心即是念,千念萬念,不出此心。
禪宗雲: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仁者,可知此心?
人與萬物,同根同源,地火水風,四大合成。
生老病死,名為四苦,實為代謝,又名成住壞空。
四大平衡,身體健康。
四大不調,疾病纏身。
四大分離,肉體消亡。
而主宰四大地火水風的,恰是此心。
仁者,可知此心?
此心非同小可,決不簡單,哪怕是肉團心。
肉團心重量約為三百克,但分鍾泵出五千升血液,每天搏出七噸血,一生泵血所作的功,相當於將三萬公斤的物體推到喜馬拉雅山的山頂!
由此滄海一粟,足以窺見肉團心的神奇!
肉團心雖是皮肉組合,細胞聚成,刹那生滅,更新不已。
卻絕非止於皮相,純屬物質。
皮相之內,甚深微妙。
肉團心是天地大道在人身上的顯現,法界真如於人間的展示。
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憂則百節皆亂。
《黃帝內經》之《靈蘭秘典論》指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
仁者,可知此心?
此心以肉團心作為載體,還包含著意念心。
一念思善,便種下善根,機緣成熟,善有善報。
一念思惡,即種下惡根,水到渠成,惡有惡報。
天堂地獄,不離方寸。
輪回六道,隻在一念。
我們無明凡夫,舉心動念無不是分別、執著、自私、自利。
曾國藩在讀書筆記裏寫道:一念不生是謂誠。
一念不生,即是離念,離念即是離妄,離妄即是清淨。
多少世人,爾虞我詐,殘狠惡毒,造作無邊罪業,得來富貴如煙雲,幾十年光景轉眼而過,最後一雙空手,滿身罪業去見閻王。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世人貪小失大,墮入三途,悔之晚矣。
又有多少世人,否認因果,不信輪回,殺生害命,暴殄天物,縱情聲色,為了一時肉身刺激歡愉,折損永世福報。
要知道,一失人身,萬劫不複!
一個人的福田,究其根源,在於存心。
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心,依報是身。
“儒釋道”三教雖有分別,卻都是以“心”為本,在自家心地上做功夫,而非外求。
雲何修行入門?
常善護念,自淨其心。
莫道世事艱難,人情冷漠,人生顛倒,這恰好是行者之資,煉心之境,除魔之劍。
心被境轉,是為凡夫。
心能轉境,是為道人。
若無魔境,如何煉心?
若無魔障,怎麽驗心?
若無魔難,如何空心?
無魔不成道,魔高逼道高。
多少修行人,深入“死心”法門,專煉“截斷眾流”,與世隔絕,百無一慮,枯如木石,妄想脫胎換骨,平地飛升。
又有多少出家人,苦守“白骨”法門,誓願“覷破皮囊”,焚指燃臂,長坐不臥,斷食赤足,折磨色身,以圖濁世往生,投身淨土。
如此旁門左道,盲修瞎煉,走火入魔,不勝枚舉,令人唏噓感慨!
……
豈不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三心皆妄,“死心”何來?
“死心”既妄,以妄止妄,豈非夢語?
至於“皮囊”本幻影,“白骨”實乃投像,以像破影,豈非醉行?
高山不留水,綠水還常流。
本來無一住,誰在守般若?
仁者,可知此心?
此心除卻肉團心、意念心,更含藏著自性心。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自性是造化,能變現三千大千世界。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自性是法界,能涵容宇宙萬事萬物。
何期自性不生不滅?
自性是天心,能止觀萬象瞬間浮沉。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眾生本來是佛,隻因妄念遮蔽,苦海輪回。
若能去妄存真,即能知曉本來麵目,遠離顛倒夢想,究竟安穩。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自然本來是道,隻因強加利用,作繭自縛。
若能返樸歸真,即能明了天真無邪,不由已不幹人,始終寧靜。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
仁者,可知此心?
萬事隨緣去,乾坤日日新。
一念回光照,看取本來心。
本來心是真心。
境界隨著心念轉,得道之人能知真心,在境界裏有主宰,凡夫正好相反。
生命是永恒流動的能量,絕不是人死如燈滅,也不是人死變人,狗死變狗。
生死是因果在時空裏的投射,轉變是必然的,所有一切萬物都在轉變,至於轉到哪一層空間。
歸根到底,還是靠心。
所有修行人,畢生都在修一個課題,那就是“了生死”。
“了生死”,不是去掉死亡和出生,生死隻是名相,本來並不存在。
了是明了的意思,對於生死的事實真相,徹底的明了。
世間人都被表麵的物質變化迷惑了,生死存亡不是真實本質,是因果代謝。
無因不受果,種不善因希求善果,無有是處。
仁者,可知此心?
修行修的是平常心、清淨心。
我心平,世界平。
我心淨,世界淨。
以我修持的平常心、清淨心投入到眾生法界,得大自在,即無障礙的境界。
這完全不依賴於外部環境,而依靠個人的修養功夫。
在看似平凡的世俗社會裏,用不變的真心顯現出智慧、仁慈、平靜的生活態度,在深處創建出冰清玉潔、超凡脫俗的聖賢境界。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這個清淨、平等、慈悲的境界裏,度過幸福、圓滿、自主的一生。
人生不僅僅是生命的展現,更是生命提升的最佳良機。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在這裏!
漫山積雪、雲飛霧繞,思世間榮辱,不過爾爾。
比起修心煉已,簡直不值一提!
人恐寡淡爭添味,世味何如道味深?
三心四相齊拋卻,攤開迷霧光滿身。
自昊天傾泄,覆蓋在終南山的溝溝坎坎、梁脊山岩。
巍巍秦嶺,浩浩峪道,一時皆被披上了素潔高貴的毛茸茸的鶴氅,寂然長默。
昔日的蔥鬱氣象,藹藹毓色,悄無聲息地褪入了空冥,漸漸化為烏有。
眼前的終南山,擁雪垂簾,絕聲止語,靜極生光,光照大千。
大雪包裹的終南山,像一尊冷峻的天神,透脫出衝穆清逸的骨格,散發著高曠澹遠的氣韻。
它的幽致、澄定和水晶般的光暈,在恍恍惚惚之間,使人銷魂蝕魄,粉身碎骨。
與之遨遊九霄,瞬間融化在十方虛空法界。
難怪古人“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
山不寒人,人自寒心。
自寒之心,豈在宿火殘燈,古木霜鍾?
水不淹人,人自淹身。
已身之淹,又豈在深潭斷橋,雲鎖孤峰?
難怪莊子“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此中真意,非關文字,不可思議。
雪,已停歇了半晌,蒼穹青黛,映襯出莽莽厚土的銀白素錦。
滾滾紅塵,編織了多少愛恨情仇?
螟螟造化,熔解了多少悲歡離合?
雪,在一切處,一切處皆雪。
雪,覆蓋住萬物,凝固住塵埃,封閉住道路。
陽光照耀,雪光閃閃,熠熠生輝,如同聖境。
通向山頂的崎嶇石階,現已全無蹤跡,渾然無痕,蕩然無跡。
路險不可測,雪深不可行。
朝山的人,隻能駐足、仰望,在內心深處稽首膜拜。
也許他們會遙想:
山上或有疏梅戴雪紅,暗浮動入簾櫳?
或有高僧誦金經,一坐蒲團歲月濃?
或有梵音輕聲唱,吟詠一聲萬山空?
若說是孤芳無人賞,曲高無人合,道玄無人走,其實也是未必。
高山自有高人走,怎能令溪頭梅香獨暗隕?
怎能讓山巔天簌隨風逝?
怎能使至簡大道把人迷?
盡是多慮了。
無有遊客至,反可保天真。
插在花瓶中,能得幾時春?
轉念一想,又不禁蹙眉、苦笑。
朝花畏人折,暮落入荒草。
未可枝頭久,不知如何了?
想那青燈黃卷能否燭破千古之無明?
聽那暮鼓晨鍾能否敲醒萬劫之凡夫?
佛言無諍。
道講不爭。
不諍不爭,自然清淨。
山陰北坡,最是清淨。
大半個山坡,東西走向,延綿五裏。
密密麻麻,擠擠挨挨,鼓嘟起上千座饅頭墳。
新墳壓舊墳,舊墳碑殘文。
陡峭的山坡上時常傳來震天的嗩呐聲,側耳一聽,竟然是流行歌曲《真的好想你》。
不過,細想想,也挺符合此時的心情。
那樂曲節奏卻並不淒涼悲哀,反而有些振奮激昂,好似軍樂。
一曲奏罷,鞭炮齊鳴,嗆鼻的硝煙騰空四起,直衝霄漢。
遠遠眺望,能在點點白雪、蕭蕭褐林之中看見一群身穿孝服的村民。
墳頭上插著碩大的花圈,山腳下的丁字路口沿東西方向各撂一隻紙紮的仙鶴,意為是:
從此以後,各奔東西。
百年三尺土,萬古一堆塵。
唯見人作鬼,不見鶴成仙。
當年嫌夫貧,夫富何足羨。
不見富貴郎,常獵街頭豔。
當昔二月花,今作三秋扇。
郎死汝伶仃,此心何所戀?
唉。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憂的是萬事不自主,萬般不自在。
人,因宿業淫念而入胎受形。
生不自主。
又因償還債業而耗盡命力。
活不自在。
業,從何處來?從念頭處來。
念,從何處來?從今從心,是為念。
現在此心即是念,千念萬念,不出此心。
禪宗雲: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仁者,可知此心?
人與萬物,同根同源,地火水風,四大合成。
生老病死,名為四苦,實為代謝,又名成住壞空。
四大平衡,身體健康。
四大不調,疾病纏身。
四大分離,肉體消亡。
而主宰四大地火水風的,恰是此心。
仁者,可知此心?
此心非同小可,決不簡單,哪怕是肉團心。
肉團心重量約為三百克,但分鍾泵出五千升血液,每天搏出七噸血,一生泵血所作的功,相當於將三萬公斤的物體推到喜馬拉雅山的山頂!
由此滄海一粟,足以窺見肉團心的神奇!
肉團心雖是皮肉組合,細胞聚成,刹那生滅,更新不已。
卻絕非止於皮相,純屬物質。
皮相之內,甚深微妙。
肉團心是天地大道在人身上的顯現,法界真如於人間的展示。
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憂則百節皆亂。
《黃帝內經》之《靈蘭秘典論》指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
仁者,可知此心?
此心以肉團心作為載體,還包含著意念心。
一念思善,便種下善根,機緣成熟,善有善報。
一念思惡,即種下惡根,水到渠成,惡有惡報。
天堂地獄,不離方寸。
輪回六道,隻在一念。
我們無明凡夫,舉心動念無不是分別、執著、自私、自利。
曾國藩在讀書筆記裏寫道:一念不生是謂誠。
一念不生,即是離念,離念即是離妄,離妄即是清淨。
多少世人,爾虞我詐,殘狠惡毒,造作無邊罪業,得來富貴如煙雲,幾十年光景轉眼而過,最後一雙空手,滿身罪業去見閻王。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世人貪小失大,墮入三途,悔之晚矣。
又有多少世人,否認因果,不信輪回,殺生害命,暴殄天物,縱情聲色,為了一時肉身刺激歡愉,折損永世福報。
要知道,一失人身,萬劫不複!
一個人的福田,究其根源,在於存心。
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心,依報是身。
“儒釋道”三教雖有分別,卻都是以“心”為本,在自家心地上做功夫,而非外求。
雲何修行入門?
常善護念,自淨其心。
莫道世事艱難,人情冷漠,人生顛倒,這恰好是行者之資,煉心之境,除魔之劍。
心被境轉,是為凡夫。
心能轉境,是為道人。
若無魔境,如何煉心?
若無魔障,怎麽驗心?
若無魔難,如何空心?
無魔不成道,魔高逼道高。
多少修行人,深入“死心”法門,專煉“截斷眾流”,與世隔絕,百無一慮,枯如木石,妄想脫胎換骨,平地飛升。
又有多少出家人,苦守“白骨”法門,誓願“覷破皮囊”,焚指燃臂,長坐不臥,斷食赤足,折磨色身,以圖濁世往生,投身淨土。
如此旁門左道,盲修瞎煉,走火入魔,不勝枚舉,令人唏噓感慨!
……
豈不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三心皆妄,“死心”何來?
“死心”既妄,以妄止妄,豈非夢語?
至於“皮囊”本幻影,“白骨”實乃投像,以像破影,豈非醉行?
高山不留水,綠水還常流。
本來無一住,誰在守般若?
仁者,可知此心?
此心除卻肉團心、意念心,更含藏著自性心。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自性是造化,能變現三千大千世界。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自性是法界,能涵容宇宙萬事萬物。
何期自性不生不滅?
自性是天心,能止觀萬象瞬間浮沉。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眾生本來是佛,隻因妄念遮蔽,苦海輪回。
若能去妄存真,即能知曉本來麵目,遠離顛倒夢想,究竟安穩。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自然本來是道,隻因強加利用,作繭自縛。
若能返樸歸真,即能明了天真無邪,不由已不幹人,始終寧靜。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
仁者,可知此心?
萬事隨緣去,乾坤日日新。
一念回光照,看取本來心。
本來心是真心。
境界隨著心念轉,得道之人能知真心,在境界裏有主宰,凡夫正好相反。
生命是永恒流動的能量,絕不是人死如燈滅,也不是人死變人,狗死變狗。
生死是因果在時空裏的投射,轉變是必然的,所有一切萬物都在轉變,至於轉到哪一層空間。
歸根到底,還是靠心。
所有修行人,畢生都在修一個課題,那就是“了生死”。
“了生死”,不是去掉死亡和出生,生死隻是名相,本來並不存在。
了是明了的意思,對於生死的事實真相,徹底的明了。
世間人都被表麵的物質變化迷惑了,生死存亡不是真實本質,是因果代謝。
無因不受果,種不善因希求善果,無有是處。
仁者,可知此心?
修行修的是平常心、清淨心。
我心平,世界平。
我心淨,世界淨。
以我修持的平常心、清淨心投入到眾生法界,得大自在,即無障礙的境界。
這完全不依賴於外部環境,而依靠個人的修養功夫。
在看似平凡的世俗社會裏,用不變的真心顯現出智慧、仁慈、平靜的生活態度,在深處創建出冰清玉潔、超凡脫俗的聖賢境界。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這個清淨、平等、慈悲的境界裏,度過幸福、圓滿、自主的一生。
人生不僅僅是生命的展現,更是生命提升的最佳良機。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在這裏!
漫山積雪、雲飛霧繞,思世間榮辱,不過爾爾。
比起修心煉已,簡直不值一提!
人恐寡淡爭添味,世味何如道味深?
三心四相齊拋卻,攤開迷霧光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