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倆位堂兄早。”


    李愔看見路邊滿臉懊惱失意的張大象、張大素兩哥倆。


    “三郎早。”


    “倆位這是…?”


    “哦,我倆準備回京去。”


    “哦,就這麽回去嗎?”


    “誒!早點回去,留在此處已無意義。”


    “叔父例來嚴厲,倆位堂兄最好梳洗一番再走為好。”


    “梳洗?”倆人仔細看了看自己兄弟,發現臉頰有辱印衣領有胭脂。


    “呀,呀!呀呀!”手忙腳亂,大清早因錯過偶像見麵心情低落,沒發現自己儀態不潔。


    有路人調笑道:“我涇陽城的麗春閣可名滿天下喲。”


    本是小事一件,可被路人甲這麽一說,張大象覺得非常有必要向剛認識的堂弟好好解釋一下,免得被看輕。


    “三郎,我們這次是來找那個譜《雪落下的聲音》那首曲作者張三郎,才會夜宿麗春閣的。”


    “文人雅士才能夜宿麗春閣,白丁連大門口都進不了。”


    這話真動聽,說的多好。張大象倆兄弟心情舒暢,看李愔都覺得順眼多了。


    “隻是那個張三郎隻會一小曲倒不值倆位兄長這麽尋他,倆兄長快梳洗一番回去吧。”


    “小曲?”


    腦殘粉最可怕!


    張大象此時一點都不像老實憨厚的大象反倒像一隻要吃人的惡虎。


    “小曲,你懂曲嗎?落雪本無聲,隻因思念著某一個人才讓寂寞的夜裏落雪變有聲,雖然我極度的思念你但我仍不怪你薄情,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愛情故事,你怎能說是小曲?”


    “堂兄,也許這根本就不是什麽愛情,隻是某人感懷身世醒來後冪冪之中覺的有位最親近的人在城的那一邊思念著他,也許是他姐妺也許是他母親也不一定,思念親人也是一件揪心的事,夜不能寐聽到雪落的聲音。”


    “算了不跟你扯了,你還小不懂曲。”


    眾人紛紛大笑,比騎驢找驢還要搞笑,當著曲作者麵說他不懂曲偏偏還把他寫的曲誇到天上去。


    涇陽城雖然不大李愔不敢說全城的人都認識他,至少常在這個城門進出的人大部分都知道李愔就是譜曲的張三郎,畢竟李愔也是一名網紅,八卦的涇陽人曾經專門為了看他跑到他鋪子上買一斤的豆幹。


    一個十歲大的孩子懂屁的愛情,那是張三郎剛被救醒感歎遙遠某個地方有人在思念的他,他的家人也是因為某個不得已的苦衷才拋棄他的。


    比曲作者還明白曲意。


    太搞笑了!


    其實也不能怪張大象誤會,此歌原作者鹿虎先生本來就是寫愛情的,隻是李愔失去記憶潛意識裏覺得這歌講的是宮裏的故事和自己之前的生活經曆很合拍就這麽給唱出來了。


    一千個讀者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首曲子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聽出的也不同,沒有對錯之分。


    “你不懂曲!多讀點書吧!”


    你如果討厭作者的曲子你這麽說也是這正常的,可你喜歡人家的曲子卻說原作者不懂曲子,這豈不惹人哄笑,可調皮的涇陽並沒有哄笑,而是紛紛為張大象兩肋插刀仗義直言。


    “三郎你一個賣菜的懂什麽曲?”


    “張三郎你沒讀過書和讀書的公子辯什麽?人家講的都是理。”


    “張三郎你姐讓你回家讀書去。”


    “張三郎你夜宿過麗春閣嗎?聽過解語姑娘唱過曲嗎?這位公子昨晚上可聽過曲夜宿過,你能比人家懂?”


    唐朝人好俠客,民間風氣比較野這時的讀書郎也不象宋明那麽高貴。


    涇陽人當著倆位“有眼無珠不識張三郎”的公子哥麵,故意喊出張三郎的稱呼,看似嘲諷打擊李愔其實是調侃張大象、張大素倆兄弟。


    張大象向四周拱拱手感謝仗義相助的路人甲乙丙丁,安慰的拍拍李愔肩膀:“別在意別人笑你,別氣餒堅強一點,現在讀點書也不晚,琴棋書畫都學一點。不懂的可以來問我也可以去問那個張三郎大家都是本家也許他會教你的。”


    涇陽人憋著壞紛紛給張大象點讚打氣,紛紛表示張大象說的太對了:“張三郎有不懂的可以問這位豁達的公子,也可以去問我們涇陽府大才子張三郎。”


    讓三郎求學三郎?見麵不識真佛還訓佛,這太美麗…美得無法言喻隻能用笑來表達…


    有幾人實在受不了,躲在暗處笑得肚子都抽筋。


    長安人跑到涇陽府來挖人,就是要他铩羽而歸!


    涇陽青樓的榮譽也是所有涇陽人的榮譽!


    能耍高傲的京城人很解氣很有成就感!


    地域之爭,地域鄙視古今都有!


    這情形之下李愔無法明言自己就是譜曲的張三郎,無奈點點頭接受堂兄的好意,人是個好人就是有點溫室花朵的味道,說好聽點不食人間煙火。


    還好就此別過再見也是明年,不尷尬!


    張大象倆兄弟留下笑話帶著失望回長安了。


    ——


    不是每一位歌伎都是解語,沒有新曲助陣,京城的詩詞底蘊、長安歌伎的唱功讓那些想踩肩上位的外地歌伎紛紛掩麵敗退。


    京城青樓一掃往日的頹廢,家家戶戶優惠大酬賓,這也是六殿下教他們一種生意手段,看似打折促銷吃虧了其實賺得更多了。


    六殿下大才宛如天上皓月,可笑那鄉下張三郎螢火之光也敢爭輝!


    吐槽歸吐槽,京城和其他地區的青樓勢力並沒有放棄尋找涇陽張三郎的下落。


    隻是涇陽人好不容易在某件事上能壓京城人一頭,古人鄉土感情又很強烈根本就不告訴三郎真身份,天下姓張的多的去了,排行老三的也不少,否則張大象會讓三郎求學三郎嗎?


    茫茫人海如何大海撈針?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人打聽的方向不對,重金收買麗春閣常客又怎能打聽的到?


    李愔那天在麗春閣唱一曲的時候是青樓下午未營業練曲之時,那些騷客還未登門呢。


    李愔平時不入青樓反而販夫走卒認識的多,這些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騷客們哪會認得張三郎。


    隻知張三郎出自富貴人家,因是活死人家人不堪重負,無奈之下拋棄荒野被好心人撿到,眾涇陽人了解到實情紛紛捐款救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德行感動上蒼喚醒其人。


    此人醒來之後因思念著家人做了這首曲子,現在流落民間在菜市場賣菜。這是那些青樓常客所知道的事。


    涇陽的菜市場多了形形色色的各種人,共同特點就是不買菜打聽消息。


    越是升鬥小民越護食就是不告訴你,給錢收呀,給個似是而非的消息,直接揭謎底不是斷了財源了嗎?


    李愔自從辦了村“加工廠”,菜市場就由嬸嬸們操持,他自己在家裏當個技術總監並教仨女讀書。


    在菜市場裏找位類似貴公子的賣菜郎完全是無用功!


    所以尋找張三郎之事一直無果,可暗流湧動三郎藏著掖著又能躲多久呢?


    春風閣當紅花旦解語想趁熱度未減,再刷一波,於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您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棋福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棋福鼎並收藏大唐您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