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裏來的嗇夫大人到底沒能享受上被人夾道迎接的排場。
這位官爺來則當日,久未有雨露滋潤的白芸裏,劈裏啪啦下起了一場大雨,還一下就是結結實實的兩天。
農人們不僅不能幹活,也不能出門,索性就在家中磨鐮、編筐、閑坐、睡覺……
待這場秋雨下過,官家則大人也早走了吧——柳家人甚至不知恁到底來是沒來——接待大官的事情,輪不上他們操心。
大雨下過,冷風一吹,白芸裏附近的丘陵群山,才當真有了秋意。
山林間的鳥鳴少了,草蟲卻叫得一聲比一聲長。
過去都說到秋的螞蚱蹦噠不了幾天了,鄉野間的孩子們卻仍想抓緊機會逮這最後一批帶肉的零嘴。
柳奕腳上踢踏了幾個月的草履終於徹底散架,身上隻穿一件夏日裏的單衣,也似要禁不住晨間的冷霧。
白芸裏這片河穀山林,哪怕在冬天也不怎麽下雪。
到極冷的時候,村外的小河也會結冰,卻還不到封凍的程度。
更多的情況是霜降與霜凍,其實比下雪天還冷上幾分。
衣衫不夠便隻好用體溫硬扛,柳奕能有的些微印象裏,“自己”是極不喜歡過冬天的。
她隱約感覺到,自己好像長個了——近來,恁單衣的袖口總也遮不住手腕。
比起之前的柳家大姊,她這幾個月吃得好了許多,現在的年紀,長個原是應該。
新衣尚沒做成,這才不到深秋,她還得將就著兩件單衣扛上好一段時間。
這時候,春夏的單衣,隻要還能穿,到了秋冬都得當做打底襯在袷衣裏頭。
因為置衣不易,袷衣也不太保暖,有時候冷起來,需把能套上身的衣衫全都穿上才能勉強禦寒。
比起現代時候來,一件衣裳的利用率可是相當的高。
今年她也免不了得如此,回頭還要想著找些布料接接袖口才行。
這一日天色放晴,椿家的姑嫂準備進山采蘑菇,後跟著婁奎家的媳婦,順道來約芳娘與柳奕。
“溜兒又拔節了耶。”柳奕摸摸小孩兒的腦袋,過過手癮。
這時候能給她摸頭的,也隻有這麽一點大的小小孩兒了。
不過,她確實覺得這娃長高了一截,沒有最初時看著那般“奶氣”。
“正是耶,恁日間乍衝撞了來,險撲俺一交。”芽姊也愛憐地捏捏孩子的耳朵。
這小孩兒,說是芽姊的親侄,其實她抱得多帶得也多,又像弟弟又像兒子,感情總是極好。
待芳娘換上雙舊鞋提著籃子出門,婦孺們便朝林子裏走。
幾家的婦人已十分熟悉,椿氏與柳氏交好,柳奕也很喜歡奎嬸那有趣的樂觀性格……其實想想,婁家嬸子是她在這個時空裏比較少見的樂天派。
生活原本已經夠清苦,有些人,卻天生自帶幽默感,總能讓最平常淡泊的生活顯出幾分生氣來。
“俺嫂在家織布,今日多摘得些白楸蕈,伊倒喜吃恁物。”奎嬸挽著一隻不小的藤筐,倘真個裝滿,也足夠她們一大家子吃了。
“前兩日好雨,今朝定生得多耶。”搭話的是芽姊,在相熟的人麵前,她便不怎麽“高冷”,話也能多些。
“白楸蕈長得甚樣,俺還不認得。”柳奕跟在芽姊後兩步,身上還背著她的小背簍。
“待遇著了,嬸子教恁辨辨。”婁奎媳婦爽快應道。
一行人決定今日要朝林子深處走走,反正人多熱鬧,婦孺滿就不甚害怕。
白芸裏的山林間,即便到了隆冬,也總有一些長青常綠的植物傲霜生長。
現時裏,林中隻有少數樹木的葉片開始變色而已,可采的草藥依然非常多。
走不出多少路,帶著小鋤、柴刀的奎嬸與椿娘便已挖得了好些。
什麽止咳的、順氣的、消食的、消嗝的……大多是給自家備用。
芳娘輕易不怎麽下手,卻教柳奕認得了幾種外傷敷用的草藥。
比起兩個原生的農婦來,單憑一點記憶的柳氏,到底還差著些。
正走時,芽姊忽地指著身旁一棵植物道,“阿嬸,恁是茜草也未?”
柳奕湊上去,看芽姊用鐮刀扒拉開的雜草間正有一棵小草——恁直立的莖杆上,分層長有一圈的葉片,幾乎每一層都是六枚……
“非是耶,恁需找那等四葉尖尖則。”婁家的奎嬸看一眼便道,“此卻亦是一味藥材,稱作葎草,恁葎草多分數片葉……芽姊想染新衣?四葉尖尖則便最合用。”
奎嬸表示待看到時,再指點給她。
“很是耶,俺家不日要染布,卻多拾得些烏桕亦好。”
一群人看過了經常去的幾處有腐木的地點,能采的蘑菇還不多,於是又順著小路,朝更深的林間走去。
在一片長得頗似芋頭的植物附近,奎嬸發現了一株掛著果實的藤蔓。
“卻是甚好。”椿氏笑道,上手便摘起恁藤蔓上的小“豆子”來。
“莫不是……山藥豆?”柳奕瞅瞅芳娘,不甚確定。
“正是耶,摘得恁豆子卻好挖出來窺窺。”奎嬸和椿嬸都認為這棵山藥藤長葉茂,下頭的根塊應當小不了。
此物在這裏民間亦叫山苕,賣去郎中處卻叫薯蕷或山藥。
柳奕在一旁磨拳擦掌,她吃過山藥,也吃過山藥豆,就是沒見過實實在在長在藤蔓上的山藥豆。
而且恁山藥藤,不說與她,也隻當牽牛花一類的野草罷了,仔細看看才道原來長這樣。
“山藥恁豆子可還堪種?”柳奕問阿娘。
“種?”奎嬸一聽便笑起來,“個物事誰人種得。”
他們這處的山苕都是野生野長,見著就挖,沒有便算。
不然它怎麽叫山苕?種到地裏了還能叫山苕嗎?
奎嬸笑得淌淚,從來也沒聽說還能種山藥的。
大姊這孩子,又犯傻了。
順藤摸到根莖處,芽姊便使了一把小鋤頭,吭哧吭哧挖起來。
最後掘出的山藥根卻不是柳奕過去常見的直來直去模樣,而是曲曲扭扭又多突兀的老粗一坨樹根。
不過她也知道,這東西隻是長得醜,滋味其實並不古怪。
在現代時候常買的山藥基本都是人工種植,真正土長野生的反倒不多。
而這樹根似的物件,才是它們原來的本相。
奎嬸還道,就這本地的山苕亦有完全不同的兩種,一種更加細長,一種更像熊掌,滋味相仿,反正都是極補養的山獲。
植物的外觀與生長的環境也有莫大關係,即使是同樣的品種,在不同的環境下也會變得不一樣。
土壤鬆散它們的根莖便長得肆意,土壤黏實板結它們便長得曲折。
柳奕表示明白,恁就是課文背的“橘生淮南為枳”。
她們挖得的這棵山苕,估摸能有九斤十斤重,沉得壓手,叫人頗有成就感。
柳奕覺著,這收獲的喜悅,是許多其他樂趣無可替代。
不然,過去那種菜的遊戲怎會流行恁老長時間。
沉甸甸的收獲,總是更能叫人生出踏實與富足的安全感來……
這一天,到下山時,她家阿娘破天荒地撿回了小半籃子野蘑菇,好些山苕、薯芋,還有不少的各色草藥。
柳奕則背回來半簍山核桃,大半背簍野生的獼猴桃,一大捧各類野果子。
她已跟芳娘發了宏願,一定要用恁山藥豆子種出山藥來。
秋日的山林總是寬容而慷慨,婦孺們已看好了幾處甘栗結得頗多的地方,可惜恁栗子還不甚成熟,便相約下一次拾橡子則時節再叫上家中的男人來打山栗。
這位官爺來則當日,久未有雨露滋潤的白芸裏,劈裏啪啦下起了一場大雨,還一下就是結結實實的兩天。
農人們不僅不能幹活,也不能出門,索性就在家中磨鐮、編筐、閑坐、睡覺……
待這場秋雨下過,官家則大人也早走了吧——柳家人甚至不知恁到底來是沒來——接待大官的事情,輪不上他們操心。
大雨下過,冷風一吹,白芸裏附近的丘陵群山,才當真有了秋意。
山林間的鳥鳴少了,草蟲卻叫得一聲比一聲長。
過去都說到秋的螞蚱蹦噠不了幾天了,鄉野間的孩子們卻仍想抓緊機會逮這最後一批帶肉的零嘴。
柳奕腳上踢踏了幾個月的草履終於徹底散架,身上隻穿一件夏日裏的單衣,也似要禁不住晨間的冷霧。
白芸裏這片河穀山林,哪怕在冬天也不怎麽下雪。
到極冷的時候,村外的小河也會結冰,卻還不到封凍的程度。
更多的情況是霜降與霜凍,其實比下雪天還冷上幾分。
衣衫不夠便隻好用體溫硬扛,柳奕能有的些微印象裏,“自己”是極不喜歡過冬天的。
她隱約感覺到,自己好像長個了——近來,恁單衣的袖口總也遮不住手腕。
比起之前的柳家大姊,她這幾個月吃得好了許多,現在的年紀,長個原是應該。
新衣尚沒做成,這才不到深秋,她還得將就著兩件單衣扛上好一段時間。
這時候,春夏的單衣,隻要還能穿,到了秋冬都得當做打底襯在袷衣裏頭。
因為置衣不易,袷衣也不太保暖,有時候冷起來,需把能套上身的衣衫全都穿上才能勉強禦寒。
比起現代時候來,一件衣裳的利用率可是相當的高。
今年她也免不了得如此,回頭還要想著找些布料接接袖口才行。
這一日天色放晴,椿家的姑嫂準備進山采蘑菇,後跟著婁奎家的媳婦,順道來約芳娘與柳奕。
“溜兒又拔節了耶。”柳奕摸摸小孩兒的腦袋,過過手癮。
這時候能給她摸頭的,也隻有這麽一點大的小小孩兒了。
不過,她確實覺得這娃長高了一截,沒有最初時看著那般“奶氣”。
“正是耶,恁日間乍衝撞了來,險撲俺一交。”芽姊也愛憐地捏捏孩子的耳朵。
這小孩兒,說是芽姊的親侄,其實她抱得多帶得也多,又像弟弟又像兒子,感情總是極好。
待芳娘換上雙舊鞋提著籃子出門,婦孺們便朝林子裏走。
幾家的婦人已十分熟悉,椿氏與柳氏交好,柳奕也很喜歡奎嬸那有趣的樂觀性格……其實想想,婁家嬸子是她在這個時空裏比較少見的樂天派。
生活原本已經夠清苦,有些人,卻天生自帶幽默感,總能讓最平常淡泊的生活顯出幾分生氣來。
“俺嫂在家織布,今日多摘得些白楸蕈,伊倒喜吃恁物。”奎嬸挽著一隻不小的藤筐,倘真個裝滿,也足夠她們一大家子吃了。
“前兩日好雨,今朝定生得多耶。”搭話的是芽姊,在相熟的人麵前,她便不怎麽“高冷”,話也能多些。
“白楸蕈長得甚樣,俺還不認得。”柳奕跟在芽姊後兩步,身上還背著她的小背簍。
“待遇著了,嬸子教恁辨辨。”婁奎媳婦爽快應道。
一行人決定今日要朝林子深處走走,反正人多熱鬧,婦孺滿就不甚害怕。
白芸裏的山林間,即便到了隆冬,也總有一些長青常綠的植物傲霜生長。
現時裏,林中隻有少數樹木的葉片開始變色而已,可采的草藥依然非常多。
走不出多少路,帶著小鋤、柴刀的奎嬸與椿娘便已挖得了好些。
什麽止咳的、順氣的、消食的、消嗝的……大多是給自家備用。
芳娘輕易不怎麽下手,卻教柳奕認得了幾種外傷敷用的草藥。
比起兩個原生的農婦來,單憑一點記憶的柳氏,到底還差著些。
正走時,芽姊忽地指著身旁一棵植物道,“阿嬸,恁是茜草也未?”
柳奕湊上去,看芽姊用鐮刀扒拉開的雜草間正有一棵小草——恁直立的莖杆上,分層長有一圈的葉片,幾乎每一層都是六枚……
“非是耶,恁需找那等四葉尖尖則。”婁家的奎嬸看一眼便道,“此卻亦是一味藥材,稱作葎草,恁葎草多分數片葉……芽姊想染新衣?四葉尖尖則便最合用。”
奎嬸表示待看到時,再指點給她。
“很是耶,俺家不日要染布,卻多拾得些烏桕亦好。”
一群人看過了經常去的幾處有腐木的地點,能采的蘑菇還不多,於是又順著小路,朝更深的林間走去。
在一片長得頗似芋頭的植物附近,奎嬸發現了一株掛著果實的藤蔓。
“卻是甚好。”椿氏笑道,上手便摘起恁藤蔓上的小“豆子”來。
“莫不是……山藥豆?”柳奕瞅瞅芳娘,不甚確定。
“正是耶,摘得恁豆子卻好挖出來窺窺。”奎嬸和椿嬸都認為這棵山藥藤長葉茂,下頭的根塊應當小不了。
此物在這裏民間亦叫山苕,賣去郎中處卻叫薯蕷或山藥。
柳奕在一旁磨拳擦掌,她吃過山藥,也吃過山藥豆,就是沒見過實實在在長在藤蔓上的山藥豆。
而且恁山藥藤,不說與她,也隻當牽牛花一類的野草罷了,仔細看看才道原來長這樣。
“山藥恁豆子可還堪種?”柳奕問阿娘。
“種?”奎嬸一聽便笑起來,“個物事誰人種得。”
他們這處的山苕都是野生野長,見著就挖,沒有便算。
不然它怎麽叫山苕?種到地裏了還能叫山苕嗎?
奎嬸笑得淌淚,從來也沒聽說還能種山藥的。
大姊這孩子,又犯傻了。
順藤摸到根莖處,芽姊便使了一把小鋤頭,吭哧吭哧挖起來。
最後掘出的山藥根卻不是柳奕過去常見的直來直去模樣,而是曲曲扭扭又多突兀的老粗一坨樹根。
不過她也知道,這東西隻是長得醜,滋味其實並不古怪。
在現代時候常買的山藥基本都是人工種植,真正土長野生的反倒不多。
而這樹根似的物件,才是它們原來的本相。
奎嬸還道,就這本地的山苕亦有完全不同的兩種,一種更加細長,一種更像熊掌,滋味相仿,反正都是極補養的山獲。
植物的外觀與生長的環境也有莫大關係,即使是同樣的品種,在不同的環境下也會變得不一樣。
土壤鬆散它們的根莖便長得肆意,土壤黏實板結它們便長得曲折。
柳奕表示明白,恁就是課文背的“橘生淮南為枳”。
她們挖得的這棵山苕,估摸能有九斤十斤重,沉得壓手,叫人頗有成就感。
柳奕覺著,這收獲的喜悅,是許多其他樂趣無可替代。
不然,過去那種菜的遊戲怎會流行恁老長時間。
沉甸甸的收獲,總是更能叫人生出踏實與富足的安全感來……
這一天,到下山時,她家阿娘破天荒地撿回了小半籃子野蘑菇,好些山苕、薯芋,還有不少的各色草藥。
柳奕則背回來半簍山核桃,大半背簍野生的獼猴桃,一大捧各類野果子。
她已跟芳娘發了宏願,一定要用恁山藥豆子種出山藥來。
秋日的山林總是寬容而慷慨,婦孺們已看好了幾處甘栗結得頗多的地方,可惜恁栗子還不甚成熟,便相約下一次拾橡子則時節再叫上家中的男人來打山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