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後幾日,又是一年夏收時節,也到了柳家人穿越過來第四年的“紀念日”。


    嗬嗬……多麽獨特的紀念日。


    他們今年種的二十八畝麥,拉拉雜雜收起來三十石——再曬一曬,最後歸倉的大概能有二十四五石。


    比她家正常應收的三分之一都差點,聊勝於無。


    能收一點是一點,總好過徹底絕收的人家。


    今年夏稅的政策也添加了“補充說明”,要求在五月底之前征收完畢。


    原來他們還想著可能寬限到六月中旬呢,看樣子官家比農戶們還要著急。


    據政策,農戶人家依然可以用糧食抵繳絹帛,十石麥抵一匹絹,四石可抵一斤綿。


    不論是綿還是絹,價格肯定比目前的實價高了些。


    今年的麥比往年值錢,到秋收以前都不可能降價。


    聽說官方為了平衡糧食價格,也在努力調動四方的糧倉,以應對災區的夏糧不足。


    ——有一些地區是大部分的麥子都絕收了,比她們這裏情況嚴峻得多。


    存糧不足的人家,當真可能揭會不開鍋。


    柳家人將收回的麥粒直接鋪開在後院的空地上,連竹席都不用,就在被陽光烤得發燙的泥地上反複攤曬得幹透了。


    柳奕一邊驅趕著雀鳥,一邊逗著貓,從二苗離家出走之後,大苗益發地缺乏運動的欲望,已經快要肥得不成樣子。


    恁怕是喝水都會胖的體質?


    柳奕現今就給它喂點粥湯而已,人家也吃素菜,還喜歡吃清水煮過的萵筍生菜——徹頭徹尾一隻素貓來著,誰能猜到它的膘從哪裏長來?


    後院的小花椒樹生長十分緩慢,連日頭都遮不住,它是柳家唯一一個總也沒啥大變化的成員。


    今年的花椒結得還不錯,青色枝葉間散發著獨特的芬芳。


    難怪過去書上說古人拿它塗牆來著。


    花椒在本土也一直是比較重要的香料,祭祀場合時常都能見它的身影。


    柳奕記得空間的樹林裏也有一些花椒樹,長得還不成氣候,是在哪一片來著?


    看它長得這麽慢,到什麽時候才能結滿籽……要不得空了再多種點?


    今年麥收以來,白芸裏還沒下過雨,天色總是晴朗得一絲雲都沒有。


    不下雨,林子裏便沒那麽多野蘑菇出現,她家今年也就還沒采得幾回“蕈子”。


    介於柳家的毒蘑菇陰影,柳奕而今反倒能認出不少菌類來——所謂物極必反,怕到一定的程度,她就會特別留意,不知不覺便認得了許多。


    比如不是所有的“木耳”都可以吃,也不是色彩鮮豔的就一定有毒,更不是看起來“很無害”的就當真無害……


    跟著裏間的婦人老太們多采幾回蘑菇之後,好像也沒啥大不了的。


    尤其麥收前後常見的一種本土蘑菇,叫麥收蕈的,在這個季節裏也成了她家食案上的常見菜肴。


    熟門熟路地經常采摘,仔細辨認,中毒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最為要緊的一點,不熟悉的一定不要胡亂嚐試。


    至於什麽“再也不要吃”這樣的傻話……還是恕她當初年少無知了。


    林子裏的雀鳥來了一撥又一撥,柳奕拿根綁著布條的細竹竿揮舞一陣,攆跑了一時又飛回來。


    要想指望大苗趕鳥……那胖子早也不曉得溜去哪裏睡覺了,明明剛才還在的呢!


    說來,從上一回見到恁鶺鴒鳥之後,又早過去多半個月,它沒再出現,柳奕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會被它突然帶走。


    這由不得自己選擇的奇異穿越,還真是討厭。


    海螺空間目前一直處於有事沒事抖三抖的局麵。


    芳娘坐在裏頭紡織絹匹,柳全在裏頭倒騰木頭工,都會時不常地感覺到地麵的震動,還能聽到來自遠方地下深處的轟鳴聲。


    從煙灰缸居高臨下地看下去,最外圍林地的土地已變得起伏錯落,就像恁飽經風霜的老太太的臉一樣充滿了褶皺。


    有些地方慢慢高聳起來,竟然有了山巒起伏的落差感。


    這效果,叫柳奕瞬間就聯想到自己種出來的花果山……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空間土地後來發生的一係列變化,都比柳奕當場經曆的那一次和緩了許多。


    不然,柳全兩口兒更得不知所措。


    就這樣她家爺娘也多有不安,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於此事,柳奕隻能一概裝傻充愣。


    一家三口合計之後,覺得近期還是暫且少進空間為妙,就算進去,也盡量少待些時辰。


    他們一家,每日可以朝海螺裏自由存取物件的次數都增加了,數量也沒有明確的限製,不過沒人試驗過最高的上限。


    各種物資都儲存在空間的中心區域,距離“地震”的方位還比較遙遠,存糧和其他食品也已足夠他們一家人消耗。


    現今又不用每天進去種地,這“儲藏室”用起來十分方便,恁就沒必要非得進入空間裏冒險了。


    “看它甚時候才安穩下來罷!”柳全道。


    芳娘也附和著點點頭。


    他們在“試驗田”裏種的那些花花草草、瓜瓜菜菜,不用過多澆水施肥,輕易也不必擔心。


    就是柳奕放養的那一大堆雞鵝成了問題。


    對於空間裏的間歇性地震,成群的雞鵝皆嚇得不輕,最近連精神狀態都不太好了,甚至影響了食欲。


    全部處理掉,短期內不太可能,殺雞拔毛不得費工夫麽。


    用了兩年多時間,好容易從那麽幾隻雞養成一大群,縮小些規模可以,沒長成的雞雛還得繼續養下去。


    何況,她還有一批蠶尚未結繭,又有一批“特種蠶”正在孵化。


    收繭的事情容易處理,但“金蠶”與紉絲蠶種的孵化時間都特別長,數量本就不多,柳奕不想輕易終止。


    思來想去,她準備每天通過“意念”不時監控養雞場的情況,順便看看她的蠶種,等晚間爺娘睡熟之後再抽空進去照管一下。


    “大姊,恁家阿娘可在家耶?”柳奕正在後院啃著蜜甜的小甘瓜,謝家六嬸忽從院外招呼她。


    “不在。”柳奕兩口啃完瓜瓤,扔掉瓜皮,順手擦了擦嘴。


    “恁往那處去耶?”微胖的謝嬸笑得熱絡,顯得既親切又和藹。


    “恐在椿家,或在婁家……俺卻不知。”


    柳奕心知她來家做甚,隻是一問三不知地敷衍。


    謝嬸笑嗬嗬說了一時廢話,便回身下山去了。


    柳家原有不少現成的絲絹,都為她們母女倆日常積累。


    和柳奕每天都要績麻撚線一樣,芳娘也每天都會抽空紡織一會兒。


    自打穿越過來學會了紡織開始,她們娘兒倆,從來也沒間斷過各自的工作。


    有事沒事,手都不能閑著,這是作為一個合格農婦的“基本素養”。


    今年夏收的桑蠶稅,她們也不用再趕工,從空間裏直接拿出絲綿來就可應付,輪到使用織機的時候,樣子卻還是要做做的。


    謝家六嬸等兩戶,已在去年成為蠶社的“外圍成員”。


    他們兩戶同蠶社一起紡織,一起購買蠶種、一起銷售蠶繭,卻不願意出錢入股織機等投入。


    按照蠶社的計劃,今年買了牛之後,如果情況不錯,他們準備明年再添置一部織機。


    對於謝家的打算,其餘各家都心知肚明,所以輪到使用織機的時候,柳家即使白占著時間,也不會輕易“借用”。


    照柳全意思,明年,渠郎就要開始繳納絲絹的稅賦,也可以拉他“入夥”,到時候湊份子的糧食他們家可以先幫忙墊付。


    等到往後他家真個要搬走時,就提前把恁五畝桑田都想法子轉給路渠,也算全了情意。


    又過去數日,柳家在外飼養的蠶繭全部收完。


    今年春夏,她們一共養成了“五紙蠶”。


    名義上是兩批,實則有三批。


    ——柳奕在購買的五紙蠶種中加入了一部分自家的蠶種,一共收得新鮮蠶繭三百斤,基本實現了年初的計劃。


    這一次的雹災讓糧價增長不少,繭價卻在夏收之後又跌了一到兩成。


    前段時間,官方意欲調整糧食價格,不知在哪個環節出了差錯,竟有點越調越高的感覺。


    柳奕自認不是做官的材料,也有點想不通:農家已無米下鍋,官方既然調派了糧食來,為何不直接放糧賑災,卻隻是平衡區域糧價?


    難道還能指望家無餘糧的小農戶,拿得出錢來買“商品糧”嗎?


    實際上,收到這消息之前,莫酉鄉附近大部分鄉裏剛剛麥收,一鬥麥還可換得八升粟。


    結果,經過官方糧倉的一番調整,想來一頓操作猛如虎——將近一周之後,一鬥麥就隻能換得七升半稍多一點的粟穀了。


    也不曉得他們這裏的地方糧官,究竟是怎麽調整的。


    吃飯總該比其他事更重要,如今這時節,在一切情況皆不甚樂觀的前提下,恐怕沒有普通農人會拿出大量粟穀換麥子。


    無論如何,柳家今年不會賣糧食,這是肯定的。


    ——以具備“商業頭腦”的眼光看來,這時候應該是拿糧食換取其他物品的好時機。


    但恰恰她家也不具備這個“頭腦”,又不知道該換什麽好。


    大宗的絲絹貿易嗎?


    玩不起。


    他們確實可以從本鄉開始,挨家挨戶收購農戶富餘的絲繭。柳奕相信,隻要手裏的糧食足夠,這不是問題。


    可收上來之後又賣到哪裏去呢?


    除了紡織作坊,好像沒有更好的去處。


    這買賣,需要大量的人手、糧食、還要庫房做周轉……時間也是一個問題。


    稍微一個環節出狀況,價格就可能變幾變。


    現今流行的生產方式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她對專業的手工織坊一點都不了解,又沒有銀行可以抵押貸款,柳奕自認還沒有這個本錢輸幾個來回。


    畜力牲口嗎?一樣玩不起,更不懂行。


    其他的,沒興趣,也不比前兩項穩妥。


    而今有數個州府都缺糧,以一家之力填補這“無底洞”,憑他糧食再多,都顯得困難了些。


    沒準中間有誰也是這麽想的,譬如一時半會兒不急於放糧賑災的縣府官員——農戶們的存糧,“擠一擠”,總會有的。


    且憑借直覺來講,經過柳家人幾年的生活體驗——越是這種時候,越是真正有家底的大戶們折騰剩餘資本的時節……


    還是觀望最保險,起碼它不會虧啊。


    好吧……她就是慫。


    跟以前的自己比起來,柳奕覺得,自己現在越來越像個土生土長的大靖村姑了。


    不僅慫,還總是瞻前顧後,就和喜歡到處打地洞囤積糧食的田鼠一般,上不得台麵。


    囤積更多的物資,買上足夠的毛驢,或再添置一輛板車,再悄無聲息地離開這裏——這就是她的全部計劃了。


    最好什麽麻煩也不要有,更不要節外生枝。


    至於等她找到了自家空間的投放地時……


    “到恁時候再說吧。”


    這句話都快成他們一家子的口頭禪了。


    白芸裏中機杼劄劄,家家戶戶的婦人滿皆忙於繅絲紡織的工作,便連一日兩頓的餐飯都吃得簡簡單單。


    前兩年雖有官方大力推廣,這家蠶的養殖技術亦不是說飛躍就能立馬飛躍的,也不是所有人家的春蠶都能一養就收好幾茬。


    大多數的裏人,還是隻能養一茬算一茬,產量也不怎麽穩定。


    白芸裏養蠶技術最好的還是祁家的婦人,一紙可收得三十七八斤的水平。


    蠶社中,蠶養得最好的自然是椿家。


    不過他們一家子就和柳家一樣,都是走的不聲不響悶聲發財的路子。


    這可能也是他們兩家合得來的原因之一。


    柳家一年到底能夠收多少繭,別家是沒數的——由於新的養殖技術的推廣,農家養蠶的禁忌益發多起來。


    到了養蠶的季節,農婦們輕易都不太去別家的蠶室裏參觀了,一應的技術交流,全憑口授。


    隨著桑田的廣泛種植,擁有自家蠶室的人家越來越多,過去那類簡單搭伴養蠶的模式也越來越少見,反倒是如蠶社一樣的合作方式逐漸多了起來。


    今年的春蠶養殖比較正常,白芸裏的農戶們,大多也能正常應付今年的夏稅。


    五月底的時候,鄉裏的嗇夫大人又帶著一幫人馬上山下鄉地收取絹綿來了。


    “還是一樣的配方,還是一樣的味道”,還是那些身著皂衣的稅吏,帶著尺秤和賬簿。


    便連稅吏們的臉色都一樣黑得發臭,仿佛對應付這差事也有老大的不願意。


    便連這夏稅收完之後的程序也走得差不多——


    召集裏人們開會的裏胥曲家阿翁皺著眉頭表示,今年有一項不幸的消息,夏稅收完,白芸裏也攤派了新的徭役。


    不等秋收之後,不在農閑的季節……他們裏中,有一戶算一戶,所有的人家都得戶出一丁,去什羅縣與隔壁大勝縣之間的什麽地方修築河堤,順便開挖溝渠,以修建新的灌溉係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荒馬亂來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瓣兒家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瓣兒家主並收藏兵荒馬亂來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