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窄的走道裏,爆鳴聲在接觸後戛然而止。
怒目圓睜的拳手,被這一拳擊中。在狂熱的力量裏,他的身體有如一葉扁舟。這葉扁舟,在空中整整被擊退四米,才轟然落地。
落地後的他,帶著一臉不可置信的望著來者,同時試圖起身。他一連掙紮了兩次,才費力的拖著已軟的一塌糊塗的右腿站起來。若此時有一台ct對他的腿部進行掃描,便會發現那原本因抗擊打訓練而密實無比的腿骨,全是裂紋。
那一刻,他額上的汗有如雨下。
所以……陳安歌剛剛流過的,現在由李陣鬱照麵的一拳,已變本加厲的找了回來。那麽,剩下的,就是血債血償了。
事實上,擊出那一記寸拳時,空間漣漪中顯現而出的僅僅是不明正體的手部。而直到此時,越空而來的李陣鬱,才徹底的跨出步子,穩穩地落到地麵上。他就那樣靜靜地的立著,先前在餐廳的氣息全數收斂,安然若素如一個平凡普通的路人。
落地後的他,先是回頭看了一眼正在平複呼吸的陳安歌,見他並無大礙後,才扭過頭來,掠過那名拳手,望向地麵上的兩句屍體。
那是完全如出一轍的蔑視目光,而且要更加的空更加的虛妄。時隔很久,他又一次的回到了陰鬱木然的時刻,目光所及之處,全是一片死物。
從屍體那收回目光,依舊保持雙腳水平站立的李陣鬱,終於是將視線放到了那名已瘸了腿的拳手身上。
至於那名拳手,他咬著牙,一言不發。他不知道麵前的人到底是什麽鬼東西,也不知道剛剛那一拳到底是怎麽回事。但這不妨礙他判斷局勢,那就是,不搏命,就會死。
所以,在連續幾個深呼吸後,他重新豎起雙手手刀。布滿裂紋的腿骨妨礙了他的進攻節奏,不過這種傷勢,他在玩命訓練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經曆過。這個時候,他仍舊能忍住劇痛,用動作幅度稍小的順勢環繞步逼近那個他認為棘手無比的敵人。
反看李陣鬱,他還是老樣子,平穩站立著一動不動。沒有任何起手式,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呈水平站立的雙腳。
這種獨特的站樁姿勢,隻讓人想到了一門技藝。
那就是…………
詠春
這是他從十七身上學來的,至於十七師承何處,是不是正統,李陣鬱沒有過問。不過至少,十七的詠春沒有太多遺漏,算是較為完整。李陣鬱也借此,將這門古老的搏擊技藝,研深到了極致。
所謂詠春,第一要義正是它嚴苛無比的中線原則。延伸向後的起手式,亦即抱架二字鉗羊馬。
這種獨有馬步的特點就是左右手和左右腿呈平行姿態,也就是沒有前後,這就造成了出拳出腿都會比別的格鬥術快,因為別的格鬥術都有前後手,腳也是前後站。
此時的李陣鬱,並未有抬手。但直麵而來的拳手,在他冷漠的目光中,已依照中線原則,完成一絲一毫即刻洞察的三維坐標立體建模。
中線原則,是詠春短打的精髓。李陣鬱可以以直拳作為基本技術,演化出各種進攻手法。其中最大的特點,便是快。
如果拿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來說太過玄乎,那麽對立來講,現代化的格鬥,歸於嚴瑾的數學體係中,無外乎隻關於兩個係數——速度和質量。
能量,是一切擊倒、破碎、與毀滅的最終源頭。
以快速短打著稱的詠春,再結合李陣鬱的能力。那怕他僅僅隻運用極小的一部分,依舊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近身格鬥無敵。
所以麵對著那名拳手,亡命的攻擊,李陣鬱並未起半點波瀾。
前衝勢頭迅捷如龍的拳手,第一擊便是正麵的切肘,上身進攻毫無凝滯的他,右小臂緊貼大臂,以扭肩轉膀之勢側身逼近李陣鬱,肘尖直指咽喉。
麵對著這一擊,李陣鬱穩住下盤,腰馬合一之下上半身後仰,同時標指交叉攔手,削弱對方的肘擊。並在刹那間追手搭腕,以打為消。那無疑是更快的反擊,發勁柔韌,看似輕盈,實則強勁淩厲的掌底推擊,徑直打在對方的下顎上,將其攻勢一阻。
隨即李陣鬱跟上圈步,左腳貼地弧形小幅度橫掃,右腳向前呈45度,腳尖回到中線。再一次更大程度上的近身後,他繼而接上一記十字擺指,正身右日字衝拳。
將右拳移至胸部中線,尾指朝下,拳頭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向前直線衝出,直落對方胸口。
至手臂伸盡時,右拳攤開向前穿,掌心向左,將右掌曲腕,掌指向地,接上第二拳。
再將掌指向天,重複將掌指向地,將右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第三拳,轟然落定。
毫無反手能力的拳手,被一連淋漓的三拳,擊得後退不止。
對此,李陣鬱依舊目不斜視。短暫收拳後的他,再次以埋跨,朝麵追形。保持中線,短打出拳,背部的大肌肉群劇烈運作,無需蓄勢的一拳擊出。回過神來的拳手猛銳錯身避過,並回以一擊刺拳,襲向李陣鬱的腹部。
講究來留去送的詠春,出手向來短促,利於止勢收回。很快停住前勢的他,再一次右腳畫圓,行雲般的小閃側,讓那一記力道充沛的刺拳落空,僅僅隻是擊的他衣服的下擺一陣震蕩。
把握時機無疑比拳手更甚精準的李陣鬱,借著轉勢,成正身二字拑羊馬,麵向正方,側目,即刻接上一記正身左橫殺頸手,左掌先是收於胸前成左攔手,續向以灼熱淩厲之勢朝左方打橫掃去,掌心向地,高及喉部。
那是手、腰、馬整體合一,全身渾然協調的一擊。
在中線的橋梁通道中,他完美的銜接住這稍縱即逝的縫隙,手掌側部重重的切在了拳手的頸部。
被擊中的拳手,在一片窒息中漲紅了臉色。但他不敢停下來,強迫自己反擊的他,不顧右腿的傷勢,以其作強撐的支點,試圖蹬腿,鞭向李陣鬱的腰部。
單看起勢,那絕對是角度刁鑽的凶橫一腳。可惜的是李陣鬱的反應要更快,他僅僅隻是眼角一瞥,便徑直靠本能屈膝,以一記極端巧妙的橫擺,以膝尖從側麵,壓向了拳手才剛剛有抬勢的,膝部關節。
僅此一撞,那名拳手瞬時失去平衡,他止不住的有墜地之勢。而李陣鬱卻在這時搭了一把手,被搭住手的拳手很明顯知道對方不會如此好心,隻是也無力做出更多的防守。
他隻在最開始守住一拳後,便被後續的快速短打,擊的連連後退。就連倒地也做不到,因為李陣鬱總會在關鍵的時候搭手壓膝穩住他的身形。
就這樣,一連十七拳,幾乎被壓縮在四秒內完成。無與倫比的拳速下,拳拳到肉。
空氣中,有不斷飛濺的血,和不斷下陷的胸腔,以及,漸漸渙散的瞳孔。
甩手直衝下的十七拳,延伸出去有近六七米。從入口,一直掠過電梯,抵達樓梯轉口。
當第十七拳落定後,李陣鬱沒再搭手,而是收回拳勢。
最後的最後,這場血債的利息,他決定用第二記寸拳來收回。
空間中,一時間響起了一般無二的爆鳴。
這身爆鳴,帶走了那名拳手體內,最後的一點生息。
地上,開始淌著第二個人的血。
李陣鬱回過身,走到陳安歌的近前,隻留下了一句話。
“回去休息吧,這裏會有人收尾。”
麵容重回安穩的陳安歌,也隻回應了一句。
“這兩個人的葬禮,我會去參加。”
正在啟動越空的李陣鬱聽罷停頓了片刻,而後一言不發的徹底離開。
怒目圓睜的拳手,被這一拳擊中。在狂熱的力量裏,他的身體有如一葉扁舟。這葉扁舟,在空中整整被擊退四米,才轟然落地。
落地後的他,帶著一臉不可置信的望著來者,同時試圖起身。他一連掙紮了兩次,才費力的拖著已軟的一塌糊塗的右腿站起來。若此時有一台ct對他的腿部進行掃描,便會發現那原本因抗擊打訓練而密實無比的腿骨,全是裂紋。
那一刻,他額上的汗有如雨下。
所以……陳安歌剛剛流過的,現在由李陣鬱照麵的一拳,已變本加厲的找了回來。那麽,剩下的,就是血債血償了。
事實上,擊出那一記寸拳時,空間漣漪中顯現而出的僅僅是不明正體的手部。而直到此時,越空而來的李陣鬱,才徹底的跨出步子,穩穩地落到地麵上。他就那樣靜靜地的立著,先前在餐廳的氣息全數收斂,安然若素如一個平凡普通的路人。
落地後的他,先是回頭看了一眼正在平複呼吸的陳安歌,見他並無大礙後,才扭過頭來,掠過那名拳手,望向地麵上的兩句屍體。
那是完全如出一轍的蔑視目光,而且要更加的空更加的虛妄。時隔很久,他又一次的回到了陰鬱木然的時刻,目光所及之處,全是一片死物。
從屍體那收回目光,依舊保持雙腳水平站立的李陣鬱,終於是將視線放到了那名已瘸了腿的拳手身上。
至於那名拳手,他咬著牙,一言不發。他不知道麵前的人到底是什麽鬼東西,也不知道剛剛那一拳到底是怎麽回事。但這不妨礙他判斷局勢,那就是,不搏命,就會死。
所以,在連續幾個深呼吸後,他重新豎起雙手手刀。布滿裂紋的腿骨妨礙了他的進攻節奏,不過這種傷勢,他在玩命訓練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經曆過。這個時候,他仍舊能忍住劇痛,用動作幅度稍小的順勢環繞步逼近那個他認為棘手無比的敵人。
反看李陣鬱,他還是老樣子,平穩站立著一動不動。沒有任何起手式,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呈水平站立的雙腳。
這種獨特的站樁姿勢,隻讓人想到了一門技藝。
那就是…………
詠春
這是他從十七身上學來的,至於十七師承何處,是不是正統,李陣鬱沒有過問。不過至少,十七的詠春沒有太多遺漏,算是較為完整。李陣鬱也借此,將這門古老的搏擊技藝,研深到了極致。
所謂詠春,第一要義正是它嚴苛無比的中線原則。延伸向後的起手式,亦即抱架二字鉗羊馬。
這種獨有馬步的特點就是左右手和左右腿呈平行姿態,也就是沒有前後,這就造成了出拳出腿都會比別的格鬥術快,因為別的格鬥術都有前後手,腳也是前後站。
此時的李陣鬱,並未有抬手。但直麵而來的拳手,在他冷漠的目光中,已依照中線原則,完成一絲一毫即刻洞察的三維坐標立體建模。
中線原則,是詠春短打的精髓。李陣鬱可以以直拳作為基本技術,演化出各種進攻手法。其中最大的特點,便是快。
如果拿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來說太過玄乎,那麽對立來講,現代化的格鬥,歸於嚴瑾的數學體係中,無外乎隻關於兩個係數——速度和質量。
能量,是一切擊倒、破碎、與毀滅的最終源頭。
以快速短打著稱的詠春,再結合李陣鬱的能力。那怕他僅僅隻運用極小的一部分,依舊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近身格鬥無敵。
所以麵對著那名拳手,亡命的攻擊,李陣鬱並未起半點波瀾。
前衝勢頭迅捷如龍的拳手,第一擊便是正麵的切肘,上身進攻毫無凝滯的他,右小臂緊貼大臂,以扭肩轉膀之勢側身逼近李陣鬱,肘尖直指咽喉。
麵對著這一擊,李陣鬱穩住下盤,腰馬合一之下上半身後仰,同時標指交叉攔手,削弱對方的肘擊。並在刹那間追手搭腕,以打為消。那無疑是更快的反擊,發勁柔韌,看似輕盈,實則強勁淩厲的掌底推擊,徑直打在對方的下顎上,將其攻勢一阻。
隨即李陣鬱跟上圈步,左腳貼地弧形小幅度橫掃,右腳向前呈45度,腳尖回到中線。再一次更大程度上的近身後,他繼而接上一記十字擺指,正身右日字衝拳。
將右拳移至胸部中線,尾指朝下,拳頭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向前直線衝出,直落對方胸口。
至手臂伸盡時,右拳攤開向前穿,掌心向左,將右掌曲腕,掌指向地,接上第二拳。
再將掌指向天,重複將掌指向地,將右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第三拳,轟然落定。
毫無反手能力的拳手,被一連淋漓的三拳,擊得後退不止。
對此,李陣鬱依舊目不斜視。短暫收拳後的他,再次以埋跨,朝麵追形。保持中線,短打出拳,背部的大肌肉群劇烈運作,無需蓄勢的一拳擊出。回過神來的拳手猛銳錯身避過,並回以一擊刺拳,襲向李陣鬱的腹部。
講究來留去送的詠春,出手向來短促,利於止勢收回。很快停住前勢的他,再一次右腳畫圓,行雲般的小閃側,讓那一記力道充沛的刺拳落空,僅僅隻是擊的他衣服的下擺一陣震蕩。
把握時機無疑比拳手更甚精準的李陣鬱,借著轉勢,成正身二字拑羊馬,麵向正方,側目,即刻接上一記正身左橫殺頸手,左掌先是收於胸前成左攔手,續向以灼熱淩厲之勢朝左方打橫掃去,掌心向地,高及喉部。
那是手、腰、馬整體合一,全身渾然協調的一擊。
在中線的橋梁通道中,他完美的銜接住這稍縱即逝的縫隙,手掌側部重重的切在了拳手的頸部。
被擊中的拳手,在一片窒息中漲紅了臉色。但他不敢停下來,強迫自己反擊的他,不顧右腿的傷勢,以其作強撐的支點,試圖蹬腿,鞭向李陣鬱的腰部。
單看起勢,那絕對是角度刁鑽的凶橫一腳。可惜的是李陣鬱的反應要更快,他僅僅隻是眼角一瞥,便徑直靠本能屈膝,以一記極端巧妙的橫擺,以膝尖從側麵,壓向了拳手才剛剛有抬勢的,膝部關節。
僅此一撞,那名拳手瞬時失去平衡,他止不住的有墜地之勢。而李陣鬱卻在這時搭了一把手,被搭住手的拳手很明顯知道對方不會如此好心,隻是也無力做出更多的防守。
他隻在最開始守住一拳後,便被後續的快速短打,擊的連連後退。就連倒地也做不到,因為李陣鬱總會在關鍵的時候搭手壓膝穩住他的身形。
就這樣,一連十七拳,幾乎被壓縮在四秒內完成。無與倫比的拳速下,拳拳到肉。
空氣中,有不斷飛濺的血,和不斷下陷的胸腔,以及,漸漸渙散的瞳孔。
甩手直衝下的十七拳,延伸出去有近六七米。從入口,一直掠過電梯,抵達樓梯轉口。
當第十七拳落定後,李陣鬱沒再搭手,而是收回拳勢。
最後的最後,這場血債的利息,他決定用第二記寸拳來收回。
空間中,一時間響起了一般無二的爆鳴。
這身爆鳴,帶走了那名拳手體內,最後的一點生息。
地上,開始淌著第二個人的血。
李陣鬱回過身,走到陳安歌的近前,隻留下了一句話。
“回去休息吧,這裏會有人收尾。”
麵容重回安穩的陳安歌,也隻回應了一句。
“這兩個人的葬禮,我會去參加。”
正在啟動越空的李陣鬱聽罷停頓了片刻,而後一言不發的徹底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