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梅子問起我的工作情況,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怎麽樣,還適應吧?”
“適應。”
“很忙吧?”
“還可以。”
有一次嶽父也問過類似的話,我也作了同樣的回答。嶽父語重心長:“年輕人要幹一行愛一行,千萬不能好高騖遠。比如說你工作的這個營養協會吧,老同誌很重視哩!現在老同誌越來越多,他們起碼要向你們搞一點谘詢吧?”
“是的,您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提供很多資料。”
嶽父不做聲了。嶽母笑嘻嘻的,兩手合在一塊兒走過來:“我這一段睡眠哪,就是不太好。”
我告訴她:明天就能給她一個圓滿的答複。
結果第二天我就建議嶽母經常摩擦腳心。我的話她非常重視,因為我現在是營養協會的人了。從那天起,我發現嶽母有事沒事就脫下鞋子摩擦腳心。我問她效果怎樣?她說:“這得一點一點來,急了恐怕不行。”
是的,急了不行。一切都是如此。
不知怎麽,那會兒我看著嶽母就想起了布寧的《一棵老蘋果樹》:“滿身雪花,蓬蓬鬆鬆,陣陣芳香/厲害的、羨慕你的蜜蜂和黃蜂/圍著你嗡嗡叫,發出怡然自得的聲響/親愛的老朋友,你越來越衰老?/這不是不幸。請看,誰還能像你/有如此青春盎然的時光!……”
上班路上,我發現自己真的在注意道路兩旁或灰樓上搭的那些花花綠綠的衣服。我覺得它們像萬國旗。我更多看到的,是破爛且顏色灰暗的粗布衣服、短褲或小孩子的尿布。這一段路自行車特別多,我不得不格外小心地走在人行道上。可是迎麵來的,身後湧的,有時擠得簡直沒法下腳。陽光照在臉上,一種奇怪的城市氣味將人包裹,四周各種各樣的話語也無法分辨。遠處的吵叫、歌唱,各種各樣的爭執,都混合在尖銳或嘶啞的車鳴中。在人群的簇擁下往前移動,與整座城市節奏一致,稍慢就要被後邊的人撞上,稍快就會撞著前邊的人。我隻需要隨著他們的腳步,像他們一樣往前移動、移動。這倒使我想起了在那片平原和山區的奔波。我如今真的有點像這個城市的流浪漢——一種流浪的感覺突然湧上心頭。我隱入人群,就像隱入了荒野;遁入街巷,就像遁入了叢林。這裏的車聲、人聲,與原野上的風鳴樹響混在一起。我又恍然進入了大山的皺褶,足踏海灘平原……
走出小巷,走入寬大的街道。一陣陣的城市煙霧濃烈起來,吸進鼻孔的全是發黑變味的空氣。偶爾有刺鼻的香水味飄過,那是濃妝豔抹的姑娘擦肩而過。她們漂亮鮮豔,這不由得讓人感到納悶:她們呼吸著這麽渾濁的空氣,在如此混亂的環境裏,竟然還能長出這副模樣,真是難為了她們。還有,她們竟有那麽多心思搽脂抹粉,把脖子抹得又白又亮,而且畫了藍色眼影,再用定型發膠把頭發搞得高高聳起。有的姑娘手提一個精致的小包,站在一個清靜的角落,無望地觀望著洶湧的人流。這使人想到國外那些有名的紅燈區。我擔心的是那些不知端的的外國人會湊過去搭訕。其實她們不過是在等一個朋友,或者幹脆就為了站在那兒——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大概她們自己也不知道。
麵對著這個光怪陸離的早晨,這個讓人沉睡的城市,我有時很想放開喉嚨喊點什麽,可是我一句也喊不出。我隻在朦朦朧朧中被人流裹挾著往前,比任何時候都更放鬆更隨意。我這會兒心中時常湧現的,無非是一個淺薄的人所能產生的那一類痛苦。我常常有一種不合時宜的、切近而又遙遠的、不曾間斷的憂慮。想起陽子和這座城市裏的朋友,那些正在忙著自己生活的可愛的人們,真是有點羞愧。我不知該走向他們還是背向他們。我想念這座城市的摯友,所有久違的摯友。我多想和他們在一起,繼續我們之間曾經有過的那種熱烈的、心高氣遠的生活。可是現在不能,現在似乎還不行——我得忙著上班呢。
有一次我突然想起了一兩個朋友:問梅子他們這一段是否來過?梅子說沒有。
我想他們或許在梅子上班的時候來敲過門。他們不知道我現在已經遁入了沸沸揚揚的市聲,已經被它覆蓋了。城市的泡沫沾在我的頭發上、眉毛上,使我變成了一個白毛白發的老翁,拄著拐杖,被人牽引著在小巷裏麵遊動。
我最終走向了一個更為偏僻的迷宮小巷,那裏有一個四合院,四合院裏有一棵棗樹,棗樹下麵有一個按時出來打太極拳的老頭兒。
2
我一步跨進,小冷已經站在棗樹下了。她好像等了很久,一見麵就拍拍巴掌說:“天哪,現在才來。”
我看看手表:“不是剛剛上班嗎?”
“大叔早出去了,就剩了我們兩個了。走,到我們家看畫去。”
“上班時間?”
“怕什麽,走啊!”
她上前就抓住了我的衣袖。我放下提包說:“等一等等一等。”
我小心地檢查辦公室的門是否鎖好,然後囑咐她將院門關好。
她說:“你這個人哪,心細。”
這樣說著,她走在了前麵,風風火火向前趕。我覺得這很有趣。不過我仍然擔心:我們一起走開了,頭兒知道了會不會發火?小冷說:“你還挺像那麽回事兒。”
“怎麽?”
“上班麽,”小冷笑著,“你以為他真的關心協會什麽的?”
“怎麽不呢?”
“他才不關心這個哩,他關心的隻是自己的‘自傳’。他想快些把這本書出版,像首長一樣呢。”
這並不出意料,但我還是有點兒吃驚:“他寫了多久?”
“寫了好幾年了,沒事就寫,再不就畫幾幅畫兒。”
我們走進了一個極為肮髒破亂的小巷。我以前也曾到過這樣的巷子,這兒住了一些撿垃圾的人、掏糞工人或外地人臨時搭起的窩棚。不過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這些紅瓦青磚蓋起的矮小屋子還是很規則地連成一片,中間是一道道窄胡同。如今它們被這座城市裏鋪天蓋地的煙塵給弄得又髒又黑,成了一個顏色。這些小房子不知存在了多久,直到走進了內部才會突然感悟:這兒才是整座城市的心髒!而平時看到的寬敞馬路、高大樓房,包括那些臨街店麵,隻是這座城市的外殼,是它華而不實的包裝。它的真正內核,它的瓤和內髒,正是這樣的小房子和小胡同。成千上萬的望不到邊的小房子啊,就組成了這座城市最主要的部分。那些城裏老戶、市民,通常就是居住在這樣的一片小屋子裏。
而我走入的,隻是被分割成千千萬萬小空間中的一角。
我給糊糊塗塗領進了門。就像在那個平原上見過的村莊一樣,小房子室內要大大低於室外。我剛把腳探進黑洞洞的屋子,裏麵立刻應了一聲:
“誰呀?”
我費力地適應著屋裏灰暗的光線,看清了一男一女兩個老人,一個坐在床上,一個坐在小得不能再小的方桌跟前。男的站起來,老太太還蜷在床上。
“媽,爸,老師兒來了。”
兩個老人都站起。
“我弟呢?”小冷問。
“還不是找他那一夥去了!”老太太說。
老人慌忙地倒茶。他們兩個大約都有七十歲左右,由於屋子太小,他們顯得很高大。我覺得自己的頭差不多都要碰到屋頂了。整個屋子除了一個灶台、一個小方桌、一張床,幾乎就剩不下什麽空間了。後來我在一個角落裏發現了一個灰色的布簾,小冷把它撩一下,讓我看到裏麵還有一間。不過那間更是小得可憐。那兒僅能容下一張小床和一個小凳子。小凳子邊上放了一個長條木板,木板上方是一麵小鏡子、一些化妝用品。這大概是小冷偶爾回來過夜時住的。可是後來我又發現小床上堆放著一些男孩用的東西。我明白了:這裏如今成了弟弟的寢室。小冷解釋說,她若回來,弟弟就在外屋的小方桌下搭一張行軍床。她說別看這兒睡得擠,比起左鄰右舍,還算寬敞的哪。
屋裏有一股南瓜湯味,混合在一種酸酸的氣息中。我不由得蹙了蹙鼻子。小冷說:“你聞到那種酸味了嗎?”
我沒有回答。
她說:“這是酥菜味兒。”
“什麽‘酥菜’?”
“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啊?城裏老戶一年裏有多半年吃‘酥菜’。”
我覺得她在說“酥菜”的“酥”字時,使用了很重的卷舌音。這聽起來就格外誘人。你會覺得那是一種秘不示人的菜肴。她快手快腳把我引到屋外小方桌旁的一個瓷壇跟前。打開壇蓋,我立刻聞到了一股又酸又辣、甜絲絲的味道。她用筷子在裏麵搗弄了一下,床上的老太太發出了一聲歎息。老頭子說:
“叉一些給老師兒帶回,叉一些。”
我覺得這個“叉”字也用得有趣。小冷告訴我:做“酥菜”是她的一個拿手活,有時候還要做給黃科長吃呢。
“趕明兒吧,我做的時候你看著。”
小冷把我引到她的屋裏才小聲說,她讓我來主要是看一幅畫的。說著就在床下的一個小櫃子裏翻來覆去地找,發出嘩啦啦的聲音。兩個老人湊過來,又退到了一邊。
找了一會兒,小冷憤憤地把箱子蓋上,喊:
“弄到哪去了?我弟呢?他拿走了嗎?”
她媽“噢噢”兩聲,看了看老頭子。老頭子咳嗽著,到自己的床頭下麵拖出了一個扁扁的小箱子,又抱到裏屋的小床上。小冷不耐煩地吭一聲:“真是的!”
一家人那種神秘樣子讓我覺得遇到了非同一般的、絕對重大的事情。她打開扁扁的小箱,原來裏麵是一個捆紮起來的塑料袋。塑料袋打開,讓我聞到一股濃濃的樟腦球味兒。解到最後一層才露出了一小卷黃紙。大概就是它了。
小冷在褲子上擦了擦手,把黃紙展開。
那是一幅古畫,上麵畫了幾隻蝦。小冷的手顫抖著,點著蝦:
“認出來了嗎?”
“蝦。”
“咳,當然是蝦。我是問,你知道這是誰的畫嗎?”
我搖搖頭。
“齊、白、石!”
我明白了。我明白小冷為什麽急著讓我到這兒來。她認為我可以辨別真偽。我問是否真的?
“八成兒是,”她說,“你知道,這事兒不能讓外人知道。你讓最可靠的朋友來看一看好不好?有人出好幾十萬要買它,可有人半道出來砸鍋,說這是一幅假畫。要是假畫,一萬塊俺也出手。要是真的,那就大發了。俺弟弟也出去找明白人,我讓他老老實實等著,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你說是吧老師兒?”
我沒有吭聲。我想到了陽子,答應讓朋友來看看。不過我覺得有點納悶的是:他們究竟從哪兒搞來這樣一幅畫?後來我終於忍不住問了。小冷白我一眼:“這你就莫管了,我弟弟那一夥嘛,他們也花了不少錢……”
小冷最後還在反複叮囑:不準告訴黃科長。
3
我答應要幫一下小冷,事後卻有些後悔。因為我覺得陽子最不情願做的就是這一類事。還有,我也不願找那麽多麻煩,而隻想按時上下班,做點分內的工作。一句話,讓我找陽子他們去鑒別一幅關係到“幾十萬”的古畫,這就多少有點玄了。還有,這事兒也許陽子做不了,弄不好還要驚動另一個人,而這個人又恰恰是我長期以來就一直回避的人。我這次歸來幾乎是悄悄的,有人以為我還在東部海邊那兒呢。
想不到小冷一次又一次催促。看得出,這幅畫對她一家有多麽重要。盡管黃科長不願在他的四合院裏看到小冷的斜眼弟弟,可我發現他至少又來過三次。他的到來顯然與鑒別古畫的事有關。小冷差不多都要懇求我了。
我隻得去找陽子。
陽子見了我大吃一驚:“你不是失蹤了嗎?”
我笑了笑,告訴他終於又“上班”了,然後把事情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陽子說:“你原來是有事情要求我呀,要不你會一直藏著哪。”
我向他解釋:“我隻想安靜一段,想一個人待一會兒。你們每個人都有班可上,隻有我一個人失業了。”
“得了吧。不過以後你可千萬不要故意躲著啊。”
我催促陽子先做眼下的事吧。他同意了。
我把他領到了那個低矮的小磚房子裏。
小冷像展示一件聖物似的,再一次把門閂上,隻讓我和陽子看那幅畫。陽子反反複複研究,對著光亮看,又拿到暗處瞄,隻差沒用鼻子去嗅了。最後他拍拍手說:“我認為是真的。不過我還沒有十足的把握。在我們這兒,這種事兒隻有一個人能搞得通。”
我知道他在說誰。我故意把話題岔開。可是小冷聽得分明,開始一聲連一聲追問:
“誰?你們說誰?”
陽子沒有看到我在使眼色,直通通地說出:
“聶老。”
我坐在了椅子上。是啊,聶老。那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當年就親手做過很多假畫。當然他現在年紀大了,已經洗手不幹了。他曾經是一位聲望很高的畫家,現在一幅畫也不作了。我幾年前通過一位朋友認識了他,真是眼界大開。那位朋友是一位雜誌編輯,他的愛人叫濱,一個非常美麗的少婦——聶老每個星期都要到濱那兒,直著眼看她半天,然後再回去。這個老人倔強得很,誰的話也不聽,隻有濱說什麽他聽什麽。他還許諾要為濱作一幅大畫,這話說過有五六年了,卻一直沒有動筆。那時候由於我成了濱一家的客人,所以聶老對我還算客氣。不過眼下我可不願為小冷的幾隻蝦去找那個孤僻老頭,更不想去見濱。我隻想安靜一會兒,隻想在這個春天好好安頓自己。我太疲倦了。
可怕的陽子,扔下這樣的一句話就走掉了。
接下去是小冷的百般纏磨。她一定要我把這幅畫送到聶老跟前。
“求你了,不行嗎?你把這個事情做成了,就是我們全家的大恩人了。行不行啊?”
我無言以對。我不願成為任何人的恩人,隻想安安靜靜的。但後來我終於妥協了。我伸出手說:
“拿來吧,那幅畫。”
小冷不由自主地在褲子上擦了擦手。但她想了想又說:“這樣吧,你先問明白了,等找到了聶老,他同意做了,我再把畫給你。”
這個精明謹慎的小冷,這一刻興奮得兩頰都紅了。我能理解她。
可是我卻遲遲沒有找濱。我知道這事兒隻有濱才做得到。
4
這一天我正在猶豫是否去找濱,那個久聞其名的“靜思庵主”突然來了。
黃科長聞聲出門,站在棗樹下,誇張地拍著手說:
“歡迎庵主,歡迎庵主!”
小冷也一下跳起來:“你多久沒來了呀,你!”
庵主謙遜地笑笑。
我從窗戶上看得清楚:他中等個子,臉黃黃的,顴骨有點高,模樣看上去比實際年齡還要大得多。他的眼角耷拉著,顯出一副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神氣。暖融融的天氣,他竟然還戴了一副白手套,這時正不急不慢地摘下。整個人看上去很有派頭。他梳理了一個與臉型和年齡十分不協調的大背頭,這使我覺得有點別扭。
黃科長已經在急一聲緩一聲地喊我了,我隻得走出去。
黃科長在我們之間做了介紹。靜思庵主平靜地握著我的手:
“久仰久仰,幸會幸會。”
我也重複著類似的話。
黃科長一手搭在我的肩頭,一手搭在靜思庵主的肩頭,卻在說給我一個人聽:
“怎麽樣,名不虛傳吧?庵主年齡不大,卻讓我由衷地欽佩。他擇友甚嚴哪。”
靜思庵主鼻子“吭吭”兩聲,不知是自責的聲音還是謙虛的聲音。
我們三個一塊兒到黃科長的辦公室。庵主坐在最大的一張沙發上,蹺著二郎腿,身板挺得筆直,不苟言笑。我發覺由於內在的緊張,他的嘴唇繃得很緊。黃科長在一邊介紹說:“庵主很忙啊,他很少有時間走出來。他和一般人不一樣,他的學識才叫淵博,懂得醫學、植物學、書法、雕刻、手相學。是吧庵主?”
庵主皺皺眉頭,輕輕地“哼”了一聲,未置可否。停了一會兒黃科長又問庵主:
“聽說過寧先生嗎?”
庵主點點頭,呷了一口茶,食指和中指輕輕地敲擊桌麵,若有所思。
黃科長又談起了我的經曆,什麽辭職呀,地質學院畢業呀,到東部開拓新的事業呀,回城後又加入了他的協會呀,說個沒完。我不得不打斷他的話。我發現庵主的臉上漸漸有了笑意。他站起來,在屋裏踱步,看著牆上一幅又一幅畫,好像從來沒有看過似的。他偶爾伸出指頭點劃一下,說一句:“用墨很好。”再不就是:“閑章蓋得不是地方。”“這裏應該壓一方印啊!”
最後一句剛剛出口,黃科長一步跳過去:“有光,不能這樣說!這是有講頭的啊!”
黃科長一急就忘了叫“庵主”,而是直呼其名。這使我知道他叫“有光”。
我問:“有光先生,您最近在忙些什麽?”
庵主背著手,微微把臉轉過:“沒什麽,業餘時間搞搞根雕、寫幾幅字而已。”
我發現庵主少言寡語,卻並非是腹富口儉的人,他大概在生人麵前天生有一種拘束感。與他談熟了,他的話就不像我想象的那麽少了。我們倆坐到了一塊兒交談起來。黃科長偶爾插一句,一會兒就伏到案上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庵主一會兒問我認識這個嗎?認識那個嗎?他說的名字隻有一二位聽說過,但我一概搖頭:認識那麽多人,這就與黃科長所說的“擇友甚嚴”相抵牾了。原來這個庵主熱衷於交往名流,朋友多得讓人吃驚。我漸漸發現這是一個古怪的人。我還發現一個秘密——這也是他與黃科長過從甚密的原因了——他可以替黃科長搞來很多所謂的“名人字畫”,同時還是黃科長的熱心讀者,能適時送去激烈讚譽。他問我:
“看過黃老‘自傳’了嗎?”
一句話把我鎮住了。我從來沒聽誰叫黃科長為“黃老”。我愣怔了一下才明白:“沒有,還沒來得及拜讀。”
“那你可得抓緊時間看看!”
我點頭。黃科長笑眯眯轉過臉來:
“庵主幫我一字一字訂正過。當然了,回頭老寧是要看的,我還要請他斧正……”
我說:“不敢。”
庵主接著背了一段“自傳”。我驚訝地發現:他嘴裏的這一段文字竟是如此暢美。
庵主離開時緊緊握住我的手,眼睛閃著動人的光彩:“我們從今天起就算是朋友了。很好。相見恨晚。請多加關照。再會!”
他說的都是書上的客套話,但因為熱情烤人,又足以彌補那種刻板和不足。我把他送到門外。我的後麵,黃科長和小冷卻及時地站住了,大概他們有意讓我和庵主增加一些接觸。
庵主再一次握著我的手:“我很重視你。我們將盡快見麵。要知道——”說到這裏他抬眼望著熙熙攘攘的巷子:“‘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啊!”
這一句並非是對我說的,而僅僅是他自己的一句喟歎。歎過之後,他就頭也不回地徑直走去。
我一直望著他的背影。他那梳理齊整的背頭不知什麽時候給搞亂了,但頭顱卻一直用力昂著……
5
很久沒有見到濱了。
當年我想在東部辦一份雜誌,通過濱的愛人聯係了一家已經辦得不耐煩的刊物。我們想用“過戶”的方式把它弄到那兒去。就這樣,我與濱結識了。
第一次見她讓我好一陣吃驚。我得說,我從沒見過這樣的人。她長得大大的,極其完美。閃著光澤的*肌膚、一對水靈靈的忽閃不停的眼睛,都讓人一時無語。你怎麽也想不到,在這座幹燥酷熱的城市裏,竟然還會有這樣水汽充盈的生物。接下去我還發現,她的性格比她的形象更有魅力。那真是爽朗熱情,溫和寬厚。她和愛人水乳交融,兩人形影不離,噓寒問暖;他們竟然能當著別人的麵親吻,卻又不讓人覺得是在模仿洋人。他們倆並排坐在那兒,大多數時間兩手相牽;有時他們彼此忙裏偷閑地、匆匆地看一眼,留下一個幸福的、不易察覺的微笑。總之她落落大方,一切都做得那麽自然。她隻是使人仰慕或愛戀。當然,她對任何男性都會有吸引力;不過對她隻可以尊重而不可以褻瀆。作為一個真正的好女人,我想濱的一生都不會有通常的那些男女麻煩,而隻會像一個閃閃發光的物體擺在那兒,讓人產生一種心甘情願的景仰。
我後來還曾在一個雜誌社舉辦的酒會上見過她。在那種熱鬧場合,她好像比平時更加出眾,簡直是儀態萬方。她有一刻由於要應酬一邊的朋友把愛人給忽略了——突然想起來時就急急地找到,然後挽住了他的胳膊,把他拉到剛剛結識的一些女友旁邊一一介紹。
就是這樣一位姑娘,卻讓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畫家纏住了。我每當看到那個長著一縷白須、拄著一根拐杖顫顫巍巍踩著碎石路而來的老人,就有點不忍。濱總是眉開眼笑、一蹦三跳地撲過去,小心地扶住了老人。那時老人就把拐杖提離了地麵,一下挽住了濱的胳膊,一隻手還緊緊握著她的手,拍打撫摸:
“我的孩子啊,我的孩子啊,我想你啊,想你啊。”
“我也想你呀聶老。”
就這樣,她攙扶著聶老到屋裏坐下,目中再無他人。聶老看著她,她也看著聶老,兩個人手扯手坐在那裏。這種注視至少要花去二十分鍾。這之後聶老才提起拐杖,咳嗽著,弓著腰站起:
“我回了,孩子,我該回了。”
她的愛人也站起來,隻把客人送到門口。聶老由濱攙著,送上很遠的一段路。
去找濱嗎?我仍然拿不定主意。
梅子問起我的工作情況,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怎麽樣,還適應吧?”
“適應。”
“很忙吧?”
“還可以。”
有一次嶽父也問過類似的話,我也作了同樣的回答。嶽父語重心長:“年輕人要幹一行愛一行,千萬不能好高騖遠。比如說你工作的這個營養協會吧,老同誌很重視哩!現在老同誌越來越多,他們起碼要向你們搞一點谘詢吧?”
“是的,您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提供很多資料。”
嶽父不做聲了。嶽母笑嘻嘻的,兩手合在一塊兒走過來:“我這一段睡眠哪,就是不太好。”
我告訴她:明天就能給她一個圓滿的答複。
結果第二天我就建議嶽母經常摩擦腳心。我的話她非常重視,因為我現在是營養協會的人了。從那天起,我發現嶽母有事沒事就脫下鞋子摩擦腳心。我問她效果怎樣?她說:“這得一點一點來,急了恐怕不行。”
是的,急了不行。一切都是如此。
不知怎麽,那會兒我看著嶽母就想起了布寧的《一棵老蘋果樹》:“滿身雪花,蓬蓬鬆鬆,陣陣芳香/厲害的、羨慕你的蜜蜂和黃蜂/圍著你嗡嗡叫,發出怡然自得的聲響/親愛的老朋友,你越來越衰老?/這不是不幸。請看,誰還能像你/有如此青春盎然的時光!……”
上班路上,我發現自己真的在注意道路兩旁或灰樓上搭的那些花花綠綠的衣服。我覺得它們像萬國旗。我更多看到的,是破爛且顏色灰暗的粗布衣服、短褲或小孩子的尿布。這一段路自行車特別多,我不得不格外小心地走在人行道上。可是迎麵來的,身後湧的,有時擠得簡直沒法下腳。陽光照在臉上,一種奇怪的城市氣味將人包裹,四周各種各樣的話語也無法分辨。遠處的吵叫、歌唱,各種各樣的爭執,都混合在尖銳或嘶啞的車鳴中。在人群的簇擁下往前移動,與整座城市節奏一致,稍慢就要被後邊的人撞上,稍快就會撞著前邊的人。我隻需要隨著他們的腳步,像他們一樣往前移動、移動。這倒使我想起了在那片平原和山區的奔波。我如今真的有點像這個城市的流浪漢——一種流浪的感覺突然湧上心頭。我隱入人群,就像隱入了荒野;遁入街巷,就像遁入了叢林。這裏的車聲、人聲,與原野上的風鳴樹響混在一起。我又恍然進入了大山的皺褶,足踏海灘平原……
走出小巷,走入寬大的街道。一陣陣的城市煙霧濃烈起來,吸進鼻孔的全是發黑變味的空氣。偶爾有刺鼻的香水味飄過,那是濃妝豔抹的姑娘擦肩而過。她們漂亮鮮豔,這不由得讓人感到納悶:她們呼吸著這麽渾濁的空氣,在如此混亂的環境裏,竟然還能長出這副模樣,真是難為了她們。還有,她們竟有那麽多心思搽脂抹粉,把脖子抹得又白又亮,而且畫了藍色眼影,再用定型發膠把頭發搞得高高聳起。有的姑娘手提一個精致的小包,站在一個清靜的角落,無望地觀望著洶湧的人流。這使人想到國外那些有名的紅燈區。我擔心的是那些不知端的的外國人會湊過去搭訕。其實她們不過是在等一個朋友,或者幹脆就為了站在那兒——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大概她們自己也不知道。
麵對著這個光怪陸離的早晨,這個讓人沉睡的城市,我有時很想放開喉嚨喊點什麽,可是我一句也喊不出。我隻在朦朦朧朧中被人流裹挾著往前,比任何時候都更放鬆更隨意。我這會兒心中時常湧現的,無非是一個淺薄的人所能產生的那一類痛苦。我常常有一種不合時宜的、切近而又遙遠的、不曾間斷的憂慮。想起陽子和這座城市裏的朋友,那些正在忙著自己生活的可愛的人們,真是有點羞愧。我不知該走向他們還是背向他們。我想念這座城市的摯友,所有久違的摯友。我多想和他們在一起,繼續我們之間曾經有過的那種熱烈的、心高氣遠的生活。可是現在不能,現在似乎還不行——我得忙著上班呢。
有一次我突然想起了一兩個朋友:問梅子他們這一段是否來過?梅子說沒有。
我想他們或許在梅子上班的時候來敲過門。他們不知道我現在已經遁入了沸沸揚揚的市聲,已經被它覆蓋了。城市的泡沫沾在我的頭發上、眉毛上,使我變成了一個白毛白發的老翁,拄著拐杖,被人牽引著在小巷裏麵遊動。
我最終走向了一個更為偏僻的迷宮小巷,那裏有一個四合院,四合院裏有一棵棗樹,棗樹下麵有一個按時出來打太極拳的老頭兒。
2
我一步跨進,小冷已經站在棗樹下了。她好像等了很久,一見麵就拍拍巴掌說:“天哪,現在才來。”
我看看手表:“不是剛剛上班嗎?”
“大叔早出去了,就剩了我們兩個了。走,到我們家看畫去。”
“上班時間?”
“怕什麽,走啊!”
她上前就抓住了我的衣袖。我放下提包說:“等一等等一等。”
我小心地檢查辦公室的門是否鎖好,然後囑咐她將院門關好。
她說:“你這個人哪,心細。”
這樣說著,她走在了前麵,風風火火向前趕。我覺得這很有趣。不過我仍然擔心:我們一起走開了,頭兒知道了會不會發火?小冷說:“你還挺像那麽回事兒。”
“怎麽?”
“上班麽,”小冷笑著,“你以為他真的關心協會什麽的?”
“怎麽不呢?”
“他才不關心這個哩,他關心的隻是自己的‘自傳’。他想快些把這本書出版,像首長一樣呢。”
這並不出意料,但我還是有點兒吃驚:“他寫了多久?”
“寫了好幾年了,沒事就寫,再不就畫幾幅畫兒。”
我們走進了一個極為肮髒破亂的小巷。我以前也曾到過這樣的巷子,這兒住了一些撿垃圾的人、掏糞工人或外地人臨時搭起的窩棚。不過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這些紅瓦青磚蓋起的矮小屋子還是很規則地連成一片,中間是一道道窄胡同。如今它們被這座城市裏鋪天蓋地的煙塵給弄得又髒又黑,成了一個顏色。這些小房子不知存在了多久,直到走進了內部才會突然感悟:這兒才是整座城市的心髒!而平時看到的寬敞馬路、高大樓房,包括那些臨街店麵,隻是這座城市的外殼,是它華而不實的包裝。它的真正內核,它的瓤和內髒,正是這樣的小房子和小胡同。成千上萬的望不到邊的小房子啊,就組成了這座城市最主要的部分。那些城裏老戶、市民,通常就是居住在這樣的一片小屋子裏。
而我走入的,隻是被分割成千千萬萬小空間中的一角。
我給糊糊塗塗領進了門。就像在那個平原上見過的村莊一樣,小房子室內要大大低於室外。我剛把腳探進黑洞洞的屋子,裏麵立刻應了一聲:
“誰呀?”
我費力地適應著屋裏灰暗的光線,看清了一男一女兩個老人,一個坐在床上,一個坐在小得不能再小的方桌跟前。男的站起來,老太太還蜷在床上。
“媽,爸,老師兒來了。”
兩個老人都站起。
“我弟呢?”小冷問。
“還不是找他那一夥去了!”老太太說。
老人慌忙地倒茶。他們兩個大約都有七十歲左右,由於屋子太小,他們顯得很高大。我覺得自己的頭差不多都要碰到屋頂了。整個屋子除了一個灶台、一個小方桌、一張床,幾乎就剩不下什麽空間了。後來我在一個角落裏發現了一個灰色的布簾,小冷把它撩一下,讓我看到裏麵還有一間。不過那間更是小得可憐。那兒僅能容下一張小床和一個小凳子。小凳子邊上放了一個長條木板,木板上方是一麵小鏡子、一些化妝用品。這大概是小冷偶爾回來過夜時住的。可是後來我又發現小床上堆放著一些男孩用的東西。我明白了:這裏如今成了弟弟的寢室。小冷解釋說,她若回來,弟弟就在外屋的小方桌下搭一張行軍床。她說別看這兒睡得擠,比起左鄰右舍,還算寬敞的哪。
屋裏有一股南瓜湯味,混合在一種酸酸的氣息中。我不由得蹙了蹙鼻子。小冷說:“你聞到那種酸味了嗎?”
我沒有回答。
她說:“這是酥菜味兒。”
“什麽‘酥菜’?”
“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啊?城裏老戶一年裏有多半年吃‘酥菜’。”
我覺得她在說“酥菜”的“酥”字時,使用了很重的卷舌音。這聽起來就格外誘人。你會覺得那是一種秘不示人的菜肴。她快手快腳把我引到屋外小方桌旁的一個瓷壇跟前。打開壇蓋,我立刻聞到了一股又酸又辣、甜絲絲的味道。她用筷子在裏麵搗弄了一下,床上的老太太發出了一聲歎息。老頭子說:
“叉一些給老師兒帶回,叉一些。”
我覺得這個“叉”字也用得有趣。小冷告訴我:做“酥菜”是她的一個拿手活,有時候還要做給黃科長吃呢。
“趕明兒吧,我做的時候你看著。”
小冷把我引到她的屋裏才小聲說,她讓我來主要是看一幅畫的。說著就在床下的一個小櫃子裏翻來覆去地找,發出嘩啦啦的聲音。兩個老人湊過來,又退到了一邊。
找了一會兒,小冷憤憤地把箱子蓋上,喊:
“弄到哪去了?我弟呢?他拿走了嗎?”
她媽“噢噢”兩聲,看了看老頭子。老頭子咳嗽著,到自己的床頭下麵拖出了一個扁扁的小箱子,又抱到裏屋的小床上。小冷不耐煩地吭一聲:“真是的!”
一家人那種神秘樣子讓我覺得遇到了非同一般的、絕對重大的事情。她打開扁扁的小箱,原來裏麵是一個捆紮起來的塑料袋。塑料袋打開,讓我聞到一股濃濃的樟腦球味兒。解到最後一層才露出了一小卷黃紙。大概就是它了。
小冷在褲子上擦了擦手,把黃紙展開。
那是一幅古畫,上麵畫了幾隻蝦。小冷的手顫抖著,點著蝦:
“認出來了嗎?”
“蝦。”
“咳,當然是蝦。我是問,你知道這是誰的畫嗎?”
我搖搖頭。
“齊、白、石!”
我明白了。我明白小冷為什麽急著讓我到這兒來。她認為我可以辨別真偽。我問是否真的?
“八成兒是,”她說,“你知道,這事兒不能讓外人知道。你讓最可靠的朋友來看一看好不好?有人出好幾十萬要買它,可有人半道出來砸鍋,說這是一幅假畫。要是假畫,一萬塊俺也出手。要是真的,那就大發了。俺弟弟也出去找明白人,我讓他老老實實等著,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你說是吧老師兒?”
我沒有吭聲。我想到了陽子,答應讓朋友來看看。不過我覺得有點納悶的是:他們究竟從哪兒搞來這樣一幅畫?後來我終於忍不住問了。小冷白我一眼:“這你就莫管了,我弟弟那一夥嘛,他們也花了不少錢……”
小冷最後還在反複叮囑:不準告訴黃科長。
3
我答應要幫一下小冷,事後卻有些後悔。因為我覺得陽子最不情願做的就是這一類事。還有,我也不願找那麽多麻煩,而隻想按時上下班,做點分內的工作。一句話,讓我找陽子他們去鑒別一幅關係到“幾十萬”的古畫,這就多少有點玄了。還有,這事兒也許陽子做不了,弄不好還要驚動另一個人,而這個人又恰恰是我長期以來就一直回避的人。我這次歸來幾乎是悄悄的,有人以為我還在東部海邊那兒呢。
想不到小冷一次又一次催促。看得出,這幅畫對她一家有多麽重要。盡管黃科長不願在他的四合院裏看到小冷的斜眼弟弟,可我發現他至少又來過三次。他的到來顯然與鑒別古畫的事有關。小冷差不多都要懇求我了。
我隻得去找陽子。
陽子見了我大吃一驚:“你不是失蹤了嗎?”
我笑了笑,告訴他終於又“上班”了,然後把事情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陽子說:“你原來是有事情要求我呀,要不你會一直藏著哪。”
我向他解釋:“我隻想安靜一段,想一個人待一會兒。你們每個人都有班可上,隻有我一個人失業了。”
“得了吧。不過以後你可千萬不要故意躲著啊。”
我催促陽子先做眼下的事吧。他同意了。
我把他領到了那個低矮的小磚房子裏。
小冷像展示一件聖物似的,再一次把門閂上,隻讓我和陽子看那幅畫。陽子反反複複研究,對著光亮看,又拿到暗處瞄,隻差沒用鼻子去嗅了。最後他拍拍手說:“我認為是真的。不過我還沒有十足的把握。在我們這兒,這種事兒隻有一個人能搞得通。”
我知道他在說誰。我故意把話題岔開。可是小冷聽得分明,開始一聲連一聲追問:
“誰?你們說誰?”
陽子沒有看到我在使眼色,直通通地說出:
“聶老。”
我坐在了椅子上。是啊,聶老。那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當年就親手做過很多假畫。當然他現在年紀大了,已經洗手不幹了。他曾經是一位聲望很高的畫家,現在一幅畫也不作了。我幾年前通過一位朋友認識了他,真是眼界大開。那位朋友是一位雜誌編輯,他的愛人叫濱,一個非常美麗的少婦——聶老每個星期都要到濱那兒,直著眼看她半天,然後再回去。這個老人倔強得很,誰的話也不聽,隻有濱說什麽他聽什麽。他還許諾要為濱作一幅大畫,這話說過有五六年了,卻一直沒有動筆。那時候由於我成了濱一家的客人,所以聶老對我還算客氣。不過眼下我可不願為小冷的幾隻蝦去找那個孤僻老頭,更不想去見濱。我隻想安靜一會兒,隻想在這個春天好好安頓自己。我太疲倦了。
可怕的陽子,扔下這樣的一句話就走掉了。
接下去是小冷的百般纏磨。她一定要我把這幅畫送到聶老跟前。
“求你了,不行嗎?你把這個事情做成了,就是我們全家的大恩人了。行不行啊?”
我無言以對。我不願成為任何人的恩人,隻想安安靜靜的。但後來我終於妥協了。我伸出手說:
“拿來吧,那幅畫。”
小冷不由自主地在褲子上擦了擦手。但她想了想又說:“這樣吧,你先問明白了,等找到了聶老,他同意做了,我再把畫給你。”
這個精明謹慎的小冷,這一刻興奮得兩頰都紅了。我能理解她。
可是我卻遲遲沒有找濱。我知道這事兒隻有濱才做得到。
4
這一天我正在猶豫是否去找濱,那個久聞其名的“靜思庵主”突然來了。
黃科長聞聲出門,站在棗樹下,誇張地拍著手說:
“歡迎庵主,歡迎庵主!”
小冷也一下跳起來:“你多久沒來了呀,你!”
庵主謙遜地笑笑。
我從窗戶上看得清楚:他中等個子,臉黃黃的,顴骨有點高,模樣看上去比實際年齡還要大得多。他的眼角耷拉著,顯出一副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神氣。暖融融的天氣,他竟然還戴了一副白手套,這時正不急不慢地摘下。整個人看上去很有派頭。他梳理了一個與臉型和年齡十分不協調的大背頭,這使我覺得有點別扭。
黃科長已經在急一聲緩一聲地喊我了,我隻得走出去。
黃科長在我們之間做了介紹。靜思庵主平靜地握著我的手:
“久仰久仰,幸會幸會。”
我也重複著類似的話。
黃科長一手搭在我的肩頭,一手搭在靜思庵主的肩頭,卻在說給我一個人聽:
“怎麽樣,名不虛傳吧?庵主年齡不大,卻讓我由衷地欽佩。他擇友甚嚴哪。”
靜思庵主鼻子“吭吭”兩聲,不知是自責的聲音還是謙虛的聲音。
我們三個一塊兒到黃科長的辦公室。庵主坐在最大的一張沙發上,蹺著二郎腿,身板挺得筆直,不苟言笑。我發覺由於內在的緊張,他的嘴唇繃得很緊。黃科長在一邊介紹說:“庵主很忙啊,他很少有時間走出來。他和一般人不一樣,他的學識才叫淵博,懂得醫學、植物學、書法、雕刻、手相學。是吧庵主?”
庵主皺皺眉頭,輕輕地“哼”了一聲,未置可否。停了一會兒黃科長又問庵主:
“聽說過寧先生嗎?”
庵主點點頭,呷了一口茶,食指和中指輕輕地敲擊桌麵,若有所思。
黃科長又談起了我的經曆,什麽辭職呀,地質學院畢業呀,到東部開拓新的事業呀,回城後又加入了他的協會呀,說個沒完。我不得不打斷他的話。我發現庵主的臉上漸漸有了笑意。他站起來,在屋裏踱步,看著牆上一幅又一幅畫,好像從來沒有看過似的。他偶爾伸出指頭點劃一下,說一句:“用墨很好。”再不就是:“閑章蓋得不是地方。”“這裏應該壓一方印啊!”
最後一句剛剛出口,黃科長一步跳過去:“有光,不能這樣說!這是有講頭的啊!”
黃科長一急就忘了叫“庵主”,而是直呼其名。這使我知道他叫“有光”。
我問:“有光先生,您最近在忙些什麽?”
庵主背著手,微微把臉轉過:“沒什麽,業餘時間搞搞根雕、寫幾幅字而已。”
我發現庵主少言寡語,卻並非是腹富口儉的人,他大概在生人麵前天生有一種拘束感。與他談熟了,他的話就不像我想象的那麽少了。我們倆坐到了一塊兒交談起來。黃科長偶爾插一句,一會兒就伏到案上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庵主一會兒問我認識這個嗎?認識那個嗎?他說的名字隻有一二位聽說過,但我一概搖頭:認識那麽多人,這就與黃科長所說的“擇友甚嚴”相抵牾了。原來這個庵主熱衷於交往名流,朋友多得讓人吃驚。我漸漸發現這是一個古怪的人。我還發現一個秘密——這也是他與黃科長過從甚密的原因了——他可以替黃科長搞來很多所謂的“名人字畫”,同時還是黃科長的熱心讀者,能適時送去激烈讚譽。他問我:
“看過黃老‘自傳’了嗎?”
一句話把我鎮住了。我從來沒聽誰叫黃科長為“黃老”。我愣怔了一下才明白:“沒有,還沒來得及拜讀。”
“那你可得抓緊時間看看!”
我點頭。黃科長笑眯眯轉過臉來:
“庵主幫我一字一字訂正過。當然了,回頭老寧是要看的,我還要請他斧正……”
我說:“不敢。”
庵主接著背了一段“自傳”。我驚訝地發現:他嘴裏的這一段文字竟是如此暢美。
庵主離開時緊緊握住我的手,眼睛閃著動人的光彩:“我們從今天起就算是朋友了。很好。相見恨晚。請多加關照。再會!”
他說的都是書上的客套話,但因為熱情烤人,又足以彌補那種刻板和不足。我把他送到門外。我的後麵,黃科長和小冷卻及時地站住了,大概他們有意讓我和庵主增加一些接觸。
庵主再一次握著我的手:“我很重視你。我們將盡快見麵。要知道——”說到這裏他抬眼望著熙熙攘攘的巷子:“‘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啊!”
這一句並非是對我說的,而僅僅是他自己的一句喟歎。歎過之後,他就頭也不回地徑直走去。
我一直望著他的背影。他那梳理齊整的背頭不知什麽時候給搞亂了,但頭顱卻一直用力昂著……
5
很久沒有見到濱了。
當年我想在東部辦一份雜誌,通過濱的愛人聯係了一家已經辦得不耐煩的刊物。我們想用“過戶”的方式把它弄到那兒去。就這樣,我與濱結識了。
第一次見她讓我好一陣吃驚。我得說,我從沒見過這樣的人。她長得大大的,極其完美。閃著光澤的*肌膚、一對水靈靈的忽閃不停的眼睛,都讓人一時無語。你怎麽也想不到,在這座幹燥酷熱的城市裏,竟然還會有這樣水汽充盈的生物。接下去我還發現,她的性格比她的形象更有魅力。那真是爽朗熱情,溫和寬厚。她和愛人水乳交融,兩人形影不離,噓寒問暖;他們竟然能當著別人的麵親吻,卻又不讓人覺得是在模仿洋人。他們倆並排坐在那兒,大多數時間兩手相牽;有時他們彼此忙裏偷閑地、匆匆地看一眼,留下一個幸福的、不易察覺的微笑。總之她落落大方,一切都做得那麽自然。她隻是使人仰慕或愛戀。當然,她對任何男性都會有吸引力;不過對她隻可以尊重而不可以褻瀆。作為一個真正的好女人,我想濱的一生都不會有通常的那些男女麻煩,而隻會像一個閃閃發光的物體擺在那兒,讓人產生一種心甘情願的景仰。
我後來還曾在一個雜誌社舉辦的酒會上見過她。在那種熱鬧場合,她好像比平時更加出眾,簡直是儀態萬方。她有一刻由於要應酬一邊的朋友把愛人給忽略了——突然想起來時就急急地找到,然後挽住了他的胳膊,把他拉到剛剛結識的一些女友旁邊一一介紹。
就是這樣一位姑娘,卻讓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畫家纏住了。我每當看到那個長著一縷白須、拄著一根拐杖顫顫巍巍踩著碎石路而來的老人,就有點不忍。濱總是眉開眼笑、一蹦三跳地撲過去,小心地扶住了老人。那時老人就把拐杖提離了地麵,一下挽住了濱的胳膊,一隻手還緊緊握著她的手,拍打撫摸:
“我的孩子啊,我的孩子啊,我想你啊,想你啊。”
“我也想你呀聶老。”
就這樣,她攙扶著聶老到屋裏坐下,目中再無他人。聶老看著她,她也看著聶老,兩個人手扯手坐在那裏。這種注視至少要花去二十分鍾。這之後聶老才提起拐杖,咳嗽著,弓著腰站起:
“我回了,孩子,我該回了。”
她的愛人也站起來,隻把客人送到門口。聶老由濱攙著,送上很遠的一段路。
去找濱嗎?我仍然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