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大將軍府。


    “今陛下立西園,封驃騎,何意?”大將軍何進問群下。


    這不明擺著得事麽,還要問?當然下屬們也隻能心裏吐槽一下,然後老老實實回答:“必有小人進讒於聖上,欲分將軍之勢也。”


    何進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今欲歸勢於己身,計將安出?”


    這就是個真正的難題了,也就是何進真心想問的問題。大將軍府的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陣沉默。


    大將軍司馬許涼和假司馬伍宕對視了一眼,後者微不可見的點了點頭,許涼也輕輕的點頭回應。


    隨即,許涼開口道:“今天下滋亂。望氣著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眾人正聚精會神聽著,卻發現許涼說了一句不開口了。


    就見伍宕接口道:“《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事,可以威厭四方。將軍可呈聖上,受命督軍,何愁之有?”


    何進也不是個蠢人,這麽一提點,當即恍然大悟,這是要自己去跟天子說的,讓天子去閱兵,隻要自己辦的漂亮,天子一開心,兵權不就又回到了自己手裏?


    “大善!”


    於是上言於帝,帝納之。


    (這裏有個小說明:許涼、伍宕所言“《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事,可以威厭四方”。按李賢注,《太公六韜篇》:第一《霸典》,文論;第二《文師》,武論;第三《龍韜》,主將;第四《虎韜》,偏裨;第五《豹韜》,校尉;第六犬韜,司馬。《龍韜》雲:“武王曰:‘吾欲令三軍之眾,親其將如父母,聞金聲而怒,聞鼓音而喜,為之柰何?’


    看著是不是覺得牽強附會?


    我特意去看了幾遍《六韜》。發現這麽一段話:“王修其德,以下賢惠民,以觀天道.......大明發而萬物皆照,大義發而萬物皆利,大兵發而萬物皆服。大哉!聖人之德,獨聞獨見。樂哉!”出自《六韜》:武韜篇-發啟。


    主要是這句“大兵發而萬物皆服”,對比“天子將兵事,可以威厭四方”是不是比李賢注有更接近?


    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也有可能是錯的,如果有書友能看到這裏,有更好的見解,歡迎指正。)


    -----------------------------------------------------分割線--------------------------------------------------------


    兗州。


    東郡。


    東阿縣。


    學堂,程老夫子寫下了一個大大的“忠”字。


    “今日之言,慎思之!”程夫子一本正經的摸了摸飄逸的大胡子,開口講到。


    “程老頭這是要講什麽內容?”薛議和所有人一樣坐直了身子,認真聽講。


    “周內史興之言:‘中能應外,忠也;......守節不淫,信也。’”


    “周內史過之言:‘考中度衷,忠也;.......製義庶孚,信也。’”


    “除暗以應外謂之忠......定身以行事謂之信。(宮之奇語,國語.晉語)”


    “忠自中而信自身,其為德也深矣,其為本也固矣。(叔向語,國語,晉語)”


    “外強內溫,忠也;和以率貞,信也。......外向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子服惠伯語,左傳,昭公二十年)”


    “這是《國語》和《左傳》,講春秋?“薛議好歹學了幾年,春秋,左傳還是看過的。


    “春秋之謂忠,與今時不同。”程立頓了頓,等待學生提問。


    張東很是上道,施了一禮,開口問道:“請夫子示下。”


    程夫子:“善,《左轉》恒公六年,季梁對隨侯曰:‘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


    “《左傳》莊公十年,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問何以戰?......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此之謂君之忠也。”


    薛議施禮問道“何解?”


    “忠於民”程夫子回答。


    程夫子繼續開口:“《左傳》僖公九年,晉獻公曰:‘何謂忠、貞?’


    荀息對曰:‘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


    “《左傳》文公六年,臾駢曰:‘......以公害私,非忠也。’”


    “《左傳》襄公五年,範文子曰:‘.......無私,忠也。’”


    “此之謂公而無私,亦春秋忠之意也。”


    張東:“此亦君之忠乎?”


    程立:“然,臣亦從之。”


    張東:“庶民可乎?”


    程立:“禮不下庶人。”


    張東:“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於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


    程立:“大善,忠之謂也。”


    “《左傳》昭公元年,趙孟聞之,曰:‘臨患不忘國,忠也。’此乃忠於社稷也。


    是以楚共王有言:‘忠,社稷之固也。’”


    李敢:“夫子言之,可有憑證?”


    程立:“崔武子見棠薑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


    其人曰:‘死乎?’


    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行乎?’


    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曰:‘歸乎?’


    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


    “師曠侍於晉侯。晉侯曰:‘衛人出其君,不亦甚乎?’


    對曰:‘或者其君實甚。良君將賞善而刑淫,養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


    眾學生齊施禮。


    “春秋時期的忠,是忠於社稷,是君臣都要遵守的。程老頭講學厲害呀。”薛議心裏默默點了個讚。


    程夫子又開口了:“忠之論,戰國異於春秋。春秋,忠於社稷;戰國,忠於主君。”


    “《管子》曰:‘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理之至也。’”


    “能上盡言於主,下致力於民,而足以修義從令者,忠臣也。”


    “能據法而不阿,上以匡主之過,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


    “《韓非子》曰:‘盡力守法,專心於事主者謂忠臣。’”


    張東:“然其忠君者,其全然服從於君乎?”


    程立:“非也,魯陽文君謂子墨子曰:‘有語我以忠臣者,令之俯則俯,令之仰則仰,處則靜,呼則應,可謂忠臣乎?’


    子墨子曰:‘令之俯則俯,令之仰則仰,是似景也;處則靜,呼則應,是似響也。君將何得於景與響哉?若以翟之所謂忠臣者,上有過,則微之以諫;己有善,則訪之上,而無敢以告。外匡其邪,而入其善。尚同而無下比,是以美善在上,而怨讎在下;安樂在上,而憂戚在臣。此翟之所謂忠臣者也。’”


    “戰國時期慢慢的就由忠於社稷,變為忠於主君了。”薛議記下筆記。


    許是講的口渴,程夫子接過兒子遞上的一大碗水,咕嚕咕嚕幾口喝完,溢出的水從嘴邊順著大胡子嘩啦啦的流了下來,學生們都聚精會神的看著,水流聲音清晰可見。


    將碗遞了回去,胡子也不擦,用手一抹,繼續開講:“至戰國末,儒家以孝論忠,‘資於事父以事君敬同。’‘孝者所以事君也’,‘以孝事君則忠’,‘事君不忠非孝也。’諸如此類”


    “所以儒家的思想就是因為這樣,受統治者歡迎?”薛議默默想到。


    程夫子繼續道:“至秦漢一統,國家唯一,忠唯二,一曰國家(也泛指社稷),一曰主君。此主君者,非唯天子,主上亦可。然漢初列國並立,君臣之施者,相報之勢也。


    《淮南子》有雲:‘是故臣不得其所欲於君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於臣也。君臣之施者,相報之勢也。是故臣盡力死節以與君,君計功垂爵以與臣。是故君不能賞無功之臣,臣亦不能死無德之君。君德不下流於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馬矣。是猶不待雨而熟稼,必不不可之數也。’”


    “這就是說,在秦、漢初之時,還保留著戰國遊仕的餘習,是否忠於主君是相互選擇的結果。”薛議默默記下。


    程立:“自漢武中興,董仲舒以‘君尊臣卑’之說,得以獨尊儒術。君權神授,忠唯指君臣,此私忠也。”


    說完一聲冷哼,很是不屑。頓了一小會,憋出一段話:“臣之義比於地,故為人臣者,視地之事天也;為人子者,視土之事火也,雖居中央,亦歲七十二日之王,傅於火,以調和養長,然而弗名者,皆並功於火,火得以盛,不敢與父分功,美孝之至也。是故孝子之行,忠臣之義,皆法於地也,地事天也,猶下之事上也。”


    末了還不忘吐槽:“迂腐至極,假以五行,著實可恨!”


    “這是在吐槽董仲舒無下限?大佬自己吐槽就好,我一個小卒子聽聽就可以了......”---薛議。“所以說,儒家的忠論,因為符合統治者需求,笑到了最後?從語氣看,程老頭看樣子是支持‘公忠’的人,很崇尚春秋啊。話說,程老頭是哪家的學派?”


    ......


    張東:“夫子何以教我等?”


    程立:“汝等在吾門下,須知吾等忠於何。”


    薛議:“此意何解?”


    程立:“家族可忠之,國家亦可忠之;主君可忠之,民族亦可忠之。勿忘初心!”


    薛議等:“謹受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將軍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魏左將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魏左將軍並收藏三國將軍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