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欲耀兵,然望氣之事,應由太史令告之,大將軍意欲何為?”
上軍校尉蹇碩說諸常侍,“我曹欲分大將軍之兵,非私願也,外戚權重,非國家之福,吾等赤子之心,願國家勿疑。”
諸常侍:“然也。”
張讓開口說道:“今西園八校,兵卒甚少,北軍五校,不可輕動,唯征兵於外,然外兵進京,調令自大將軍府出,進京者受其任命。於我等何益?”
蹇碩:“非也,西園兵事,決於國家,進京者當由吾調配。”
諸常侍:“善。”
-------------------------------------------------------分割線-------------------------------------------------------
並州。
刺史府。
並州刺史丁原及其幕僚在府內議事。
“君上欲耀兵,今並州已平(南匈奴驅逐於夫羅後回歸了駐地),四下無戰事,諸君誰願將兵往之?”丁原問群下。
幕僚們相互看了看,其實大部分都在看主薄呂布。畢竟呂奉先武藝過人,長得又高大威猛,出去閱兵,也能讓人感受到並州男兒的氣概。
這時,武猛從事張楊開口道:“楊願往。”
這下眾人犯了難,偷偷的打量呂布,看他的意見。
張楊和呂布關係還是不錯的,呂布並沒有覺得非自己不可,“稚叔可矣。”
見呂布沒意見,大家就更沒意見了,丁原當即拍板:“可,誰人輔之?”
見大家都沒意見,張楊開口道:“張遼,張文遠。”
《三國誌張楊傳》:並州刺史丁原遣楊將兵詣碩,為假司馬。
-----------------------------------------------------------分割線--------------------------------------------------
豫州。
沛國。
新軍營地。
“大哥,吾等隨典軍(典軍校尉曹操)至此募兵,已有十餘日,何時方能回京都?”關羽問劉備。
劉備:“某亦不知矣,須問曹將軍。”
突然,帳外喧嘩聲大起,劉備等趕忙出帳,之間四周士卒散亂,濃煙四起,到處都是喊殺聲。
劉備三人對視一眼,這是?士卒嘩變了?
《英雄記》雲:靈帝末年,備嚐在京師,複與曹公俱還沛國,【複,宋本作“後”。此為中平六年事,曹操變易姓名,間行東歸,見《魏誌·武紀》卷首。是時曹操年三十五歲,先主年二十九歲。】募召合眾。
《操別傳》雲:拜操典軍都尉,還譙。沛士卒共叛,襲擊之。操得脫身亡走,竄平河亭長舍,稱曹濟南處士,臥養足創八九日。謂亭長曰:“曹濟南雖敗,存亡未可知,公幸能以車牛相送,往還四五日,吾厚報公。”亭長乃以車牛送操,未至譙數十裏,騎求操者多。操開帳叱之。皆大喜,始悟是操。
-----------------------------------------------------分割線---------------------------------------------------------
兗州。
東郡。
東阿縣。
學生收拾好行李問程立:“夫子,我等欲往何處去?”
程立回答:“洛陽也,聖上欲耀兵於京都,吾等可往。”
九月,南單於叛,與白波賊寇河東。遣中郎將孟益率騎都尉公孫瓚討漁陽賊張純等。
(這裏的南匈奴特指於夫羅的流亡部族,個人推斷當時於夫羅應該是被反叛的族人驅逐後,率部南下,想進京找朝廷幫忙。結果天子病亡,朝廷也沒空搭理匈奴的家事,導致於夫羅部一直流亡在外,直至獻帝東歸。)
十月,青、徐黃巾複起,寇諸縣。
甲子(188年11月22日),天子耀兵平樂觀。
起大壇,上建十二重五采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複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步兵、騎士數萬人,結營為陣,天子親出臨軍,駐大華蓋下,進駐小華蓋。禮畢,帝躬擐(huàn)甲介馬,稱“無上將軍”,行陳三匝(zā)而還。詔使進悉領兵屯於觀下。
“起!!!薛議上!薛議上!”
平樂觀周圍早已有禁軍圍守,由於觀看閱兵人數太多,百姓們隻能站在自己的馬車上眺望,但是有馬車的人家又能有多少?馬車上又能站多少人?
不得已多數人隻能選擇攀爬周圍的大樹,登高遠望。
薛議一行人,程夫子占了馬車,學生們隻好攀爬大樹,薛議很不幸,抓鬮輸了,最後一個上樹,更不幸的是,他前麵是小胖子張南,雖然李敢、張東等在樹上拽著張南了,但是薛議還是推的頗為費勁。剛才的加油聲就是張南發出來的。
“呀啊!”薛議臉上漲的通紅,全身的力氣都用了出來,拱著身子,推著小胖子上樹,樹上的同窗們也在幫忙,終於,張南就快上去了,隻聽見“啪”的一聲,大樹不堪重負的倒下了,薛議被砸倒前的唯一一個念頭是:“死胖子!你該減肥了!”
......
早些時候,天子讓蓋勳為武都郡太守,下詔讓大將軍何進、上軍校尉蹇碩為蓋勳送行,當時雒陽官員以此為榮。蓋勳還未到武都郡,劉宏又將其征回為討虜校尉,參與雒陽閱兵。
天子召見蓋勳,問:“天下何苦而反亂如此?”
勳曰:“幸臣子弟擾之。”
時宦者上軍校尉蹇碩在坐,帝顧問碩,碩懼,不知所對,而以此恨勳。
帝又謂勳曰:“吾已陳師於平樂觀,多出中藏財物以餌士,何如?”勳曰:“臣聞‘先王燿德不觀兵’。今寇在遠而設近陳,不足昭果毅,秪黷武耳。”
帝曰:“善。恨見君晚,群臣初無是言也。”
(勳時與宗正劉虞、佐軍校尉袁紹同典禁兵。勳謂虞、紹曰:“吾仍見上,上甚聰明,但擁蔽於左右耳。若共並力誅嬖幸,然後征拔英俊,以興漢室,功遂身退,豈不快乎!”虞、紹亦素有謀,因相連結,未及發,而司隸校尉張溫舉勳為京兆尹。帝方欲延接勳,而蹇碩等心憚之,並勸從溫奏,遂拜京兆尹。)
閱兵完畢,天子將外來的部隊補充完西園軍後,剩下的都交給了大將軍何進。至此,蹇碩試圖分割何進兵權的計劃破產。
不甘心的蹇碩又提議大將軍去平叛涼州,何進自然不肯,但天子的命令哪能違抗?假意應下,但是要等袁紹征兵歸來,方可出征。
戰場之勢,瞬息萬變,天子哪裏會等那麽久,再者,天子這是看出來了,大舅子並沒有出去的意思,於是,再度啟用了老將皇甫嵩,和前將軍董卓,一起平叛。
十一月,涼州賊王國圍陳倉,右將軍皇甫嵩救之。
遣下軍校尉鮑鴻討葛陂黃巾。巴郡板楯蠻叛,遣上軍別部司馬趙瑾討平之。公孫瓚與張純戰於石門,大破之。
使劉虞為幽州牧,黃琬為豫州牧。
-------------------------------------------------------分割線------------------------------------------------------
“哎,閱兵什麽都沒看到,他們到還好,說什麽看到了當年在徐州大放異彩的勁弩兵,並州的騎兵等等,結果自己,哎,不提也罷。”薛議跟在回鄉的隊伍中間,木然的跟著前麵人的步伐,腦袋裏卻滿是可惜。“萬幸的是人沒事。”
出洛陽,計劃順著黃河向下,返回東阿。程夫子與學生們共乘一條大船,白天沿江而下,晚上依城而休。
“程夫子今天心情不錯啊,在船上還哼著小曲~”薛議想到。漢代的黃河還遠沒有後世那麽渾濁,河水有點清澈,薛議趴在船邊,將手放下,靜靜的讓河水從指尖劃過。
“二三子,汝等隨吾已有四年?”程夫子開口問諸生。
“稟夫子,四年有矣。”有學生答。
“善,今日教汝等吾之學。”程立摸了摸大胡子,一臉自得。
“請夫子言。”學生一齊施禮。
“兵者,詭道也!”
“!!!!”薛議:“兵家?”
艸!
∑(っ°Д°;)っ
上軍校尉蹇碩說諸常侍,“我曹欲分大將軍之兵,非私願也,外戚權重,非國家之福,吾等赤子之心,願國家勿疑。”
諸常侍:“然也。”
張讓開口說道:“今西園八校,兵卒甚少,北軍五校,不可輕動,唯征兵於外,然外兵進京,調令自大將軍府出,進京者受其任命。於我等何益?”
蹇碩:“非也,西園兵事,決於國家,進京者當由吾調配。”
諸常侍:“善。”
-------------------------------------------------------分割線-------------------------------------------------------
並州。
刺史府。
並州刺史丁原及其幕僚在府內議事。
“君上欲耀兵,今並州已平(南匈奴驅逐於夫羅後回歸了駐地),四下無戰事,諸君誰願將兵往之?”丁原問群下。
幕僚們相互看了看,其實大部分都在看主薄呂布。畢竟呂奉先武藝過人,長得又高大威猛,出去閱兵,也能讓人感受到並州男兒的氣概。
這時,武猛從事張楊開口道:“楊願往。”
這下眾人犯了難,偷偷的打量呂布,看他的意見。
張楊和呂布關係還是不錯的,呂布並沒有覺得非自己不可,“稚叔可矣。”
見呂布沒意見,大家就更沒意見了,丁原當即拍板:“可,誰人輔之?”
見大家都沒意見,張楊開口道:“張遼,張文遠。”
《三國誌張楊傳》:並州刺史丁原遣楊將兵詣碩,為假司馬。
-----------------------------------------------------------分割線--------------------------------------------------
豫州。
沛國。
新軍營地。
“大哥,吾等隨典軍(典軍校尉曹操)至此募兵,已有十餘日,何時方能回京都?”關羽問劉備。
劉備:“某亦不知矣,須問曹將軍。”
突然,帳外喧嘩聲大起,劉備等趕忙出帳,之間四周士卒散亂,濃煙四起,到處都是喊殺聲。
劉備三人對視一眼,這是?士卒嘩變了?
《英雄記》雲:靈帝末年,備嚐在京師,複與曹公俱還沛國,【複,宋本作“後”。此為中平六年事,曹操變易姓名,間行東歸,見《魏誌·武紀》卷首。是時曹操年三十五歲,先主年二十九歲。】募召合眾。
《操別傳》雲:拜操典軍都尉,還譙。沛士卒共叛,襲擊之。操得脫身亡走,竄平河亭長舍,稱曹濟南處士,臥養足創八九日。謂亭長曰:“曹濟南雖敗,存亡未可知,公幸能以車牛相送,往還四五日,吾厚報公。”亭長乃以車牛送操,未至譙數十裏,騎求操者多。操開帳叱之。皆大喜,始悟是操。
-----------------------------------------------------分割線---------------------------------------------------------
兗州。
東郡。
東阿縣。
學生收拾好行李問程立:“夫子,我等欲往何處去?”
程立回答:“洛陽也,聖上欲耀兵於京都,吾等可往。”
九月,南單於叛,與白波賊寇河東。遣中郎將孟益率騎都尉公孫瓚討漁陽賊張純等。
(這裏的南匈奴特指於夫羅的流亡部族,個人推斷當時於夫羅應該是被反叛的族人驅逐後,率部南下,想進京找朝廷幫忙。結果天子病亡,朝廷也沒空搭理匈奴的家事,導致於夫羅部一直流亡在外,直至獻帝東歸。)
十月,青、徐黃巾複起,寇諸縣。
甲子(188年11月22日),天子耀兵平樂觀。
起大壇,上建十二重五采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複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步兵、騎士數萬人,結營為陣,天子親出臨軍,駐大華蓋下,進駐小華蓋。禮畢,帝躬擐(huàn)甲介馬,稱“無上將軍”,行陳三匝(zā)而還。詔使進悉領兵屯於觀下。
“起!!!薛議上!薛議上!”
平樂觀周圍早已有禁軍圍守,由於觀看閱兵人數太多,百姓們隻能站在自己的馬車上眺望,但是有馬車的人家又能有多少?馬車上又能站多少人?
不得已多數人隻能選擇攀爬周圍的大樹,登高遠望。
薛議一行人,程夫子占了馬車,學生們隻好攀爬大樹,薛議很不幸,抓鬮輸了,最後一個上樹,更不幸的是,他前麵是小胖子張南,雖然李敢、張東等在樹上拽著張南了,但是薛議還是推的頗為費勁。剛才的加油聲就是張南發出來的。
“呀啊!”薛議臉上漲的通紅,全身的力氣都用了出來,拱著身子,推著小胖子上樹,樹上的同窗們也在幫忙,終於,張南就快上去了,隻聽見“啪”的一聲,大樹不堪重負的倒下了,薛議被砸倒前的唯一一個念頭是:“死胖子!你該減肥了!”
......
早些時候,天子讓蓋勳為武都郡太守,下詔讓大將軍何進、上軍校尉蹇碩為蓋勳送行,當時雒陽官員以此為榮。蓋勳還未到武都郡,劉宏又將其征回為討虜校尉,參與雒陽閱兵。
天子召見蓋勳,問:“天下何苦而反亂如此?”
勳曰:“幸臣子弟擾之。”
時宦者上軍校尉蹇碩在坐,帝顧問碩,碩懼,不知所對,而以此恨勳。
帝又謂勳曰:“吾已陳師於平樂觀,多出中藏財物以餌士,何如?”勳曰:“臣聞‘先王燿德不觀兵’。今寇在遠而設近陳,不足昭果毅,秪黷武耳。”
帝曰:“善。恨見君晚,群臣初無是言也。”
(勳時與宗正劉虞、佐軍校尉袁紹同典禁兵。勳謂虞、紹曰:“吾仍見上,上甚聰明,但擁蔽於左右耳。若共並力誅嬖幸,然後征拔英俊,以興漢室,功遂身退,豈不快乎!”虞、紹亦素有謀,因相連結,未及發,而司隸校尉張溫舉勳為京兆尹。帝方欲延接勳,而蹇碩等心憚之,並勸從溫奏,遂拜京兆尹。)
閱兵完畢,天子將外來的部隊補充完西園軍後,剩下的都交給了大將軍何進。至此,蹇碩試圖分割何進兵權的計劃破產。
不甘心的蹇碩又提議大將軍去平叛涼州,何進自然不肯,但天子的命令哪能違抗?假意應下,但是要等袁紹征兵歸來,方可出征。
戰場之勢,瞬息萬變,天子哪裏會等那麽久,再者,天子這是看出來了,大舅子並沒有出去的意思,於是,再度啟用了老將皇甫嵩,和前將軍董卓,一起平叛。
十一月,涼州賊王國圍陳倉,右將軍皇甫嵩救之。
遣下軍校尉鮑鴻討葛陂黃巾。巴郡板楯蠻叛,遣上軍別部司馬趙瑾討平之。公孫瓚與張純戰於石門,大破之。
使劉虞為幽州牧,黃琬為豫州牧。
-------------------------------------------------------分割線------------------------------------------------------
“哎,閱兵什麽都沒看到,他們到還好,說什麽看到了當年在徐州大放異彩的勁弩兵,並州的騎兵等等,結果自己,哎,不提也罷。”薛議跟在回鄉的隊伍中間,木然的跟著前麵人的步伐,腦袋裏卻滿是可惜。“萬幸的是人沒事。”
出洛陽,計劃順著黃河向下,返回東阿。程夫子與學生們共乘一條大船,白天沿江而下,晚上依城而休。
“程夫子今天心情不錯啊,在船上還哼著小曲~”薛議想到。漢代的黃河還遠沒有後世那麽渾濁,河水有點清澈,薛議趴在船邊,將手放下,靜靜的讓河水從指尖劃過。
“二三子,汝等隨吾已有四年?”程夫子開口問諸生。
“稟夫子,四年有矣。”有學生答。
“善,今日教汝等吾之學。”程立摸了摸大胡子,一臉自得。
“請夫子言。”學生一齊施禮。
“兵者,詭道也!”
“!!!!”薛議:“兵家?”
艸!
∑(っ°Д°;)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