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太傅府。
袁基:“董仲穎桀驁難製,其勢已成,兵不在我,我等如何應對?”
袁隗:“京中兵馬可有心向我等者?”
袁基:“唯公路而已。”
袁隗沉默了一會,事情的發展已經不是他這個太傅所能控製的了,朝中的局勢也不在他的掌控,兵權在握的董卓,利用給士人平反所帶來的巨大政治聲望,利用“外戚”的身份,登上來自光武以來的唯一相國位,手筆之大,令人驚心。他手中唯一的權力尚書台,也被董卓所親信的太仆王允所把控,他已經完全失勢了。
袁基見叔父遲遲不開口,問道:“可否讓公路出汝南?”
袁隗遲疑了一會,緩緩開口:“釜底抽薪?”
袁基點了點頭:“在內而亡,在外而安。”
袁隗沒有回答,端坐了一會,手放在矮桌上慢慢的敲著......
袁基也沒有催促,就這樣靜靜地看著......
好一會,隻聽得袁隗開口道:“喚袁綏進來!”
------------------------分割線----------------------------
(先幹一碗來自兩千年的雞湯)
中平六年末(189年末)
陳留郡。
襄邑縣。
“曹將軍就在裏麵”士卒引著孫嵩來到一座茅屋前。(曹操此時的身份應當為議郎,這裏寫將軍是為了方便行伍叫法。)
聽著裏麵哐啷哐啷的打鐵聲,孫嵩走進去,發現曹操在和鐵匠一起打鐵鑄兵。頓時笑道:“當慕其大者,乃與工師共作刀耶?”(你是要做大事的人,怎麽能和人一起在這做工匠活?)
曹操答道:“能小複能大,何害!”
(《魏武軍策令》: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與工師共作卑手刀。時北海孫賓碩來候孤,譏孤曰:“當慕其大者,乃與工師共作刀耶?”孤答曰:“能小複能大,何害!”)
------------------------分割線-----------------------------
星星之火。
至中平六年末(189)。
地方上已經出現了反董卓的武裝。
包括:張楊、曹操、衛茲、鮑信、橋瑁。
大將軍故吏張楊等人的政治訴求之一就是:否定董卓“廢嫡立庶”的合法性,以圖攻入雒陽,推翻“劉協+董卓”的朝廷,扶植“弘農王”劉辨(何進外甥)重新登基。
對這些人的身份做個簡單分析:
張楊(大將軍故吏。並州刺史丁原遣楊將兵詣碩,為假司馬。靈帝崩,碩為何進所殺。楊複為進所遣,歸本州募兵,得千餘人,因留上黨,擊山賊。進敗,董卓作亂。楊遂以所將共上黨太守於壺關,不下,略諸縣,眾至數千人。)
衛茲(何苗故吏。董卓發何苗屍,棄於路旁。)
鮑信(大將軍故吏。募兵歸來時大將軍已死。)
橋瑁(大將軍誅宦時的鐵杆支持者。)
曹操(????曹老板為什麽起兵反董是個未解之謎,一般來講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有政治需求才會發動戰爭,曹操不是何進故吏,不然也不會做出《薤露行》這種詩了,要說單純的覺得董卓是個奸臣就反他,那可真是偉大-_-!!!,書友們可以討論下為什麽曹操為什麽反董。)
----------------------------分割線-------------------------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董卓將劉辨請到高樓之上,派士兵把守,然後他裝模作樣的把弘農王太傅喊來:“我聽說弘農王生病了,你為什麽不向我匯報?!”
董卓又同時派兵強迫太醫調配毒藥,再授意弘農王府的郎中令(郡王可設六卿,郎中令為其一,職務內容同朝廷九卿之一光祿勳)李儒去毒殺劉辨。
董卓以為殺了劉辯之後,反董聯軍的政治口號也就沒有了,先帝隻有兩個兒子,劉協是唯一的繼承人了。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他弑帝的行為,引發了更大規模的反抗。
橋瑁矯詔三公之書討董!(真假自知)
(《太平禦覽·卷92》引《英雄記》:(董)卓聞東方州郡謀欲舉兵,恐其以弘農王為主,乃置王閣上,薦之以棘,召王太傅責問之,曰:“弘農王病困,何故不白?”遂遣兵迫守太醫致藥,即日弘農王及妃唐氏皆薨。這份史料有個錯誤,唐妃沒死。)
--------------------------分割線--------------------------
燎原之勢。
徐州。
廣陵郡。
臧洪說張超曰:“明府曆世受恩,兄弟並據大郡(張邈陳留太守),今王室將危,賊臣未梟,此誠天下義烈報恩暛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動枹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倡先,義之大者也。”
超然其言,與洪西至陳留,見兄邈計事,以袁綏領廣陵。
(陸瑁傳注引獻帝春秋張超之討董卓,以袁綏領廣陵事。陳誌《陸瑁傳》裴注:(袁)迪父綏為太傅掾,張超之討董卓,以綏領廣陵事。書友們看出點什麽了沒,這背後有袁氏的影子啊......)
致之於劉兗州公山、孔豫州公緒,皆與洪親善。乃設壇場,方共盟誓,諸州郡更相讓,莫敢當,鹹共推洪。(至於大家為什麽不都上,大家應該都懂的......)
洪乃升壇操槃歃血而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洪辭氣慷慨,涕泣橫下,聞其言者,雖卒伍廝養,莫不激揚,人思致節。
遙推袁紹為盟主。然後袁紹自為車騎將軍,分封諸將。
-------------------------分割線------------------------
反董聯軍成分細考。
第一部分:酸棗聯軍。
酸棗聯軍的構成是以兗州為主,豫州、徐州各有參與,歸類如下。
兗州:刺史劉岱,陳留郡太守張邈,(陳留郡己吾縣)曹操,(陳留郡襄邑縣)衛茲,東郡太守橋瑁,濟北國相鮑信,鮑韜,山陽郡太守袁遺。
豫州:刺史孔伷,陳國相許瑒(許靖從兄),沛國建平縣長劉勳。
徐州:廣陵郡太守張超。(注:刺史陶謙中立)
第二部分:冀州聯軍。
第二路人馬為來自冀州、並州、司隸三地,屯兵於河內郡附近,有:
勃海郡太守兼司隸校尉袁紹(盟主),冀州牧韓馥,河內郡太守王匡,(並州)張楊,並州河西郡太守崔鈞,南匈奴流亡單於於夫羅。冀州十位太守。
青州刺史焦和也起兵參加反董,渡河欲前往河內郡與袁紹會師,但由於青州黃巾趁機鬧事,焦和又回軍討伐黃巾,並未直接參戰。
(範書《袁紹傳》:故遂引會英雄,興師百萬,飲馬孟津,歃血漳河。——漳水流經鄴城。
範書《袁紹傳》李賢引《獻帝春秋》:(袁)紹合冀州十郡守相,眾數十萬,登壇歃血。
陳誌《張楊傳》:山東兵起,欲誅(董)卓。袁紹至河內,(張)楊與紹合,複與匈奴單於於夫羅屯漳水。
範書《崔烈傳》:獻帝初,(崔)鈞與袁紹俱起兵山東。)
第三路人馬,就是盤踞在荊州南陽郡,由袁術領導的這支隊伍,長沙郡太守孫堅與江夏郡太守劉祥,為袁術效力,他們也應該沒有去酸棗縣。(孫堅是在後期加入的,後文中會細說。)
以上三路人馬,就是反董聯軍。(細節如有誤歡迎書友們指正!)
-----------------------------分割線-----------------------
薤(xiè)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太傅府。
袁基:“董仲穎桀驁難製,其勢已成,兵不在我,我等如何應對?”
袁隗:“京中兵馬可有心向我等者?”
袁基:“唯公路而已。”
袁隗沉默了一會,事情的發展已經不是他這個太傅所能控製的了,朝中的局勢也不在他的掌控,兵權在握的董卓,利用給士人平反所帶來的巨大政治聲望,利用“外戚”的身份,登上來自光武以來的唯一相國位,手筆之大,令人驚心。他手中唯一的權力尚書台,也被董卓所親信的太仆王允所把控,他已經完全失勢了。
袁基見叔父遲遲不開口,問道:“可否讓公路出汝南?”
袁隗遲疑了一會,緩緩開口:“釜底抽薪?”
袁基點了點頭:“在內而亡,在外而安。”
袁隗沒有回答,端坐了一會,手放在矮桌上慢慢的敲著......
袁基也沒有催促,就這樣靜靜地看著......
好一會,隻聽得袁隗開口道:“喚袁綏進來!”
------------------------分割線----------------------------
(先幹一碗來自兩千年的雞湯)
中平六年末(189年末)
陳留郡。
襄邑縣。
“曹將軍就在裏麵”士卒引著孫嵩來到一座茅屋前。(曹操此時的身份應當為議郎,這裏寫將軍是為了方便行伍叫法。)
聽著裏麵哐啷哐啷的打鐵聲,孫嵩走進去,發現曹操在和鐵匠一起打鐵鑄兵。頓時笑道:“當慕其大者,乃與工師共作刀耶?”(你是要做大事的人,怎麽能和人一起在這做工匠活?)
曹操答道:“能小複能大,何害!”
(《魏武軍策令》: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與工師共作卑手刀。時北海孫賓碩來候孤,譏孤曰:“當慕其大者,乃與工師共作刀耶?”孤答曰:“能小複能大,何害!”)
------------------------分割線-----------------------------
星星之火。
至中平六年末(189)。
地方上已經出現了反董卓的武裝。
包括:張楊、曹操、衛茲、鮑信、橋瑁。
大將軍故吏張楊等人的政治訴求之一就是:否定董卓“廢嫡立庶”的合法性,以圖攻入雒陽,推翻“劉協+董卓”的朝廷,扶植“弘農王”劉辨(何進外甥)重新登基。
對這些人的身份做個簡單分析:
張楊(大將軍故吏。並州刺史丁原遣楊將兵詣碩,為假司馬。靈帝崩,碩為何進所殺。楊複為進所遣,歸本州募兵,得千餘人,因留上黨,擊山賊。進敗,董卓作亂。楊遂以所將共上黨太守於壺關,不下,略諸縣,眾至數千人。)
衛茲(何苗故吏。董卓發何苗屍,棄於路旁。)
鮑信(大將軍故吏。募兵歸來時大將軍已死。)
橋瑁(大將軍誅宦時的鐵杆支持者。)
曹操(????曹老板為什麽起兵反董是個未解之謎,一般來講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有政治需求才會發動戰爭,曹操不是何進故吏,不然也不會做出《薤露行》這種詩了,要說單純的覺得董卓是個奸臣就反他,那可真是偉大-_-!!!,書友們可以討論下為什麽曹操為什麽反董。)
----------------------------分割線-------------------------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董卓將劉辨請到高樓之上,派士兵把守,然後他裝模作樣的把弘農王太傅喊來:“我聽說弘農王生病了,你為什麽不向我匯報?!”
董卓又同時派兵強迫太醫調配毒藥,再授意弘農王府的郎中令(郡王可設六卿,郎中令為其一,職務內容同朝廷九卿之一光祿勳)李儒去毒殺劉辨。
董卓以為殺了劉辯之後,反董聯軍的政治口號也就沒有了,先帝隻有兩個兒子,劉協是唯一的繼承人了。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他弑帝的行為,引發了更大規模的反抗。
橋瑁矯詔三公之書討董!(真假自知)
(《太平禦覽·卷92》引《英雄記》:(董)卓聞東方州郡謀欲舉兵,恐其以弘農王為主,乃置王閣上,薦之以棘,召王太傅責問之,曰:“弘農王病困,何故不白?”遂遣兵迫守太醫致藥,即日弘農王及妃唐氏皆薨。這份史料有個錯誤,唐妃沒死。)
--------------------------分割線--------------------------
燎原之勢。
徐州。
廣陵郡。
臧洪說張超曰:“明府曆世受恩,兄弟並據大郡(張邈陳留太守),今王室將危,賊臣未梟,此誠天下義烈報恩暛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動枹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倡先,義之大者也。”
超然其言,與洪西至陳留,見兄邈計事,以袁綏領廣陵。
(陸瑁傳注引獻帝春秋張超之討董卓,以袁綏領廣陵事。陳誌《陸瑁傳》裴注:(袁)迪父綏為太傅掾,張超之討董卓,以綏領廣陵事。書友們看出點什麽了沒,這背後有袁氏的影子啊......)
致之於劉兗州公山、孔豫州公緒,皆與洪親善。乃設壇場,方共盟誓,諸州郡更相讓,莫敢當,鹹共推洪。(至於大家為什麽不都上,大家應該都懂的......)
洪乃升壇操槃歃血而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洪辭氣慷慨,涕泣橫下,聞其言者,雖卒伍廝養,莫不激揚,人思致節。
遙推袁紹為盟主。然後袁紹自為車騎將軍,分封諸將。
-------------------------分割線------------------------
反董聯軍成分細考。
第一部分:酸棗聯軍。
酸棗聯軍的構成是以兗州為主,豫州、徐州各有參與,歸類如下。
兗州:刺史劉岱,陳留郡太守張邈,(陳留郡己吾縣)曹操,(陳留郡襄邑縣)衛茲,東郡太守橋瑁,濟北國相鮑信,鮑韜,山陽郡太守袁遺。
豫州:刺史孔伷,陳國相許瑒(許靖從兄),沛國建平縣長劉勳。
徐州:廣陵郡太守張超。(注:刺史陶謙中立)
第二部分:冀州聯軍。
第二路人馬為來自冀州、並州、司隸三地,屯兵於河內郡附近,有:
勃海郡太守兼司隸校尉袁紹(盟主),冀州牧韓馥,河內郡太守王匡,(並州)張楊,並州河西郡太守崔鈞,南匈奴流亡單於於夫羅。冀州十位太守。
青州刺史焦和也起兵參加反董,渡河欲前往河內郡與袁紹會師,但由於青州黃巾趁機鬧事,焦和又回軍討伐黃巾,並未直接參戰。
(範書《袁紹傳》:故遂引會英雄,興師百萬,飲馬孟津,歃血漳河。——漳水流經鄴城。
範書《袁紹傳》李賢引《獻帝春秋》:(袁)紹合冀州十郡守相,眾數十萬,登壇歃血。
陳誌《張楊傳》:山東兵起,欲誅(董)卓。袁紹至河內,(張)楊與紹合,複與匈奴單於於夫羅屯漳水。
範書《崔烈傳》:獻帝初,(崔)鈞與袁紹俱起兵山東。)
第三路人馬,就是盤踞在荊州南陽郡,由袁術領導的這支隊伍,長沙郡太守孫堅與江夏郡太守劉祥,為袁術效力,他們也應該沒有去酸棗縣。(孫堅是在後期加入的,後文中會細說。)
以上三路人馬,就是反董聯軍。(細節如有誤歡迎書友們指正!)
-----------------------------分割線-----------------------
薤(xiè)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