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及帝崩,董卓廢少帝,殺何太後,(蓋)勳與書曰:“昔伊尹、霍光權以立功,猶可寒心,足下小醜,何以終此?賀者在門,吊者在廬,可不慎哉!”


    卓得書,意甚憚之。


    征召蓋勳為議郎的旨意到達了長安,蓋勳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聯絡皇甫嵩共同起兵。


    於是征皇甫嵩為城門校尉的聖旨和蓋勳的密信同時到達了右扶風。此時皇甫嵩領三萬兵在此處防西涼。


    右扶風,皇甫嵩大營。


    皇甫嵩正如李儒所料,接到旨意,第一時間就準備進京了,將行,長史梁衍勸說:“漢室微弱,閹豎亂朝,董卓雖誅之,而不能盡忠於國,遂複寇掠京邑,廢立從意。


    今征將軍,大則危禍,小則困辱。今卓在洛陽,天子來西,以將軍之眾,精兵三萬,迎接至尊,奉令討逆,發命海內,征兵群帥,袁氏逼其東,將軍迫其西,此成禽也。”(都看得很清楚,袁氏逼其東......)


    嵩不從,遂就征,連帶著蓋勳一同入京。


    (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皇甫嵩剛到洛陽,就有人順應董卓的意思,上書彈劾皇甫嵩致其入獄。


    董卓雖然厭惡皇甫嵩,但和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的關係不錯。皇甫堅壽聽聞父親入獄,便從長安趕往雒陽,去找董卓。皇甫堅壽抵達雒陽時,董卓正在舉辦宴會,皇甫堅壽在宴會上為父親伸冤,痛苦流涕,磕頭請罪,在場的人都被感動,也一起求情。


    董卓這才離席,將皇甫堅壽牽到一起共坐,派人去赦免皇甫嵩,拜為議郎(事見範書《皇甫嵩傳》)。這也是董卓在給皇甫嵩一個下馬威,告訴朝廷諸位將領,誰才是領頭人)


    西邊的隱患解除,那麽剩下的隻剩下遷都一事了......


    董卓召集公卿大臣,在朝會上說道:“高祖都關中,十一世,後漢中興,東都洛陽。從光武至今複十二世,案石苞室讖(chèn),宜複還都長安。”


    百官無敢應者。


    司徒楊彪對到:“遷都改製,天下大事,皆當因民之心,隨時之宜。昔盤庚五遷,殷民胥怨,故作三篇以曉諭之。往者王莽篡逆,變亂五常,更始、赤眉之變,焚燒長安,殘害百姓,民人流亡,百無一存。


    光武受命,更都洛陽,此其宜也。方今建立聖主,光隆漢祚,而無故捐宗廟宮殿,棄先帝園陵,百姓驚愕,不解此意,必糜(mi)沸(fèi)螘(yi)聚(ju),以致擾亂。石苞室讖(chèn),妖邪之書,豈可信用!”


    (大意:遷都一事會導致很多問題,《石苞室讖》是妖邪之書,怎麽能信?)


    卓不悅:“楊公欲沮國家計邪?關東黃巾作亂,所在賊起,長安崤函險固,國之重防。又隴右取材木,功夫不難,杜陵南山下有孝武帝故陶作磚處,一朝一夕可辦,宮室官府,蓋何足言!百姓小人,何足與議。若有前卻,以我大兵驅之,豈得自在!”


    百官皆失色。


    太尉黃琬說道:“此大事,楊公語得無可思乎?”


    董卓見三公之二都反對自己,臉色愈發陰沉。


    此時,司空荀爽出來和稀泥:“相國豈樂遷都邪?今山東兵起,非可一日禁也,而關西尚靜,故當遷之,以圖秦漢之勢也。堅爭不止,禍必有所歸,吾不為也。”


    董卓這才稍稍意解,但是由於公卿們的全力反對,朝會自然也是開不下去去了。


    朝會結束後,荀爽私下對楊彪說:“你們固爭不止,必然會有災禍,所以我不會這麽做。”。


    黃琬則不似荀爽那般圓滑,他在罷會之後繼續上書駁斥遷都之議,當時其他人都畏懼董卓,擔心黃琬會因此遭到董卓報複,因此勸阻黃琬。


    黃琬則大義凜然的說:“以前有白公勝作亂於楚國(欲弑楚惠王),屈廬麵對白公勝的劍而不屈服;崔杼弒齊莊公,晏嬰也不畏懼崔杼的盟約(崔杼弑君後,以武力逼迫晏嬰入盟,晏嬰視死如歸,崔杼最終也無可奈何。),我黃琬雖然沒有古人的品德,但我實在仰慕古人的氣節!”


    朝中這麽多大臣都反對自己,董卓想了想,還是決定調整下大臣的位置,拉攏一部分人,方便遷都。


    第一步,考慮的便是任用心腹為司隸校尉。(袁紹的原因,司隸校尉一直都空缺,直至袁紹開始反董,董卓才考慮新的人選。)


    卓問司徒王允(我個人覺得:問的時候還是太仆王允,這裏後漢書記載可能有誤)曰:“欲得快司隸校尉。誰可作者?”


    王允對曰:“唯有蓋京兆耳。”


    卓曰:“此人明智有餘,然不可假以雄職。”乃以為越騎校尉。


    以宣播為司令校尉。(不知道是不是宣秉的後人,後來在保護獻帝東歸之時戰死。)


    第二步,彈劾三公。


    (範書《楊彪傳》:(董)卓使司隸校尉宣播以災異奏免(黃)琬、(楊)彪等。)


    免去楊彪、黃琬的三公職位。


    第三步,征詢名士意見。


    侍中陳紀被任命為平原相,臨行前,陳紀前去拜會董卓,董卓順便向陳紀谘詢遷都之事,陳紀也持反對意見,董卓非常不快,但是敬重陳紀的名望,就不再多說。


    因為黃琬被免,司徒之位空缺,朝廷(董卓)商議提拔陳紀為司徒,以示拉攏,陳紀見局勢動蕩,連隨行物品都沒準備好,就盡快趕往平原國上任去了(事見範書《陳紀傳》)


    第四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上位。


    以光祿勳趙謙(趙謙和趙溫都是益州派,和關東聯軍沒有交集)擔任太尉,太仆王允擔任司徒,並繼續掌管尚書台。


    第五步,拉攏朝中大臣。


    當時朝中宿將朱儁也反對遷都,於是董卓派人過去拜朱儁為太仆,並以副相國之位屬之,以示拉攏。但是朱儁堅決不肯接受,董卓隻好作罷,拜袁基為太仆。(穩住袁氏。)


    第六步,以暴力手段鏟除異己。


    初,卓用伍瓊、周毖之議,選天下名士馥等,既出,皆舉兵圖卓。卓以瓊、毖賣己,心怨之。


    及議西遷,瓊、毖固諫,卓大怒曰:“君言當拔用善士,卓從二君計,不敢違天下心。諸君到官,舉兵相圖,卓何相負?”


    遂斬瓊、毖。


    彪、琬恐懼,詣卓謝曰:“因小人戀舊,非欲沮國事也,請以不及為受罪。”卓不勝當時之忿,既殺瓊、毖,旋亦悔之,故表彪、琬為光祿大夫。(由於伍瓊、周毖舉薦的人都起兵反對自己,董卓早就心懷怨念,他們又極力反對遷都,最終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至此,董卓以暴力手段誅殺異己,又將重臣換了一個遍,遷都大計算是定下。


    ------------------------分割線-----------------------------


    北海國。


    下密縣。


    劉備苦著一張臉:“孔北海上任之後,拔耀名士,沙汰舊吏,吾等軍功之人恐不為其所容。”


    關羽、張飛、簡雍等也都默然不語。


    “為之奈何?”劉備也是頭疼。


    這時,下人來報:“督郵來訪。”


    張飛豁然起身:“大哥,容我......”


    劉備擺了擺手,“休得如此!不見往昔之事乎?”(講他們上次打督郵丟官的事)。


    劉備最終還是丟了官,但是他善於作戰的本領傳到了青州刺史焦和耳中,於是,任命他為高唐尉。(先主傳:複去官。後為高唐尉,《郡國誌》:青州平原郡高唐。遷為令。)


    ps:求收藏、求推薦,謝謝大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將軍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魏左將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魏左將軍並收藏三國將軍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