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元年春。(194年)
壽張。
農地。
縣丞侯聲站在田埂旁,看著在農地中辛苦勞作的人民,廷掾張東陪在左右。
頭發半白的侯聲緩緩的開口:“孟子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今日是也。”
張東:“東聞天子服元,二月親耕藉田,仁政始也。”
侯聲:“然曹使君誌在伐徐,兗徐百姓,苦也。”
說罷,也不等張東回答,轉身離開。
張東望著越顯老態的侯縣丞,沉默了。
...
酒舍。
南來北往的商客們在此閑談。
薛議和李敢(軍功升為都伯)坐在一張桌前,聽著商客們談論著。
隻聽得有人說道:“長安最近可不太平。”
馬上有人問到:“何事?”
“征西將軍馬騰與劉範、種劭等謀誅李傕,涼州韓遂亦來助戰,兩軍大戰於長平觀,馬騰、韓遂不敵,種劭、劉範戰死,聽聞劉範的弟弟,益州牧劉焉的次子劉誕也被誅殺,李傕這是要和益州完全決裂啊”
“聽聞益州牧劉焉有遣兵助馬騰?”
“然也,可惜長子、次子皆死,劉益州後繼無人了。”
“劉益州雄踞巴蜀,未可知也。”
“聽說河北最近也有戰事?”
“嗯,幽州牧劉虞死於公孫瓚之手,幽州諸郡震動,鮮於輔率軍南下迎劉幽州之子劉和同袁紹、烏桓、鮮卑眾部同討公孫瓚,公孫瓚大勢已去矣。”
“劉幽州勤政愛民,公孫瓚死有餘辜!”當即有人憤怒的發聲。
“慎言、慎言!喝酒、喝酒...”旁邊的同伴左右看了一眼,馬上勸下激動的同伴...
“天下戰亂不休啊”薛議想到。
......
揚州。
朝廷任命在揚州避難的劉繇為揚州刺史。
由於原來的州治壽春被袁術占據,袁術接待了劉繇,使丹陽太守吳景、丹陽都尉孫賁迎劉繇渡江到曲阿。(曲阿,吳郡。也有監控劉繇的意思。太史慈在此時投奔劉繇。)
劉繇到了曲阿後,招兵買馬,又將袁術所置的吳景等人趕到江北去了,遣樊能、張英駐兵江南,與袁術劃江而治。
(三國誌孫賁傳: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楊都尉,行征虜將軍,討平山越。為揚州刺史劉繇所迫逐,因將士眾還住曆陽。九江郡的曆陽)
劉繇與袁術對立,導致丹陽得而複失,於是袁術隻能自署“故吏琅邪惠衢為揚州刺史”,並以周尚為丹陽太守,保障後勤,繼續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率領孫賁等人進攻劉繇。
......
益州。
益州牧劉焉徙治成都。
結果長子兵敗身死,次子,被李傕誅殺。劉焉痛失二子,又感祅災,疽發背卒。(而天火燒焉車乘蕩盡,延及民家。)
州帳下司馬趙韙、治中從事王商等貪璋溫仁,共表代父。以劉璋為益州牧。
(劉焉死後,繼任的本應是三子劉瑁,但州帳下司馬趙韙等人認為四子劉璋做益州牧更利於自己掌權,於是一同上表讓劉璋替代亡父擔任益州牧。)
長安朝廷派潁川人扈瑁代替劉焉,從漢中入益州。扈瑁與荊州別駕劉闔策反劉璋部將沈彌、婁發與甘寧(即吳將甘興霸),共同攻擊劉璋。他們被劉璋打敗後逃入荊州。劉璋遂命令趙韙攻打荊州,軍屯朐忍。
......
興平元年(194年)夏,曹操軍經過休整之後,再次啟動討伐徐州的戰事。
這次,薛議沒有被征召,而是協守壽張。
這次曹操沒有再從亢父縣進軍,而是改從(兗州)泰山郡進入(徐州)琅琊國。這大概是曹操想親自前往父親遇難地點尋找線索,或者是兵行詭道,出其不意(陶謙安排劉備駐守小沛,就是為了抵擋曹操從東海、彭城國進軍。)。
曹操此舉也讓泰山郡太守應劭始料未及,應劭對曹操去年在徐州大開殺戮有所耳聞,更自知未能及時接應曹嵩導致滅門慘案發生,於是應劭畏懼曹操會拿自己問罪,便棄官北投(冀州)袁紹去了。
(故範書《應劭傳》將此事載於興平元年,以致後人誤解曹嵩死於一伐之後。)。
曹操便任命從事薛悌(薛議的兄長)接任泰山郡太守,薛悌又征辟本地名士高堂隆為督郵,高堂隆後來成了曹操孫子曹叡的老師,這是後話。
陳誌《陳矯傳》裴注引《魏晉世語》:(薛)悌字孝威。年二十二,以兗州從事為泰山太守。
陳誌《高堂隆傳》: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陽人,魯高堂生後也。少為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為督郵。
...
在泰山郡還有一個本地名士,他就是故河內郡太守王匡。
自從初平元年(190年)冬,王匡在孟津為董卓所擊敗後,他便與袁紹決裂返鄉。王匡在泰山郡又招募了數千人的軍隊,準備去投奔陳留郡太守張邈。
因為王匡曾經為了表示反董決心,殺害前來勸降的妹夫胡母班,胡母氏家族的人對王匡這種行為恨之入骨,趁著曹操進入泰山郡後,聯合曹操,一同討伐王匡,將其誅殺。
陳誌《武帝紀》裴注引謝承《後漢書》:其年(190年)(王匡)為(董)卓軍所敗,走還泰山,收集勁勇得數千人,欲與張邈合。匡先殺執金吾胡母班,班親屬不勝憤怒,與太祖並勢,共殺匡。
(曹操殺王匡、殺邊讓等名士也是導致兗州士人叛變的原因之一。)
隨後,曹操對泰山郡的費縣、華縣也進行複仇性攻擊(曹嵩死於費、華縣之間,且臧霸為華縣人),再進入徐州琅琊國境內,攻克即丘、開陽兩縣。
泰山郡、琅琊國都是臧霸等人染指的地區,這幫悍匪也無法抵擋曹操軍的凶猛攻勢,陶謙派出徐州軍前來增援,曹操讓曹仁領騎兵迎戰,自己率軍北上攻打莒縣。
陳誌《武帝紀》:(興平元年)夏,(曹操)使荀彧、程昱守鄄城,複征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
陳誌《曹仁傳》:(曹仁)從攻費、華、即墨(當作“即丘”)、開陽,(陶)謙遣別將救諸縣,仁以騎擊破之。
《名勝誌》:曹公城莒州南七十二裏,魏太祖征陶謙拔五城,略地東海,築以戍守。今謂之“五花營”。
曹仁擊敗陶謙援軍後,又與曹操軍主力匯合,南下東海國,攻打陶謙據守的郯縣(州治所在)。
陶謙部將曹豹率丹楊軍(陶謙為揚州丹楊郡人)與劉備的軍隊(劉備從小沛回援郯縣)在郯縣東列陣待命,以期阻擋曹操軍的攻勢。
即便如此,可能是徐州軍士氣低迷,一場激戰後,徐州軍潰不成軍,敗退回城。
曹操軍無法攻克防守嚴備的郯縣,便繞過西進,攻克了襄賁縣。不用多說,這一路來,曹操軍自然又是大開殺戒。
自此,陶謙見即便有劉備的援軍亦難取一勝,心膽俱裂,甚至都想到了棄官回鄉(揚州丹楊郡)避難。
陳誌《武帝紀》:(曹操)還過郯,(陶)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陳誌《陶謙傳》:興平元年,(曹操)複東征,略定琅邪、東海諸縣。(陶)謙恐,欲走歸丹楊。
曹操在二伐時,又對泰山郡、琅琊國、東海國三地進行掃蕩,所造成的後果,陳壽隻用一句“所過多所殘戮”概括了。所以說,史書上一些輕描淡寫的幾個字的背後,經常是成千上萬的生靈塗炭和家破人亡。
最後是統計的是約在此時,遷徙至江東的徐州人。
徐奕:琅琊國東莞縣人。徐奕本年避難江東,投奔劉繇;後來孫策得了江東,想要征召他為下屬,他卻偷偷逃回徐州;建安年間,他又成了曹操的幕僚。
陳誌《徐奕傳》:徐奕字季才,東莞人也,避難江東。
諸葛玄、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琅琊國陽都縣人。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揚州豫章郡太守,帶著從子諸葛亮和諸葛均前往豫章郡上任;諸葛玄死後,諸葛亮、諸葛均投奔荊州牧劉表。諸葛瑾則直接從家鄉去了江東。
陳誌《諸葛亮傳》:(諸葛)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
陳誌《諸葛瑾傳》: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人也。漢末,避亂江東。
張昭:彭城國人。張昭年輕時便與趙昱、王朗齊名,同為徐州名士,陶謙至徐州後,征辟趙昱、王朗為向下屬,唯獨張昭是拒絕出仕;張昭入江東後為孫策所重用。
陳誌《張昭傳》:漢末大亂,徐方士民多避難揚土,(張)昭皆南渡江。
張紘:廣陵郡人。張紘入江東後,與張昭同為孫策所用。
陳誌《張紘傳》:張紘字子綱,廣陵人。遊學京都,還本郡,舉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難江東。
袁迪:廣陵郡人。袁迪與陸瑁(陸遜之弟)關係不錯,大概是投奔陸瑁去了。同樣的,因為友情,陳留人濮陽逸也去了江東。
陳誌《陸瑁傳》裴注引《獻帝春秋》:(袁)迪與張紘等俱過江。
陳誌《濮陽興傳》:(濮陽興)父(濮陽)逸,漢末避亂江東,官至長沙太守。
呂岱:廣陵郡海陵縣人。呂岱時為縣吏,也因為躲避戰亂而南渡。
陳誌《呂岱傳》:呂岱字定公,廣陵海陵人也,為郡縣吏,避亂南渡。
-----------------------------------分割線-------------------------------
曹操兩伐徐州,雖然事出有因,但是屠戮無辜百姓也是事實,後世史家對此都是持批評態度。
1.孫盛曰: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軌;罪(陶)謙之由,而殘其屬部,過矣。
2.康發祥曰:承祚(陳壽)《魏誌》每多回護,此言“多所殘戮”,直筆也。
3.何焯曰:(曹操)以報仇興師,實誌在並兼,所過殺戮,所以不能定徐。
4.韓菼曰:兗州甫定,遽行忿兵,幾失根本,(曹)操之不危,幸矣。
壽張。
農地。
縣丞侯聲站在田埂旁,看著在農地中辛苦勞作的人民,廷掾張東陪在左右。
頭發半白的侯聲緩緩的開口:“孟子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今日是也。”
張東:“東聞天子服元,二月親耕藉田,仁政始也。”
侯聲:“然曹使君誌在伐徐,兗徐百姓,苦也。”
說罷,也不等張東回答,轉身離開。
張東望著越顯老態的侯縣丞,沉默了。
...
酒舍。
南來北往的商客們在此閑談。
薛議和李敢(軍功升為都伯)坐在一張桌前,聽著商客們談論著。
隻聽得有人說道:“長安最近可不太平。”
馬上有人問到:“何事?”
“征西將軍馬騰與劉範、種劭等謀誅李傕,涼州韓遂亦來助戰,兩軍大戰於長平觀,馬騰、韓遂不敵,種劭、劉範戰死,聽聞劉範的弟弟,益州牧劉焉的次子劉誕也被誅殺,李傕這是要和益州完全決裂啊”
“聽聞益州牧劉焉有遣兵助馬騰?”
“然也,可惜長子、次子皆死,劉益州後繼無人了。”
“劉益州雄踞巴蜀,未可知也。”
“聽說河北最近也有戰事?”
“嗯,幽州牧劉虞死於公孫瓚之手,幽州諸郡震動,鮮於輔率軍南下迎劉幽州之子劉和同袁紹、烏桓、鮮卑眾部同討公孫瓚,公孫瓚大勢已去矣。”
“劉幽州勤政愛民,公孫瓚死有餘辜!”當即有人憤怒的發聲。
“慎言、慎言!喝酒、喝酒...”旁邊的同伴左右看了一眼,馬上勸下激動的同伴...
“天下戰亂不休啊”薛議想到。
......
揚州。
朝廷任命在揚州避難的劉繇為揚州刺史。
由於原來的州治壽春被袁術占據,袁術接待了劉繇,使丹陽太守吳景、丹陽都尉孫賁迎劉繇渡江到曲阿。(曲阿,吳郡。也有監控劉繇的意思。太史慈在此時投奔劉繇。)
劉繇到了曲阿後,招兵買馬,又將袁術所置的吳景等人趕到江北去了,遣樊能、張英駐兵江南,與袁術劃江而治。
(三國誌孫賁傳: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楊都尉,行征虜將軍,討平山越。為揚州刺史劉繇所迫逐,因將士眾還住曆陽。九江郡的曆陽)
劉繇與袁術對立,導致丹陽得而複失,於是袁術隻能自署“故吏琅邪惠衢為揚州刺史”,並以周尚為丹陽太守,保障後勤,繼續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率領孫賁等人進攻劉繇。
......
益州。
益州牧劉焉徙治成都。
結果長子兵敗身死,次子,被李傕誅殺。劉焉痛失二子,又感祅災,疽發背卒。(而天火燒焉車乘蕩盡,延及民家。)
州帳下司馬趙韙、治中從事王商等貪璋溫仁,共表代父。以劉璋為益州牧。
(劉焉死後,繼任的本應是三子劉瑁,但州帳下司馬趙韙等人認為四子劉璋做益州牧更利於自己掌權,於是一同上表讓劉璋替代亡父擔任益州牧。)
長安朝廷派潁川人扈瑁代替劉焉,從漢中入益州。扈瑁與荊州別駕劉闔策反劉璋部將沈彌、婁發與甘寧(即吳將甘興霸),共同攻擊劉璋。他們被劉璋打敗後逃入荊州。劉璋遂命令趙韙攻打荊州,軍屯朐忍。
......
興平元年(194年)夏,曹操軍經過休整之後,再次啟動討伐徐州的戰事。
這次,薛議沒有被征召,而是協守壽張。
這次曹操沒有再從亢父縣進軍,而是改從(兗州)泰山郡進入(徐州)琅琊國。這大概是曹操想親自前往父親遇難地點尋找線索,或者是兵行詭道,出其不意(陶謙安排劉備駐守小沛,就是為了抵擋曹操從東海、彭城國進軍。)。
曹操此舉也讓泰山郡太守應劭始料未及,應劭對曹操去年在徐州大開殺戮有所耳聞,更自知未能及時接應曹嵩導致滅門慘案發生,於是應劭畏懼曹操會拿自己問罪,便棄官北投(冀州)袁紹去了。
(故範書《應劭傳》將此事載於興平元年,以致後人誤解曹嵩死於一伐之後。)。
曹操便任命從事薛悌(薛議的兄長)接任泰山郡太守,薛悌又征辟本地名士高堂隆為督郵,高堂隆後來成了曹操孫子曹叡的老師,這是後話。
陳誌《陳矯傳》裴注引《魏晉世語》:(薛)悌字孝威。年二十二,以兗州從事為泰山太守。
陳誌《高堂隆傳》: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陽人,魯高堂生後也。少為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為督郵。
...
在泰山郡還有一個本地名士,他就是故河內郡太守王匡。
自從初平元年(190年)冬,王匡在孟津為董卓所擊敗後,他便與袁紹決裂返鄉。王匡在泰山郡又招募了數千人的軍隊,準備去投奔陳留郡太守張邈。
因為王匡曾經為了表示反董決心,殺害前來勸降的妹夫胡母班,胡母氏家族的人對王匡這種行為恨之入骨,趁著曹操進入泰山郡後,聯合曹操,一同討伐王匡,將其誅殺。
陳誌《武帝紀》裴注引謝承《後漢書》:其年(190年)(王匡)為(董)卓軍所敗,走還泰山,收集勁勇得數千人,欲與張邈合。匡先殺執金吾胡母班,班親屬不勝憤怒,與太祖並勢,共殺匡。
(曹操殺王匡、殺邊讓等名士也是導致兗州士人叛變的原因之一。)
隨後,曹操對泰山郡的費縣、華縣也進行複仇性攻擊(曹嵩死於費、華縣之間,且臧霸為華縣人),再進入徐州琅琊國境內,攻克即丘、開陽兩縣。
泰山郡、琅琊國都是臧霸等人染指的地區,這幫悍匪也無法抵擋曹操軍的凶猛攻勢,陶謙派出徐州軍前來增援,曹操讓曹仁領騎兵迎戰,自己率軍北上攻打莒縣。
陳誌《武帝紀》:(興平元年)夏,(曹操)使荀彧、程昱守鄄城,複征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
陳誌《曹仁傳》:(曹仁)從攻費、華、即墨(當作“即丘”)、開陽,(陶)謙遣別將救諸縣,仁以騎擊破之。
《名勝誌》:曹公城莒州南七十二裏,魏太祖征陶謙拔五城,略地東海,築以戍守。今謂之“五花營”。
曹仁擊敗陶謙援軍後,又與曹操軍主力匯合,南下東海國,攻打陶謙據守的郯縣(州治所在)。
陶謙部將曹豹率丹楊軍(陶謙為揚州丹楊郡人)與劉備的軍隊(劉備從小沛回援郯縣)在郯縣東列陣待命,以期阻擋曹操軍的攻勢。
即便如此,可能是徐州軍士氣低迷,一場激戰後,徐州軍潰不成軍,敗退回城。
曹操軍無法攻克防守嚴備的郯縣,便繞過西進,攻克了襄賁縣。不用多說,這一路來,曹操軍自然又是大開殺戒。
自此,陶謙見即便有劉備的援軍亦難取一勝,心膽俱裂,甚至都想到了棄官回鄉(揚州丹楊郡)避難。
陳誌《武帝紀》:(曹操)還過郯,(陶)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陳誌《陶謙傳》:興平元年,(曹操)複東征,略定琅邪、東海諸縣。(陶)謙恐,欲走歸丹楊。
曹操在二伐時,又對泰山郡、琅琊國、東海國三地進行掃蕩,所造成的後果,陳壽隻用一句“所過多所殘戮”概括了。所以說,史書上一些輕描淡寫的幾個字的背後,經常是成千上萬的生靈塗炭和家破人亡。
最後是統計的是約在此時,遷徙至江東的徐州人。
徐奕:琅琊國東莞縣人。徐奕本年避難江東,投奔劉繇;後來孫策得了江東,想要征召他為下屬,他卻偷偷逃回徐州;建安年間,他又成了曹操的幕僚。
陳誌《徐奕傳》:徐奕字季才,東莞人也,避難江東。
諸葛玄、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琅琊國陽都縣人。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揚州豫章郡太守,帶著從子諸葛亮和諸葛均前往豫章郡上任;諸葛玄死後,諸葛亮、諸葛均投奔荊州牧劉表。諸葛瑾則直接從家鄉去了江東。
陳誌《諸葛亮傳》:(諸葛)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
陳誌《諸葛瑾傳》: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人也。漢末,避亂江東。
張昭:彭城國人。張昭年輕時便與趙昱、王朗齊名,同為徐州名士,陶謙至徐州後,征辟趙昱、王朗為向下屬,唯獨張昭是拒絕出仕;張昭入江東後為孫策所重用。
陳誌《張昭傳》:漢末大亂,徐方士民多避難揚土,(張)昭皆南渡江。
張紘:廣陵郡人。張紘入江東後,與張昭同為孫策所用。
陳誌《張紘傳》:張紘字子綱,廣陵人。遊學京都,還本郡,舉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難江東。
袁迪:廣陵郡人。袁迪與陸瑁(陸遜之弟)關係不錯,大概是投奔陸瑁去了。同樣的,因為友情,陳留人濮陽逸也去了江東。
陳誌《陸瑁傳》裴注引《獻帝春秋》:(袁)迪與張紘等俱過江。
陳誌《濮陽興傳》:(濮陽興)父(濮陽)逸,漢末避亂江東,官至長沙太守。
呂岱:廣陵郡海陵縣人。呂岱時為縣吏,也因為躲避戰亂而南渡。
陳誌《呂岱傳》:呂岱字定公,廣陵海陵人也,為郡縣吏,避亂南渡。
-----------------------------------分割線-------------------------------
曹操兩伐徐州,雖然事出有因,但是屠戮無辜百姓也是事實,後世史家對此都是持批評態度。
1.孫盛曰: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軌;罪(陶)謙之由,而殘其屬部,過矣。
2.康發祥曰:承祚(陳壽)《魏誌》每多回護,此言“多所殘戮”,直筆也。
3.何焯曰:(曹操)以報仇興師,實誌在並兼,所過殺戮,所以不能定徐。
4.韓菼曰:兗州甫定,遽行忿兵,幾失根本,(曹)操之不危,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