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初,曹操的官職是司空(朝官)、兗州牧(地方官)、行車騎將軍(軍職),說白了就是軍政兩權,且不論哪種職位,均可以開府招納英才。


    當然史書上對這段時間的曹操大多以司空來稱呼,其公府也以“司空府”相稱。下麵就羅列一些入曹操司空府的名士。


    毛玠、王必原為兗州從事,現毛玠出任東曹掾,負責為曹操司空府選拔官員,王必出任主簿,負責文書工作。


    司馬朗是司馬防之長子,曹操年輕時的雒陽北部尉就是司馬防參與任命的,可見曹操與司馬家有些淵源,年僅二十二歲(虛歲)的司馬朗也入司空府為掾。


    國淵師從鄭玄,與邴原俱為青州名士,因為躲避戰亂,而與管寧一同渡海到遼東避難,如今聽聞許都安定,國淵與邴原都返回故土,並接受曹操的征辟,入了司空府為掾。


    國淵被曹操任命負責屯田事務,邴原又出任東閣祭酒(大概是負責接待名士工作的負責人)。


    《太平禦覽·卷467》引《邴原別傳》:魏太祖為司空,辟(邴)原署東閣祭酒。


    徐奕本是徐州人,因為躲避戰亂(曹操伐徐州)而至江東避難,本年,他拒絕孫策的征辟,返回故土,接受了曹操的征辟。


    河東衛覬、山陽涼茂入司空府的時間不確定,隻能說可推為此時。


    實際上曹操擁有的是一個“威力加強版”的司空府,其中不但擁有司空府基礎的職能部門,還增設了負責軍事謀劃的部門:軍師。


    ——這便是曹操的幕府雛形由來(後來的丞相府更是壯大)。


    軍師這種職務最早的雛形大概見於漢末中平二年(185年),車騎將軍張溫西征涼州時,以孫堅、陶謙為參軍事。這種“參軍事”的職能大概就是替將軍出謀劃策的臨時軍職,但是戰後又會罷免。


    【名士出任朝官】


    當然,曹操不可能隻“任人唯親”,也必須提拔名士,裝點許都漢廷的門麵。當然這部分人中不一定都是曹操、荀彧時所選拔的名士,也有些人可能早就在任,而曹操不罷免他們,就足以表明是認可這些名士的政治影響力了。


    趙溫為司徒。


    趙溫出身益州世家,與其兄趙謙在董卓、李傕時期都能身居朝廷要職(三公、尚書令、司隸校尉等)。至建安初,曹操隻罷免了太尉楊彪,也不願動他,其中緣由,要麽是趙溫親近曹操,要麽是曹操也需要趙溫這塊招牌。


    自此,漢廷三公隻有兩公在職:司徒趙溫、司空曹操。太尉一職長期空置。


    桓典為光祿勳。


    桓典是龍亢桓氏族人,世傳《尚書》,為人正派。桓典年輕時是由沛相王吉所舉薦為孝廉,而曹操也可能是王吉所舉,所以桓典和曹操很可能同是王吉門生。


    張儉為衛尉。


    張儉是第二次黨錮的黨魁,兗州山陽郡人。如今他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多年前他都曾拒絕了何進等人的征辟,如今他卻給了曹操麵子(可能是曹操的兗州牧光環作用),到許都上任。不過,他抵達許都後,就閉門不出,至建安三年(198年)病故。


    此後朝廷(曹操)征辟避難在交趾郡的袁忠,袁忠卻在途中病逝(《曹瞞傳》載“因為袁忠得罪過曹操,所以在建安年間他被曹操報複殺害”之事應該是捏造。範曄在《後漢書》中慣於貶損曹操,多從《曹瞞傳》中取材,卻沒有將此事錄入《袁忠傳》,可見虛妄。),次年(199年),又拜徐璆為衛尉。


    鄭玄為大司農。


    鄭玄在此時算是天下名士中的楷模了,按袁紀,在建安三年(198年),朝廷(曹操)以公車征辟鄭玄位大司農,他也給了曹操這個麵子,到許都受命。雖然不久後,鄭玄又以身體欠佳為由辭職回鄉,但“鄭司農”這個稱呼已經傳遍了天下。


    徐璆為廷尉(未至)。


    徐璆自靈帝時被宦官和外戚(董太後)排擠,被罷官;董卓秉政後,提拔他為汝南郡太守,後投奔陶謙,參與了第二次反董同盟,在陶謙與李傕和解後,他被陶謙表為東海國相。


    建安初,徐璆接到許都征召,可是在中途被袁術扣留,袁術正準備稱帝,要請徐璆出任三公,徐璆誓死不從。由於徐璆並未及時到任,故實際廷尉無考。


    範書《徐璆傳》:獻帝遷許,以廷尉征(徐璆),當詣京師,道為袁術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歎曰:“龔勝、鮑宣,獨何人哉?守之必死!”術不敢逼。


    後來,徐璆在袁術敗亡之後,才得以脫身,輾轉至許都,曆位衛尉、太常。


    劉艾為宗正。


    劉艾在東歸時就已擔任宗正,隨獻帝入許後,曾拜彭城相,大概因為呂布占據徐州的緣故,劉艾並未到任,而是繼續在漢廷擔任宗正,有史可查至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仍在任。


    劉艾編寫了《靈帝紀》、《獻帝紀》,這可能是《東觀漢紀》的續補工作的一部分。


    劉寬之子劉鬆,也出任過宗正,時間未知,也有可能是在建安年間(更多可能是在長安朝廷時事)。


    孔融為將作大匠、少府。


    孔融原為北海相、青州刺史,在建安元年(196年)初,被袁譚擊敗趕出青州,本年末,孔融入朝為將作大匠,大概是負責許都的皇宮修建工作。


    次年(197年),孔融拜少府。


    趙岐為太常。


    趙岐是關中名士,曆經桓靈時期兩次黨錮,本年也是八九十歲高齡的老人了。趙岐隨獻帝入許有功,曹操領司空之前,還表示願意讓出司空給趙岐,可是趙岐又怎麽會答應呢。


    約在建安二年(197年),光祿勳桓典、少府孔融聯名上書朝廷(曹操),拜趙岐為太常。


    範書《趙岐傳》:曹操時為司空,舉以自代。光祿勳桓典、少府孔融上書薦之,於是就拜(趙)岐為太常。


    陳紀為大鴻臚。


    早些年,陳紀、陳群父子二人是投奔徐州牧陶謙的,大約在劉協東歸時,陳紀入朝為尚書令。都許後,陳紀拜大鴻臚,陳群也被征拜柘縣令(屬陳國),但陳紀父子二人倒是奇怪,脫離曹操,投奔徐州呂布去了。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呂布滅亡後,陳紀父子又歸附曹操,陳紀仍然擔任大鴻臚,次年(199年)六月逝世(按《陳紀碑》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將軍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魏左將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魏左將軍並收藏三國將軍本紀最新章節